【摘 要】
:
愛情扶我上路,然后走开 让我一生怀念 怀念那一扶的长久 和一生的短暂 黑白色的夜里,我想看看月亮 我看见月亮很好,就像我当初 看见你很好一样 那永不回来的日子渐渐褪色 在月亮下悄然响起 我知道,它是在说我说你 此生已决定不再和你相遇 因为我,如此地想你 只有彼此珍重,各度漫长一生 我听见月亮还说—— 思念着,是寂寞的 爱着,是美丽的 (白 远摘自新星出版社《我是你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愛情扶我上路,然后走开
让我一生怀念
怀念那一扶的长久
和一生的短暂
黑白色的夜里,我想看看月亮
我看见月亮很好,就像我当初
看见你很好一样
那永不回来的日子渐渐褪色
在月亮下悄然响起
我知道,它是在说我说你
此生已决定不再和你相遇
因为我,如此地想你
只有彼此珍重,各度漫长一生
我听见月亮还说——
思念着,是寂寞的
爱着,是美丽的
(白 远摘自新星出版社《我是你流浪过的一个地方》一书)
其他文献
1964年的傅聪 理解一个人需要漫长而忘我的付出,可是误解一个人往往只要一瞬间的念头。活着是最复杂的事,我们每个人的苦楚千头万绪,复雜难言。别忘了,他人也一样。音乐的奴隶 钢琴家傅聪在音乐会开场前,有一个后台工作人员都知道的习惯——紧张。舞台上的灯光照向一架钢琴,整个音乐厅都安静下来,等他出场。这时的钢琴家却像孩子一样,在后台躲躲藏藏。他一直到80岁都是这样,上场之前总是畏惧,先是漫长的沉默,
作家金宇澄说,他特别反感一些过度简化的评价标签,比如年轻人动不动就称人是“渣男”。人不是这么简单就可以定义的,我们不该用如此幼稚的词语去解读复杂的人性,去草率地评价一部文学作品。 从这个意义上讲,纪录片《和陌生人说话》具有它尊重人性的一面。它讲述的每一个非虚构故事都颇具戏剧性和离奇感。难得的是,纪录片里的故事虽然离奇,节目的观察方式却绝不猎奇。它拒绝煽情,不去评判,而是用温和、克制的方式呈现最为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的美术界、时尚界甚至家装界都回荡着一个奇怪的名词——“莫兰迪色”,其热门程度一度盖过了北欧风和日式。这种看上去清汤寡水的颜色,居然征服了一个又一个国家,成為真正意义上的高级色。 莫兰迪色究竟高级在哪里,却没有几个人说得清。就像创造它的莫兰迪那清心寡欲的一生——无妻无子死“宅”到底的苦行僧般的生活,让人难以理解。 中国古典美学研究者陈望衡教授提出,中国的审美范畴有妙、神
汉王朝拥有司马迁,又残害了司马迁。结果,在浩荡的历史面前,汉王朝既因他而骄傲,又因他而羞愧。这个人给了中国人一副长久的目光,我们的目光却不敢在他身上停留太久。他的忍受,让我们难以忍受。 司马迁有篇自述《报任安书》,是他在《史记》之外的一篇自述。请想想看,一位即将完成历史上最伟大史学工程的旷世学者,竟然因一番温和的言论承受了人类最屈辱的刑罚。他没有自尽,只因为无法放弃那项最伟大的工程。他要把这种内
10年前,已经退休的梅爹梅娘随女儿梅子移民到加拿大,住在一个白人居多的社区。 梅爹放下他固守的大男子主义,虚心向退休教师梅娘学习普通话,有时候,还跟着梅娘一块儿去加拿大政府给新移民办的英语学习班学习。从此,梅爹看到外国人(其实自己是外国人)就说“村普”(老家村里的普通话),看见貌似中国人的人就狂说河南话。 梅爹说,河南人口将近一个亿,比加拿大全国的人口都多,他和老外说普通话,差不多是外交对等;
在网上看到有人提問“找另一半有什么用”,有个男生的回答让我印象深刻。 他说:“她可以让我走在北京地铁换乘站的人群里时,不因为渺小和平凡而心慌。” 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尽管在茫茫人海里,我渺小而平凡,但有这样一个人,她让我确信自己是被明确而笃定地偏爱着的。 所以,就算我们连自己都照顾不了,就算我们平庸且微不足道,我们也要相信,自己可以好好去爱,也值得被人偏爱。 (妍 儿摘自微信公众号“温血动
21世纪头一个20年,就这样过去了。相信你已经感受到,我们的世界正处于一个剧烈变动的时期。从国际格局的调整到普罗大众的心理,再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似乎都被加速了。 面对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有的人似乎还没有醒过来;有的人意识到了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感到一天比一天焦虑;有的人却已经在积极拥抱新时代了。国际格局 今天全世界最大的变化,是国际格局的变化。国际格局的最大变化,是中美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
樱桃是最能代表江南风味的水果之一。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暮春的风吹起新种的稻,这是一年风物最美的时节。 梨子多汁,大人都要等梨子彻底熟了才吃。 只有嘴馋的小孩,忍不住蠢蠢欲动的心,拿来竹竿敲,结果不小心砸到了自己的头。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梅花除了好看,结了青梅也好吃。 以盐揉搓,让它褪去涩味,柔和入口, 再用冰糖渍成蜜饯,白酒泡成甜水, 甚至放进浓油赤酱的糖醋菜
《吕氏春秋》是天道、世道、人道的交响,它作为中国古代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学说为基础的理论巨著,是对战国百家争鸣时代文化成就的总结,其中蕴含的朴素生态伦理观很值得去探讨。 吕不韦是一个杂家,他应用四时原理,博采百家之长,阐明了天道的运转、世道的变迁、人道的沧桑这个三位一体学说。比如一年四季里:一是春生——心修天地之德,这是农家的“吐故纳新”说;二是夏长——师法自然之精,这是儒家的“正之所积”说
“我们每年旅行一次,自打我们结婚已有七年了。”火车上的年轻人这样说道。他穿着一件优雅的黑色长大衣,拎着一只硬邦邦的公文包,有点像专门收纳成套餐具的花式手提箱。 “我们有成千上万的照片,”他说,“都规整好了。法国南部、突尼斯、土耳其、意大利、克里特岛、克罗地亚,甚至还有斯堪的纳维亚呢。”他说他们通常会把照片看好几遍:第一遍和家人看,接着和同事们看,然后再和朋友们看,最终,照片就会被妥善地塞进塑料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