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物小传】韩桂景,兰空航空兵某团机务三中队代理机械师,先后荣立=等功1次、三等功7次,被四总部评为“全军士官优秀人才”一等奖,被空军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作为基层一线代表参加7军区空军第十一次党代表大会。
战鹰,空军的宝剑,机务,宝剑的砺石。
走进兰空航空兵某团,“砺剑”高手的大名如雷贯耳。他就是该团机务三中队代理机械师韩桂景,一名专门为战鹰磨锋砺刃的机务兵。入伍17年来,他先后维修过4种机型,安全保障飞行1600多小时、1820多架次,飞机完好率达100%。
绝不让飞机带着隐患上天
机务工作责任重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一手托着国家巨额财产。十多年的机务工作,让韩桂景养成了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用他的话说:“绝不让飞机带着隐患上天。”
2006年冬天,部队在某地驻训时,一架飞机在一次起落中,报警灯突然闪了几下。考虑到明天这架飞机还有任务,韩桂景深夜11点披上大衣,赶往维修站,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停机坪上,韩桂景连续检查排故。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仔细“扫描”,韩桂景最终发现是球形蓄压气瓶出现故障。故障排除了,他的手也已经冻成了红萝卜。
作为技术含量很高的机务工作更要在细微处见真功。2007年10月的一天,部队完成西藏驻训任务,战友们收班后聚餐。在饭桌上,韩桂景无意间听到一位无线电师说:“今天我感觉无线电高度表好像有点不对劲。”当时部队驻训任务已经完成,这句话并没有引起大家注意,然而韩桂景却吃不下饭,想到这里,他放下筷子,奔向岗位。
“宁为安全憔悴,不为事故流泪。”这是韩桂景常用来告诫自己的话。每次机务预先准备,韩桂景都不放过一点纰漏。在一次放飞前的排故检查中,他曾发现滑油箱散热器焊缝处裂纹的隐患,避免了可能导致的飞机发动机空中着火燃烧的险情,战友们在惊出一身冷汗之余,纷纷向韩桂景投来敬佩的目光。
绝不让技术打折
“无论哪一行,干就要干好。”韩桂景对待工作就是这个态度。春秋两季风沙肆虐,冬天动辄零下三十摄氏度,夏天停机坪高温四十多摄氏度,他经常起早贪黑、连续作战,这是韩桂景所在部队机务工作的特点。但他却始终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宁愿自己苦点累点,干机务绝不能让自己的技术打折”。这是韩桂景对艰难险阻发出的誓言。
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的韩桂景面对机舱里密密麻麻的线路和部件,着实犯过一阵迷糊。然而,差距是压力也是动力,就是在这段“发怵”的时期,他抓紧一切时间“充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四勤”学习法:眼勤,在工作中多看多想;口勤,遇到难题主动向老机械师请教;手勤,反复抄写背记数据;腿勤,别的机组加班排故,积极参与、主动实践。
熟悉韩桂景的战友都会发现,无论他到哪儿,随身都带着一个小本子,飞机各种性能参数、故障特点、排故妙招、经验教训,他都记录在案,一有空就拿出来揣摩。他对某型飞机液压、燃油、滑油、冷气四个系统做到了默写“一笔成”,对维护法规、部件原理以及技术参数达到了“一口清”,熟练掌握了某机型常见故障和多发性危险性故障的判明及排除方法,成为了机务大队的业务尖子。
知识的积累,恒心和毅力的叠加,经过时间的发酵,会产生能量。2009年12月一次对抗演练,韩桂景为飞机做再次出动准备时,发现滑油颜色不符合要求,有人认为是机械员误把红油加入了滑油箱,但他判断为液压泵密封装置不密封,使红油串入滑油系统。拆泵检查后,果然如韩桂景的判断,液压密封装置渗漏。
绝不搞“鹤立鸡群”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韩桂景深知这个理。刚干机务,机械员小刘受不了起早贪黑、风吹日晒的苦,“感觉整个人都快崩溃了!”韩桂景得知后主动靠上去,把自己多年来的学习日记和心得体会借给小刘看,并手把手教、面对面讲。第二年,在一次飞行任务中,小刘出色地完成任务,并因及时发现一起重大隐患而荣立三等功。
韩桂景虽然是一名士官,但他带的高学历徒弟却不少。机械师小王英语过了六级,刚到部队时并没有把脸庞黝黑、手掌粗糙的韩桂景放在眼里,但不久后,韩桂景身上闪现的“奇技”让他收起了“小尾巴”。拆卸机身右侧涡轮冷却器,由于空间狭小、构件多,小王每次只能用手够着凭感觉卸,几个小时都不一定能卸下来,而韩桂景却只用半小时就能完成。如今,在韩桂景的长期帮带下,小王的维修技能有了质的飞跃。
俗话说:“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可是战友们对韩桂景的评价是:“不保守、不狭隘,传授技艺不存任何私心。”精通4种机型的韩桂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大家。组织上让他担任代理机械师,他认真制订带教计划,精心备课,从基本原理到内部构造,从线路分析到实际操作,他都深入浅出,言传身教。近年来,他先后带教了15名机械员、7名机械师,目前这些徒弟,有的已经走上了中队长岗位,有的已成为了一线保障的业务骨干。
战鹰,空军的宝剑,机务,宝剑的砺石。
走进兰空航空兵某团,“砺剑”高手的大名如雷贯耳。他就是该团机务三中队代理机械师韩桂景,一名专门为战鹰磨锋砺刃的机务兵。入伍17年来,他先后维修过4种机型,安全保障飞行1600多小时、1820多架次,飞机完好率达100%。
绝不让飞机带着隐患上天
机务工作责任重大,一手托着战友生命,一手托着国家巨额财产。十多年的机务工作,让韩桂景养成了认真细致、一丝不苟的作风。用他的话说:“绝不让飞机带着隐患上天。”
2006年冬天,部队在某地驻训时,一架飞机在一次起落中,报警灯突然闪了几下。考虑到明天这架飞机还有任务,韩桂景深夜11点披上大衣,赶往维修站,在零下20多摄氏度的停机坪上,韩桂景连续检查排故。经过两个多小时的仔细“扫描”,韩桂景最终发现是球形蓄压气瓶出现故障。故障排除了,他的手也已经冻成了红萝卜。
作为技术含量很高的机务工作更要在细微处见真功。2007年10月的一天,部队完成西藏驻训任务,战友们收班后聚餐。在饭桌上,韩桂景无意间听到一位无线电师说:“今天我感觉无线电高度表好像有点不对劲。”当时部队驻训任务已经完成,这句话并没有引起大家注意,然而韩桂景却吃不下饭,想到这里,他放下筷子,奔向岗位。
“宁为安全憔悴,不为事故流泪。”这是韩桂景常用来告诫自己的话。每次机务预先准备,韩桂景都不放过一点纰漏。在一次放飞前的排故检查中,他曾发现滑油箱散热器焊缝处裂纹的隐患,避免了可能导致的飞机发动机空中着火燃烧的险情,战友们在惊出一身冷汗之余,纷纷向韩桂景投来敬佩的目光。
绝不让技术打折
“无论哪一行,干就要干好。”韩桂景对待工作就是这个态度。春秋两季风沙肆虐,冬天动辄零下三十摄氏度,夏天停机坪高温四十多摄氏度,他经常起早贪黑、连续作战,这是韩桂景所在部队机务工作的特点。但他却始终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宁愿自己苦点累点,干机务绝不能让自己的技术打折”。这是韩桂景对艰难险阻发出的誓言。
入伍时,只有初中文化的韩桂景面对机舱里密密麻麻的线路和部件,着实犯过一阵迷糊。然而,差距是压力也是动力,就是在这段“发怵”的时期,他抓紧一切时间“充电”,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四勤”学习法:眼勤,在工作中多看多想;口勤,遇到难题主动向老机械师请教;手勤,反复抄写背记数据;腿勤,别的机组加班排故,积极参与、主动实践。
熟悉韩桂景的战友都会发现,无论他到哪儿,随身都带着一个小本子,飞机各种性能参数、故障特点、排故妙招、经验教训,他都记录在案,一有空就拿出来揣摩。他对某型飞机液压、燃油、滑油、冷气四个系统做到了默写“一笔成”,对维护法规、部件原理以及技术参数达到了“一口清”,熟练掌握了某机型常见故障和多发性危险性故障的判明及排除方法,成为了机务大队的业务尖子。
知识的积累,恒心和毅力的叠加,经过时间的发酵,会产生能量。2009年12月一次对抗演练,韩桂景为飞机做再次出动准备时,发现滑油颜色不符合要求,有人认为是机械员误把红油加入了滑油箱,但他判断为液压泵密封装置不密封,使红油串入滑油系统。拆泵检查后,果然如韩桂景的判断,液压密封装置渗漏。
绝不搞“鹤立鸡群”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韩桂景深知这个理。刚干机务,机械员小刘受不了起早贪黑、风吹日晒的苦,“感觉整个人都快崩溃了!”韩桂景得知后主动靠上去,把自己多年来的学习日记和心得体会借给小刘看,并手把手教、面对面讲。第二年,在一次飞行任务中,小刘出色地完成任务,并因及时发现一起重大隐患而荣立三等功。
韩桂景虽然是一名士官,但他带的高学历徒弟却不少。机械师小王英语过了六级,刚到部队时并没有把脸庞黝黑、手掌粗糙的韩桂景放在眼里,但不久后,韩桂景身上闪现的“奇技”让他收起了“小尾巴”。拆卸机身右侧涡轮冷却器,由于空间狭小、构件多,小王每次只能用手够着凭感觉卸,几个小时都不一定能卸下来,而韩桂景却只用半小时就能完成。如今,在韩桂景的长期帮带下,小王的维修技能有了质的飞跃。
俗话说:“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可是战友们对韩桂景的评价是:“不保守、不狭隘,传授技艺不存任何私心。”精通4种机型的韩桂景,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传授给大家。组织上让他担任代理机械师,他认真制订带教计划,精心备课,从基本原理到内部构造,从线路分析到实际操作,他都深入浅出,言传身教。近年来,他先后带教了15名机械员、7名机械师,目前这些徒弟,有的已经走上了中队长岗位,有的已成为了一线保障的业务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