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安全文化促核电建设

来源 :军工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oda04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核能如火,可以造福,亦能为祸。习近平主席在荷兰海牙第三届核安全峰会上全面系统阐述了中国“发展和安全并重,以确保安全为前提发展核能事业”的核安全观,并在核安全问题上承诺“不让一个伙伴掉队”。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特别注重核安全问题,牢牢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并与核电建设相伴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核安全文化。
  核能问世,常被形容为“人类第二次发现了火”,为人类未来拓展新的美好前景,也伴生种种安全与挑战。核电与其他能源的显著不同,在于生产电力的同时产生放射性物质并存在放射性物质释放的潜在风险。针对这种风险的防范,即核安全问题,自核电站产生之日起,就成为核电从业者和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国际核电发展史上的两起事故,直接导致了核安全管理思想的变化,推动了核安全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核安全文化是存在于企业和个人的种种特性和态度的总和,它建立一种超出一切的理念,核电厂的安全问题由于它的重要性必须保证得到应有的重视,即核安全人人有责,领导做安全的表率,建立组织内部的高度重信任;决策体现安全第一;认识核技术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培育质疑的态度;倡导学习型组织;评估和监督活动常态化。核安全文化是安全管理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在核能界的具体应用和实践。核电建设企业的特点,决定了核安全文化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实现载体。
  安全是核电站运行的前提,核电工程质量是核安全的基础与根本。只有建设出高质量的核电站,才能从源头上保证核安全。所以,在核电建造阶段,核安全文化往往表现为重视质量意识程度的高低,对核电站质量的有效控制就是践行核安全文化。因此,连续不间断三十年从事核电建设的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公司,其核安全文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质量控制是核安全文化的落脚点;关注全寿命周期核安全是安全文化的着眼点,核电全寿命周期(40~60年)一定要以核电厂的全寿命周期为着眼点安排核电建设阶段一切生产活动;大团队文化是核安全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核电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门类繁多的合作单位,仅有合同关系的维系是不够的,还需要另外一种维系,即核安全文化的维系,建设阶段的核安全文化是超越合同关系、跨单位的大团队文化,这种大团队的核安全文化为保证核电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转提供了健全的机制保障。
  “核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中国核建核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理念、机制、行为三个方面构建。


  营造核安全至上的氛围。理念层面的核安全文化是指企业及其员工内心的安全意识形态,如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核安全文化理念建设的核心是建立一个保证加强核安全质量自我约束的方法,为企业员工营造重视并严格贯彻各项核安全法规要求的工作氛围。倡导核安全文化理念是决策层及普通员工的共同责任,因此,全员参与是核安全文化理念建设的必要条件。核安全文化需要决策层和管理层明确传达其价值观与追求,并带头执行。不论是领导还是员工,都要把核安全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管理者要在日常的决策、检查过程中,首先考虑是否满足核安全要求,通过言传身教,做出表率,通过实际行动把“安全第一”的理念传达到全体员工。各级员工要加强学习,提升自身安全文化素养,遵章守纪,严格遵守核安全操作规程。
  在核电建设企业,应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安全文化理念体系。即预防问题、正确工作、一次做对、精益求精;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事前认真计划,事中认真操作,事后认真检查;凡事有章可循(书面程序),凡事有人负责(岗位责任),凡事有人检验(质量控制),凡事有据可查(质保记录)。五个“零宽容”政策:对于发生或发现质量事故隐瞒不报的,决不宽容;对于质量达不到设计标准而未按不符合项要求彻底处理的,决不宽容;对于发生事故却没有找出根本原因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的,决不宽容;对于违反安全规章、野蛮操作的,决不宽容;对于在工地内闹事、偷盗、破坏的,决不宽容。
  上述理念需要决策层的积极倡导、管理层的扎实推进、员工层的认真遵守,才能形成人人自觉关注核安全的氛围。
  建立核安全管理体系。要在机制层面建立核安全管理体系,促使核安全文化贯穿于核电建设的每个环节、融入质量管理的方方面面。贯彻“纵深防御”思想,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做到时间纵深、管理纵深两手抓;贯彻“过程控制”思想,完善绩效改进体系;贯彻“持续改进”思想,建设经验反馈体系,在核电站设计、建设、运营的三个阶段中,建立持续改进的经验管理体系,顺畅地传递给后续项目,同时着力打造跨团队、跨部门、跨项目甚至跨公司的经验交流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运用知识管理、系统思维、学习型组织建设等理论,推动质量案例和良好实践的传播共享、交流反馈;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养,建设培训开发体系,围绕“人岗匹配、组织发展、个人提升”的核心目标,建立完善的培训开发体系;贯彻“合作共赢”思想,构建“大团队”管理体系,不断引领和推动项目各参建单位共同培育和发展大项目核安全文化的建设。
  建立科学的行为规范体系。行为规范是行为层面核安全文化的集中表现,反映了公司决策层、管理者以及员工在长期管理实践中形成的基本经验,体现了核电建设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特有的行为方式。核电建设企业建立科学的员工行为规范体系,规范决策者和管理者的每一次行为,约束员工的每一步操作,以此保证核电企业建设安全。如制定决策层和管理层的行为规范,员工层的行为规范等。
  概言之,核安全文化建设是一个有起点、无终点的管理活动,贯穿始终、坚守的红线是:“永远不要认为自己最好,永远将安全放在第一位。”
其他文献
从社区到厂矿,从田间到地头,从高校到革命旧址,作为“第一宣讲员”,各省书记们紧密结合当地特点与实际,抓重点讲要点,列出了学习十九大精神的“必修课”。  两个月之前,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8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这份68页沉甸甸的报告所铺设的未来道路是极为厚重的,涵盖了直至本世纪中叶中国的发展远景。  如今,十九大报告所
索取号和刊标的作用都是排架和检索,无论期刊的年代期数是体现在书脊上还是体现在刊标上,都可以帮助实现这两个功能。
央企在文化建设方面有哪些优势?央企与国外一流企业对标的差距该如何缩减?在做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过程中,应该注重哪些问题?如何才能做到让文化与企业同生共长?  带着以上问题,记者专访了和君咨询集团合伙人、韩国成均馆大学助理教授郝继涛博士。  央企需建设高水平、一体化的企业文化  Q:有学者指出,央企在与国外一流企业对标的过程中,在软实力方面还有不少差距。您认为央企为了减小这些差距,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目的分析观察综合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9年5月至2019年11月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中随机抽取80例,随机将患者均分为采用常规护理的
利用丹麦猪舍和液态猪粪便进行了CO2气体排放测试,比较了3种粪坑内粪便高度(0.15,0.40和0.65m)、3种通风量(211,650和1852m3/h)、粪坑内有无挡板下冬季猪舍粪便贮存过程中CO2排放
随着图书馆读者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馆员与读者的语言交流日益重要,从3个方面对图书馆的语言规范展开分析,详细阐述了高校图书馆馆员应注重语言规范,达到与读者的和谐交流。
时效是铝合金性能提升的关键工序,通过时效后的铝合金硬度、强度和抗腐蚀性能均有显著提升。根据AMS2750E航空标准要求,本文对铝合金航空板材的时效工艺、温控系统进行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