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难写也难教,使广大师生对作文弃之不得,食之无味,作文教学普遍陷入了困境。本文具体分析产生此困惑的原因,针对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提出可行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作文教学 困惑 对策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因此,师生们对作文教学不得不重视。作文再难写,也得硬着头皮去写;作文再难教,也要费心费力去教。那造成当前作文教学困惑的原因主要有那些呢?我认为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1.没有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写作观
很多学生只把写作看成是一项应付老师的学习任务,而不是把作文看成是自己心灵的真情独白、是自己对已知世界、未知世界的独特反映,更没有把作文看成是自己生活的需要,是自己生命的组成部分。所以大部分学生对作文停留在“要我写”的层面,而不是“我要写”的局面。
2.缺乏写作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道理大家都懂。如果学生在写作时头脑不兴奋,心情不愉悦,没有写作的内驱力,是不可能认真写作文的,更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学生没兴趣,再多的训练也是徒劳。
3.少读
学生的课外阅读少。其中有客观原因,有的地方学校藏书少,大部分的图书为残旧的,可读性强的书籍甚少。学生家里更是无书可读。学生少读,词汇、素材积累自然少,语感自然不强,遣词造句能力自然差。
4.少写
事实上,现在的中学生写作训练不算少,但都是被动的,老师“逼”的,而学生自己发自内心的写作不多。只有学生把写作看成是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乐于写作,这样他们的写作水平才能稳步提高。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主要缺的不是教师的指引,而是学生的“心动”。
5.生活内容单调枯燥,社会实践少
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学生获“情”的源泉,亦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于漪老师曾说过:“从事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读无字书——身入生活,心入生活……”中学生过的几乎是家庭到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他们哪有时间和机会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就连让学生亲近自然的春游、秋游都因安全问题被叫停了,所谓的劳技课,社会实践课也多数是纸上谈兵。他们除了课业还是课业,单调枯燥的生活断了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老师就算把每一学生都培训成巧妇,也难炊出好饭来。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1.教师的“导写”有欠缺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训练缺少科学的指导,如布置学生写作时,有的教师没有结合当次作文实际,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直切要害,没能指导学生如何立意、选材、构思、谋篇。
2.没能因材施教,平时教学功利性强
在每个单元的写作训练中,很多教师对全班同学提出诸如字数等硬性的同一标准要求,对作文困难的学生没有适当降低写作难度,另作要求。作文训练冲着考分而来,没有真正解放学生,没有让学生畅所欲言去写作。作文教学没能因材施教,功利性太强,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写作欲。
3.教师没能及时布置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目
大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是跟着大纲走,照着教参做,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抓住学生阅读体验、生活体验的激情时刻,适时布置实用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4.批改不及时,评讲不详细,缺少反思和整改
很多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不能及时批改,批改后又因时间问题匆匆评讲,概括性谈谈全体学生的作文情况,顶多宣读一两篇范文,对大多数学生作文中的得与失没有作详细分析,更没有进行必要的反思及整改,学生的作文好在哪里?为何能写好;差在何处?为什么差?今后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很多教师对学生写作的“售后服务”不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诊断“病因”,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疗法”,对作文教学进行“标本兼治”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写作观
课内外,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情感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生活的需要,写作是成长的需要,是生命意义的一种体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写作观,使学生把教师的客观要求变成自己的主观愿望,即是由“要我写”转变到“我要写”。
2.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作文
教师应多设置些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目,恰当诱发学生的写前兴趣。在学生作文中,及时给予鼓励,培养学生写中兴趣。学生作文完成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评改,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亮点给予表扬。对较成功的作文,还可以作为范文宣读,或通过办班报、校报等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后兴趣。同时对每一个学生都应给予成功成材意识的引导,培养学生作文的长期兴趣。
3.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注重读写结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有一条最质朴最有效的途径:让学生多读、多写。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引导学生积累词汇、素材,训练思维,学习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多记读书笔记,写日记,写读后感;充分挖掘教材中“阅读”对写作的指导作用,摒弃过去那种学习课文过分注重对文章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作“高、大、全”分析的现象,留足时间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对写作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地方,多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仿写、改写、扩写、缩写练习,切实在有效的读写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4.指导学生加强社会实践,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留多一点他们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网络、手机、休闲书;引导他们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去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记录生活。生活内容丰富多彩了,学生自然会热爱生活,写作素材便会日益丰富,学生写作时便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学生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这样才会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学生才会乐于写作、自觉写作。
5.授予学生必要的写作技法
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指导学生如何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谋篇布局。即是在学生有了可以煮饭的米之后,指导学生怎样把饭煮得更好吃。
作文教学之路漫漫而修远,广大师生上下而求索。作文难写也难教,但我们不能知难而退,只能迎难而上,力争化难为易。广大师生困惑之际,渴望国家教育部门,能尽快制定出科学的写作训练体系,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引领全国师生齐心协力,从而使中学作文教学早日能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从而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代保民、丁雪梅:作文教学绕不开的问题,语文教学通讯,2007.5.
3.任春:好作文是“教”出来的吗,语文教学通讯,2008.1.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中学)
【关键词】作文教学 困惑 对策
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因此,师生们对作文教学不得不重视。作文再难写,也得硬着头皮去写;作文再难教,也要费心费力去教。那造成当前作文教学困惑的原因主要有那些呢?我认为主要有如下方面:
一、学生方面的原因
1.没有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写作观
很多学生只把写作看成是一项应付老师的学习任务,而不是把作文看成是自己心灵的真情独白、是自己对已知世界、未知世界的独特反映,更没有把作文看成是自己生活的需要,是自己生命的组成部分。所以大部分学生对作文停留在“要我写”的层面,而不是“我要写”的局面。
2.缺乏写作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道理大家都懂。如果学生在写作时头脑不兴奋,心情不愉悦,没有写作的内驱力,是不可能认真写作文的,更不可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学生没兴趣,再多的训练也是徒劳。
3.少读
学生的课外阅读少。其中有客观原因,有的地方学校藏书少,大部分的图书为残旧的,可读性强的书籍甚少。学生家里更是无书可读。学生少读,词汇、素材积累自然少,语感自然不强,遣词造句能力自然差。
4.少写
事实上,现在的中学生写作训练不算少,但都是被动的,老师“逼”的,而学生自己发自内心的写作不多。只有学生把写作看成是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乐于写作,这样他们的写作水平才能稳步提高。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主要缺的不是教师的指引,而是学生的“心动”。
5.生活内容单调枯燥,社会实践少
生活是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是学生获“情”的源泉,亦是学生获取写作素材的主要渠道。于漪老师曾说过:“从事写作教学,要引导学生读无字书——身入生活,心入生活……”中学生过的几乎是家庭到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他们哪有时间和机会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就连让学生亲近自然的春游、秋游都因安全问题被叫停了,所谓的劳技课,社会实践课也多数是纸上谈兵。他们除了课业还是课业,单调枯燥的生活断了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老师就算把每一学生都培训成巧妇,也难炊出好饭来。
二、教师方面的原因
1.教师的“导写”有欠缺
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训练缺少科学的指导,如布置学生写作时,有的教师没有结合当次作文实际,指导学生抓住关键,直切要害,没能指导学生如何立意、选材、构思、谋篇。
2.没能因材施教,平时教学功利性强
在每个单元的写作训练中,很多教师对全班同学提出诸如字数等硬性的同一标准要求,对作文困难的学生没有适当降低写作难度,另作要求。作文训练冲着考分而来,没有真正解放学生,没有让学生畅所欲言去写作。作文教学没能因材施教,功利性太强,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学生写作欲。
3.教师没能及时布置贴近学生生活、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目
大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只是跟着大纲走,照着教参做,没有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没有抓住学生阅读体验、生活体验的激情时刻,适时布置实用的作文题目,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4.批改不及时,评讲不详细,缺少反思和整改
很多语文教师对学生的作文不能及时批改,批改后又因时间问题匆匆评讲,概括性谈谈全体学生的作文情况,顶多宣读一两篇范文,对大多数学生作文中的得与失没有作详细分析,更没有进行必要的反思及整改,学生的作文好在哪里?为何能写好;差在何处?为什么差?今后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很多教师对学生写作的“售后服务”不到位,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诊断“病因”,对症“下药”,采取有效“疗法”,对作文教学进行“标本兼治”
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写作观
课内外,通过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情感教育,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生活的需要,写作是成长的需要,是生命意义的一种体现,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写作观,使学生把教师的客观要求变成自己的主观愿望,即是由“要我写”转变到“我要写”。
2.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乐于写作文
教师应多设置些学生感兴趣的作文题目,恰当诱发学生的写前兴趣。在学生作文中,及时给予鼓励,培养学生写中兴趣。学生作文完成后,教师应及时给予评改,抓住学生作文中的亮点给予表扬。对较成功的作文,还可以作为范文宣读,或通过办班报、校报等形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写后兴趣。同时对每一个学生都应给予成功成材意识的引导,培养学生作文的长期兴趣。
3.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注重读写结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在作文教学中有一条最质朴最有效的途径:让学生多读、多写。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引导学生积累词汇、素材,训练思维,学习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多记读书笔记,写日记,写读后感;充分挖掘教材中“阅读”对写作的指导作用,摒弃过去那种学习课文过分注重对文章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作“高、大、全”分析的现象,留足时间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对写作有现实指导意义的地方,多引导学生进行一些仿写、改写、扩写、缩写练习,切实在有效的读写中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4.指导学生加强社会实践,引导他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适当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留多一点他们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引导他们正确对待网络、手机、休闲书;引导他们走向自然,走向社会,去留心生活、观察生活,思考生活、记录生活。生活内容丰富多彩了,学生自然会热爱生活,写作素材便会日益丰富,学生写作时便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学生学会了观察、学会了思考,这样才会写出有个性的文章,学生才会乐于写作、自觉写作。
5.授予学生必要的写作技法
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指导学生如何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谋篇布局。即是在学生有了可以煮饭的米之后,指导学生怎样把饭煮得更好吃。
作文教学之路漫漫而修远,广大师生上下而求索。作文难写也难教,但我们不能知难而退,只能迎难而上,力争化难为易。广大师生困惑之际,渴望国家教育部门,能尽快制定出科学的写作训练体系,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引领全国师生齐心协力,从而使中学作文教学早日能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从而走进“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代保民、丁雪梅:作文教学绕不开的问题,语文教学通讯,2007.5.
3.任春:好作文是“教”出来的吗,语文教学通讯,2008.1.
(作者单位:536000广西北海市铁山港区营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