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径作为一国体育综合实力的重要代表,相关赛事在世界范围内有着极高的关注度。为了进一步探讨影响100米短跑训练方法的实施因素,本人以家乡永州市一中、二中、四中以及八中四所中学为研究对象,对其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1 绪论
100米短跑是体能主导类的速度型项目,也是最大强度的周期性运动项目。从100米短跑项目的特点来看,存在多种影响其成绩的因素。因此,从青少年训练阶段着手,探讨科学的、系统的力量、速度和爆发力方面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尤为重要。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永州市的一中、二中、四中以及八中四所中学的100米短跑体育特长生为研究对象,共105名运动员,其中17名女运动员。此外,笔者还针对各中学的100米短跑教练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为本文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走访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查找与“100米训练方法”相关的纸质文献资料,同时,利用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查阅体育期刊、相关硕博论文,查找与本研究相关的论文资料三十余篇,并将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写作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本文以永州市的一中、二中、四中以及八中四所中学的100米短跑体育特长生为研究对象,共105名运动员,其中17名女运动员。此外,笔者还针对各中学的100米短跑教练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共发放学生问卷105份,教练问卷8份。对问卷进行当面发放与回收,除对问题的必要解释外,不与调查对象额外交流,避免影响其回答的真实性,并对其重要信息进行适度访谈,确保问卷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为原因分析提供有利数据支撑。
2.2.3 实地走访法
对永州市一中、二中、四中以及八中四所中学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上述学校为100米训练所提供的的场地、器械以及医疗等设施,对影响100米短跑训练方法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调查。
2.2.4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统计,然后使用Excel和SPSS等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绘制成相关表格,为本论文的分析提供数据保障,从而提出更好更全面的建议。
2.2.5 逻辑分析法
运用对比、归纳和分析的邏辑方法对文献和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归类,并对此提出自己相关方面的意见。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教练员因素
从永州市四所中学的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来看,局限其100米短跑训练方法实施和发展的教练员因素,主要表现在学校教练员队伍单一,学校之间缺乏训练方法的相互借鉴与学习,缺乏对外培训交流的平台,不能及时更新训练方法理念,掌握训练方法的新趋势,训练方法难以取得创新和突破。
3.2 运动员因素
一是主观方面,运动员参与短跑训练的动机多种多样,无论是强身健体还是成为专业运动员等,若缺乏对100米短跑的兴趣与热爱,仅仅是机械式地参与训练,则无法克服训练过程的艰难,难以达到预期训练效果。二是客观方面,不同于专业运动员的训练安排,中学生在参与训练的同时,还需要兼顾文化课的学习。训练时间与次数的安排必须合理,否则难以平衡训练与学习的冲突。
3.3 外部环境因素
一是各种训练方法所依靠的场地器材有限,训练场地基本限于户外的田径跑道,各种器材较为匮乏;二是为训练过程以及训练恢复提供的医疗理疗保障设施不足。除却校医务室外,无其他医疗配备。青少年阶段作为运动员训练阶段的基础,其身体机能状态的良好发展尤为重要,相应地,专业的医疗配备就尤为关键。
综上所述,永州市中学100米短跑虽然在速度、力量以及爆发力训练方面采取了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但训练方法的全面化与多元化发展受阻。教练员队伍的单一,缺乏对外交流与培训、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的冲突,以及训练场地器材、医疗器械的匮乏共同导致了训练方法难以突破和创新的困境。
4 讨论与分析
4.1 运动员方面
运动员的自身因素是影响100米训练方法实施效果的关键。从调研结果可知,永州市四所中学运动员对训练的热情与兴趣不高,难以平衡学习与训练的冲突,缺乏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与恢复意识。因此,运动员首先需要转变训练理念,树立明确的训练目标和正确的训练指导思想。
4.2 配套设施方面
外部环境作为运动训练方法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主要包括运动训练的场地器材和医疗理疗设施两方面。专业医疗理疗设施的缺乏,导致学校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以及恢复训练手段较为单一。对此,学校首先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标准田径跑道场地进行训练,适度拓展周边环境作为训练场地,多渠道引入训练经费解决训练器材不足的问题。
其次,为运动员的训练过程提供专业的医务人员与设备,为训练后恢复配备专业的理疗设备。
5 结论与建议
教练员队伍单一、缺乏对外参加培训交流的平台,训练理念难以更新,训练方法难以创新。首先要多来源、多形式引进优秀教练员。通过退役运动员、体育院校专业人才、非体育院校优秀人才等渠道招纳能人贤士,其任教形式不局限于全职,可适当采取兼职的形式。其次,各校要充分利用中学与中学、中学与高校之间的平台,为教练员创造专业培训交流的机会,及时更新训练理念。最后,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应关注青少年阶段训练的特殊性,制定合理高效的训练方法与训练内容。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1 绪论
100米短跑是体能主导类的速度型项目,也是最大强度的周期性运动项目。从100米短跑项目的特点来看,存在多种影响其成绩的因素。因此,从青少年训练阶段着手,探讨科学的、系统的力量、速度和爆发力方面的训练方法和手段尤为重要。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永州市的一中、二中、四中以及八中四所中学的100米短跑体育特长生为研究对象,共105名运动员,其中17名女运动员。此外,笔者还针对各中学的100米短跑教练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为本文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来源。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走访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湖南师范大学图书馆查找与“100米训练方法”相关的纸质文献资料,同时,利用知网、维普、万方等数据库查阅体育期刊、相关硕博论文,查找与本研究相关的论文资料三十余篇,并将文献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分析,为写作提供充足的理论依据。
2.2.2 问卷调查法
本文以永州市的一中、二中、四中以及八中四所中学的100米短跑体育特长生为研究对象,共105名运动员,其中17名女运动员。此外,笔者还针对各中学的100米短跑教练员进行了问卷调查与访谈,共发放学生问卷105份,教练问卷8份。对问卷进行当面发放与回收,除对问题的必要解释外,不与调查对象额外交流,避免影响其回答的真实性,并对其重要信息进行适度访谈,确保问卷的真实性与有效性,为原因分析提供有利数据支撑。
2.2.3 实地走访法
对永州市一中、二中、四中以及八中四所中学进行实地调研,了解上述学校为100米训练所提供的的场地、器械以及医疗等设施,对影响100米短跑训练方法的各种因素进行详细调查。
2.2.4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中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汇总、统计,然后使用Excel和SPSS等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绘制成相关表格,为本论文的分析提供数据保障,从而提出更好更全面的建议。
2.2.5 逻辑分析法
运用对比、归纳和分析的邏辑方法对文献和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归类,并对此提出自己相关方面的意见。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教练员因素
从永州市四所中学的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来看,局限其100米短跑训练方法实施和发展的教练员因素,主要表现在学校教练员队伍单一,学校之间缺乏训练方法的相互借鉴与学习,缺乏对外培训交流的平台,不能及时更新训练方法理念,掌握训练方法的新趋势,训练方法难以取得创新和突破。
3.2 运动员因素
一是主观方面,运动员参与短跑训练的动机多种多样,无论是强身健体还是成为专业运动员等,若缺乏对100米短跑的兴趣与热爱,仅仅是机械式地参与训练,则无法克服训练过程的艰难,难以达到预期训练效果。二是客观方面,不同于专业运动员的训练安排,中学生在参与训练的同时,还需要兼顾文化课的学习。训练时间与次数的安排必须合理,否则难以平衡训练与学习的冲突。
3.3 外部环境因素
一是各种训练方法所依靠的场地器材有限,训练场地基本限于户外的田径跑道,各种器材较为匮乏;二是为训练过程以及训练恢复提供的医疗理疗保障设施不足。除却校医务室外,无其他医疗配备。青少年阶段作为运动员训练阶段的基础,其身体机能状态的良好发展尤为重要,相应地,专业的医疗配备就尤为关键。
综上所述,永州市中学100米短跑虽然在速度、力量以及爆发力训练方面采取了具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法,但训练方法的全面化与多元化发展受阻。教练员队伍的单一,缺乏对外交流与培训、运动员学习与训练的冲突,以及训练场地器材、医疗器械的匮乏共同导致了训练方法难以突破和创新的困境。
4 讨论与分析
4.1 运动员方面
运动员的自身因素是影响100米训练方法实施效果的关键。从调研结果可知,永州市四所中学运动员对训练的热情与兴趣不高,难以平衡学习与训练的冲突,缺乏训练过程中运动损伤与恢复意识。因此,运动员首先需要转变训练理念,树立明确的训练目标和正确的训练指导思想。
4.2 配套设施方面
外部环境作为运动训练方法有效实施的有力保障,主要包括运动训练的场地器材和医疗理疗设施两方面。专业医疗理疗设施的缺乏,导致学校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以及恢复训练手段较为单一。对此,学校首先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标准田径跑道场地进行训练,适度拓展周边环境作为训练场地,多渠道引入训练经费解决训练器材不足的问题。
其次,为运动员的训练过程提供专业的医务人员与设备,为训练后恢复配备专业的理疗设备。
5 结论与建议
教练员队伍单一、缺乏对外参加培训交流的平台,训练理念难以更新,训练方法难以创新。首先要多来源、多形式引进优秀教练员。通过退役运动员、体育院校专业人才、非体育院校优秀人才等渠道招纳能人贤士,其任教形式不局限于全职,可适当采取兼职的形式。其次,各校要充分利用中学与中学、中学与高校之间的平台,为教练员创造专业培训交流的机会,及时更新训练理念。最后,教练员在制定训练计划时,应关注青少年阶段训练的特殊性,制定合理高效的训练方法与训练内容。
(作者单位:湖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