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电力市场得以扩大、电力调度运行方式更加优化、电力决策及管理体制更加完善。而这些方面作为发电厂最为核心的目标与利益,如何实现组织优化、可靠运行无疑是极大的挑战。对此,本文就电力信息化建设模式进行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与措施。
[关键词]信息化 建设 分析 研究
中图分类号:TM7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376-01
一、电力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电力企业信息化从单项应用阶段开始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当前已经深入到集成系统当中的应用阶段。就目前的电力企业软件信息化建设水平来看,概念性较强,如MIS、SIS、EAM、ERP等内涵较为丰富的系统,这些软件系统大都只涵盖了企业信息管理的一个方面,从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真正实施完全成功的并不多,比如E R P,因为企业需求的不同,电力信息化大部分企业只是应用了软件的部分功能和模块,或者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对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总而言之,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发电企业在生产和管理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整体来看,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范围大、技术强、周期长的系统工程,因为不同企业需求的不同,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种“大而全”软件,能够涵盖所有的企业信息需求。现在发电企业各种软件名目繁多,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但是企业的信息系统又需要成为一个密切耦合的整体,于是有的企业希望通过E R P来整合企业分散的软件系统,但实施结果不理想;有的企业应用整合(EAI),虽然提供了实现集成的可能以及技术支持,但完成集成还有大量的工作;还有整合式应用开发(IAD),提出了进行总体设计和模块切分,选用集成平台,日积月累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方案,这种方式相当于一个提前规划的EAI,它注重整合与集成,很有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后续模块开发难度随着模块增加呈指数级增长。因为它要考虑和以前所有的模块进行集成和接口。二是升级和维护困难。模块越多,升级和维护的难度越大,风险也越高。
随着信息化工作的深入,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复杂,已经不再只是购买一些设备、系统和软件等内容,更多的是要考虑信息化的建设如何为企业服务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企业如何发展、信息系统如何建立、工作流程如何优化等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越来越多的高层管理者已经把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当作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已经从临时性、无计划,转变成为长期性、计划性的工作。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发电企业的建设思路可以概括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控制造价,注重实效”的建设原则,从管理需求入手,统筹部署,坚持业务挂帅,稳步推进,以期实现公司科学精细管理与信息化工作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科学规划、统一标准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已经开始触及到电力企业管理规范化,流程标准化和电力体制改革后组织机构调整的深层次问题,因此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但要考虑如何增强各信息系统的集成度,充分挖掘企业信息的价值,使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收益最大化,还需要思索具备高度的可塑性,具备适应电力体制改革深化、组织机构调整、管理流程的优化和持续改进的需要而“随需应变”的能力。所以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把握全局进行系统的规划。企业信息操作系统则更注重于标准体系的系统的建设规划,关键要规划并逐步建立一套系统的标准体系,使开发者和用户之间,各子系统之间,管理工作与计算机之间,前一次开发与后一次开发之间,计算机系统内、外部各种软、硬件之间都能按照统一的标准协同起来,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有機的整体。标准体系要涵盖能满足公司信息化建设需求的企业标准,不仅要包括各类管理和技术标准,还要包括各种信息化建设有关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岗位职责和操作手册等与标准发挥相同作用的规范性文件。
(二)精心实施,业务挂帅
信息化工作从广义上看是管理者、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制度流程三方面的集成,其实施过程本质上是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规范管理行为、优化各项业务工作流程。由于发电企业在信息化过程当中涉及到多个部门,但是这些部门由于管理体制、构成方面的不同又具备了诸多特点,那么在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系统实施带来的管理模式、规范、数据格式、操作方式甚至权益的改变往往会遭遇强大的阻力,以致新的业务规范执行不力,最后导致花费大量投资而系统实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失败。所以信息化建设应当以“业务挂帅为主,信息人员为辅”,大多数企业往往以为这个只是信息部门的事情,而在软件的建设和研发中缺乏参与,以至于后来使用时发现种种问题,项目往往不能按时验收,实施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也是实施成功的限制条件。实施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需要非常广泛的知识,实施人员是否具备这些知识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 信息化建设风险分析
信息化建设工程将面临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如果能提前清楚识别这些风险并有效地加以管理控制,信息化建设是能达到预期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风险有:
1、认识误区
错误地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原有管理模式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简单相加,这种误区经常表现为重信息技术轻管理变革,包括重硬件轻软件、重信息设备轻信息内容、重软件开发轻制度规范建设和业务优化、以及应用实施等。正确认识和定义管理信息系统的范围,一个优秀的信息系统,不可能是一个企业管理的全面解决方案,它既有先进性也有局限性。不能明确界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范围会使公司信息化建设偏离方向和脱离重点。
2、软件选型失当
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实现手段,它的功能和先进性是系统成功的重要保障。企业在选择或编制企业信息系统之前,多少都做过一些需求分析,但往往是一些懂计算机的人和懂业务的人各自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分析和猜测,真正知道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又懂得现代信息系统的人并不多。需求不明晰,调研不充分,选型失当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3、旧有管理模式的制约
许多国内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存在一个普遍的心态,就是希望软件先进的管理功能为企业带来好的效益,但又不希望改变企业现有的业务管理方式。所有管理人员、基层人员能否理解和接受这种改变对于软件实施的成功至关重要。
4、员工的培训
实施企业信息系统是对员工的一次大改造和人员素质的培训与提高,如果在系统应用过程中不通过正确有力的员工培训将员工与计算机应用系统整合为一个整体,软件系统就很难发挥应有的效率。
结语,总而言之,电力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的环节非常繁多,方方面满都需要非常细致的分析与思考。信息化框架的搭建、技术的选择与利用、团队建设工作、管理制度的落实都亟待考量,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电力信息化工作着必须要不断的探索与努力,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及经验,切实的为我国电力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实现我国电力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艳辉.ERP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100.
[2] 陆誓宏三.层结构在电力信息网络中的应用[J].西北电力技术,2009,30(2):33-35.
[3] 利晓清.信息化在中国电力市场中的实现模式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8.
[4] 张磊.电力信息化管理实用手册[M].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10.
[关键词]信息化 建设 分析 研究
中图分类号:TM7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07-0376-01
一、电力信息化建设现状分析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电力企业信息化从单项应用阶段开始已经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当前已经深入到集成系统当中的应用阶段。就目前的电力企业软件信息化建设水平来看,概念性较强,如MIS、SIS、EAM、ERP等内涵较为丰富的系统,这些软件系统大都只涵盖了企业信息管理的一个方面,从应用的实际情况来看,真正实施完全成功的并不多,比如E R P,因为企业需求的不同,电力信息化大部分企业只是应用了软件的部分功能和模块,或者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对软件进行了二次开发。总而言之,信息系统已经成为了发电企业在生产和管理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整体来看,发电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范围大、技术强、周期长的系统工程,因为不同企业需求的不同,没有也不可能有一种“大而全”软件,能够涵盖所有的企业信息需求。现在发电企业各种软件名目繁多,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但是企业的信息系统又需要成为一个密切耦合的整体,于是有的企业希望通过E R P来整合企业分散的软件系统,但实施结果不理想;有的企业应用整合(EAI),虽然提供了实现集成的可能以及技术支持,但完成集成还有大量的工作;还有整合式应用开发(IAD),提出了进行总体设计和模块切分,选用集成平台,日积月累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方案,这种方式相当于一个提前规划的EAI,它注重整合与集成,很有可能导致两种结果:一是后续模块开发难度随着模块增加呈指数级增长。因为它要考虑和以前所有的模块进行集成和接口。二是升级和维护困难。模块越多,升级和维护的难度越大,风险也越高。
随着信息化工作的深入,信息化建设越来越复杂,已经不再只是购买一些设备、系统和软件等内容,更多的是要考虑信息化的建设如何为企业服务的问题,这就涉及到企业如何发展、信息系统如何建立、工作流程如何优化等企业发展的战略问题。越来越多的高层管理者已经把企业的信息化规划当作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建设已经从临时性、无计划,转变成为长期性、计划性的工作。
二、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
发电企业的建设思路可以概括为“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控制造价,注重实效”的建设原则,从管理需求入手,统筹部署,坚持业务挂帅,稳步推进,以期实现公司科学精细管理与信息化工作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公司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
(一)科学规划、统一标准
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已经开始触及到电力企业管理规范化,流程标准化和电力体制改革后组织机构调整的深层次问题,因此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但要考虑如何增强各信息系统的集成度,充分挖掘企业信息的价值,使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投资收益最大化,还需要思索具备高度的可塑性,具备适应电力体制改革深化、组织机构调整、管理流程的优化和持续改进的需要而“随需应变”的能力。所以信息系统的建设要把握全局进行系统的规划。企业信息操作系统则更注重于标准体系的系统的建设规划,关键要规划并逐步建立一套系统的标准体系,使开发者和用户之间,各子系统之间,管理工作与计算机之间,前一次开发与后一次开发之间,计算机系统内、外部各种软、硬件之间都能按照统一的标准协同起来,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有機的整体。标准体系要涵盖能满足公司信息化建设需求的企业标准,不仅要包括各类管理和技术标准,还要包括各种信息化建设有关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岗位职责和操作手册等与标准发挥相同作用的规范性文件。
(二)精心实施,业务挂帅
信息化工作从广义上看是管理者、计算机信息技术、管理制度流程三方面的集成,其实施过程本质上是利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规范管理行为、优化各项业务工作流程。由于发电企业在信息化过程当中涉及到多个部门,但是这些部门由于管理体制、构成方面的不同又具备了诸多特点,那么在信息化建设过程当中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系统实施带来的管理模式、规范、数据格式、操作方式甚至权益的改变往往会遭遇强大的阻力,以致新的业务规范执行不力,最后导致花费大量投资而系统实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甚至失败。所以信息化建设应当以“业务挂帅为主,信息人员为辅”,大多数企业往往以为这个只是信息部门的事情,而在软件的建设和研发中缺乏参与,以至于后来使用时发现种种问题,项目往往不能按时验收,实施人员的素质和技能也是实施成功的限制条件。实施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需要非常广泛的知识,实施人员是否具备这些知识是信息化建设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 信息化建设风险分析
信息化建设工程将面临很多的困难和问题。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如果能提前清楚识别这些风险并有效地加以管理控制,信息化建设是能达到预期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面临的主要风险有:
1、认识误区
错误地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原有管理模式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简单相加,这种误区经常表现为重信息技术轻管理变革,包括重硬件轻软件、重信息设备轻信息内容、重软件开发轻制度规范建设和业务优化、以及应用实施等。正确认识和定义管理信息系统的范围,一个优秀的信息系统,不可能是一个企业管理的全面解决方案,它既有先进性也有局限性。不能明确界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范围会使公司信息化建设偏离方向和脱离重点。
2、软件选型失当
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化的重要实现手段,它的功能和先进性是系统成功的重要保障。企业在选择或编制企业信息系统之前,多少都做过一些需求分析,但往往是一些懂计算机的人和懂业务的人各自在自己的专业领域进行分析和猜测,真正知道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又懂得现代信息系统的人并不多。需求不明晰,调研不充分,选型失当是企业管理信息化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3、旧有管理模式的制约
许多国内企业实施企业信息化建设工程存在一个普遍的心态,就是希望软件先进的管理功能为企业带来好的效益,但又不希望改变企业现有的业务管理方式。所有管理人员、基层人员能否理解和接受这种改变对于软件实施的成功至关重要。
4、员工的培训
实施企业信息系统是对员工的一次大改造和人员素质的培训与提高,如果在系统应用过程中不通过正确有力的员工培训将员工与计算机应用系统整合为一个整体,软件系统就很难发挥应有的效率。
结语,总而言之,电力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涉及到的环节非常繁多,方方面满都需要非常细致的分析与思考。信息化框架的搭建、技术的选择与利用、团队建设工作、管理制度的落实都亟待考量,因此,在未来的一段时间电力信息化工作着必须要不断的探索与努力,广泛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及经验,切实的为我国电力信息化建设做出贡献,实现我国电力行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艳辉.ERP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1):100.
[2] 陆誓宏三.层结构在电力信息网络中的应用[J].西北电力技术,2009,30(2):33-35.
[3] 利晓清.信息化在中国电力市场中的实现模式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8.
[4] 张磊.电力信息化管理实用手册[M].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