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论身后的声名,李冶不及薛涛、鱼玄机。本文从《全唐诗》中李季兰的诗歌入手,分三个方面,即爱情、友情、物情,从每一首诗中了解李季兰的人生脉络,并窥探那个时候李季兰的内心的情感,最后由此分析得出李季兰诗中的“情”。
关键词:李季兰;交际花;人生脉络;情感
一、 爱情
(一) 青年的情思
在李季兰还十一岁的时候,就被父亲送去道观做了女道士。在道观中百无聊赖,只能读书、练字、弹琴和写诗:
感兴
朝云暮雨两相随,去雁来人有归期。
玉枕只知常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
仰看明月翻含情,俯盼流波欲寄词。
却忆初闻凤楼曲,教人寂寞复相思。
朝云暮雨一直相依相随,离开的大雁和外出的旅人总有回来的时候。而我,只有皎洁的月光陪我度过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每当此时,眼泪总会打湿玉枕。仰头看着明月似乎有情感,低头眼波流转想要写一首词相寄。回忆起第一次听到那一首曲子的情形,相思便随着寂寞再一次来到我的身边。“朝云暮雨”是一个典故,提到这个词总是给人暧昧缱绻的感觉,一句“朝云暮雨两相随”,让人感觉就像是李季兰对情爱的萌动。“凤楼”其实是来自“萧史弄玉”的典故,喜欢吹箫的萧史和弄玉两人,结为夫妻,在演奏之中引来了龙和凤,纷纷腾空而起,双宿双飞。这里表现出了在寂寞的道观中的李季兰,开始渴望有人陪伴的情思萌动。
还是青年时的李季兰就展现给世人自己的寂寞非常,以及希望有人爱的萌动情思。
(二) 与朱放
朱放,字长通,南阳人。当时,他住在汉水岸边,忽然遭逢饥年,就来到了南方并且隐居于剡溪(今浙江绍兴)、镜湖(今安徽芜湖)之间的地方。
当李季兰还是聘婷少女的时候,她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朱放,出现了。那个时候,朱放隐居在剡溪、镜湖之间,寄情山水,无拘无束,难耐道观寂寞的李季兰,偷偷跑出来,遇到了这个男子。在互相攀谈的过程中,朱放的风流儒雅、气度不凡进入了李季兰的内心,于是就新生了爱慕之情。他们在一起的这段时间里,一起爬山,清风相伴、鸣禽来和;一起泛舟,酒肉下肚,面红微醺。然而,在一起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朱放要离开了,要到江西去做官了,在离别时,李季兰只能眼看着自己心爱的朱放离开,而朱放临别时写下一首诗:
别李季兰
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
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
在送别的古岸边,新花一枝开放了,就那个岸边的花下我们分离了。请不要用罗袖去拂动这些新花,当他们落下的时候,也许就是离人们愁断肠的时候了,那时会更加悲伤。这首写离别的小诗,显得清礼而别致,写得最好的是最后两句,别开生面地用了“拂花落”这个动作,岸边花开一枝,你我在花下分别,要小心莫将花朵拂落,这样只会让离人更加悲伤,仔细想想本来分别已经让人愁断肠,若是再见到花落,又叫人情何以堪呢?由此,朱放对李季兰确实是真心的,两人是两情相悦,只不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然而,就在朱放离开后的不久,李季兰也藏不住这一份相思,也写了一首诗寄给朱放:
寄朱放
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想思无晓夕,想望经年月。
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看着远处的湖水,想尝试着再次登一登当年和你一起登过的山,回想一下,那高山和宽阔的湖水仍在,但是与我一起登山游水的你却不在了。我没日没夜的想你,每年每月我都盼望着你能回来与我重聚,一同游山玩水。那山上的树木仍然郁郁葱葱,很是茂盛,野花也竞相开放。自从我们离别以后,这份情谊绵长而无限延伸,我只希望能与你再次相逢,再叙一叙那年的旧情。“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读起来就好像是眼前浮现出了一幅水墨画,富有动态,怎么读都生机勃勃,充满欢乐。但是放在这首诗里面,似乎多了许多的伤心元素,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写作手法,李季兰回忆起当时与朱放共游山水的情景,也和现在看到的一样,心中顿时悲伤满溢。不认真的去理解真的感受不到李季兰是多么喜欢朱放,她游山,山中满是她的足迹,她玩水,水中满是他的倒影。
李季兰与朱放的那段恋情,是偷偷摸摸的,确实无比热烈的。如同葱郁的树木,旺盛的鲜花。而李季兰对朱放的思念,也是轰轰烈烈,来势汹汹的。如同汹涌的潮水,灿烂的晚霞。虽然,那只是李季兰人生中那一段短暂的爱情,然而留下的,却是波涛汹涌的回忆。反过来想想,朱放的离开对李季兰的伤害是多大,这些我们已经不得而知。我們能感受到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思念。
(三)暮年的凄寂
也许是因为她心爱的人走后,自己的相思寂寞始终放不下,也许是因为自己认识了太多了,没有那一段感情让她满意,也许是自己看破了红尘,似乎知道了世间关系的奥秘。于是李季兰写下了她最脍炙人口的诗:
八至
至近至遠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最近而又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是东西。最深而又最浅的深度,莫过于清溪。最高而又最亮的东西,莫过于日月。最亲近而又最生疏的关系,莫过于夫妻。这四句诗,读起来平白如话,但是却意味深长,前三句只是最后一句的衬托,最后一句把世事人情写得如此的淋漓极致、入木三分。可以想一想,前面那几段感情对李季兰的伤害是如此之大,而此时的李季兰显然是可看透了世间的情感。她是爱过,相思过,而且,爱得比天还高,相思比海还要深,所以,她看得比别人更加通透明白。有的时候,最伤人的不是不爱与不恨,而是不在乎,我如此的爱惜你我之间的感情,然而你说走就走了,根本就不在乎我是在想什么。一个女人惦记一个男人,便会让这个男人骄傲。如果有一日,李季兰再次面对她爱上的人们,而且只是坦然一笑,似乎全然忘记了过去的事情,那些男人们才会觉得难受!
天宝末年,唐玄宗得知了李季兰的诗名,特意宣她入宫面见皇帝。然而此时的李季兰已经不再年轻,香消玉损了,于是乎得到消息的她很是惊慌,默默写下了这首诗:
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
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旧峰。
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谩相逢。
我其实没有什么才学,而且也老了病就多了,年老体衰、行动不便,不料这样的虚名竟然传到了皇宫,还让皇帝听到了,真的是很惭愧啊,这下真要弹去冠上的灰尘,好好梳理一下花白的头发,对着镜子整理一下妆容。想象一下,飞奔向北时,心却依然随着家乡的芳草,在途中我要尽力再看一眼当年的山峰。美丽的皇宫留不住我这样的村野之人,当孤独寂寞来的时候不要蒙蔽它,让它来吧。
在唐德宗年间,叛臣朱泚篡位,然而李季兰却给他献诗,于是唐德宗盛怒之下,命人将李季兰乱棍打死。算来李季兰当时已经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了,却惨死在棍棒之下,也真的是可怜。可能,下手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个枯瘦的老太太,当年在江南是那样的光彩照人,倾倒众生。
参考文献:
[1][清]彭定求等.全唐诗[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 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M]. 北京:中华书局,1987:326.
[3] 浅画儿.美人迟暮叹春风[M]. 湖北武汉:崇文书局,2012:3-31.
[4] 江湖夜雨.长安月下红袖香[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16:150-161.
关键词:李季兰;交际花;人生脉络;情感
一、 爱情
(一) 青年的情思
在李季兰还十一岁的时候,就被父亲送去道观做了女道士。在道观中百无聊赖,只能读书、练字、弹琴和写诗:
感兴
朝云暮雨两相随,去雁来人有归期。
玉枕只知常下泪,银灯空照不眠时。
仰看明月翻含情,俯盼流波欲寄词。
却忆初闻凤楼曲,教人寂寞复相思。
朝云暮雨一直相依相随,离开的大雁和外出的旅人总有回来的时候。而我,只有皎洁的月光陪我度过一个又一个的不眠之夜,每当此时,眼泪总会打湿玉枕。仰头看着明月似乎有情感,低头眼波流转想要写一首词相寄。回忆起第一次听到那一首曲子的情形,相思便随着寂寞再一次来到我的身边。“朝云暮雨”是一个典故,提到这个词总是给人暧昧缱绻的感觉,一句“朝云暮雨两相随”,让人感觉就像是李季兰对情爱的萌动。“凤楼”其实是来自“萧史弄玉”的典故,喜欢吹箫的萧史和弄玉两人,结为夫妻,在演奏之中引来了龙和凤,纷纷腾空而起,双宿双飞。这里表现出了在寂寞的道观中的李季兰,开始渴望有人陪伴的情思萌动。
还是青年时的李季兰就展现给世人自己的寂寞非常,以及希望有人爱的萌动情思。
(二) 与朱放
朱放,字长通,南阳人。当时,他住在汉水岸边,忽然遭逢饥年,就来到了南方并且隐居于剡溪(今浙江绍兴)、镜湖(今安徽芜湖)之间的地方。
当李季兰还是聘婷少女的时候,她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朱放,出现了。那个时候,朱放隐居在剡溪、镜湖之间,寄情山水,无拘无束,难耐道观寂寞的李季兰,偷偷跑出来,遇到了这个男子。在互相攀谈的过程中,朱放的风流儒雅、气度不凡进入了李季兰的内心,于是就新生了爱慕之情。他们在一起的这段时间里,一起爬山,清风相伴、鸣禽来和;一起泛舟,酒肉下肚,面红微醺。然而,在一起的时光总是短暂的,朱放要离开了,要到江西去做官了,在离别时,李季兰只能眼看着自己心爱的朱放离开,而朱放临别时写下一首诗:
别李季兰
古岸新花开一枝,岸傍花下有分离。
莫将罗袖拂花落,便是行人肠断时。
在送别的古岸边,新花一枝开放了,就那个岸边的花下我们分离了。请不要用罗袖去拂动这些新花,当他们落下的时候,也许就是离人们愁断肠的时候了,那时会更加悲伤。这首写离别的小诗,显得清礼而别致,写得最好的是最后两句,别开生面地用了“拂花落”这个动作,岸边花开一枝,你我在花下分别,要小心莫将花朵拂落,这样只会让离人更加悲伤,仔细想想本来分别已经让人愁断肠,若是再见到花落,又叫人情何以堪呢?由此,朱放对李季兰确实是真心的,两人是两情相悦,只不过“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然而,就在朱放离开后的不久,李季兰也藏不住这一份相思,也写了一首诗寄给朱放:
寄朱放
望水试登山,山高湖又阔。想思无晓夕,想望经年月。
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别后无限情,相逢一时说。
看着远处的湖水,想尝试着再次登一登当年和你一起登过的山,回想一下,那高山和宽阔的湖水仍在,但是与我一起登山游水的你却不在了。我没日没夜的想你,每年每月我都盼望着你能回来与我重聚,一同游山玩水。那山上的树木仍然郁郁葱葱,很是茂盛,野花也竞相开放。自从我们离别以后,这份情谊绵长而无限延伸,我只希望能与你再次相逢,再叙一叙那年的旧情。“郁郁山木荣,绵绵野花发。”读起来就好像是眼前浮现出了一幅水墨画,富有动态,怎么读都生机勃勃,充满欢乐。但是放在这首诗里面,似乎多了许多的伤心元素,这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写作手法,李季兰回忆起当时与朱放共游山水的情景,也和现在看到的一样,心中顿时悲伤满溢。不认真的去理解真的感受不到李季兰是多么喜欢朱放,她游山,山中满是她的足迹,她玩水,水中满是他的倒影。
李季兰与朱放的那段恋情,是偷偷摸摸的,确实无比热烈的。如同葱郁的树木,旺盛的鲜花。而李季兰对朱放的思念,也是轰轰烈烈,来势汹汹的。如同汹涌的潮水,灿烂的晚霞。虽然,那只是李季兰人生中那一段短暂的爱情,然而留下的,却是波涛汹涌的回忆。反过来想想,朱放的离开对李季兰的伤害是多大,这些我们已经不得而知。我們能感受到的只是一次又一次的思念。
(三)暮年的凄寂
也许是因为她心爱的人走后,自己的相思寂寞始终放不下,也许是因为自己认识了太多了,没有那一段感情让她满意,也许是自己看破了红尘,似乎知道了世间关系的奥秘。于是李季兰写下了她最脍炙人口的诗:
八至
至近至遠东西,至深至浅清溪。
至高至明日月,至亲至疏夫妻。
最近而又最远的距离,莫过于是东西。最深而又最浅的深度,莫过于清溪。最高而又最亮的东西,莫过于日月。最亲近而又最生疏的关系,莫过于夫妻。这四句诗,读起来平白如话,但是却意味深长,前三句只是最后一句的衬托,最后一句把世事人情写得如此的淋漓极致、入木三分。可以想一想,前面那几段感情对李季兰的伤害是如此之大,而此时的李季兰显然是可看透了世间的情感。她是爱过,相思过,而且,爱得比天还高,相思比海还要深,所以,她看得比别人更加通透明白。有的时候,最伤人的不是不爱与不恨,而是不在乎,我如此的爱惜你我之间的感情,然而你说走就走了,根本就不在乎我是在想什么。一个女人惦记一个男人,便会让这个男人骄傲。如果有一日,李季兰再次面对她爱上的人们,而且只是坦然一笑,似乎全然忘记了过去的事情,那些男人们才会觉得难受!
天宝末年,唐玄宗得知了李季兰的诗名,特意宣她入宫面见皇帝。然而此时的李季兰已经不再年轻,香消玉损了,于是乎得到消息的她很是惊慌,默默写下了这首诗:
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
无才多病分龙钟,不料虚名达九重。
仰愧弹冠上华发,多惭拂镜理衰容。
驰心北阙随芳草,极目南山望旧峰。
桂树不能留野客,沙鸥出浦谩相逢。
我其实没有什么才学,而且也老了病就多了,年老体衰、行动不便,不料这样的虚名竟然传到了皇宫,还让皇帝听到了,真的是很惭愧啊,这下真要弹去冠上的灰尘,好好梳理一下花白的头发,对着镜子整理一下妆容。想象一下,飞奔向北时,心却依然随着家乡的芳草,在途中我要尽力再看一眼当年的山峰。美丽的皇宫留不住我这样的村野之人,当孤独寂寞来的时候不要蒙蔽它,让它来吧。
在唐德宗年间,叛臣朱泚篡位,然而李季兰却给他献诗,于是唐德宗盛怒之下,命人将李季兰乱棍打死。算来李季兰当时已经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太太了,却惨死在棍棒之下,也真的是可怜。可能,下手的人根本不知道,这个枯瘦的老太太,当年在江南是那样的光彩照人,倾倒众生。
参考文献:
[1][清]彭定求等.全唐诗[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2] 傅璇琮.唐才子传校笺[M]. 北京:中华书局,1987:326.
[3] 浅画儿.美人迟暮叹春风[M]. 湖北武汉:崇文书局,2012:3-31.
[4] 江湖夜雨.长安月下红袖香[M]. 重庆:重庆出版社,2016:15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