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教學过程中,教师要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视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加强参与意识;重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增加参与机会;重视学习环境在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参与质量;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的推动作用,培养参与能力。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主体;创设环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6-032-1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学校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数学学习有能力的学生却对数学很少有兴趣,在学习这门课程上也没有取得突出的成绩。如果教师善于启发他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那么这个学生就会被数学迷住,就会很快地取得优异的成绩。教材本身并无情感可言,这就要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用学生感兴趣的表达方式、生动风趣的语言或和蔼可亲的教态作为切入点,把自身积极情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心理感应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学生主体参与的动机。例如在必修二第一章三视图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演示了飞机、坦克、磁悬浮列车的三视图,精美的图片调动起了学生课堂上的激情,我又向学生介绍了研制开发这类高科技产业产品的一些高等院校,并对学生及时加以鼓励,激励他们在学习上刻苦用功,看着学生暗下决心的表情,你会感觉到这节课收获的不只是知识的传授。
二、传统教学方法的转变是关键
数学教学效果,不是看教师表演的多么精彩,而是要看学生是否真正地参与了教学,教师要突破自我中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中学习。启发学生自主发现规律,让学生自主寻找恰当的学习方法,逐渐掌握解题思路,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不要一味地做教学活动的主宰,而应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人。为此,我在教学中坚持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重自学,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做到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没有意义的。教师的主导要具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2.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公式的推导,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如知识的横向联系,纵向比较,前后的衔接等,都需要学生多思考。
三、突出数学的实用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高中阶段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只有增强教学的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实用性,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将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例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这样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倍感亲切。譬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阳光下通过学过的数学方法,对旗杆高度进行测量。在教学“集合”的有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联系学校里做操、集会时的集合。在学习椭圆时,联系生活中常见的椭圆性物体。通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途中,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生活现象,以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
四、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的推动作用,培养参与能力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一支粉笔和一张讲台,课堂上基本是老师在一直讲,学生一直在听,也就是说在被动地接受学习知识,很少有数学活动让学生参与进去,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促进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进一步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效率来促进学习。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生主体;创设环境;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6-032-1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学校往往遇到这样的情况:对数学学习有能力的学生却对数学很少有兴趣,在学习这门课程上也没有取得突出的成绩。如果教师善于启发他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那么这个学生就会被数学迷住,就会很快地取得优异的成绩。教材本身并无情感可言,这就要教师必须根据教材内容用学生感兴趣的表达方式、生动风趣的语言或和蔼可亲的教态作为切入点,把自身积极情感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通过心理感应方式,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学生主体参与的动机。例如在必修二第一章三视图这节课的教学中,我为学生演示了飞机、坦克、磁悬浮列车的三视图,精美的图片调动起了学生课堂上的激情,我又向学生介绍了研制开发这类高科技产业产品的一些高等院校,并对学生及时加以鼓励,激励他们在学习上刻苦用功,看着学生暗下决心的表情,你会感觉到这节课收获的不只是知识的传授。
二、传统教学方法的转变是关键
数学教学效果,不是看教师表演的多么精彩,而是要看学生是否真正地参与了教学,教师要突破自我中心,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主动中学习。启发学生自主发现规律,让学生自主寻找恰当的学习方法,逐渐掌握解题思路,自己解决问题。教师不要一味地做教学活动的主宰,而应做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人。为此,我在教学中坚持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重自学,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做到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让学生多观察。
数学虽不同于一些实验性较强的学科,能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情况,得出结论,但数学概念的概括抽象,数学公式的发现推导,数学题目的解答论证,都可以让学生多观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形式诱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尽可能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在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效果应以学生主体功能的发挥是否充分来衡量。离开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没有意义的。教师的主导要具科学性、启发性和艺术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2.让学生多思考。
课堂教学中概念的提出与公式的推导,题目解答的思路与方法的寻找,问题的辨析,知识的联系与结构,如知识的横向联系,纵向比较,前后的衔接等,都需要学生多思考。
三、突出数学的实用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高中阶段的学习时间紧、任务重,只有增强教学的实用性,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实用性,这样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将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例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去,这样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让学生倍感亲切。譬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阳光下通过学过的数学方法,对旗杆高度进行测量。在教学“集合”的有关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联系学校里做操、集会时的集合。在学习椭圆时,联系生活中常见的椭圆性物体。通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去思考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这样不仅能够巩固所学的数学知识,也能够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还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途中,引导学生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形象直观的生活现象,以帮助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
四、重视学习方法在教学中的推动作用,培养参与能力
传统的教学往往是一支粉笔和一张讲台,课堂上基本是老师在一直讲,学生一直在听,也就是说在被动地接受学习知识,很少有数学活动让学生参与进去,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活动中不仅能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是课堂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促进他们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进一步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学促使学生有意识地掌握推理方法、思维方式、学习技能和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效率来促进学习。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教知识,还要教学生如何“学”。教学中教师不能忽视,更不能代替学生的思维,而是要尽可能地使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通过设计适当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