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省机关作风建设大会上,省委书记罗志军特别强调:“江苏今年不提新口号,重在抓落实”。在省“两会”上罗志军又指出:增进民生幸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检验现代化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准。要让改革发展成果真正落实到“富民、惠民、安民”上,兑现对人民群众的郑重承诺。
为政之要,贵在力行。发展蓝图再美好,不落实也只是“画饼充饥”;目标任务再鼓舞人心,不落实也只是“华丽辞藻”。要把发展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就得层层都在“落实”二字上下功夫。所谓“今年不提新口号,重在抓落实”,也绝不是否定口号在凝聚人心和振奋精神中的积极作用,而是要各级干部别空喊口号,更不要滥提口号,切实集中精力狠抓落实,把定下的事一件一件干成干好,不折不扣兑现承诺,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抓落实”就得直面“麻烦事”。
麻烦,是“烦琐、费事、负担”之意。所谓“麻烦事”,可理解为繁杂具体的事、费神费力的事、责任重大的事。可以说,“抓落实”与“麻烦事”总是相伴而生。“抓落实”必然遇到“麻烦事”,不敢直面“麻烦事”就谈不上“抓落实”;越是需要重点落实之事往往越是“麻烦事”,解决了“麻烦事”才能把工作向前推进,把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勇于直面“麻烦事”,善于解决“麻烦事”,就是“抓落实”。也正因要直面大量“麻烦事”,故而我们在“抓落实”前面往往还要加个“狠”字。“狠抓落实”狠在哪里?狠就狠在不管遇到多大“麻烦事”,都能带着使命、带着激情、带着责任,奋发有为,永不懈怠,在破解难题中把地方美好发展蓝图变成百姓美好生活。
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战略部署,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需要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攻破,一个高度一个高度攀登,任务繁重而艰辛。若是大家都害怕“麻烦事”,拈轻怕重,就易避难,“落实”则十有八九要“落空”;“抓落实”得盯住问题干工作,创新办法解难题,若是不敢触及问题,不敢承担责任,因循守旧、墨守陈规,见“麻烦事”避之唯恐不及,那什么事也干不成;群众若是没急难愁事,一般不会去“麻烦”有关部门和领导。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就更要不厌其“烦”了。“麻烦事”前怎么做?最能检验是不是“肯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也最能检验执政为民意识是强是弱。
在现实中,有些干部似乎很怕“麻烦事”。主要表现为:满足于过得去,一心当“太平官”,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畏惧风险困难,不敢担当,在处理复杂问题和解决疑难矛盾上能推则推,有风险的不敢干,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肯干,“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一事当前,瞻前顾后,裹足不前,只为“不行”找理由,不为“能成”想办法;谋官不谋事,谋官不干事,把精力放在投机钻营上,把精力放在拉拉扯扯搞关系上;对群众呼声和疾苦漠不关心,任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任简单矛盾拖成复杂矛盾。凡此种种,误了经济社会发展,伤了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了政府公信力,也是“抓落实”的最大障碍。
大事难事看担当,狭路相逢勇者胜。领导干部有多大担当,一个地方就有多大发展;领导干部有多大担当,百姓幸福感和满意度就有多高。各级干部千万不能见到“麻烦事”就绕道走,遇到“麻烦事”就往外推。怕“麻烦事”,“麻烦”就会越积越多,越变越大。职位本来就是一份责任,是一份担当。“抓落实”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洁则作风过硬,则敢于善于解决“麻烦事”,在落实上见成效。各级干部应切实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强化执政为民意识,凡事要多考虑群众利益和地方发展,少琢磨个人荣辱升迁。
“庸懒散”现象已屡遭指责,即不思进取、庸庸碌碌、散漫懈怠,行政不作为、缺乏执行力。“抓落实”不力,“麻烦事”不敢碰,就是庸懒散的典型表现。“庸懒散”的干部往往还有个坏毛病:不琢磨事老琢磨人,不干事瞎议事。别人在那里埋头苦干,他在那里说三道四。别人干好了,他说风凉话,别人有了失误,他说泄气话,甚至“放冷箭”,搞得肯干事者麻烦多多,无法好好干事。激励干部正确对待“抓落实”与“麻烦事”,勇于在解决“麻烦事”中“抓落实”,弘扬正气、纯洁作风,非得下狠劲整治“庸懒散”。这就需要强化目标考核,完善奖惩机制,推进问责制,坚持“渎职要问责,不作为也要问责”,使“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责任编辑:刘忠
为政之要,贵在力行。发展蓝图再美好,不落实也只是“画饼充饥”;目标任务再鼓舞人心,不落实也只是“华丽辞藻”。要把发展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就得层层都在“落实”二字上下功夫。所谓“今年不提新口号,重在抓落实”,也绝不是否定口号在凝聚人心和振奋精神中的积极作用,而是要各级干部别空喊口号,更不要滥提口号,切实集中精力狠抓落实,把定下的事一件一件干成干好,不折不扣兑现承诺,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抓落实”就得直面“麻烦事”。
麻烦,是“烦琐、费事、负担”之意。所谓“麻烦事”,可理解为繁杂具体的事、费神费力的事、责任重大的事。可以说,“抓落实”与“麻烦事”总是相伴而生。“抓落实”必然遇到“麻烦事”,不敢直面“麻烦事”就谈不上“抓落实”;越是需要重点落实之事往往越是“麻烦事”,解决了“麻烦事”才能把工作向前推进,把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勇于直面“麻烦事”,善于解决“麻烦事”,就是“抓落实”。也正因要直面大量“麻烦事”,故而我们在“抓落实”前面往往还要加个“狠”字。“狠抓落实”狠在哪里?狠就狠在不管遇到多大“麻烦事”,都能带着使命、带着激情、带着责任,奋发有为,永不懈怠,在破解难题中把地方美好发展蓝图变成百姓美好生活。
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战略部署,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需要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攻破,一个高度一个高度攀登,任务繁重而艰辛。若是大家都害怕“麻烦事”,拈轻怕重,就易避难,“落实”则十有八九要“落空”;“抓落实”得盯住问题干工作,创新办法解难题,若是不敢触及问题,不敢承担责任,因循守旧、墨守陈规,见“麻烦事”避之唯恐不及,那什么事也干不成;群众若是没急难愁事,一般不会去“麻烦”有关部门和领导。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就更要不厌其“烦”了。“麻烦事”前怎么做?最能检验是不是“肯干事、会干事、能干成事”,也最能检验执政为民意识是强是弱。
在现实中,有些干部似乎很怕“麻烦事”。主要表现为:满足于过得去,一心当“太平官”,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畏惧风险困难,不敢担当,在处理复杂问题和解决疑难矛盾上能推则推,有风险的不敢干,有难度的不愿干,没有先例的不肯干,“为了不出事,宁愿不干事”;一事当前,瞻前顾后,裹足不前,只为“不行”找理由,不为“能成”想办法;谋官不谋事,谋官不干事,把精力放在投机钻营上,把精力放在拉拉扯扯搞关系上;对群众呼声和疾苦漠不关心,任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任简单矛盾拖成复杂矛盾。凡此种种,误了经济社会发展,伤了人民群众感情,损害了政府公信力,也是“抓落实”的最大障碍。
大事难事看担当,狭路相逢勇者胜。领导干部有多大担当,一个地方就有多大发展;领导干部有多大担当,百姓幸福感和满意度就有多高。各级干部千万不能见到“麻烦事”就绕道走,遇到“麻烦事”就往外推。怕“麻烦事”,“麻烦”就会越积越多,越变越大。职位本来就是一份责任,是一份担当。“抓落实”说到底是党性问题。党性纯洁则作风过硬,则敢于善于解决“麻烦事”,在落实上见成效。各级干部应切实加强党性修养,不断强化执政为民意识,凡事要多考虑群众利益和地方发展,少琢磨个人荣辱升迁。
“庸懒散”现象已屡遭指责,即不思进取、庸庸碌碌、散漫懈怠,行政不作为、缺乏执行力。“抓落实”不力,“麻烦事”不敢碰,就是庸懒散的典型表现。“庸懒散”的干部往往还有个坏毛病:不琢磨事老琢磨人,不干事瞎议事。别人在那里埋头苦干,他在那里说三道四。别人干好了,他说风凉话,别人有了失误,他说泄气话,甚至“放冷箭”,搞得肯干事者麻烦多多,无法好好干事。激励干部正确对待“抓落实”与“麻烦事”,勇于在解决“麻烦事”中“抓落实”,弘扬正气、纯洁作风,非得下狠劲整治“庸懒散”。这就需要强化目标考核,完善奖惩机制,推进问责制,坚持“渎职要问责,不作为也要问责”,使“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责任编辑:刘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