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g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训练目标是: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这里有两层含义。含义之一是阅读时要从不同角度展开思考;含义之二是在思考中提问,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那么,思考的不同角度在哪里?问题又如何形成呢?笔者以本单元的童话故事《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教学为例来探讨阅读教学中的提问策略。
  一、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提问
  读一篇文章,总是要先看题目。一般说来,题目都有概括文章主要观点或者点明文章中心的作用。弄清楚题目的意思就可以大概知道文章的内容和中心,如《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课题由九个字组成,表示五粒豆生长在同一个环境里,其中的“五粒豆”就指出了本文要写的主要对象,它也是题目里的关键词。抓住这个关键词,就可以引出很多问题。例如:(1)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长的是什么样子?(2)这五粒豆在豆荚里有什么想法?(3)这五粒豆有没有离开这一个豆荚?(4)这五粒豆离开豆荚以后会去哪里?结果怎么样?这四个问题都是围绕着“五粒豆”这个关键词来提问的。提问的核心内容是有关于豆的外表、内心、做什么、结果如何?因此,在阅读课文时,就要围绕这四个问题边读边想,看看文章里面写到了没有,如果写到了,就要记在心里,最终形成问题的答案。同时,这四个问题连起来就是故事的主要过程,也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看起来,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展开提问,就可以引发学生对全文内容的思考,甚至可以初步概括课文的内容,这是学会提问的一个重要方法。基于这样的考虑,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1.质疑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的课题由九个字组成,表示五粒豆生长在同一个环境里,其中的“五粒豆”这三个字指出了本文要写的主要对象是五粒豆,这五粒豆就是题目里的关键词。抓住这个关键词,你产生了什么问题?
  2.学生交流。学生提出问题,进行交流互动(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展示)。
  3.谈话引导。老师发现,大家对这几个问题非常关注。这些问题,能帮助我們了解课文内容。现在就带着这几个的问题去阅读课文,去了解一下这五粒豆有什么经历,最后怎么了?同时完成作业单上的第三题。
  4.填写作业单。学生阅读教材,提取有效信息,完成填空。
  5.展评作业单。学生交流作业单,用“开始……然后……接着……结果”完整地说一说课文内容,师生共同评价
  6.教师小结。根据课题提出的问题,然后通过阅读课文去尝试解决问题,是我们学习语文要具有的很重要的本领。
  二、根据故事里的主角和主要情节展开提问,提出问题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课文的第三部分(课文第十三自然段至第二十一自然段)具体描写的是最后那粒豌豆的具体情况,是这篇课文的主要情节部分。这个主要情节里面的主角是小豌豆和小女孩。在学生阅读这一段内容后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小豌豆原先是想飞得远远的,可是当他落到窗台底下的时候,他为什么又不飞了呢?这粒小豌豆在长满了青苔的裂缝里居然长得很好?这又说明什么?生病的女孩躺着一整年都起不来,最后却能在小豌豆长出来的一个星期后能坐上一整个钟头,这说明了什么?小女孩为什么要去轻轻地吻小豌豆的叶子呢?这些问题都可以围绕着故事主要情节里的主角来发问。这样,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课文,就能找到课文中的有关语句,找到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顺着文章的主要情节去深入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豌豆为人们做好事的美好心灵,懂得爱是最伟大的。
  三、在思考课文中的好词佳句时进行提问
  根据课文中的好词好句来思考问题,能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课文中的“青苔把小豌豆裹起来,像一个囚犯”“母亲说你现在有一个小花园了”“那一粒落在水沟里的豌豆说:‘我胖得最美丽’”等都可以启发学生去思考去提出问题,在对几粒小豌豆的结果的对比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感受到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女孩带来的无限愉快和幸福,体会到童话故事的魅力与故事中蕴含的道理。
其他文献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学校,应该成为阅读的天堂。”——朱永新  阅读的重要性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阅读推广已然成为很多一线语文教师的自觉行为,也有更多班主任将其纳入班级文化建设之中。让学生阅读文学经典是构建班级学习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项,它能让学生打下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教学活动中班级学习文化是班级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班级的一种存在形式和
期刊
一、纵横联系说教材  《自相矛盾》是统编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则古代寓言故事。课文说的是一个人同时夸耀自己所卖的矛和盾,语言前后抵触而不能自圆其说的可笑故事,火辣地讽刺了那些说话不讲逻辑、顾此失彼、自相矛盾的人。寓言揭示了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寓意:人说话、办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文章篇幅短小,故事情节简单、有趣;人物形象鲜明而逼真,从反面给人以启迪。这是一篇工具性、人文性很强的课文。俄国寓言家陀
期刊
阳光临照的校园,书声琅琅,伴随着几声清脆的鸟叫,几片树叶悄然飘落……  校园中高大的树木静静地挺立着,见证着云铜小学的沧桑变化,见证着一代又一代云铜学子的成长,默默记录着云铜教师的辛勤奉献。  校园中的一草一木,无不安静地扎根、生长,默默积蓄着力量。在屬于他们的季节里,花儿静静绽放,鸟儿俏立枝头……无分先后,不论品种,高矮错落,各以自己舒展的姿态,悄无声息地装点着美丽的校园,自然地组成这美妙的景致
期刊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此理念已得到大家的共识。课程改革的方向决定了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反映课程改革的理念。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师们在教学中,几乎每天都难免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会产生新的困惑。新的理念、新的教材,教师们将如何熟悉它?领悟它?把握它?在新课程背景下,教材研读对教师专业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为新教材的实施注入了新的活
期刊
本文以具体的解决问题课例为例,探讨备课中教材研读的具体思路与教学实践的结合,以期给广大一线教师提供教材研读的途径和参考。  一、承前启后纵向研读把握知识点  研读教材不要局限于单元教材或整册教材的小圈子之内,要善于跳出单元教材和整册教材这个局部去统揽教材这个整体。  1.回顾知识点的前侧基础支撑。  如,在研读教材新人教版一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第21页解决问题例6“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
期刊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起始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处于发展起步阶段,他们对具体的形象思维比较依赖,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还不成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认知的规律。”因此,小学数学概念具有适合小学生认知规律的特性。  一、教材地位  时间概念是第一学段的课程内容,是典型的数学概念,常见的量中的一种。从全学段看,一年级
期刊
一、教材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4页。  二、教材地位  “公顷”是学生掌握了基本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后的一个面积单位扩充,目的是让学生从小的面积单位逐步认识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这个单位在全篇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知道了比“平方米”更大的面积单位,也为下一课学习“平方千米”做铺垫。  三、教材深读  1.从教材编排的变化处思考。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
期刊
教材简介:  《雷雨》是统编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描写夏季时节雷雨景象的优美短文。全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记叙,集中表现了三个场景的鲜明特点。《雷雨》这一课的语言简短,基本上是一句一景,语言精练,用词准确,写景细致逼真,既生动地再现了夏天雷雨的景色,又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就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说,他们对雷雨并不陌生,也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
期刊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虽侧重于利用技术让学生去认识丰富的世界,但也不能够脱离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教材,因为教材不但呈现了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而且还确定了本学科的主要教学活动、课外活动等实践活动,它是教学的范本,也是教学的资源。我校自开设信息技术课以来,一直沿用2006年编制出版的“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随着现代信息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这套教材越来显出内容陈旧、操作
期刊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故事类课文在各册教材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大体可分为童话故事类、神话故事类、寓言故事类、成语故事类、伟人故事类和一般故事类。这类课文的内容具有很强的故事性,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学生阅读起来饶有趣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把握此类课文的特点、阅读价值及教学取向,确定适宜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感受故事波折,丰富想象能力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故事类课文大多情节曲折,有的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