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一战”的华工数字问题

来源 :历史教学·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h3094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一战,华工问题,欧洲战场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0)13—0058—03
  
  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I教材《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一课导入框中有这样一段文字:“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7年8月,段祺瑞政府参加协约国一方,对德、奥宣战。随后,中国派出50万人,奔赴欧洲战场,担负起军事工程、战地工程及后方服务等繁重的战勤任务。”这引起了笔者对一战期间华工问题的兴趣。本文就是笔者查阅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的心得。
  
  一、一战华工的缘起
  
  第一,一战伊始,中国即提出参战,谋求战后以平等地位解决中日间的一系列外交争端。1914年11月,外交部参事伍朝枢即提出:中国最好避免直接同日本交涉包括山东问题在内的许多外交纠纷,力争将包括日本侵华问题在内的一切争端提交战后和会讨论、裁决。1915年1月,后来任外交部代理部长的夏治霆也提出:为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成为国际事务中平等的一员,并使外交争端获得顺利解决,应设法加入战后和平会议。但中国到底以何种方式参战,则没有提出。
  第二,战争开始以后,英法等国前方战争形势不断恶化,劳工短缺,急需外援。其实法国早在战前就面临劳工严重短缺问题,开战后更加严重。1915年3月,法国军方开始考虑寻求外援。他们认为中国人力资源巨大而廉价,更重要的是,在他们眼里,中国人“干活不知道累”。
  第三,为了促成中国尽快参战,时任中华民国总统府秘书长的梁士诒,在1915年最早提出派遣华工支援协约国的构想,他称此为“以工代兵之策”。后来华工出洋,不仅对协约国战胜同盟国起到关键作用,而且更使中国融入国际体系之中,成为国际新秩序中的一员。
  可见,华工参与一战,既是中国谋求提高国际地位的筹码,也是欧战中英法等国解决劳工短缺问题的需要。
  
  二、一战中中国赴欧华工的人数
  
  第一,法国招募部分。法国最终招募到的华工远远不足10万人。法国驻京代办玛德在1918年2月18日的报告中说,惠民公司(注:中方承揽招募华工的公司,由梁士诒发起成立,主要为法国招募华工)已为法国招募3.5万华工。1919年9月25日,主管华工事务的法国殖民地劳工局在海军部的要求下准备了一份华工招募报告,这份报告不仅明确指出36939名由法国招募的华工已经抵达法国,而且还列出法国每年招募的华工人数。这份报告说在1916年有5979名华工到法国;1917年招募的华工人数是18117名;1918年是12839名;而在1919年,仍然有四名中国工人来法。因此,估计在一战期间,有4万左右华工来到法国,为法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
  第二,英国招募部分。英国招募了多少华工呢?北京政府的资料显示英国政府招募的华工人数大约为11万。英国国防部在1922年发行的官方刊物《战时英国军方统计资料》认为,英国招募的华工人数最多为92129人。在1918年6月22日的报告中,法国武官又说英国招募的华工人数94458人。至1918年,已有约10万华工被英国送上了前线。从各方面的证据看。在法国战区为英国军队服务的华工人数不超过10万。加上英国派往其他地方的华工,比如美索不达米亚,根据英国官方主编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历史记载,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华工有将近6000人。由此表明为英国效劳的华工应该在10万左右。
  第三,美国招募部分。美国在1917年参战以后,也曾考虑招募华工。然而,由于交通运输的极度困难,美国招募华工的计划胎死腹中。美国远征军最终从法国借调了1万华工。
  根据以上各种数据的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法国战区的英法招募的华工总人数大约为14万人,加上民国五年(即1916年)俄国首先招募的前后计四万五千余人,也就是说,一战中出国赴欧的华工人数应为近20万人,与教材中所述的50万人,相去甚远。
  
  三、一战华工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1 对一战中协约国方面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大量华工被英法俄等协约国招募、奔赴战场从事战争勤务工作,使这些国家的青年能从军入伍、直接参战。因此,协约国招募的华工实际上是为之间接提供了珍贵的兵员补充。法国社会党活动家马略·穆特当时就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中国政府怀着真诚的善意积极地参加这场与法国生死攸关的战争。中国所提供的援助弥足珍贵。成千上万的华工在我们的工厂里工作,这使我们可以腾出同样数量的法国工人到战争前线去服兵役。”因此,华工的到来,使协约国避免陷于人力破产的境地,为协约国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2 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中国输送华工到欧洲战场,虽未直接参战,却为协约国提供了道义上的支持,更使东方传统的农业文明与西方现代工业文明交融、碰撞,近20万华工实际上充当了中西方文明交流的使者。1918年在美国出版的《中国学生月刊》说得好,一战赴法华工实乃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播欧洲文明的最有力和有效的桥梁。这也使西方的民众能够直接体会到来自古老东方中国人民的包容、勇敢、勤劳和具有无穷的智慧。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战中华工的赴欧参战,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交融和发展。
  3 推动了中国的国际化,展示了中国参与国际事务的愿望和能力
  一战华工为中国参战和最终跻身战胜国行列提供了机会,更为中国战后参加巴黎和会及其他国际事务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晏阳初后来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中国在巴黎和会的地位,不是外交家的辞令换来的”,而是“被中国人轻视被外国人践踏的苦力争来的”。
其他文献
巴黎是座创意之城。除了平时经常接触到的时装、家居等代表行业,普通行当也是各种稀奇创意出没之地,即使最普通的超市也很会抖机灵。  在巴黎逛超市,不仅可以看到奇特的商品,还能遇上大批红男绿女,衣着时尚但篮子里只躺着小包装果汁、牛奶和两三个水果。每当与其擦肩而过,第一反应便是单身者。  巴黎的老佛爷超市想了个绝妙的创意:用籃子表明自己是否单身,是否愿意接受追求。办法非常简单,单身男女可以在进入卖场时在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