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运动

来源 :汽车与驾驶维修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_shui_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运动不应只是属于赛车和极限越野的SUV车型,当你拥有一款标榜休闲、旅行为主要卖点的多用途车时,运动特性其实也可以同时满足,长安铃木的全新SX4即是如此一款身具运动特质的休旅车。
  
  通俗地讲,转基因就是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的过程,而转基因的结果则可以将两者的优势结合,从而创造出更高品质、更优秀的新生物。我不是生物学家,但对转基因多少有些兴趣,于是将其移植到自己熟知的汽车领域,如果将休旅车的雅致舒适与都市SUV的底盘和通过性基因进行相互转移、相互渗透,那么眼前的这款SX4恐怕是最佳的转基因车型。因为它不仅将上述车型的特点相结合,更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转基因运动风格。
  
  
  
  
  
  
  运动不在身高,时尚不论大小
  
  SX4是由铃木和菲亚特共同开发,乔治亚罗负责设计的铃木全球战略车型,在2006年3月日内瓦车展上首次亮相,不过说起来国内的三厢SX4天语倒是赶在两厢之前先与国人见面了。事实上,拥有“X-over Revolution”设计理念的两厢SX4要比三厢天语更加时尚,这不仅是我一家之言,由见惯了新车的杭州人民颇高的回头率也可见一斑。
  
  
  
  SX4的前脸与三厢天语基本相同,只是增加了黑色的大包围以增强运动气质,而进气格栅也由双镀铬横梁式改为蜂窝状,从而更加突出了中央铃木菱形LOGO。与三厢天语相同,SX4的前大灯采用了“飞去来器”形的设计,这点与雪铁龙C4和雪佛兰新景程相似,也是时下较为时尚的设计。SX4颠覆了以往车身越低越具有运动特性的定律,拥有1 605 mm的高车身,这使得A柱的倾角增大,由此延伸而上的便是SX4的车顶行李架,这也是休旅车必备的装备之一。高挑的车身不仅令乘员进出车舱十分方便,同时也增加了车内人员的头部空间。尾部是SX4最为时尚的部分,小巧的车身在此完美的收笔,扇贝状尾灯则显得活泼可爱,底部的大包围也在这里向上翘起收拢,更凸显了SX4的运动特性。
  
  简洁的内饰,朴素中透着运动
  
  
  作为国内首款“crossover”车型,SX4的内饰并没有给我们太多的惊喜,不过简洁的内饰风格还是很原合运动要素和一些年轻人的喜好。上深下浅的整体内饰风格与三厢天语相同,中控面板力求简洁,但光滑的塑料饰板不加任何修饰,材质运用也因此显得过于直白简单,好在空调音响的旋钮都一目了然,使用也极为方便。三辐式方向盘不仅集成了音响控制功能,而且手感不错,便于操控。作为休旅车,SX4的配置可谓丰富,以此次试驾的顶配版车型为例,6碟CD与8声道音响系统、自动空调、行车电脑、倒车雷达等均有配备,但没有能够配备天窗让我多少有些失望。此外,6气囊与欧洲NCAP 4星碰撞结果显示了SX4的安全性。
  
  运动基因不仅体现在方向盘的力度,底盘高度和轮胎都令SX4与众不同
  
  
  SX4搭载了与三厢天语相同的1.6 L M16A发动机,与同门利亚纳搭载的M16发动机具有相同的机械构造,但增加了VVT功能,发动机最大功率与扭矩数值均有提高,尤其是扭矩的曲线极为漂亮,发动机转速在2 500~5 000 r/min范围内都有很高的输出,很适合城市驾驶。此次试驾的SX4为自动挡车型,4挡自动变速器与发动机的匹配很细腻,如果不是深踩油门踏板,车辆的加速基本保持温和的情形。急加速时,变速器会自动降挡以获得持续高扭矩的输出,不过反映在车速上却并不明显,发动机的噪声抑制也似乎还欠火候。
  如果不是亲身体验,你很难想象外形乖巧的SX4却拥有如此厚重的方向盘力度,此特点同时也在三厢天语身上有所体现。电子助力转向系统低速下似乎很难提起精神,沉重的方向盘可能会影响SX4在女性车主心中的得分,不过高速行驶时却可保证车辆更加稳定。SX4的底盘调校可谓另类,高车身、高离地间隙的缘故使地面的凹凸经过轮胎、悬架传递致车舱内时变了味道,而且滤振感觉有些滞后,这令后排乘员的舒适性打了些折扣。
  作为令铃木今年重返世界拉力锦标赛(WRC)的利器,SX4拥有175 mm的最小离地间隙,保证了车辆通过性,再配以同级别车型中少见的17英寸205宽胎(一般此规格车型配备15英寸轮胎,这也是SX4离地间隙高的原因之一),SX4的运动特性显得与众不同。
  为保证安全性,在A柱后又增设了一个辅助的竖柱,尽管提高了安全性,但驾驶员的视野也受到一定影响,好在SX4的车身高,正前方视野还是相当辽阔的。此外,SX4的车外后视镜比较宽大,不仅视野开阔而且也保留了些许越野车的风格。
  
  运动休旅车的细分市场可待发掘,另辟蹊径的定位策略值得称赞
  
  厂家对SX4的定义为不仅是天语的两厢版本,更是首次在国内定义了运动休旅车这一概念,尽管这种对细分市场的划分看似有利于SX4避开与竞争对手的正面厮杀,但同时也具有一定挑战性,毕竟,两厢福克斯与骐达都是SX4的有力对手。
其他文献
自2009年5月上市以来,新Polo可谓光环无数。至今为止,它已经收获了13万张订单,还得到了上佳的口碑,更是各种汽车奖项的座上客。身形小巧的新Polo不仅在外形上惹人喜爱,在内在品质方面更做出了一番革新。    新Polo是Polo系列的第五代产品,于2009年3月在日内瓦车展上首次亮相。它比上一代Polo更长、更宽、更低。钻石棱角、造型锐利的前大灯使得新Polo彷佛多了一分威严,这或许会使你想
景逸的出现早在2年前,当时搭载的1.8 L排量发动机提供的动力对于一款把自己定义为“两厢轿车”的车型而言,理论上应该算是相当充沛的。但对于一款质量在1.5吨左右的大块头来说,“勉强”二字不见得就是吹毛求疵。所以景逸TT新的1.8T发动机成为了“大两厢轿车”中“大”字的有力支撑。  景逸TT的名字虽然简单,但却包含着双重内含,即“T”动力 “T”平台——风行“T”平台上的战略产品,自主品牌首款配备涡
要论车型丰富,国内的汽车生产厂商中当属上海通用首屈一指,别克、雪佛兰、凯迪拉克和萨博4个子品牌旗下多达十余款的车型使其能够游刃于各个细分市场,在销量最大的家用轿车市场上,别克的三厢凯越和HRV,雪佛兰的赛欧、乐风和乐骋,构成了强有力的竞争体系。不过,凯越系列车型偏大的尺寸和10万元的价格门槛,使其用户群的年龄段不太能够顾及到80后,而“年事已高”的赛欧则已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虽然仍在不断地改进,却
在日系中高端轿车风光于中国B级车市场时,更高级别的行政轿车领域却呈现出德系车型把持天下的局面。不过,或许这样的情况即将有所改变。因为丰田头顶的“新皇冠”正在闪烁着璀璨的光芒,在这样的光芒照耀下,每一名竞争对手都将整装肃容、严阵以待。    “科技武装”下的全新皇冠,大而精彩    1964年,皇冠正式进口到中国。作为当时屈指可数的高级轿车,皇冠成为了当时的贵宾用车,甚至成为当时高级车的代名词。今天
虽然沃尔沃新S40的“新”字仅仅体现在一些局部的细节,厂家并没有对它进行大刀阔斧的改进,但就是通过这些细微的变化,让我们看到了甚至可以说是脱胎换骨的S40,看来只要用心去做,小变化也能够带来大不同。    新S40主要技术参数  车型2.4i智尚版2.4i智雅版 T5  长×宽×高/mm4 468×1 770×1 452  轴距/mm 2 640  发动机排量/L 2.52.5带涡轮增压  最大功
随着汽车在国内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汽车售后服务在人们的用车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重要,消费者对汽车售后服务信息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样化。作为一本长期关注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杂志,本刊密切关注售后服务市场动态以及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并及时地将消费者关注度相对较高的服务信息真实地呈现给广大读者,为车主或者准车主提供参考。本期“数说服务”,我们的关注点落在了保有量排名比较靠前的几个自主品牌身上。作为占据国内汽
由于日本政府终止了Hvbrid车型以旧换新的购车补助政策,丰田旗下的Hybrid车型销量因此大受影响,甚至连一贯畅销的Prius也难逃销量下滑厄运。但对丰田这个混动技术的先锋来说,也不全是令人沮丧的消息,计划在2010年底上市的雷克萨斯CT200h,想必有能力让丰田的Hybrid产品再次成为市场的焦点。    作为一款定位时尚的产品,雷克萨斯CT200h选择了极富运动风格的5门掀背造型,4320
感觉还不是这套电动助力系统的最大亮点,作为动力模块之一,这套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在车辆直线行驶或者固定转向角度过弯时,并不会如一般的电动助力系统那样浪费能源起动助力电机,它只是在车辆低速下转向或者突然改变方向时候才会迅速介入,这种智能装置显然有助于降低能源消耗。相比前一款车型,2011款320i在制动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采用了制动能量回收系统,一般我们都只在混合动力车型上才见到这样的装置。在混合动力车辆
摩托起家的力帆造汽车,并不是一时兴起来凑凑热闹,在接连推出520的三厢和两厢版后,力帆又将目光瞄准了更高级别市场。620的面世或许能让那些质疑者暂时无语,因为自主品牌的模仿通病:度决有在它身上显露,这“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一步,力帆迈得坚定,动作老成,可谓厚积薄发!  在中国已经成为全球产品最大的“制造国”的时候,那些“made in China”的产品是不是同样“desugn byChina
铁三角这个名字源于一部同名香港电影,说实在的,剧中的3个男主人公没有给我留下太多“铁”的印象,《铁三角》的片名更像是执导该片的3位导演徐克、林岭东和杜琪峰的写照。无论是3人的之间深厚的友谊,还是3位在香港电影圈的分量,都足以构成一个“铁三角”。而本次试车的开始也正是我刚刚看完《铁三角》之际,三位大导演的合作也让我忽然想到了中国汽车界同样存在的铁三角——宝马、奥迪和奔驰。  的确,同样都来自德国,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