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 在塔河油田输气首站,5台红色的“庞然大物”正发出“嗡嗡”的轰鸣声,天然气仿若血液一般,经过“心脏”,给着油田的生产生活输送着“营养”。一名“红工装”正置身其间,用电子探测仪对气阀温度“悬丝症脉”,眼镜片里闪出敏锐的眼神。
西北油田特管中心供气管理队队长李全社介绍:“别看这些压缩机都是大块头,但结构精细着呢,光进出气阀就有16个,很是娇贵。建站10年来,设备都依靠自行维护保养,谁叫咱们有个钻研技术的‘带头大哥’呢?目前,5台压缩机安全运行超过20万小时。”
50多歲的李队长口中的“带头大哥”,还不到40岁,他叫李德强,从一名普通的技校生,经过20多年的勤学苦研,成长为油田的高级技师。
这位通晓十余项制造、修理及油气工艺的技术尖兵是怎样成长的呢?供气管理队副队长费东是他多年的“战友”,一语道破“天机”:“他自学的劲头太足,自学的能力太强!”
而李德强却说:“个人强不算什么,要团队优秀才是真正的强。”多次担任西北油田分公司各种技能考评的评委,使他感受到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供气管理队的技能培训分为日常和集中两种模式,平时生产任务繁忙,进行技能培训都放在夜间,员工们亲切地称呼为“员工夜校”。但在开始时,不少人还闹情绪,上了一天班,这么累了,都想放松一下。可一段时间后,只要不值夜班,大家都能准时到场,这是怎么回事呢?
该队巡检班班长李发财说:“上了夜校摸黑回去,但能避免现场操作时不‘抓瞎’。”
李发财在工作前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习惯了使用锄头,但工作后,面对设备维护时却一头雾水,甚至连工艺流程图都看不懂。而这些难题在“夜校”里有了转机,原来,李德强对新来员工进行针对性“加餐”,使其理论上过关。
“要不是大哥让我明白了这么多,我说不定现在干活也‘抓瞎’。”李发财打心眼里感激这个‘带头大哥’。
但仅仅掌握这些技能显然是不够的,西北油田分公司技能比武中,要进行机械制图的考试,而CAD制图连李德强都不精通,何况李发财呢?
不能让员工们输在起跑线上,李德强凭借着技校学习的基础,夜以继日地学习大学机械制图课程,不到三个月,他便完成了一年的课程,于是,“夜校”里有了这个新课程。
李发财说:“那段时间真是太难受了,我连电脑操作都困难,何况去制图?”他只有初中文化,现在要从拿扳手转变为玩鼠标,是个不小的挑战。怎样让员工熟练地掌握技能,在李德强心里,更是挑战。
他从理论知识着手,一遍不懂,便再仔细分析,不断重复说明。在实际操作环节中,对“困难户”手把手地教。他让员工们从最简单的螺丝、阀门等入手制图,并结合油田实际,绘制各类管网图用以教学。
功夫不费有心人,李发财那只满是老茧,拿惯锄头和扳手的手掌,用鼠标在电脑屏幕上运笔如飞时,李德强绘制的塔河油田返输气管网图、高低压天然气管网关系图、返输气管网GPS坐标图、输气首站工艺流程图等重要图纸也相继“呱呱坠地”。
而李发财也在西北油田分公司两届技能比武上过关斩将,理论和实际操作全部合格,作为劳务工依然拿到了高级工职称。
费东说:“知道李发财拿了高级工,他比当事人还高兴,但他在做培训时,也遇到过心酸的事情。”
2007年,员工们为一次技能比武进行最后的冲刺,李德强白天忙碌着整理教学资料,晚上加班给员工们进行培训。而这时,家里出了意外,他刚八个月女儿,背部被开水烫伤。
父母不敢告诉儿子这个消息,将孙女送去医院治疗,瞒了两天。孩子还没学会说话,只是不停地哭闹,终于,母亲心软,通知了他。
夜校下课后,李德强听着母亲颤抖的诉说,握着电话的右手也跟着颤抖起来,这只握着精密仪器,在雷鸣般的机器前纹丝不动的手,再也不听使唤。
他没有责怪父母,自己常年在油田,父母承担了家里的繁琐杂事,怎么能责怪他们呢?只是,这个长大就没流过泪的汉子,躺在床上,脑海里回响的全是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声,不知不觉间将枕头浸湿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德强便敲开老队长乔学庆的宿舍。睡眼蒙眬的乔学庆听到他女儿被烫伤,睡意全无:“你赶快回家,现在走今晚能赶到,工作我会调整好。”
“还有三个课时就讲完了,你让我讲完了再走。”两人四目对视,良久没有移开。
晨会后,员工们都收到一个奇怪的命令,除了站点上的生产人员,其余的全部留下听课。
大家知道“带头大哥”家里出事后,一直静静地坐着听讲,都没去食堂吃午饭。下课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半了。
乔学庆端着一碗方便面,递给正要启程的李德强:“吃了再走,毕竟有七百多公里。”李德强提上准备好的行李,摇摇头:“吃不下,我现在就想早点见到女儿。”话音刚落,乔学庆的眼前顿时模糊起来。(张洋)
西北油田特管中心供气管理队队长李全社介绍:“别看这些压缩机都是大块头,但结构精细着呢,光进出气阀就有16个,很是娇贵。建站10年来,设备都依靠自行维护保养,谁叫咱们有个钻研技术的‘带头大哥’呢?目前,5台压缩机安全运行超过20万小时。”
50多歲的李队长口中的“带头大哥”,还不到40岁,他叫李德强,从一名普通的技校生,经过20多年的勤学苦研,成长为油田的高级技师。
这位通晓十余项制造、修理及油气工艺的技术尖兵是怎样成长的呢?供气管理队副队长费东是他多年的“战友”,一语道破“天机”:“他自学的劲头太足,自学的能力太强!”
而李德强却说:“个人强不算什么,要团队优秀才是真正的强。”多次担任西北油田分公司各种技能考评的评委,使他感受到技能培养的重要性。
供气管理队的技能培训分为日常和集中两种模式,平时生产任务繁忙,进行技能培训都放在夜间,员工们亲切地称呼为“员工夜校”。但在开始时,不少人还闹情绪,上了一天班,这么累了,都想放松一下。可一段时间后,只要不值夜班,大家都能准时到场,这是怎么回事呢?
该队巡检班班长李发财说:“上了夜校摸黑回去,但能避免现场操作时不‘抓瞎’。”
李发财在工作前是一名普通的农民,习惯了使用锄头,但工作后,面对设备维护时却一头雾水,甚至连工艺流程图都看不懂。而这些难题在“夜校”里有了转机,原来,李德强对新来员工进行针对性“加餐”,使其理论上过关。
“要不是大哥让我明白了这么多,我说不定现在干活也‘抓瞎’。”李发财打心眼里感激这个‘带头大哥’。
但仅仅掌握这些技能显然是不够的,西北油田分公司技能比武中,要进行机械制图的考试,而CAD制图连李德强都不精通,何况李发财呢?
不能让员工们输在起跑线上,李德强凭借着技校学习的基础,夜以继日地学习大学机械制图课程,不到三个月,他便完成了一年的课程,于是,“夜校”里有了这个新课程。
李发财说:“那段时间真是太难受了,我连电脑操作都困难,何况去制图?”他只有初中文化,现在要从拿扳手转变为玩鼠标,是个不小的挑战。怎样让员工熟练地掌握技能,在李德强心里,更是挑战。
他从理论知识着手,一遍不懂,便再仔细分析,不断重复说明。在实际操作环节中,对“困难户”手把手地教。他让员工们从最简单的螺丝、阀门等入手制图,并结合油田实际,绘制各类管网图用以教学。
功夫不费有心人,李发财那只满是老茧,拿惯锄头和扳手的手掌,用鼠标在电脑屏幕上运笔如飞时,李德强绘制的塔河油田返输气管网图、高低压天然气管网关系图、返输气管网GPS坐标图、输气首站工艺流程图等重要图纸也相继“呱呱坠地”。
而李发财也在西北油田分公司两届技能比武上过关斩将,理论和实际操作全部合格,作为劳务工依然拿到了高级工职称。
费东说:“知道李发财拿了高级工,他比当事人还高兴,但他在做培训时,也遇到过心酸的事情。”
2007年,员工们为一次技能比武进行最后的冲刺,李德强白天忙碌着整理教学资料,晚上加班给员工们进行培训。而这时,家里出了意外,他刚八个月女儿,背部被开水烫伤。
父母不敢告诉儿子这个消息,将孙女送去医院治疗,瞒了两天。孩子还没学会说话,只是不停地哭闹,终于,母亲心软,通知了他。
夜校下课后,李德强听着母亲颤抖的诉说,握着电话的右手也跟着颤抖起来,这只握着精密仪器,在雷鸣般的机器前纹丝不动的手,再也不听使唤。
他没有责怪父母,自己常年在油田,父母承担了家里的繁琐杂事,怎么能责怪他们呢?只是,这个长大就没流过泪的汉子,躺在床上,脑海里回响的全是女儿撕心裂肺的哭声,不知不觉间将枕头浸湿了。
第二天一大早,李德强便敲开老队长乔学庆的宿舍。睡眼蒙眬的乔学庆听到他女儿被烫伤,睡意全无:“你赶快回家,现在走今晚能赶到,工作我会调整好。”
“还有三个课时就讲完了,你让我讲完了再走。”两人四目对视,良久没有移开。
晨会后,员工们都收到一个奇怪的命令,除了站点上的生产人员,其余的全部留下听课。
大家知道“带头大哥”家里出事后,一直静静地坐着听讲,都没去食堂吃午饭。下课时,已经是下午两点半了。
乔学庆端着一碗方便面,递给正要启程的李德强:“吃了再走,毕竟有七百多公里。”李德强提上准备好的行李,摇摇头:“吃不下,我现在就想早点见到女儿。”话音刚落,乔学庆的眼前顿时模糊起来。(张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