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西药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8例,观察组49例,仅予口服西药氧氟沙星、甲硝唑;治疗组49例,在口服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43例,总有效率87.8%,观察组总有效33例,总有效率67.3%。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口服西药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具有良好临床效果,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关键词:西药 中药灌肠 慢性盆腔炎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04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39-01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以女性内生殖器官、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发生炎症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主要有下腹坠痛或腰骶部酸痛、白带多、月经多、不孕等[1,2]症状。慢性盆腔炎常因急性炎症治疗不彻底或因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移所致[3]。常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愈,甚或导致患者不孕,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严重影响。目前,慢性盆腔炎单纯以西药治疗,易导致机体菌群失调,引起严重并发症,单纯中药治疗则疗程较长,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西药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近期疗效,为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8例,年龄26~55岁,平均37.6±5.2岁,平均病程19.4±3.1个月。98例患者均符合《中国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盆腔炎诊断。临床表现为疼痛、下腹部坠胀以及腰骶部酸痛,并伴有月经不调或不孕症;进行妇产科检查时在下腹部有可触及的囊性肿物或轻度增厚物,并有压痛感或触痛感;进行特殊检查时,输卵管完全或部分堵塞,且输卵管积水。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各4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所有患者行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检查排除有重要脏器的严重疾病,均无用药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49例,仅予口服西药氧氟沙星400mg,每天2次,同时服用400mg甲硝唑,每天3次。10d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治疗组49例,在口服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中药灌肠方组成:莪术15g、三菱15g、蒲公英15g、金银花15g、重楼12g、鸡血藤15g、泽兰12g、鸡内金12g、荔枝核12g、败酱草15g、丹参15g、赤芍12g、当归12g加入250mL水中浸泡30min之后用大火煮开,然后用温火煎煮至100mL。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
灌肠方法:灌肠时,灌肠液应保持在37~40℃,睡前排空大小便,臀部垫高10cm,将肛管涂上润滑油后,插入肛门内15~20cm,药液在30min内从肛管缓慢注入压力适当。在灌注时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尽量延长药液在体内的时间,过夜最好,月经期间不宜进行灌肠。
1.3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均消失,且辅助检查时显示正常;好转:患者的体征和症状有明显改善,进行辅助检查时盆腔的包块有明显缩小或附件的增粗程度有明显减轻,且盆腔积液消失或减少;无效: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均无改善,且辅助检查也无变化[4]。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本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43例,总有效率87.8%,观察组总有效33例,总有效率67.3%。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本研究中以西药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明显临床效果。其中氧氟沙星属喹诺酮类,对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及沙眼衣原体等也有抗菌作用;甲硝唑对大多数厌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5]。两药合用对慢性盆腔炎的常见致病菌有杀伤作用。慢性盆腔炎具有“湿、热、淤”的病机特点,故中药灌肠方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中以败酱草、蒲公英、重楼、金银花有清热利湿、消肿凉血、抗菌消炎功能;赤芍、丹参、鸡内金活血理气、化淤散结,可起到镇静、镇痛作用;当归、鸡血藤、荔枝核、泽兰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温中通络;三棱、莪术能软坚散结、行气破血,增强消炎止痛作用。诸药合用则起活血化淤、清热利湿、理气止痛之功效[6]。本研究进一步表明西药配合中药灌肠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具有中药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荷莲,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2-244
[2] 陆芸,孙津津.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新医学,2002,33(12):733-734
[3] 周世梅,郭燕燕.实用妇产科学药物治疗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3-56
[4] 陈丽华.中药内服及灌肠配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J].陕西中医,2007,28(3):287-288
[5] 郭燕燕,周世梅.实用妇产科药物治疗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3-66
[6] 丁丽仙,黎梅1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1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236-241
关键词:西药 中药灌肠 慢性盆腔炎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504
【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339-01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疾病,以女性内生殖器官、周围结缔组织及盆腔腹膜发生炎症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主要有下腹坠痛或腰骶部酸痛、白带多、月经多、不孕等[1,2]症状。慢性盆腔炎常因急性炎症治疗不彻底或因患者体质较差,病情迁移所致[3]。常反复发作,病情迁延难愈,甚或导致患者不孕,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严重影响。目前,慢性盆腔炎单纯以西药治疗,易导致机体菌群失调,引起严重并发症,单纯中药治疗则疗程较长,给患者及家庭带来沉重经济负担。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西药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近期疗效,为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8例,年龄26~55岁,平均37.6±5.2岁,平均病程19.4±3.1个月。98例患者均符合《中国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慢性盆腔炎诊断。临床表现为疼痛、下腹部坠胀以及腰骶部酸痛,并伴有月经不调或不孕症;进行妇产科检查时在下腹部有可触及的囊性肿物或轻度增厚物,并有压痛感或触痛感;进行特殊检查时,输卵管完全或部分堵塞,且输卵管积水。将9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各49例,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临床症状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所有患者行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检查排除有重要脏器的严重疾病,均无用药禁忌证。
1.2 治疗方法。观察组49例,仅予口服西药氧氟沙星400mg,每天2次,同时服用400mg甲硝唑,每天3次。10d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治疗组49例,在口服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灌肠治疗。中药灌肠方组成:莪术15g、三菱15g、蒲公英15g、金银花15g、重楼12g、鸡血藤15g、泽兰12g、鸡内金12g、荔枝核12g、败酱草15g、丹参15g、赤芍12g、当归12g加入250mL水中浸泡30min之后用大火煮开,然后用温火煎煮至100mL。每天1次,10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比较疗效。
灌肠方法:灌肠时,灌肠液应保持在37~40℃,睡前排空大小便,臀部垫高10cm,将肛管涂上润滑油后,插入肛门内15~20cm,药液在30min内从肛管缓慢注入压力适当。在灌注时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尽量延长药液在体内的时间,过夜最好,月经期间不宜进行灌肠。
1.3 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均消失,且辅助检查时显示正常;好转:患者的体征和症状有明显改善,进行辅助检查时盆腔的包块有明显缩小或附件的增粗程度有明显减轻,且盆腔积液消失或减少;无效:患者的体征和症状均无改善,且辅助检查也无变化[4]。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本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以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43例,总有效率87.8%,观察组总有效33例,总有效率67.3%。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观察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且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本研究中以西药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取得明显临床效果。其中氧氟沙星属喹诺酮类,对革兰阳性菌及革兰阴性菌均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对铜绿假单胞菌及沙眼衣原体等也有抗菌作用;甲硝唑对大多数厌氧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5]。两药合用对慢性盆腔炎的常见致病菌有杀伤作用。慢性盆腔炎具有“湿、热、淤”的病机特点,故中药灌肠方治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方中以败酱草、蒲公英、重楼、金银花有清热利湿、消肿凉血、抗菌消炎功能;赤芍、丹参、鸡内金活血理气、化淤散结,可起到镇静、镇痛作用;当归、鸡血藤、荔枝核、泽兰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温中通络;三棱、莪术能软坚散结、行气破血,增强消炎止痛作用。诸药合用则起活血化淤、清热利湿、理气止痛之功效[6]。本研究进一步表明西药配合中药灌肠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具有良好效果,具有中药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1] 李荷莲,丰有吉.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42-244
[2] 陆芸,孙津津.综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新医学,2002,33(12):733-734
[3] 周世梅,郭燕燕.实用妇产科学药物治疗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3-56
[4] 陈丽华.中药内服及灌肠配合西药治疗慢性盆腔炎50例[J].陕西中医,2007,28(3):287-288
[5] 郭燕燕,周世梅.实用妇产科药物治疗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3-66
[6] 丁丽仙,黎梅1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1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2:236-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