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兰陵柞城遗址青铜器客藏鉴赏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xcdejing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80年,山东省兰陵县(时为苍山县)柞城遗址发现一处青铜器窖藏,共出土青铜器14件,其中铜洗11件,铜壶3件,一件有提梁。《文物》杂志曾刊载相关文章,但其描述相对简单,仅涉及出土器物的尺寸、纹饰等。
  随着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的深入,特别是近年柞城遗址大遗址保护项目的开展,笔者认为有必要对这批铜器做进一步研究,以期为柞城遗址的性质、年代等提供佐证。
  一、柞城遗址概况
  柞城遗址位于山东省兰陵县县城东北2公里处,206国道苍山至汤庄段穿越其南部(见图1)。《山东省古地名辞典》载:“柞城,亦作柞王城,始建于春秋。遗址在今苍山县驻地卞庄镇东北4公里处,今称‘柞城故城’。城址轮廓尚可辨识,城全长3915公尺,有金水河一条为护城河。城内现有城里、北城立、椅子村三个村庄。城址内曾出土过春秋至汉代的遗物。据传,宋以前城址完好。北宋末年,金人毁此城。后金又重建此城,称柞国,名柞王城。皇统末(公元1148年)国除,城复废。”除此之外,柞城历史沿革,各种史志资料对此记载极少,城址有为“钟离城”“凿城”“绷城”等俗称,今通称“柞城”,旧称来历无以考证。
  根据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柞城遗址年代为东周至汉,遗址东为燕驻山、三泽山,北为北山,西约3.5公里为苍山境内最大的河流东洳河。城址南北分为大城和北廓两个部分,呈“凸”字形。北廓与大城紧密连接,略呈方形,因与大城相对应,故称为“小城”。城址护城河已成平地,仅剩自北南流的金水河绕过城东北角形成的东城墙护城河。大城轮廓完整,界限分明,东、西城门遗址清晰可见,周长3915米。大城南城墙长845米,残留高3米;东城墙长1070米,残留高3米;北墙长905米;西城墙长1095米,墙基宽约40米。小城位于大城北部,略成正方形,城墙分西、北、南三段,共长14500米。2006年柞城遗址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临沂沂州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大遗址保护勘探。
  柞城遗址青铜器窖藏发现之前,柞城遗址已经出土过两批文物:一是1974年在城西岭地出土的两件石避邪和一件错金铭文铁刀,二是1 979年城内出土的“茶大夫之玺”铜印章等器物。铁刀在宽约1厘米厚的刀背上有镶嵌金丝铭文“永初六年”“五月丙午”“三十炼”,东汉永初六年为公元112年。该刀现藏于国家博物馆。“茶大夫之玺”为一枚桥钮铜方印,印面边长2.6厘米,印面阴文篆刻五字“茶大夫之玺”。
  二、柞城遗址青铜器窖藏
  窖藏位于柞城遗址内东南隅城墙脚下,共14件,其中7件带有铭文。除2件铜壶、2件铜洗稍残外,其余均保存完好。这批青铜器现收藏于兰陵縣文物管理所。
  铜壶,3件,分两型。
  A型,2件,平口,束颈,斜肩,鼓腹,圈足。
  0611,“元和四年”铜壶:通高39.5厘米,口径16.5厘米,圈足径25厘米。口沿下饰一周凸弦纹,肩部饰两衔环铺首,腹部饰凸弦纹八道,八棱式圈足。圈足外铸隶书铭文两行四十字:“元和四年江陵黄阳君作宜子孙及酒食吏人得之致两千石口人得之致两千万田家得之千厨万仓。”此铜壶为国家一级文物(见图2~图4)。
  0612,“缪公”铜壶:通高39.5厘米,口径16.5厘米,底径14厘米,圈足径25厘米。口沿下饰一周凸弦纹,肩部饰两衔环铺首,衔环缺失一个,加四道凸弦纹,胸及腹部各三道凸弦纹,六棱式圈足。圈足饰两组纹饰,一组为二龙对戏,一组为一人持一矛刺凤。口沿外刻隶书“缪公”二字铭文。肩、颈部有残,为国家一级文物(见图5、图6)。
  B型,1件,蒜头形缩口,耸肩,鼓腹,亚腰,圈足。
  0613,提梁铜壶:口径17.4厘米,高31.8厘米。肩部饰两衔环、三周凸弦纹,提梁两龙首下伸衔环,连接两侧各一兽形铺首衔鼻钮。喇叭形圈足,饰一周凸弦纹。此铜壶基本完整,腹、圈足有残,为国家三级文物(见图7~图9)。
  铜洗,11件,敞口,斜沿,直腹,下部内收,平底,分两式。
  Ⅰ式,腹部饰弦纹,两辅首,小穿孔。
  0581,“永元二年”铜洗:高21厘米,口外径43.5厘米,口内径37厘米,底径25.5厘米。肩部饰四周凸弦纹,器底内壁铸铭文“永元二年堂狼造”。该铜洗为国家二级文物(见图10~图12)。
  0583,“董氏作”铜洗:高16厘米,口外径34厘米,口内径28厘米,底径20厘米。肩部饰四周凸弦纹,器底内壁有图案,中间一鼎,周围六座山峰,鼎上端铸铭文“董氏作”。该铜洗为国家二级文物(见13~图15)。
  0584,“蜀郡董氏造”铜洗:高16.5厘米,口外径34厘米,口内径28.5厘米,底径21厘米。肩部饰四周凸弦纹,器底内壁饰鹤鹿图,左鹿右鹤,鹿鹤之间铸铭文“蜀郡董氏造宜侯”。该铜洗为国家三级文物(见图16~图18)。
  0585,“武氏造”铜洗:高16.5厘米,口外径33.5厘米,口内径28厘米,底径20厘米。肩部饰四周凸弦纹,器底内壁铸,一凤立于鼎上,右侧铸铭文“武氏造张吉”。该铜洗底部稍残,为国家三级文物(见19~图21)。
  0586,“吉雁”铜洗:高12.5厘米,口外径29.5厘米,口内径24厘米,底径17.5厘米。肩部饰四周凸弦纹,器底内壁铸,一飞雁,左下方一水池内一支荷花、一枝莲蓬,雁上方铸铭文“吉雁”。该铜洗底部稍残,为国家三级文物(图22~图25)。
  0587,双鱼铜洗:高13厘米,口外径30.5厘米,口内径26厘米,底径19.8厘米。肩部饰三周凸弦纹,器底内壁铸,两鱼并排,鱼首问有一圆形方孔钱(见图26~图28)。
  0590,东汉两兽形辅首铜洗:高10.2厘米,口外径25厘米,口内径20厘米,底径14厘米。肩部饰四周凸弦纹(见图29)。
  Ⅱ式,腹部饰四周凸弦纹,无辅首。
  0589,高8厘米,口外径24厘米,口内径19.8厘米,底径13.5厘米。该铜洗为国家三级文物(见图30、图31)。   0592,高7厘米,口外径22厘米,口内径18.3厘米,底径13厘米。该铜洗为国家三级文物(见图32)。
  0593,高7.5厘米,口外径23厘米,口内径19.8厘米,底径13厘米。该铜洗底部有一处凹陷,为国家三级文物(见图33)。
  0594,高7厘米,口外径22厘米,口内径18.3厘米,底径13厘米。该铜洗为国家三级文物(见图34)。三、柞城遗址青铜器窖藏年代及性质
  这批铜器中“元和四年”壶和“永元二年”铜洗有纪年铭文。历史上采用“元和”年号纪年的帝王有两位,分别是东汉第三位皇帝汉章帝刘炟与唐代第十二位皇帝唐宪宗李纯。该壶形制与江苏高淳下坝M1:27、湖北蕲春县陈家大地M15:1相近,这两件铜壶年代皆为汉代;同时其铭文亦有鲜明的汉代特征,故“元和四年”当为汉章帝刘炟元和四年,即公元87年。“缪公”壶形制与云南大关M3:5形制相近,其年代在东汉中晚期,“缪公”壶年代应与其相近。永元为东汉和帝刘肇年号,永元二年为公元90年。刘心健等将这批铜器年代定为东汉是准确的。
  “元和四年”壶铭文中出现了地名“江陵”和做器的人名“黄阳君”,甚至出现“宜子孙、致两千石”等吉语,与东汉以前严格的工官器类相差甚远,应是私人作坊所造。
  0611、0612两件铜壶,明显成对。0612铭文“缪公”,当是指缪氏。缪氏,东汉至魏晋时期该地区的一个名门望族,有史可考者为汉末名儒缪斐,以忠孝闻名,入仕朝廷,六辟公府举任侍中。缪斐之子缪袭,为汉末至三国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官至尚书、光禄勋。著述多,已散失,著有《魏鼓吹曲》十二首。繆斐家族显赫于东汉时期,从其祖籍地理、家族地位来看,这批埋藏的青铜器与缪斐家族有密切的联系,极有可能是东汉末年军阀混乱之际所埋藏。
  四、对“茶大夫之玺”的讨论
  “茶大夫之玺”为一桥钮铜印章,刘心健等将其年代定为战国。茶,应为地名。《山东古地名辞典》载:“茶城,春秋古城,杞梁攻莒,伤股而退之城。亦乐毅攻齐歇马之地。”茶城遗址在今莒县城阳镇莒城西北24公里处,果庄河北岸、果庄乡下茶村前。
  杞梁攻莒发生在齐庄公四年(公元前550年),杞梁先伐卫、晋,回师袭莒;而乐毅伐齐发生在燕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84),齐国仅剩莒、即墨等地。两次战争均是自西北向东南进攻,因此,在莒地西北方向的茶城“伤股而退”和“歇马”是比较可信的。
  “茶大夫之玺”在柞城发现,应当与莒灭郜有直接联系。根据《左传》等文献及当地史料记载,郜为古国名,是夏第七代王杼封其次子曲烈的封地;西周初,为诸侯国,后附庸于鲁;鲁襄公六年(公元前567年)为莒所灭。
  目前,学术界比较统一的观点认为,西周至春秋时期,我国境内同时存在两个曾国,一为姬姓曾(缯)国,一为姒姓曾(郜)国。姒姓曾(郜)国《左传》统一写作“郜”,其他史籍或作“缯”。《世本》《汉书·地理志》《史记正义》《通志·氏族略》可证山东之郜确为姒姓的禹之后裔之国。《春秋毂梁传》《汉书·地理志》《战国策》中均涉及“缯”,而此“缯”都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无疑当是《左传》中的山东古郜国。而郜的范围,大致在今兰陵大部、枣庄南部。可以断定,鄫国故城是姒姓曾(郜)国,即文献记载的“郜”的都城所在。郜国于鲁襄公六年(公元前567年)亡于莒国,而郜国故城位于柞城正西不足20公里,与柞城遗址形成及持续时间接近,只是规模略小,因此莒国灭郜中途经过柞城并在此管辖是不难理解的。
  而柞城遗址与郜国故城的关系,也是山东境内古城和古国研究领域的一大热点。近几年来文物部门对两处城址都做了大量调查、勘探等工作,有望在这方面取得突破。
其他文献
基于双程波的逆时偏移会产生低频成像噪声,在成像后运用拉普拉斯滤波法可以取得较好的压噪效果,但是,该方法严重依赖于角度参数,使得滤波后的成像剖面上常常存在同相轴不光滑和噪
在高精度地震勘探中,常规的检波器组合接收往往不能满足保护高频信号的要求,为进一步改善地震资料品质,引入波束形成理论进行检波器组合设计,并利用信号的相关检测技术合成地
针对危险货物液罐车设计中的灭火器选配的问题,阐述了此类专用汽车装备灭火器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选择和配置灭火器的要求和方法。
压缩式垃圾车基本结构型式探索和分析云马飞机制造厂专用车分厂郑培康主题词垃圾车,结构,分析1概述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高层建筑和住宅小区不断增多,城市垃圾的成份发生了
以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泥质烃源岩为研究对象,利用该区70余口井的测井资料,在综合分析不同类型烃源岩测井曲线特征的基础上,利用△logR技术对太原组和山西组山1
桥面铺装是路桥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沥青混凝土桥面在减少车辆超载造成的桥面磨损以及主梁受雨水侵蚀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做好路桥工程中沥青混凝土桥面铺装的质量把控
微地震资料的处理、解释首先需要拾取精确的初至信息。微地震初至的人工拾取虽然精度较高一但工作量大,不能满足实时处理的需要。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小波多尺度分解和高阶统计
【摘 要】数十年来,安徽江淮地区发现了数以百计的汉代墓葬,先人的发掘成果为现今对汉代墓葬的研究提供了材料。本文拟重点对江淮地区汉代墓葬中代表各文化因素的典型器物进行类型学分析,并结合历史记载,对影响该地区汉墓形制及随葬品的历时性特征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江淮地区 汉墓 文化因素 随葬品  安徽江淮地区(后简称为“江淮地区”)自古以来即是文化杂糅之地。《通志·氏族略》有云:“淮夷小国,其地今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