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护理;陪而不护;护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211-01
为了响应卫生部号召,改变“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局面,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适应不断变化的患者需求,在患者住院过程中实施全面、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护理,使患者得到及时、主动、安全、有效的护理照顾[1]。我院自2011年5月17日在甲状腺、乳腺外科试点,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陪而不护” 的病房管理模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于2011年5月17日在我院甲乳外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试点的基础上再试点“陪而不护”模式,经过前期准备、动员和培训,2周后试点病房正式启动。将实施前2010.5~2011.5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作自身对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实施病房无陪护或陪而不护护理。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调整排班和工作职责;落实分组、分层责任包干制;制定基础护理实施记录单,明确术后不同天数患者的需求;根据奥瑞姆自理理论,责任护士每天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结合分级护理标准, 根据患者的生活照护需求,给予指导、协助或帮助,如倒水、洗脸、刷牙、喂食和喂水、床上洗头、床上擦浴、下床活动、大小便等具体内容,细化、量化并落实。
1.3 效果评价:比较实施“陪而不护”护理模式前后,基础护理落实情况、患者满意度、家属陪护率、请陪护工等。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录入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实施
2.1 统一思想:召开病区护士动员大会,告知无陪病房试点,统一认识,给力“无陪护病房”;召开病友工休会,告知患者与家属病区在创优工作基础上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
2.2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结合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工作,制定创优工作方案和进度表;制定“陪而不护”护理服务标准并公示;修订工作职责和质量标准,建立护士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三级督查体系;制定探视制度并严格执行[2]。
2.3 设立宣传栏,加大无陪护病房的宣传力度:在病区醒目处设立无陪护病房宣传栏,介绍开展无陪护病房的意义、护理工作内容以及家属需配合的事项。要求宣传到每一位住院患者包括新入院患者,让患者及家属的积极参与、理解和配合。
2.4 分层、分组管理,进一步深化责任制整体护理:病区分两个责任小组,管床责任护士全面负责6~8名患者的全部治疗护理工作,实施助护管床责任制,助理护士参与管床,责任包干;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根据患者无陪护理级别给予生活上照顾、协助和指导,从而落实基础护理,做到三级督查制度,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舒适。
3 结果
实施“陪而不护” 护理模式1年,无1例患者自请陪护工,护理质量有了很大改善。实施前(2010.5~2011.5)与实施后(2011.6~2012.6)比较,基础护理落实情况得到改善,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而家属陪护率、请陪护工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和表2。
4 讨论
4.1 采取“陪而不护”护理模式,有利于增强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开展“陪而不护”护理模式,护士责任包干,更加明确了工作内容,增强了护士工作责任感,更关注所管病人的整体情况,这与功能制护理模式有着显著的区别。每位护士分管病人,即“我的病人”, 使护士工作有针对性和预见性,在每天护理工作中不再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在不断地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护士认识到了贴近病人的重要性,由“要我下病房” 转变为 “我要下病房”;充分调动护士工作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强化工作责任心及主动服务意识,最终获得患者的认可和高度赞赏。
表1 开展“陪而不护”工作前后基础护理实施情况的比较 (次/月)
注: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开展“陪而不护”护理模式前后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的比较
注: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2 采取“陪而不护”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陪而不护”护理模式在国内仍处于试点和逐步推广阶段。经过1年的尝试,患者满意度从97.8%提高到99.8%,基础护理落实明显改善,而家属陪护率和请陪护工率明显下降。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开展“陪而不护”模式,改变以往“重技术技能,轻服务和人文关怀”的现象,更注重人文关怀和细节的优化,在该模式下,把护士还给病人,尤其是基础护理的落实,缩短护患距离,减轻家属的负担,受到病人和家属更多的表扬;管床护士真正深入病房,能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减轻病人痛苦,提升护理质量,最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3]。
4.3 采取“陪而不护”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士专业素质,提升护士职业形象: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开展“陪而不护”护理模式,责任护士包干分管病人,对护士的要求更高,除加强自身学习,提升专业能力外, 更多地关注不同患者的心理、社会状况, 为病人提供全方位整体护理服务[4]。管床护士深感自身知识的不足和欠缺;工作之余,积极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拓宽自身专业知识、技能和内涵,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5 小结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开展“陪而不护”护理模式是我国护理事业的新挑战。通对开展“陪而不护”护理模式的试点,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护理,使患者得到及时、主动、 安全、有效的护理照顾。从而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最终达到病人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 顾则娟.我院无陪护护理模式探讨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09,9( 8) : 22-23.
[2] 余尚玲.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76-78.
[3] 田丽.我院无陪护管理模式[J].中国护理管理,2009,9(8):16.
[4] 刘舒.“陪而不护”模式在优质护理实践中的价值[J].临床护理,2011,24(10):254.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3763(2014)06-0211-01
为了响应卫生部号召,改变“一人住院,全家受累”的局面,进一步深化优质护理服务内涵,适应不断变化的患者需求,在患者住院过程中实施全面、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护理,使患者得到及时、主动、安全、有效的护理照顾[1]。我院自2011年5月17日在甲状腺、乳腺外科试点,开展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陪而不护” 的病房管理模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于2011年5月17日在我院甲乳外科优质护理示范病房试点的基础上再试点“陪而不护”模式,经过前期准备、动员和培训,2周后试点病房正式启动。将实施前2010.5~2011.5优质护理示范病房作自身对照。
1.2 方法:所有患者均实施病房无陪护或陪而不护护理。在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调整排班和工作职责;落实分组、分层责任包干制;制定基础护理实施记录单,明确术后不同天数患者的需求;根据奥瑞姆自理理论,责任护士每天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和生活习惯,结合分级护理标准, 根据患者的生活照护需求,给予指导、协助或帮助,如倒水、洗脸、刷牙、喂食和喂水、床上洗头、床上擦浴、下床活动、大小便等具体内容,细化、量化并落实。
1.3 效果评价:比较实施“陪而不护”护理模式前后,基础护理落实情况、患者满意度、家属陪护率、请陪护工等。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录入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率的比较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实施
2.1 统一思想:召开病区护士动员大会,告知无陪病房试点,统一认识,给力“无陪护病房”;召开病友工休会,告知患者与家属病区在创优工作基础上开展“无陪护病房”试点。
2.2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结合优质护理示范病房工作,制定创优工作方案和进度表;制定“陪而不护”护理服务标准并公示;修订工作职责和质量标准,建立护士长—责任护士—助理护士三级督查体系;制定探视制度并严格执行[2]。
2.3 设立宣传栏,加大无陪护病房的宣传力度:在病区醒目处设立无陪护病房宣传栏,介绍开展无陪护病房的意义、护理工作内容以及家属需配合的事项。要求宣传到每一位住院患者包括新入院患者,让患者及家属的积极参与、理解和配合。
2.4 分层、分组管理,进一步深化责任制整体护理:病区分两个责任小组,管床责任护士全面负责6~8名患者的全部治疗护理工作,实施助护管床责任制,助理护士参与管床,责任包干;在责任护士的指导下,根据患者无陪护理级别给予生活上照顾、协助和指导,从而落实基础护理,做到三级督查制度,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舒适。
3 结果
实施“陪而不护” 护理模式1年,无1例患者自请陪护工,护理质量有了很大改善。实施前(2010.5~2011.5)与实施后(2011.6~2012.6)比较,基础护理落实情况得到改善,患者满意度明显提高,而家属陪护率、请陪护工数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和表2。
4 讨论
4.1 采取“陪而不护”护理模式,有利于增强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开展“陪而不护”护理模式,护士责任包干,更加明确了工作内容,增强了护士工作责任感,更关注所管病人的整体情况,这与功能制护理模式有着显著的区别。每位护士分管病人,即“我的病人”, 使护士工作有针对性和预见性,在每天护理工作中不再盲目、机械地执行医嘱。在不断地与病人接触的过程中,护士认识到了贴近病人的重要性,由“要我下病房” 转变为 “我要下病房”;充分调动护士工作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强化工作责任心及主动服务意识,最终获得患者的认可和高度赞赏。
表1 开展“陪而不护”工作前后基础护理实施情况的比较 (次/月)
注: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2 开展“陪而不护”护理模式前后患者满意度等指标的比较
注: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2 采取“陪而不护”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陪而不护”护理模式在国内仍处于试点和逐步推广阶段。经过1年的尝试,患者满意度从97.8%提高到99.8%,基础护理落实明显改善,而家属陪护率和请陪护工率明显下降。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开展“陪而不护”模式,改变以往“重技术技能,轻服务和人文关怀”的现象,更注重人文关怀和细节的优化,在该模式下,把护士还给病人,尤其是基础护理的落实,缩短护患距离,减轻家属的负担,受到病人和家属更多的表扬;管床护士真正深入病房,能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减轻病人痛苦,提升护理质量,最终提高患者的满意度[3]。
4.3 采取“陪而不护”护理模式,有利于提高护士专业素质,提升护士职业形象: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开展“陪而不护”护理模式,责任护士包干分管病人,对护士的要求更高,除加强自身学习,提升专业能力外, 更多地关注不同患者的心理、社会状况, 为病人提供全方位整体护理服务[4]。管床护士深感自身知识的不足和欠缺;工作之余,积极利用各种学习机会,拓宽自身专业知识、技能和内涵,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5 小结
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下开展“陪而不护”护理模式是我国护理事业的新挑战。通对开展“陪而不护”护理模式的试点,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连续无缝隙的护理,使患者得到及时、主动、 安全、有效的护理照顾。从而提高住院患者满意度,保证护理质量,最终达到病人满意、医院满意、社会满意的最佳境界。
参考文献
[1] 顾则娟.我院无陪护护理模式探讨与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09,9( 8) : 22-23.
[2] 余尚玲.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8):76-78.
[3] 田丽.我院无陪护管理模式[J].中国护理管理,2009,9(8):16.
[4] 刘舒.“陪而不护”模式在优质护理实践中的价值[J].临床护理,2011,24(10):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