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篮球运动是在快速、激烈、对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项综合性体育活动。其具有竞争性强、趣味性浓等特点,深受广大中学生的喜爱。它能全面锻炼身体,主要是发展学生的跑、跳、投等基本活动能力,提高灵敏、速度、耐力等身体素质和动作的准确性、协调性,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机智果断、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下面就介绍以下四种趣味运球教学法。
1. 运球互指
在篮球场上中圈内,里面站三至四人,每人一球。在此场内运球,运球的同时去击拍别人的球:
(1)球被别人拍掉或被逼出场外。
(2)球自拍停止或中途拍球失误。
出现以上两种情况的学生,就离开场地,由场外的学生补进,继续游戏,同时自己在场外自行练球。如果班上学生多,可多划几个场地。此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球兴趣,在游戏中提高运球、控球、护球的水平,学生乐此不疲。
2. 一人运两球
利用半个篮球场,运球迎面接力。一人左右手同时各运一球,从起点一直至终点。球若被运丢,则拾回从丢球处继续。此游戏对培养学生左右手运、控球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3. 运传抢游戏
在篮球场内划一禁区(每队只许一名接球队员在内,其余任何人不得進入),每队人数4~6人左右。游戏开始时,在中圈跳球,获球的队通过运球和传球组织进攻,设法将球给本队的接球员,接球员接到球后,该队就得1分。同时守队则积极组织防守,努力断抢,转守为攻。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得分多者为胜。
规则:
(1)不得推、拉、打、摔对方队员。不得持球跑。否则,算犯规。在就近罚界外球。
(2)球出界外,由对方在出界地点发界外球(不能直接传球给接球员)
(3)双方争球或同时击球出界,应在中圈跳球。
(4)接球员出界接球或接球后出界则不得分,应发界外球。
(5)一队得分后,应由另一队在端线发界外球(接球员此时不得干扰球)。
此游戏是在学习了运球,并介绍了传球或初步学习了传接球后运用运传球组织比赛。它对学生掌握运传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
4. 躲闪运球
在半个篮球场上进行。分成2组,一组在内4~6人,半场内每人一球进行运球,外围一组共三个球,把这三球滚或抛入圈中,击里面的人腰部以下,被击中或运球停止则出来,加入外围击球行列,直至都被击中为止,然后换组进去继续进行。
此游戏在运球基本掌握下才能进行,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视野和灵活性,提高控球能力。
以上四法可根据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自行调整场地的大小和球的多少等进行。尤其对刚学篮球或篮球水平不在同一起点的学生一起学习的情况下运用,不仅可使刚开始接触篮球的学生兴趣盎然,而且对于篮球技术有一定水平的学生也不失其兴趣而得以提高。
针对篮球教学,提几点浅见:
1. 分解动作技能
体育课是以运动技能学习为主的教学,分析篮球技术主要为操作性技能,从单纯的拍、运、传、接与投球等,配合移动性如跑、跨、跳等动作,以及转身、闪避、防守等稳定性动作技能所组成。分别依个别技能设计教学活动,进而连结成联合性动作(如运球加转身或投篮等),以求能精熟篮球的基本技术。
2. 简化器材设备
一般而言,我国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甚少从事篮球运动,探究原因,可能是球太重与篮球架过高,以至于此阶段的儿童根本无法顺利地将球投入篮框内。标准器材或制式设备的观念应予摒除,容许采购篮框加大且降低的篮球架,以及材质安全、轻盈的球,使每位学生成为“飞人乔丹”轻易投篮与“灌篮”,以落实让学生“都能”与“都会”的体育教学重要理念。
3. 活泼教学内容
为了引起学生动机、维持兴趣以及有效率地学习,教学活动的安排是相当重要的,也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展现。通常是由易而难、简单而复杂、基本到应用等原则,循序渐进。教师必须时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形,适时改变学习情境,以平衡过于简单而无聊和困难而焦虑的两极端。例如要求学生原地运球、改变高度,进而扩展至身体四周,以及移动运球等逐渐增加运球的困难度,以提高学生继续参与的兴趣,且避免让其有捣乱的机会。总而言之,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必须兼顾学生与教材两要素,并均衡成功与挑战的情境,赋予学生完整与乐趣化的运动学习经验。
4. 热络教学气氛
运动比赛常被曲解与误用为高度竞技化,以及优胜劣败的残酷评判,如此易造成学生对体育存有不愉快的感觉,及影响日后参与运动的态度。有很多研究均强调和谐与融洽教学气氛,以及教师态度的重要性,因此,创造一个具有协助与支持性的教学环境,举凡是同侪或师生之间,正面与积极的互动关系是重要的课题。运用分组三对三简易篮球比赛的教学实施,对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关怀他人,以及欣赏别人优点的素养是值得推荐的教学策略。
5. 落实学生中心
体育教学必须承认与接受、顺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并教导学生具备完整的运动学习经验;除篮球技术的学习外,相关裁判、记录、规则等认知与实作,也应包含于教学内。在记录时认真负责、有优异表现但在动作技术方面不是很突出的学生,也应得到掌声鼓励。基于“全面参与”与“人人成功”的原则,落实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学。
(山东省沂南一中)
1. 运球互指
在篮球场上中圈内,里面站三至四人,每人一球。在此场内运球,运球的同时去击拍别人的球:
(1)球被别人拍掉或被逼出场外。
(2)球自拍停止或中途拍球失误。
出现以上两种情况的学生,就离开场地,由场外的学生补进,继续游戏,同时自己在场外自行练球。如果班上学生多,可多划几个场地。此种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运球兴趣,在游戏中提高运球、控球、护球的水平,学生乐此不疲。
2. 一人运两球
利用半个篮球场,运球迎面接力。一人左右手同时各运一球,从起点一直至终点。球若被运丢,则拾回从丢球处继续。此游戏对培养学生左右手运、控球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
3. 运传抢游戏
在篮球场内划一禁区(每队只许一名接球队员在内,其余任何人不得進入),每队人数4~6人左右。游戏开始时,在中圈跳球,获球的队通过运球和传球组织进攻,设法将球给本队的接球员,接球员接到球后,该队就得1分。同时守队则积极组织防守,努力断抢,转守为攻。在规定的时间内,以得分多者为胜。
规则:
(1)不得推、拉、打、摔对方队员。不得持球跑。否则,算犯规。在就近罚界外球。
(2)球出界外,由对方在出界地点发界外球(不能直接传球给接球员)
(3)双方争球或同时击球出界,应在中圈跳球。
(4)接球员出界接球或接球后出界则不得分,应发界外球。
(5)一队得分后,应由另一队在端线发界外球(接球员此时不得干扰球)。
此游戏是在学习了运球,并介绍了传球或初步学习了传接球后运用运传球组织比赛。它对学生掌握运传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特别高。
4. 躲闪运球
在半个篮球场上进行。分成2组,一组在内4~6人,半场内每人一球进行运球,外围一组共三个球,把这三球滚或抛入圈中,击里面的人腰部以下,被击中或运球停止则出来,加入外围击球行列,直至都被击中为止,然后换组进去继续进行。
此游戏在运球基本掌握下才能进行,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视野和灵活性,提高控球能力。
以上四法可根据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自行调整场地的大小和球的多少等进行。尤其对刚学篮球或篮球水平不在同一起点的学生一起学习的情况下运用,不仅可使刚开始接触篮球的学生兴趣盎然,而且对于篮球技术有一定水平的学生也不失其兴趣而得以提高。
针对篮球教学,提几点浅见:
1. 分解动作技能
体育课是以运动技能学习为主的教学,分析篮球技术主要为操作性技能,从单纯的拍、运、传、接与投球等,配合移动性如跑、跨、跳等动作,以及转身、闪避、防守等稳定性动作技能所组成。分别依个别技能设计教学活动,进而连结成联合性动作(如运球加转身或投篮等),以求能精熟篮球的基本技术。
2. 简化器材设备
一般而言,我国小学低年级的学生甚少从事篮球运动,探究原因,可能是球太重与篮球架过高,以至于此阶段的儿童根本无法顺利地将球投入篮框内。标准器材或制式设备的观念应予摒除,容许采购篮框加大且降低的篮球架,以及材质安全、轻盈的球,使每位学生成为“飞人乔丹”轻易投篮与“灌篮”,以落实让学生“都能”与“都会”的体育教学重要理念。
3. 活泼教学内容
为了引起学生动机、维持兴趣以及有效率地学习,教学活动的安排是相当重要的,也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展现。通常是由易而难、简单而复杂、基本到应用等原则,循序渐进。教师必须时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形,适时改变学习情境,以平衡过于简单而无聊和困难而焦虑的两极端。例如要求学生原地运球、改变高度,进而扩展至身体四周,以及移动运球等逐渐增加运球的困难度,以提高学生继续参与的兴趣,且避免让其有捣乱的机会。总而言之,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必须兼顾学生与教材两要素,并均衡成功与挑战的情境,赋予学生完整与乐趣化的运动学习经验。
4. 热络教学气氛
运动比赛常被曲解与误用为高度竞技化,以及优胜劣败的残酷评判,如此易造成学生对体育存有不愉快的感觉,及影响日后参与运动的态度。有很多研究均强调和谐与融洽教学气氛,以及教师态度的重要性,因此,创造一个具有协助与支持性的教学环境,举凡是同侪或师生之间,正面与积极的互动关系是重要的课题。运用分组三对三简易篮球比赛的教学实施,对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与关怀他人,以及欣赏别人优点的素养是值得推荐的教学策略。
5. 落实学生中心
体育教学必须承认与接受、顺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并教导学生具备完整的运动学习经验;除篮球技术的学习外,相关裁判、记录、规则等认知与实作,也应包含于教学内。在记录时认真负责、有优异表现但在动作技术方面不是很突出的学生,也应得到掌声鼓励。基于“全面参与”与“人人成功”的原则,落实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体育教学。
(山东省沂南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