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和形意拳的差异性研究

来源 :少林与太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43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意拳与形意拳当属一脉而来,但实际上,意拳在拳理、功法体系上与形意拳完全不同,除了一些主要的桩法尚能在形意门内找到相似的练法,其他的基本没有任何共同点。本文通过实例来阐释意拳和形意拳的差异性,使读者对这两个拳种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意拳又称大成拳,是汉族传统拳术之一,属于内家拳,源于心意拳,包括站桩、试力、步法、发力、试声、推手、单操手、断手、健武,是清末民初河北深县(现深州)魏家林村人王芗斋先生在形意拳基础上吸取众家之长创立,又因此拳无固定招法和拳套,强调以意念引导动作,故称为意拳,后改为大成拳。
  形意拳,又称行意拳,中国传统拳术之一。形意拳起源虽然说法不一,但广泛认可的最初创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今永济市)姬际可(1602年—1680年)。形意拳创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现行流传的形意拳为清道光年间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础上改革创立而成,讲究内意与外形的高度统一 ,后世尊李洛能为形意拳祖师。
  一般人认为,意拳创始人王芗斋早年习形意,后在形意拳功法体系的基础上,融合太极、八卦还有其他各派拳学理论,并借鉴了这些门派的一些功法长处,创建了意拳的训练体系。由此脉络来看,意拳与形意拳当属一脉而来,但实际上意拳在拳理、功法体系上与形意拳完全不同,除了一些主要的桩法尚能在形意拳门内找到相似的练法外,其他的基本没有共同点。
  1.身体姿势要求不同
  在体式要领上,形意拳讲究沉肩坠肘、肘不离肋。意拳却反其道而行,要求端肩撑肘、肋下含空。在实战意义上,意拳的肩撑肘横相对形意拳的沉肩坠肘的要求更突出了高护頭,扩大了防守范围,这是进步。尤其是在以拳脚格斗为主流的现代社会,扩大防守范围这个要求尤其突出。而形意拳的沉肩坠肘,除了练功意义上的便利外,也因为人体从上往下松总要容易一些。形意拳更突出的是 “占中”打法的特点。形意拳以占中、抢中打法为特点,而意拳的肩撑肘横是不利于形意层面的占中的,所以意拳是“守中用中”,虽一字之差,技击技术上就有很大的差别。
  2.训练方式方法不同
  从某个角度来说,意拳的训练专项性针对性更强,例如七妙法门的各自针对性。形意拳则没有那么强的目标指向性。很多人练了形意拳总是觉得有所提高,但是到底提高在哪里其实很少有人说得清。这个弊端其实在很多形意支派中也存在,于是随着发展,不少支派都有各自的专项性训练法,但是大多不如意拳系统,当然也有不输于甚至超越意拳的系统练法,不过是名声不显罢了。
  3.桩法(静桩)的不同
  形意拳认为“无式不成桩,同时无势不是桩”。前一个“式”,是指身体姿势,是静态的;后一个“势”,则是拳架动作,是动态的。所以,形意拳所说的“桩”功,不仅是静态的“站”桩,也有动态的“站桩”,即所谓的“动桩”。动、静桩功所针对的训练目的是不同的。动桩属于综合性训练,不仅用以调整打拳时身体的结构性动作,还要学习正确的发力方法,提高身体协调性、平衡感,增进力量,体验动作节奏,培养攻防意识,学习攻防技术等等。而静桩(站桩)的目的就简单多了,就是调间架(静态下的肌肉记忆)和换劲。所以,形意拳门中的静桩练法基本不需要用长时间(单次一口气站下来的时间)来耗,而是采用多频次反复练习的方法。王芗斋当初创立意拳的目的,是希望将习武的程序简单化、高效化,对于无基础的初学者,第一步肯定就是要调间架、换劲力,之后是拳架(动桩)的训练。既然都是“桩”,而且静桩是必由入门途径,索性将动静桩合一操练,与直接由静桩进阶相比效率似乎更高一些。因此,王芗斋把包括增力、养气、炼意、身体平衡能力这些功能也放在站桩训练中——目的不同,方法自然要随之调整,因此意拳桩功每一次练的时间要够一定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够起到训练效果。而其他在静桩中无法训练出的武技必备的东西,比如力量的运用、身法步的应用等等,只能通过试力、发力、试声(这些主要练习力量的运用方法)、摩擦步(练步法)和推手(力量控制与攻防意识的训练)这些环节来达成。对于间架,意拳讲求符合人们生活的自然化的动作姿态,故不需太多的规矩,所以不需要反复纠正操练,因而可以不设拳架、套路的练习。故而,最初的意拳训练体系中,是没有任何拳架训练的。意拳传承到王选杰那里,才重新从形意拳里借鉴五行拳的练法,编创了大成拳的五行十八法的拳架体系。
  从身体的姿势来说,由于意拳的静桩需要耗时间,故多采用高架,只有个别专主强化腰腿功力的架子,如降龙、伏虎二桩,才用低架,但这两种桩法通常需要有一定练习基础之后再练。而形意拳的大部分静桩桩法,多采用中、低架子,个别如无极桩、浑圆桩则是高、中架,其他只有在身体条件不足的情况下,比如老年人或体弱者练习时才使用高架。形意拳的无极桩和浑圆桩有调理身体、培养气血的目的与作用,这和意拳的静桩目的是相似的,所以这两种桩法也是需要耗时的,其他桩法则不必,其他桩法都是动静合练,即静态桩需要与相应的动态桩(拳架动作)配合起来,忌讳单纯的长时间静练。
  4.试力和发力的不同
  试力,其实就是用力的法门,是身体对发力的控制。形意拳中有明劲、暗劲和化劲三种练法,也是配合拳架来练的,其中的暗劲、化劲的练习意义与目的就是意拳试力所追求的效果,其原理是一致的。形意拳并不单独地去练试力和发力,而是将之融合到五行拳的练法中,通过拳架的配合来体会动态中的整体发力。
  5.摩擦步法的不同
  形意拳的步法,进步时要求足掌平起平落,贴地而行,而且需要有前(足)踩(劲)后(足)蹬(劲)的意味,劲意充沛明显。八卦掌的趟泥步也是要求平起平落,但与形意拳明显不同的地方在于对胯的应用——形意拳是以腿催胯,八卦掌则是以胯领腿。意拳的摩擦步是用形意拳步法的形、八卦掌步法的意糅合而来,圆摩直进,以胯领腿,前足擦地向前外做弧形进步,后足跟进后复向反方向弧形进步,整体保持直线。这样可以在练步的同时,可以达到练习身法的目的。
  6.试声的不同
  练拳时发声的目的在于帮助“内三合”的达成,即实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所以试声的目的在于调动呼吸与气力的配合。形意拳拳诀中有所谓“雷声”的说法,即是声、气相催,气、力相合的要义。但这是在拳架练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发生的,无须专门去试、去练。意拳因最初不设拳架的训练科目,因此唯有单独将其提出,使学者能够体会并掌握这一要领。
  尽管意拳和形意拳有很大的差别,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弥补。形意拳是功夫,目的是开发先天本能,练出体用一家,举手投足都是用,规矩极简而极严。意拳是用法,二三十个把,把把都是打法,对初学者而言上手快,目的具体,灵活而实用。形意拳教人掌握根本性的规矩,意拳教人掌握具体的方法。所以,形意拳练成功,行止坐卧都可以成为拳,一举一动都是用,而意拳总还脱不得一个有形的方法。但是练意拳即使有一些误差,也较容易得到一定收效;练形意拳如果有些许误差,就可能一辈子一事无成。因此,学形意拳的,练到一定程度就需要学习意拳,以提高兴趣,有利启发。学意拳的,练到一定程度,也需要学习形意拳,以深化认识和技能。如果有条件,可意拳、形意拳兼练,两者互补则美。做个大致的比方,形意拳类似于拳中定律,而意拳则类似于拳中的经典例题。仅仅知道了定律却没能吃透,照样解不了题;经典例题做熟了,也能举一反三,但要再进一步终究还需要掌握根本定律。
  (457000河南 濮阳华龙区京开大道45号濮阳市体育运动学校)
其他文献
少林以五拳为上乘至精至神之术.非于此道有所悟者,或功夫欠缺、气力未纯者,皆不轻易传授.并非吝惜隐秘,因此中三昧,不易通晓,即朝夕从事于斯,若不悟其用精用力之微,亦不过袭
许多外家拳种常讲力量,有直力、横力、虚力、实力之分。但许多习练者虽用功日久,却一味用本力、蛮力,导致僵化、死板、露形。而真正的传统拳术虽名上说力,实际都在巧劲上下功
目的总结分析颅骨成形术后与钛网有关的少见并发症。方法2003年7月至2012年12月我科行颅骨修补术120例,对5例出现少见并发症(2例复发脑膜瘤穿透钛网引起头皮外观改变,3例出现硬
目的探讨骨瓣旋转术式治疗婴幼儿狭颅症的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3年2月收治的7例狭颅症患儿的临床资料,5例为矢状缝早闭所致的"舟状头",采用额顶骨骨瓣交叉旋
目的探讨转染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基因的骨髓间质细胞(MSCs)治疗大鼠缺血性脑卒中的效果。方法应用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载体经体外将HGF基因转染MSCs。制备鼠一过性大脑中动脉缺
中脑背外侧区是指中脑、脑桥上部背外侧及对应的小脑幕切迹区域,位置深在,结构复杂,包括中脑、脑桥背外侧、小脑幕面、环池、小脑中脑裂、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大脑后动脉、小脑上
科研合同作为政府管理科技的新型行政手段,对我国科技兴国战略实施和综合国力之增强具有重要意义。故对科研合同法律规范化研究应成为我国行政法中有关行政行为理论与实践研究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术后非细菌感染患者粒细胞CD64指数阳性的原因。方法对2014年3月至2014年7月神经外科295例手术治疗患者的术后粒细胞CD64指数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共24例
本文结合现代数学物理科学的新成就,从哲学高度对“新维数与数学大统一理论的哲学思考”、“分维结构的普遍性”和“分形维数与世界物质统一性”等问题作了详细论述,并得到如下
“普朗克原理”是同行评议中的一个重要原理,所以,应该全面地剖析权威在科学评价活动中种种行为或表现,特别从理性和非理性两个方面对其进行透视,从中发现规律。这样就便于人们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