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高素质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战场、主阵地,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理论的得出都是从实验现象的分析中得出来的。所以,在实验课堂教学中注重创新教育,实施创新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呢?本人结合自己在高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巧妙的设计问题情境。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化学现象能产生强烈的好奇。这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与化学有关的现象随处可见。用砖砌墙和贴瓷砖时,先要将砖和瓷砖用水湿润;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我们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我们去学习掌握水泥、铝和氮气的性质。
我们的课后作业中有这样一个奇特的实验。一个铝制的易拉罐内充满CO2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适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首先,易拉罐“内凹变瘪”,接着“瘪了的罐重新又鼓起来”。对于前面的现象一般很容易解释。这是因为同学们容易从固有的思维定势出发,即分析物质发生变化时,只从加入的物质来考虑,只分析NaOH溶液与 CO2的反应,就能得出易拉罐“内凹变瘪”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后面的现象呢?深入思考,不难得出这是因为容器本身“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也会发生反应产生了氢气的缘故。还有,我在上氢键一节时,首先播放一段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背景音乐,让同学们进入到一种比较轻松愉快的情境,使他们的产生亢奋、激动的情绪,引出问题,为什么水在4摄氏度是密度最大?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进入该节内容的学习,同时,学习了这一节后,还让同学么进行讨论,假如没有氢键,我们生活的环境还会有这么美好吗?
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操作
我们知道,“照方抓药式”的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熟练操作程度,但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有关实验,可以有效地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实验能力,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使他们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因而才能有所创新。在学习了“电解池”知识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实验设计题:给你一个蓄电池、若干导线、两根碳棒、一张滤纸、(其他试剂任选)。请设计实验,利用碳棒在滤纸上“用电写字”。课后从学生上交的方案中可发现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有的是用饱和食盐水和酚酞的混和液浸湿滤纸,利用蓄电池,用导线连接碳棒,靠在滤纸上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的碳棒在纸上轻轻写字,碳棒所到之处出现红色字迹。有的用KI-淀粉溶液浸湿滤纸,可见蓝色字迹。有的用KNO3、石蕊混和液浸湿滤纸,阴、阳极可分别写出蓝色、红色字。在化学实验设计时,要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要解除学生对失败的恐惧心理,强调从错误中学习。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敢于幻想,大胆试验,以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增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创新能力。
三、鼓励和支持学生多做家庭小实验
化学知识的应用无所不在。有许多实验学生可在家中自己完成。教师要善于挖掘实验内容,鼓励学生多做课外实验。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实验的实用价值,能强烈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如在学习了NaHCO3性质后,可让学生回家利用发酵粉制做几个馒头。在学了酸的性质的知识后,可让学生利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在学习了铵盐及水解知识后,可让学生做铵态氮肥与与草本灰混和放出氨气而失效的实验。在学习糖类蛋白质后,我要求学生回家自己煮一次鸡蛋,理解蛋白质的变性,烧一次饭,了解一下淀粉的糊化,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做一次“酿酒”的实验,要求学生每天定时观察,并品尝(少量)酿制品的口味变化,作好实验记录。实验结束后,可提问“为什么夏天做此实验易成功?”实验过程中为何会出现“发酵”现象?口味的变化与物质的变化有何联系?“再通过上新课,从催化剂的活性温度及淀粉——葡萄糖——乙醇——乙醛——乙酸等物质的变化过程中解决了上述问题。通过这个实验,不仅使学生尝到亲手酿制的甜美醇香的“酒酿”,增加兴趣,而且提供了一次动手、动脑的实践机会,更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尝试。通过设置悬念,也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充分的准备。
培养想像能力,还要大胆猜想、幻想,甚至异想天开。例如讲到N2的结构和性质时,假设N2不存在 ,N2变得非常活泼,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对这种意想不到的想像,老师要及时加以肯定、称赞,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新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同学中一定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创新型人才。
一、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环境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巧妙的设计问题情境。首先要有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强烈的求知欲,对化学现象能产生强烈的好奇。这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
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各种与化学有关的现象随处可见。用砖砌墙和贴瓷砖时,先要将砖和瓷砖用水湿润;新买的铝锅,烧过自来水后有黑色斑点;经常雷雨交加的地方禾苗长得很茂盛,这些奇妙的现象激起我们的好奇心后,就能促使我们去学习掌握水泥、铝和氮气的性质。
我们的课后作业中有这样一个奇特的实验。一个铝制的易拉罐内充满CO2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适量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将罐口密封,一段时间后可能会出现什么现象呢?首先,易拉罐“内凹变瘪”,接着“瘪了的罐重新又鼓起来”。对于前面的现象一般很容易解释。这是因为同学们容易从固有的思维定势出发,即分析物质发生变化时,只从加入的物质来考虑,只分析NaOH溶液与 CO2的反应,就能得出易拉罐“内凹变瘪”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后面的现象呢?深入思考,不难得出这是因为容器本身“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也会发生反应产生了氢气的缘故。还有,我在上氢键一节时,首先播放一段电影泰坦尼克号的背景音乐,让同学们进入到一种比较轻松愉快的情境,使他们的产生亢奋、激动的情绪,引出问题,为什么水在4摄氏度是密度最大?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进入该节内容的学习,同时,学习了这一节后,还让同学么进行讨论,假如没有氢键,我们生活的环境还会有这么美好吗?
二、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操作
我们知道,“照方抓药式”的实验能够提高学生熟练操作程度,但不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通过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有关实验,可以有效地培养和锻炼他们的实验能力,并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使他们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因而才能有所创新。在学习了“电解池”知识后,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实验设计题:给你一个蓄电池、若干导线、两根碳棒、一张滤纸、(其他试剂任选)。请设计实验,利用碳棒在滤纸上“用电写字”。课后从学生上交的方案中可发现有多种不同的方法。有的是用饱和食盐水和酚酞的混和液浸湿滤纸,利用蓄电池,用导线连接碳棒,靠在滤纸上电解饱和食盐水,阴极的碳棒在纸上轻轻写字,碳棒所到之处出现红色字迹。有的用KI-淀粉溶液浸湿滤纸,可见蓝色字迹。有的用KNO3、石蕊混和液浸湿滤纸,阴、阳极可分别写出蓝色、红色字。在化学实验设计时,要放手让学生去实践。要解除学生对失败的恐惧心理,强调从错误中学习。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敢于幻想,大胆试验,以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增加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创新能力。
三、鼓励和支持学生多做家庭小实验
化学知识的应用无所不在。有许多实验学生可在家中自己完成。教师要善于挖掘实验内容,鼓励学生多做课外实验。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化学实验的实用价值,能强烈激发学生的创造动机。如在学习了NaHCO3性质后,可让学生回家利用发酵粉制做几个馒头。在学了酸的性质的知识后,可让学生利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在学习了铵盐及水解知识后,可让学生做铵态氮肥与与草本灰混和放出氨气而失效的实验。在学习糖类蛋白质后,我要求学生回家自己煮一次鸡蛋,理解蛋白质的变性,烧一次饭,了解一下淀粉的糊化,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做一次“酿酒”的实验,要求学生每天定时观察,并品尝(少量)酿制品的口味变化,作好实验记录。实验结束后,可提问“为什么夏天做此实验易成功?”实验过程中为何会出现“发酵”现象?口味的变化与物质的变化有何联系?“再通过上新课,从催化剂的活性温度及淀粉——葡萄糖——乙醇——乙醛——乙酸等物质的变化过程中解决了上述问题。通过这个实验,不仅使学生尝到亲手酿制的甜美醇香的“酒酿”,增加兴趣,而且提供了一次动手、动脑的实践机会,更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尝试。通过设置悬念,也为学习新知识作好充分的准备。
培养想像能力,还要大胆猜想、幻想,甚至异想天开。例如讲到N2的结构和性质时,假设N2不存在 ,N2变得非常活泼,世界将会变成怎样?对这种意想不到的想像,老师要及时加以肯定、称赞,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创新教育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同学中一定会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