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的建设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er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扎实推进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事关学校特色发展,更事关学校长远发展。文章在“高教强省”的大背景下,以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其存在问题,进而将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分解为立足点、目标点、关键点、借力点、支撑点等不同研究层面进行思考和剖析,以期为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師资队伍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高教强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292(2014)06-0167-04
  一、高教强省视域下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概念的提出
  1.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提出
  随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规划的启动和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的提出,黑龙江省立足于教育大省、教育强省的实际情况,于2008年,审时度势提出了“高教强省”的发展战略。为了深入推进 “高教强省”战略目标,实现高校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彰显社会服务功能的需要,2009年10月,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被确定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试点院校,这也是黑龙江省实施“高教强省”建设规划的重要项目之一。试点实施以来,试点院校紧紧围绕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在应用型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为黑龙江省全面建设应用型本科高校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2010年10月,黑龙江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工作的通知》,并“决定继续推进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工作,扩大建设院校数量,带动全省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加快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
  在此基础上,2011 年6月,黑龙江省通过并实施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方案》在“优化高校类别层次结构”部分中明确指出: “重点推进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使其达到国内同类型高校前列水平。”这样,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正式提出。根据这一方案,哈尔滨学院、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工程学院等8所高校被确定为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重点建设院校。2011年11月,黑龙江省教育厅在哈尔滨组织召开了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方案论证会,标志着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重点建设工程正式启动。
  2.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办学定位
  作为落实黑龙江省“高教强省”战略目标的具体措施之一,实施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工程,其办学定位就是要求各本科高校要立足学校实际,服务社会,依托自身的办学特色和优势为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复合应用型、服务应用型和职业应用型人才。特色应用型人才要紧密依托专业特色和学科优势,能够熟练掌握某一项技术或管理领域的某项基本技能,同时还应包括在技术应用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非技术性知识。“培养出的人才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技术型的大众化教育为取向,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既重视智力因素,也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1](P85)。这既是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功能,也是应用型人才的本质特征。
  二、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也必然决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层次。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够根据自身办学定位,结合各自校情,制定师资队伍建设战略发展规划,但大部分学校定位于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时间较短,特别是各校办学历史、发展状况也不尽相同,决定了当前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从宏观层面来看
  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这是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共性问题:总体数量不足,生师比偏高,比例大体平均在17∶1的程度上;职称结构方面,高职称人数偏少,德国汉诺威应用科学大学的教授占教师队伍的80%以上[2](P85)。而在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副教授以上职称占教师总数达到30%以上的只有个别院校。在学历结构方面,博士学位以上的教师人数偏少,平均在10%左右;师资队伍整体核心竞争力薄弱,各院师资队伍中不但缺少像院士、长江学者等层次的学科带头人,像龙江学者这样有区域性影响力的学术骨干、学科带头人也是凤毛麟角。
  2.从微观层面来看
  在人才引进上存在误区,片面强调“高学位、高职称”,忽视专业对应性;在师资培养上存在盲目性,片面强调学历教育提升,忽视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既能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又具有精湛生产实践技能的“双师型”人才极度匮乏。
  上述问题的存在成为制约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也是各学校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共性问题。
  三、如何构建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新模式
  1.明确办学定位是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立足点
  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在人才引进方面存在误区:对高学历、高职称人才情有独钟。个别高校面向海内外、国内外十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聘请人才,并承诺提供安家费、子女安置等优厚待遇,实施“重金抢人”,这种做法在短时期内确实使师资队伍在学历结构、职称结构等方面得到极大改观,但是随着办学的发展,后继问题也随之出现。高投入引进来的人才与本校的实际需求不接轨,或与现行从事的专业不对口,学科专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或与现行从事的专业不匹配,大有英雄无用武之地之感[3](P33)。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学校没有依据自身的办学定位来寻找人才,盲目地追求高学历、高职称。
  随着黑龙江省高等教育的发展,特别是传统研究性大学和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界定,在师资队伍建设的路径上也出现了巨大差异。这就要求在人才引进方面必须立足办学定位,根据特色专业发展需要,以 “双师型”人才引进和培养为目标,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体系。学校的师资总量由学校的办学定位、发展规划来决定;师资的专业结构和职称学历结构要由学科与专业的建设需求来决定。   2.“双师型”人才是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点
  “双师型”教师的概念最早是在职业教育中提出来的,为了促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以加强实践性教学,达到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教育理念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就是通过“双师型”教师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依托专业,培养一支素质优良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立校之本[4]。
  为此,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全面强化“双师型”人才培养。一方面,要建立制度,“双师型”教师概念在我国提出较晚,学校、教师对其认识比较薄弱。因此,在职称评定、津贴费配等方面应适当倾斜政策,制定有利于促进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激励制度,培养教师产学研意识和提升实践能力的自觉性,使得争做“双师型”教师逐步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意识[5](P67);另一方面,要强化外在的培养,学校组织教师到企业、基层生产单位、实验实训基地,通过教师亲自参与生产、解决实际问题等有效途径,进行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学校要创建条件,鼓励教师与企业、行业等生产单位实现产、学、研的良性互动。培养“双师型”人才是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目标点。以哈尔滨学院为例,2013年,该校提出了实施“100名双师”引进与培训计划,力争在相关学科专业,通过引进与培训的方式,增加100名 “双师”素质教师,逐步确立“双师型”教师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主体地位。
  3.创新人才引进、培养模式是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关键点
  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能否从根本打破制约师资建设的瓶颈,其关键点就是要积极探索构建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新模式。
  在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确定后,各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为适应新的办学定位,在发展方向和内容的双重层面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探索,大体上形成了“服务一个方向、突破一个重点、培养两个创新点”师资队伍建设模式。
  (1)服务一个方向,即服务于特色应用型本科学院发展方向。以此为基点引进人才,不盲目崇拜师资队伍学历水平、职称高低,更不局限于数量的多寡。
  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2011年,该校依托园艺专业,成功引进一个社会服务团队,该团队汇集了一批具有良好社会实践能力的专家,不但以“航天育种”为核心开创了果蔬育种的新突破,而且更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推广。几年来,该社会服务团队先后带领园艺专业研究生、本科生300余人,深入实验基地和农户基层,解决实际问题、推广园艺技术知识。一方面,在大庆市周边蔬菜种植地区产生了积极影响;另一方面,实实在在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知识和动手能力,真正地在果蔬种植领域培养了一批应用型人才。不但彰显了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和服务社会功能,也体现了这一人才引进模式的时效性。
  (2)突破一个重点,即把培养学科带头人、学术创新团队作为师资队伍建设重点来突破。大学教师要引领学术前沿、推动学科深入发展,这样才能延伸教学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培养出真正的高水平人才,这是教学科研相得益彰的规律。几年来,学校始终把学科带头人、学术创新团队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以国家、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学校三级重点学科建设体系和特色专业为依托平台,扎实推进重点学科带头人、学术创新团队建设工作。在动物医学、计算机科学、药学等专业领域汇集了一批以“龙江学者”、“王震讲座教授”为核心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和创新团队,增强了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推动了这些学科深入发展。
  (3)培育两个创新点,即一个是在培训内容上的创新突破;另一个是在培训形式上的创新突破。在培训内容上,不能局限于传统的学历提高、学术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培训,要在服务社会、服务基层、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等层面上去开辟新的培训内容和新的领域;在培训形式上,也不能局限于攻读学位、研修班、国内外访学等培训形式上,而是要在提升教师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层面上探索新的培训途径。在这方面,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做法值得肯定。2009年,该校出台了《教师社会实践实施暂行办法》,这是黑龙江省高校首次对教师社会实践活动进行系统性规范的文件。几年来,该校逐步形成了以教师社会实践为主要内容,以提高教师社会实践能力为目的,以校企合作、校场合作、挂职锻炼、科研攻关为主要形式的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4.依托社会资源是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借力点
  特色应用型本科教育其目的就是培養技术应用型服务应用型复合应用型、和职业应用型人才,直接为生产、生活工作提供劳动。因此,社会性也是特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本质属性,社会资源也必然是特色应用型本科教育基础平台,在这里,社会资源可以定义为事业单位、企业、农村的基层生产单位。在这方面,德国的做法值得学习,德国的一些应用科学大学非常重视大学与企业的联系,提倡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开展教学工作。社会资源与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这种必然联系也决定了社会资源在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的基础作用,作为借力点,其功能体现在两方面:
  (1)社会资源是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师实践能力培训基地。特色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属性决定了必须加强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社会资源定义的范畴又决定了其作为培训基地以提升教师实践能力的社会功能。目前,黑龙江省各高校高度重视依托社会资源来强化教师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挂职锻炼、技术顾问、科技攻关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社会实践工作。
  (2)社会资源是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兼职教师来源的重要基地。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在师资力量方面存在两个共性问题:一是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暂时无法满足教学要求的现象;二是由于“双师型”教师短缺导致教师队伍整体的实践教学能力欠缺。由于社会资源对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性,不难看出,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强化师资力量是弥补这一缺陷的最佳途径。黑龙江工程学院、黑龙江东方学院等高校已经捷足先登,开始关注这一问题。他们根据各自学校的专业设置情况,从各类行业、企业中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作为学科和专业的建设顾问。邀请这些人才参与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对上述聘请人员经过教师岗位培训后作为该校兼职教师从事相关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工作,甚至指导学生实习和毕业论文等。   通过将社会资源融入到学校的师资队伍中,具备扎实理论基础的教师和具备丰富实践经验的社会资源,相互促进、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对于学校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3](P34)。经过试点,这种模式在培养教师的实践能力、提高教师专业知识操作能力等方面所体现出来的良好效果已经显现。
  5.强化资金扶持力度是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支撑点
  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办学的深入发展,资金问题在学校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从师资队伍建设来看,在人才引进方面,高校竞争越来越激烈,人才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各高校使劲浑身解数,甚至不惜重金聘人才。在教师培养培训方面,特别是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培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鉴于企业生产的周期性,培训时间一般都很长,而且还需要教师脱产培训。农业院校和工程类院校教师还要根据农作物生长规律和节气变化深入农场、农村以及偏远的施工现场进行调研、实验、实践;根据特色专业发展需要,还要全面加强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因此,培训经费、差旅费、岗位津贴、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经费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这些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瓶颈,强化资金扶持力度已成为决定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走向的支撑点。
  如何协调政府、学校、企业、教师个人等方面因素,积极构建“四位一体”的融资渠道来支撑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是各高校必须面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2010年,黑龙江省教育厅下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工作的通知》,2011年,哈尔滨市政府下发《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哈尔滨学院建设高水平有特色地方高校的若干意见》,而后,哈尔滨学院又制定了《哈尔滨学院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方案》。在这些文件中都共性地强调要加强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立足服务垦区的办学宗旨,积极与垦区的农场、企业沟通,搭建新型教师培养培训平台,由农场或相关的养殖企业分担一部分培训经费,使有限的培训经费发挥了更大的作用。这些做法都值得各高校借鉴和学习。
  综上所述,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对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义,以落实“高教强省”为契机,探索构建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新模式。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2月26 日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務会议上确定要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将真正实现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服务地方等方面的时代使命和社会职责。
  [参 考 文 献]
  [1]尹福玖. 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J]. 辽宁工程学院学报,2007(6).
  [2]尹宁伟.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对策 [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9).
  [3]蔡敬明. 关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4]潘懋元.我看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7(7-8A)·
  [5]黄惠霖.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生存与发展[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责任编辑 张 峰]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言变体是语言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女性语言变体更是对人际研究起到关键的作用。文章以话语标记语为切入点,对中国目前著名的一些访谈节目中的语言做出女性语言变体的特征分析,展开了女性语言变体的人际功能的研究。结果表明,掌握女性语言中话语标记语的变体及其人际功能,能够有效促进交际双方的沟通与合作。  [关键词] 语言变体;话语标记语;女性语言;人际功能  [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
期刊
[摘 要] 自1993年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首次规定“双倍赔偿”制度以来,关于职业打假人是否可以请求双倍赔偿问题在学界就争议不断,而司法实践的做法也截然相反,这不利于维护国家法律的权威和司法的统一。《食品安全法》所规定的十倍惩罚性赔偿责任的请求权人可以把职业打假人包含在内,其有权按照《食品安全法》相关的规定要求食品生产商或销售商承担十倍的惩罚性赔偿责任。  [关键词] 知假买假;职业打假人;《食
期刊
[摘 要] “阴间”小说时空,这一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时空结构,已在“五四”之后渐成绝响。当代作家中更是少有采用者。余华的新作《第七天》,正是努力重新接续这一“阴间小说时空”传统的尝试。他将中国当下世界的各种荒诞的现实,放进他竭力想象与细致描写出的“阴间时空”里,于是,在“强拆”、“袭警”、“车祸”、“火灾”中荒诞死去的“杨飞、李青、杨金彪、谭家鑫、肖庆”们,这些当下“新闻段子”中的无名的角色,便
期刊
[摘 要]人们通常认为,诗史产生于历史转折、民族危亡之际,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时的政治经济军事及社会生活情况,并真实反映社会各阶层人民的心理状态及诗人自传履历等。“诗史”观念由晚唐诗人孟棨提出,但“诗史说”的充分发展是在宋代。宋末元初,一批爱国诗人具有自觉的诗史意识和主张,写出了大量的诗史作品,文天祥的《集杜诗》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集杜诗》包含丰富的史料,除了记录南宋灭亡经过及作者的抗元经历,
期刊
[摘 要] 民国四年,南社柳亚子、高天梅等文人在西湖雅集,吊冯小青墓,以诗文唱和,所作诗文皆收入《三子游草》中,并于同年出版。此次文人活动是历经三百余年“冯小青现象”之余响。文章考证了《三子游草》的基本唱和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民国文人关注冯小青其人其事的焦点,探析民国文人解读冯小青事之内涵,进一步比较南社文人笔下之冯小青与明清文人之不同。  [关键词] 冯小青;《三子游草》;南社文人;冯春航  
期刊
[摘 要] 《理想国》探究的主题是宪法,宪法除指城邦的宪法之外,还指灵魂的宪法。统治者灵魂的宪法的好坏是城邦宪法好坏的关键,对坏的城邦宪法进行拯救的唯一方法是教育,教育即是在统治者灵魂中建立好的宪法。通过从灵魂的宪法来思考城邦的宪法,《理想国》不仅思考人的整全,还思考了人类生活的整全,它对反思现代宪法的危机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灵魂的宪法;城邦的宪法;正义;教育;身体  [中图分类
期刊
[摘要]在《德国悲剧的起源》中,本雅明通过对巴洛克悲悼剧的研究发展了“悲剧”理念。其“悲剧”理念的核心概念是寓言,寓言具有世俗性、碎片化、忧郁性等特性,寓言通过反讽和隐喻等表达方式,具有批判性的瓦解力量。它揭示了现实世界的废墟本质,并以碎片的方式重建这个世界。在其“悲剧”理念中所暗含的碎片式的审美救赎,正是本雅明美学理论所关注的核心内容之一。  [关键词]本雅明;悲剧;寓言;震惊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研究马尔克斯小说创作的审美趋向,首先应当了解作者在其代表性作品当中所蕴含的与西方批评家截然不同的审美观点以及这些文学观点是如何影响作者的创作实践的。把握和梳理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创作表象背后的审美角度和认识趋向,有助于了解马尔克斯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种种思考,特别是理解其作品当中所表现出来的被西方批评家视为“魔幻”的小说要素,认识马尔克斯的创作是如何源于现实基础上的艺术加工,即拉美批评家
期刊
[摘要]主要分析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普通话发音学习的现状,并结合普通话的特点提出一个边境少数民族普通话口语发音学习的系统构建。该系统充分利用了Siri语音识别技术作为系统对学习者的发音进行识别,云计算作为该系统的数据分析、数据保存以及建立资源池的平台,以此来解决边境地区道路不通网络,难以吸引高水平教师的问题。在该系统中,学习者既是系统的使用者也是系统的建设者;其他学习者评价学习者的发音使学习者更全面
期刊
[摘要]《活着》是先锋派作家余华重要的作品,作品从内容或者形式上都与他的其他作品有着不同之处。《活着》表现的是普通人的生存境遇,展现了他们在人生的不可知的困境面前的忍耐和挣扎,体现了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的生存哲学。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活着》所体现出的生存哲学进行了解读和分析:无欲无求的生存理念,困境中的坚忍和承受,活着只是为了活着。  [关键词]活着;生存;哲学  [中图分类号]20742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