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背景
在我国,92%以上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均取自矿业,矿业支撑了GDP 70%的国民经济的运转。对DRI-WEFA(华顿计量经济预测协会)和RioTinto(力拓矿业公司)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世界GDP增长与矿产资源需求量之间呈明显的线性关系的结论。
从全球范围看,矿产资源的重要性、稀缺性和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间对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经济全球化使得主权国家操纵本国资源价格和经济命运的能力不断削弱,对资源的依存度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均资源消费量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加(2008统计年鉴)。对一个发展中的资源生产和消耗大国而言,资源问题尤为突出。2008年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使我们深刻意识到能源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石油消费量逐年增加,2008年中国原油进口总量为17888万吨,同比增长9.6%。随着石油使用范围的日益广泛,单位GDP所消耗的原油量不断增加,所以,即使国内产量不断增加,但我国需求量的攀升速度却远大于产量增加速度。1993年后,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就超过了生产量,且消费量的增速远远大于生产量的增速。由此看出,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性逐年提高。根据国际能源署(IEA)“能源一经济发展模型”的测算,对OECD国家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并保持1年,GDP增长受影响0.4%-0.5%;而对非OECD国家的影响取决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对于我国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将使我国的GDP下降0.7%,而且,如果油价持续上涨,GDP增长率下降的速度将加快。在最近几年中,中国经济大体为GDP每增长1%将带动100万人的就业。据初步测算,如果国际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并维持1年的话,全国由于企业成本的大幅度提高而影响就业的人数在500万以上。因此,如何完善能源战略储备体制,提高开采技术和利用效率以应对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如何保持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以及能源安全协调发展,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和发展战略。
二、西部资源现状
(一)西部资源储量
到目前为止,我国东部地区那些品级高又相对易于开采的矿藏资源储量已大为减少,而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国土资源部主持的替代资源区的寻找重点也主要聚焦于中西部地区。以煤炭为例,中国是煤的第一大消费国(占世界煤总消费量的32%左右),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煤炭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和宁夏六省区储量最多,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81.6%。虽然大庆及胜利油田为目前中国的第一、二大油田,但西部的克拉玛依油田、青海油田、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和吐哈油田都同时具有大量的天然气储备。其中,长庆油田为我国主要的天然气产区,并成为北京天然气的主要输送基地。四川油田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气产区。统计表明西部地区主要能源和黑色金属矿产基础储量占全国百分比如表1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天然气、煤炭、锰矿、铬矿、钒矿储量都占全国储量相当大的比例,原生钛铁矿则占绝对优势。同时,资料表明,西部地区大部分的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都占全国储量的相当比例。
(二)西部资源的开发利用
实际状况表明,目前西部大部分地区的开采存在无序与低效的问题。
案例一:陕北榆林
陕北榆林,一个煤炭资源大市,一个造就了陕北财富神话的地方,但50.2万贫困人口的数字却居全省之冠。这不能不令人诧异。原因很简单: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了环境的恶化,造成了新的贫困。
截至2007年底,榆林市因煤炭开采形成的采空区面积达339.57平方公里,且以每年10平方公里以上的速度增加;已塌陷面积64.25平方公里,造成大量的地表设施损毁。因煤矿采空区塌陷造成受灾户已达2805户9585人。地表塌陷直接损毁和影响房屋4500多间,损毁水浇地、旱地、林草地各数万亩。此外,还有道路、工厂、水坝、输电线路等设施也被损坏。由于独特的地质构造,榆林地下水的蕴藏较浅,而煤炭的开采必然穿过隔水岩层,破坏地下含水层结构,造成区域性地表水泄漏、地下水位下降。榆林市湖泊由煤田开发前的869个减少到现在的79个。全省最大的内陆湖红碱淖近6年水位下降3米,水面由6年前的10.5万亩缩减到不足7万亩。近年来,神木县已有10条河断流,20多眼泉井干涸。境内主要河流窟野河全年2/3时间断流。中鸡镇束鸡河村受活鸡兔煤矿影响,3座水库、18眼水井全部干枯,当地群众被迫到10里外取水。当地一位官员一语中的:榆林人民为资源开发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但却未能充分享受到资源开发的巨大成果。
案例二:新疆和田
美玉出和田,更准确地说是出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玉龙喀什河。
但是这条温润平坦美丽的白玉河,近年来正逐步变为一个喧嚣的大型工地。当和田美玉把很多人的口袋变得殷实的同时,玉龙喀什河却付出了极大代价:水土流失严重、两岸植被破坏、安全度汛危险。在玉龙喀什河上游的一段河床上人们看到,这里沙尘飞扬,机器轰鸣,上百辆大型挖掘机、装载机不停地忙碌,巨大的钢铲在河床上任意翻动,有的已经挖掘到地下15米深的地方。为找到玉石,数十公里长的玉龙喀什河河床几乎被翻了个底朝天。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国土资源部下发限采令。然而禁止在河道采挖后,数万挖玉大军又移师到河道外的河床及戈壁滩上,进一步加大了该地区的土地沙化。同时也导致了和田玉的价格大幅上涨,更加刺激了和田玉的盗采。
如果当地政府再不实施有效的管理办法,不仅亿万年沉积的籽玉会被淘尽,玉龙喀什河的生态环境也将永远难复。
三、问题
为什么资源丰富的西部至今还是脱不掉贫困的帽子?西部“富饶的贫穷”这一现象是否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比较优势陷阱”?事实上,以劳动力成本或天然资源为优势的产业,通常都是进入门槛不高的产业,因而会吸引更多的进入者。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地区、国家被这类产业所吸引时,人们很快就会发现,除了优势不断消失之外,还因为过多资产的投入而被套牢,其竞争优势也会日渐削弱乃至消失。面对这样的现象与问题,我们会问,难道Sachs andWarner提出的“资源诅咒”真的发生在我们身上了吗?所谓资源诅咒,一个被广泛认同的机理是自然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租并由此引致大量的寻租行为,后者必然引起腐败、官僚化和公共利益的损害,正是这种制度弱化导致了“资源诅咒”效应。
四、建议
西部地区如何走出比较优势陷阱,预防资源诅咒的发生。我们认为,提高资源开采的有序性和有效性,通过包括规模控制、税费改革以及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等手 段来实现。
(一)规模控制的必要性
经济学有关资源开采量与社会福利的关系研究表明,当企业规模比较小而数量比较多时,我们可以近似认为形成了完全竞争市场的形势,此时行业中只有正常利润而不会存在超额利润;而当进行规模生产,即适当垄断的情况下,企业会选择一定的产量,以获得最大的利润;规模生产下的产量更接近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产量。所以,规模经营的必要性要求我们要关闭一些小规模的能源开采或加工企业,实现一定程度的规模化。
(二)征税的必要性
不征税的情况下存在外部性,此时治理污染的成本由社会承担;如果政府在一定产量后对企业的单位产品进行税收,或者对每单位都进行税收,产量就会变小,而价格会相应的提高,于是就避免了低价滥采的现象,也会促进企业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在产量比较小的情况下仍能获得利润。
(三)监管的必要性
企业和政府之间其实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博弈,在这个博弈当中不存在纳什均衡。所以我们要找出一个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使得企业与政府在以一定的概率监管和一定的概率不监管的状态下选择清洁和不清洁生产的收益相等,使得企业对清洁或不清洁没有特别偏好,也即无差异。现实中如果政府的监管概率稍大,那么,企业便有动力进行清洁生产,所以政府只需要积极监管,而不需要时时监管。具体监管和不监管的概率为多少,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成本和收益的均值再来计算。
(四)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现阶段,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开采存在不同程度的粗放经营和“四低”(低投入、低产出、资源低能利用、产品附加值低)现象。初级矿产品仍是其主要产品,深加工及精细加工程度不足,使得矿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下,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总体来说,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浪费现象严重。我们要不断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采选技术,努力提高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水平,使得我国的采矿结构从粗放型向精细型发展,推动矿产开采结构的合理转变,从而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逐步通过矿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对矿产资源利用和效益的最大化。
避免陷入“比较优势陷阱”,防止“资源诅咒”效应的发生,是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采管理中需要坚守的两条准则,否则,无序与低效的矿产资源开采将进一步加重西部地区富饶的贫困。我们相信,规模控制、征税、政府监管、技术创新等项措施的落实,势必会对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状况的改善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
在我国,92%以上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均取自矿业,矿业支撑了GDP 70%的国民经济的运转。对DRI-WEFA(华顿计量经济预测协会)和RioTinto(力拓矿业公司)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世界GDP增长与矿产资源需求量之间呈明显的线性关系的结论。
从全球范围看,矿产资源的重要性、稀缺性和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间对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经济全球化使得主权国家操纵本国资源价格和经济命运的能力不断削弱,对资源的依存度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对国家安全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
统计资料显示,我国人均资源消费量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断增加(2008统计年鉴)。对一个发展中的资源生产和消耗大国而言,资源问题尤为突出。2008年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使我们深刻意识到能源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石油消费量逐年增加,2008年中国原油进口总量为17888万吨,同比增长9.6%。随着石油使用范围的日益广泛,单位GDP所消耗的原油量不断增加,所以,即使国内产量不断增加,但我国需求量的攀升速度却远大于产量增加速度。1993年后,中国的石油消费量就超过了生产量,且消费量的增速远远大于生产量的增速。由此看出,中国对石油进口的依赖性逐年提高。根据国际能源署(IEA)“能源一经济发展模型”的测算,对OECD国家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并保持1年,GDP增长受影响0.4%-0.5%;而对非OECD国家的影响取决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对能源的依赖程度。对于我国而言,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将使我国的GDP下降0.7%,而且,如果油价持续上涨,GDP增长率下降的速度将加快。在最近几年中,中国经济大体为GDP每增长1%将带动100万人的就业。据初步测算,如果国际油价每桶上涨10美元并维持1年的话,全国由于企业成本的大幅度提高而影响就业的人数在500万以上。因此,如何完善能源战略储备体制,提高开采技术和利用效率以应对国际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如何保持经济增长、环境保护以及能源安全协调发展,是我们一直追求的目标和发展战略。
二、西部资源现状
(一)西部资源储量
到目前为止,我国东部地区那些品级高又相对易于开采的矿藏资源储量已大为减少,而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因此,国土资源部主持的替代资源区的寻找重点也主要聚焦于中西部地区。以煤炭为例,中国是煤的第一大消费国(占世界煤总消费量的32%左右),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煤炭仍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其中,山西、内蒙古、陕西、新疆、贵州和宁夏六省区储量最多,煤炭储量约占全国的81.6%。虽然大庆及胜利油田为目前中国的第一、二大油田,但西部的克拉玛依油田、青海油田、长庆油田、塔里木油田和吐哈油田都同时具有大量的天然气储备。其中,长庆油田为我国主要的天然气产区,并成为北京天然气的主要输送基地。四川油田为我国最大的天然气产区。统计表明西部地区主要能源和黑色金属矿产基础储量占全国百分比如表1所示。
我们可以看到,天然气、煤炭、锰矿、铬矿、钒矿储量都占全国储量相当大的比例,原生钛铁矿则占绝对优势。同时,资料表明,西部地区大部分的有色金属、非金属矿产都占全国储量的相当比例。
(二)西部资源的开发利用
实际状况表明,目前西部大部分地区的开采存在无序与低效的问题。
案例一:陕北榆林
陕北榆林,一个煤炭资源大市,一个造就了陕北财富神话的地方,但50.2万贫困人口的数字却居全省之冠。这不能不令人诧异。原因很简单:资源的过度开采造成了环境的恶化,造成了新的贫困。
截至2007年底,榆林市因煤炭开采形成的采空区面积达339.57平方公里,且以每年10平方公里以上的速度增加;已塌陷面积64.25平方公里,造成大量的地表设施损毁。因煤矿采空区塌陷造成受灾户已达2805户9585人。地表塌陷直接损毁和影响房屋4500多间,损毁水浇地、旱地、林草地各数万亩。此外,还有道路、工厂、水坝、输电线路等设施也被损坏。由于独特的地质构造,榆林地下水的蕴藏较浅,而煤炭的开采必然穿过隔水岩层,破坏地下含水层结构,造成区域性地表水泄漏、地下水位下降。榆林市湖泊由煤田开发前的869个减少到现在的79个。全省最大的内陆湖红碱淖近6年水位下降3米,水面由6年前的10.5万亩缩减到不足7万亩。近年来,神木县已有10条河断流,20多眼泉井干涸。境内主要河流窟野河全年2/3时间断流。中鸡镇束鸡河村受活鸡兔煤矿影响,3座水库、18眼水井全部干枯,当地群众被迫到10里外取水。当地一位官员一语中的:榆林人民为资源开发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但却未能充分享受到资源开发的巨大成果。
案例二:新疆和田
美玉出和田,更准确地说是出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玉龙喀什河。
但是这条温润平坦美丽的白玉河,近年来正逐步变为一个喧嚣的大型工地。当和田美玉把很多人的口袋变得殷实的同时,玉龙喀什河却付出了极大代价:水土流失严重、两岸植被破坏、安全度汛危险。在玉龙喀什河上游的一段河床上人们看到,这里沙尘飞扬,机器轰鸣,上百辆大型挖掘机、装载机不停地忙碌,巨大的钢铲在河床上任意翻动,有的已经挖掘到地下15米深的地方。为找到玉石,数十公里长的玉龙喀什河河床几乎被翻了个底朝天。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国土资源部下发限采令。然而禁止在河道采挖后,数万挖玉大军又移师到河道外的河床及戈壁滩上,进一步加大了该地区的土地沙化。同时也导致了和田玉的价格大幅上涨,更加刺激了和田玉的盗采。
如果当地政府再不实施有效的管理办法,不仅亿万年沉积的籽玉会被淘尽,玉龙喀什河的生态环境也将永远难复。
三、问题
为什么资源丰富的西部至今还是脱不掉贫困的帽子?西部“富饶的贫穷”这一现象是否意味着我们已经进入“比较优势陷阱”?事实上,以劳动力成本或天然资源为优势的产业,通常都是进入门槛不高的产业,因而会吸引更多的进入者。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地区、国家被这类产业所吸引时,人们很快就会发现,除了优势不断消失之外,还因为过多资产的投入而被套牢,其竞争优势也会日渐削弱乃至消失。面对这样的现象与问题,我们会问,难道Sachs andWarner提出的“资源诅咒”真的发生在我们身上了吗?所谓资源诅咒,一个被广泛认同的机理是自然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租并由此引致大量的寻租行为,后者必然引起腐败、官僚化和公共利益的损害,正是这种制度弱化导致了“资源诅咒”效应。
四、建议
西部地区如何走出比较优势陷阱,预防资源诅咒的发生。我们认为,提高资源开采的有序性和有效性,通过包括规模控制、税费改革以及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等手 段来实现。
(一)规模控制的必要性
经济学有关资源开采量与社会福利的关系研究表明,当企业规模比较小而数量比较多时,我们可以近似认为形成了完全竞争市场的形势,此时行业中只有正常利润而不会存在超额利润;而当进行规模生产,即适当垄断的情况下,企业会选择一定的产量,以获得最大的利润;规模生产下的产量更接近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产量。所以,规模经营的必要性要求我们要关闭一些小规模的能源开采或加工企业,实现一定程度的规模化。
(二)征税的必要性
不征税的情况下存在外部性,此时治理污染的成本由社会承担;如果政府在一定产量后对企业的单位产品进行税收,或者对每单位都进行税收,产量就会变小,而价格会相应的提高,于是就避免了低价滥采的现象,也会促进企业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在产量比较小的情况下仍能获得利润。
(三)监管的必要性
企业和政府之间其实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博弈,在这个博弈当中不存在纳什均衡。所以我们要找出一个混合策略的纳什均衡,使得企业与政府在以一定的概率监管和一定的概率不监管的状态下选择清洁和不清洁生产的收益相等,使得企业对清洁或不清洁没有特别偏好,也即无差异。现实中如果政府的监管概率稍大,那么,企业便有动力进行清洁生产,所以政府只需要积极监管,而不需要时时监管。具体监管和不监管的概率为多少,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成本和收益的均值再来计算。
(四)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现阶段,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开采存在不同程度的粗放经营和“四低”(低投入、低产出、资源低能利用、产品附加值低)现象。初级矿产品仍是其主要产品,深加工及精细加工程度不足,使得矿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下,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总体来说,我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低,浪费现象严重。我们要不断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广、应用先进采选技术,努力提高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水平,使得我国的采矿结构从粗放型向精细型发展,推动矿产开采结构的合理转变,从而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逐步通过矿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对矿产资源利用和效益的最大化。
避免陷入“比较优势陷阱”,防止“资源诅咒”效应的发生,是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开采管理中需要坚守的两条准则,否则,无序与低效的矿产资源开采将进一步加重西部地区富饶的贫困。我们相信,规模控制、征税、政府监管、技术创新等项措施的落实,势必会对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状况的改善发挥非常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