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融媒体时代下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探究

来源 :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ng06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5G时代,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要重点培养符合新时代新闻媒体需求的新闻专业人才。本文研究了目前国内外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中央厨房”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对新型技术的认知,同时引入导师制让实践与理论相互融合,创新融媒体时代下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与技术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复合型新闻专业人才。
  关键词:5G 网络与新媒体专业 人才培养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5G时代。5G时代让新闻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将迎来新一轮变革,5G技术是信息技术革命的全新起点,会对传播领域、新闻传播学的学科构造带来深远的影响。
  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念好了人才经,才能事半功倍。”在5G融媒体时代,重点是新闻人才的竞争,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方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水平。因此,提高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教育水平势在必行。
  一、当前高校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新媒体形态急速崛起的时代,媒体行业遭受到前所未有的转型和变型,媒介形态的变革对传媒人才的能力结构提出新的要求。目前,全国681所高校开设了1244个新闻传播本科专业点,其中网络与新媒体专业140个。根据腾讯新闻的调查当下传媒人才需要强调的是“新媒体”“互联网”相关专业的知识储备,新媒体人才需求井喷。经调查统计,腾讯互娱、浙江广电、中南医院、奥美集团等共计15家媒体,对求职人员提出明确要求的用人单位占调查对象的67%。例如,腾讯互娱的创意总监指出,部门只通过社会招聘的方式招聘人才,最看重的不是学历和专业,而是是否有实际作品,也就是求职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此外,中南医院宣传部部长表示,希望求职人员会运营公众号、能够独立拍摄和制作短片。在这样的就业环境下,就要求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也需紧跟时代和科技的步伐。
  二、5G时代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新举措
  针对目前用人单位的需求和未来技术发展的趋势,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的改革应该主要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两个方面着手。
  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注重新技术。2018年10月,教育部决定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首次增加了心理学、哲学等人文学科,至此“新文科”成为了2018年以来的高等教育热词。打破以往学科之间的专业壁垒,通过技术融合,给传统文科带来全新的变化和发展,符合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方向。传统新闻行业的理论知识相对稳定,培养方案制定后可以保證学生未来5到10年的专业知识储备。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日新月异,新闻业以加速度发展,人才培养方案也需要更新迭代。
  结合现在融媒体发展现状,新技术在慢慢成为主流。5G时代,未来的媒体人一定是能适应融媒体技术发展的技术性、复合型人才。为了保证学生在本科阶段紧跟时代技术的发展。每次重新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的时候,除了已有的基础课程外,需结合当下技术发展,增加新的技术性相关课程。例如,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网络传播专业方向至今已经开办了21年,其最新一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强调该专业以传播学和信息学科为基础,以网络产品策划和设计为核心,以数字媒体技术为特色。为了保证学生对技术类课程的学习能力,该专业在大一和大二分别开设了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线性代数等基础数理课程。从基础到技术最终到综合开发,贯穿整个本科四年的课程始终与新技术保持紧密联系,这也为学生日后走向新媒体相关的工作岗位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如,中国传媒大学开设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媒体创意方向),于2014年起开设数据新闻报道实验班,该班面向全校本科大二年级学生进行招生。该专业主要开设了全球新闻传播、数据挖掘处理、新兴媒体叙事技巧等课程,结合新闻学与计算科学、信息科学等多领域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全面培养学生在数据新闻采集、挖掘、编辑及可视化呈现等各流程中的观念与技能。
  2.引入双师制教学模式。双师制教学模式即是让高校教师和企业人员联合为学生授课。将企业人员引入高校,将企业总编变成高校导师,形成新的校企合作。传统的校企合作是注重将学生带入到企业,最后企业会变成学校的实习基地。能去实习的学生往往已经是大三或者大四的学生,这种校企合作模式只是提升了学生专业实践能力,而双师制是在学生的本科学习过程中,全程贯穿。双师制更注重的是将企业导师带上课堂,利用他们丰富的业界经验为学生进行授课。企业导师的授课方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授课形式,可以是圆桌会议类型、讲座类型或是在线直播,充分利用当下的新媒体技术手段,不仅增加授课效率,也会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开设的数字营销前沿研究,是面向广播电视学专业和广告学专业的通选课,该课程邀请腾讯互娱数字营销团队进行授课。该课程共计9周,将新媒体营销的各个环节分解为每次授课的主题。学生在第一次上课时进行分组,准备自己小组的营销案。由企业导师负责专业知识的讲授,企业导师会对各个小组进行一对一指导,最后结课由企业导师和专业老师共同进行方案点评。这种全新的授课模式,让学生们对于实践类课程的认知更具有实际操作意义。
  3.通过“中央厨房”增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打通了“报、网、端、微、屏”各种资源,实现了全媒体传播。过去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中,高校对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主要是集中在高年级学生身上,将高年级学生送到报社、电视台或是网站进行实习,低年级学生的实习经验几乎为零。进入媒体行业实习的部分学生会因分工问题,出现长期重复做相同的工作内容,这对学生的专业技能提升没有很大的帮助,而高年级学生实习结束后,对于自身不足,已经没有机会再重新回到课堂进行学习,只能是依靠自主学习。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所以学校需要从大一开始就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目前最切实有效的方式就是让学生在校内进行实习和实践,通过“中央厨房”实现新闻信息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目前各大高校的校级媒体和院级媒体主要是微信公众号、微博,部分学校同时还拥有自己的抖音号。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可以主动承担起院级乃至校级媒体的运营工作。通过“中央厨房”建构适应融媒体生产的策采编发网络,设立总编调度中心,建立采编联动平台。高年级学生主要负责新闻的调度和媒体作品质量的把关,中低年级的学生主要负责新闻的策采编,形成一个良性的老带新循环指导模式。学生从校内的“中央厨房”就开始适应未来融媒体的运营方式,这对于各个年级的学生都是非常好的锻炼机会。
  4.注重基础通识教育。通识教育起源于19世纪,是针对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过细、知识被割裂的现状而产生的,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对不同学科有所认识,以至于可以将不同学科知识进行融会贯通的能力。自从20世纪起,欧美大学广泛开设通识必修课。“互联网+”时代,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人才培养注重技术类课程的教授,但传统的通识类课程也需要重视起来。不管未来怎么变化,传媒院系对学生的媒介基本素养的通识教育始终需要重视。但现在部分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一味求新,为了紧跟时代,丢弃了新闻类专业的基础。这会导致学生的人文基础薄弱,虽然有新媒体技术,仍然无法做出令受众满意的新媒体作品,从策划到采写能力都无法达到很好的高度。专业上的瓶颈就来源于通识课程的薄弱,使学生的专业目光短浅,没有办法更好地进行后续的深度学习。例如,武汉大学在全校大力推广通识教育,开设《人文社科经典引导》和《自然科学经典引导》。除了这种核心基础通识课以外,人文社科类通识课也需要注重加强,如开设《中国传统文化》《现代汉语》《美学鉴赏》等课程。此外,部分有能力的高校在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还可以增加《微积分》《线性代数》等数理课程,这能为学生后期的逻辑思维培养和数理统計课程的教学奠定基础。这类课程的开设可以增加学生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拓展学生视野,使学生兼备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
  三、国外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与启示
  国外新闻院校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上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其教学师资中有从业经验者比例也相对较高。以美国哥伦比亚新闻学院为例,该学院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很有特色。
  哥伦比亚新闻学院中与新媒体相关的专业有数据新闻(Data)和全媒体(Multimedia)。数据新闻方向主要教授两门课程Data1和Data2,其中Data1主要讲授数据的搜集和分析,以及简单的数据可视化的呈现,类似于国内目前开设的数据搜集原理、信息可视化等课程。Data2是Data1的进阶版,更强调的是数据的建模,以及在做数据新闻的时候,何种数据处理效果最优,该课程对于数据的处理要求更高。目前,国内的本科专业基本没有这么高深的数据处理类课程。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在全媒体方向开设课程有8门,其中有和国内类似的数字音频和非线性编辑这种基础技术课程,写作相关的实践课程《City Newsroom》,这个课程是让学生实际了解纽约新闻网(NYCityLens.com),学生从新闻的采写、编辑、推送到网站的运营全权负责。全媒体技术相关的课程《Multimedia Storytelling: Covering Education》,该课程主要训练学生的新闻报道能力,以及他们用视频拍摄短片的能力。《Multi-Platform Design& Storytelling》则是针对移动终端的一个综合作品的呈现课程,学生不仅学习作品的呈现技巧,也会针对不同的终端学习广告投放策略等。
  通过对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课程设置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国外的新媒体专业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
  1.注重数字技术。数据搜集、信息可视化呈现是未来全媒体发展的方向,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课程的滞后性,新技术是层出不穷的,但是新技术的理论基础基本是相对稳定的。数据的搜集、整理和呈现始终是数据新闻的核心,而网站建设、后台操作都离不开代码编程。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将这些数字课程进行整理融合,而不是像目前国内的课程设置是属于单一教授。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解决了目前国内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也就是在融媒体呈现上没有办法做到统一规划,学生作品缺少专题性。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专业设置和课程设计,是很值得国内高校借鉴和学习的。
  2.注重实践训练。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将新闻写作课程直接升级为网站运营,让学生通过参与实际的网站运营来提升学生的新闻写作综合素质。将新闻课程中的策划、采访、写作全部融入到实践中。未来的全媒体人才必须要有宏观意识和大局观,从本科阶段就开始建立这种全局意识,对于学生的融媒体作品选题和呈现都有极大的意义。
  2019年1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中强调:“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课题。”未来的网络与新媒体人才的培养,我们要不断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通过课程改革,让学生学以有用、学以致用。网络与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置必须要兼顾人文和技术,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从而培养出具有新技术知识储备,高质量专业能力的复合型新闻专业人才。
  作者单位 武汉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参考文献
  [1]喻国明.5G:一项深刻改变传播与社会的革命性技术[J].新闻战线,2019(08).
  [2]王思文.美国高校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育模式对我国新媒体人才培养的借鉴与启示[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报,2016(12).
  [3]张芹,黄宏.高校网络和新媒体传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03).
  [4]陈力丹.习近平论“建设全媒体”[J].新闻爱好者,2019(04).
  [5]余虹,吴琼.我国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教育探索与思考[J].东南传播,2014(05).
  [6]高贵武,杨航.守正创新:中国网络传播人才培养的理念与实践[J].中国广播,2019(08).
  [7]陈昌凤,王宇琦.互联网时代的融媒教育:美国经验及其启示[J].传媒,2017(21).
其他文献
摘要:智库化成为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以南方传媒智库矩阵为例,梳理了南方传媒智库的发展状况、特点以及面临的问题。同时,结合当前媒体和智库发展的现状,对未来的媒体智库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认为媒体智库发展从外部环境而言,要在坚持党的领导的同时增强媒体智库的自主性;从内部管理而言,要增强媒体智库的职业化。  关键词:南方传媒 智库 转型升级  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和深度应用挤压了传统媒体的生存
摘要:本文以县级融媒体中心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其新闻舆论引导力提升路径进行探索,阐述了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新闻舆论引导力的重要意义。针对当前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情况,要着重注意提高自身的公信力、影响力和传播力,要坚持党媒姓党,注重服务受众,强化内容生产,不断提升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新闻舆论引导力。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中心 新闻舆论引导 党媒姓党 服务受众 内容生产  2018年11月中央出台《关于加强县
目的探讨可吸收软骨钉结合植骨治疗MasonⅡ、Ⅲ型桡骨小头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切开复位、可吸收软骨钉结合植骨内固定治疗桡骨小头骨折22例。结果 22例均获随访,时间6~15个月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传播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改变了传统的信息生产方式,VR、可穿戴设备等丰富着媒体表达手段,微信、客户端等新媒体不断迭代更新,知识付费、短视频等新业态大量涌现,大容量、开放性、交互性、移动化的传播特点塑造了新的受众需求,同时使得媒体融合成为必由之路。随着5G技术的逐渐成熟与大规模应用,媒体融合将迎来更多机遇与挑战。2019年12月12
摘要:音乐IP电影作为近年来新兴起的电影类型,在粉丝经济的加持下成为电影市场中的一大赢家。但是,音乐IP电影目前存在恶意消费粉丝情感等消极现象,不利于其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将音乐IP电影传播中的粉丝角色分为造势者、盗猎者、消费者、安利者四类,认为制作方、宣传方需要在认识粉丝经济作用机制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影片制作与传播。  关键词:音乐IP电影 粉丝经济 社群 社交媒体  2015年,国家新闻出
2006年5月~2010年12月,我们采用交锁钉治疗59例胫腓骨开放骨折患者,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59例,男38例,女21例,年龄20~67岁。
摘要:中外合作办学已从量的扩张阶段发展到“提质增效”阶段。本文以传媒类专业为样板,探究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机制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构建高职高专中外合作办学质量保障机制,提升中外合作办学的教学质量,保障中外合作项目顺利开展进行阐述与分析。对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中的课程要求、师资引进中的“四个三分之一”的定量要求,进行了可行性测量分析。  关键词:高职高专 传媒类专业 质量保障机制 中外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