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入2019年,中关村开启创新发展的新征程,而“城市大脑”是其中一项龙头工程,更是建设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实践。
凯文·凯利在其著名科学著作《失控》中提到过一个案例——1991年计算机图形专家会议上演的千人“乒乓”游戏。内容大致是到会的5000人每人手握一根硬纸棒,纸棒一端是红色,另一端是绿色。会场大屏幕上是一个白色的圆点在方框里跳动,方框两边各有一个可移动的长方形,模拟球拍。游戏规则是,当人举起纸棒红色端时,球拍上移,反之球拍下移,会场中红色纸棒的平均数决定了球拍最终的移动方向,而每个人都只是参与总体决定的一票。随着游戏启动,所有人加入其中,球拍先是毫无头绪的上下移动,一段时间后,像有专人指挥一样,球拍竟然逐渐能够顺利完成接发球。
该案例的有趣之处在于场内有数千人,每个人都是自由决策,他们看似混乱无序,然而,当他们在同一个规则下进行数次自主行动后,竟在毫无指令的情况下具备了整体的行动力,形成有序的系统。这和自然生态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市场经济系统如出一辙,我们不禁深思,创新生态系统或许也应当是这样自然演化成长出来的。既如此,创新生态的顶层设计就不应是架构清晰的“建设图纸”,而是动态开放的演化路径。
那么,如何实现演化?笔者认为可从两个层次来理解演化过程:第一层是构件和规则,构件是构成生态的能量信息体,就像人的脏腑器官,规则是对这些构件的行为约束,类似血压值、心跳值;第二层是能量、信息在构件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则流动,产生关系,关系的总和构成功能,就像人的气血在规则下流动产生生克关系,进而形成机体功能,演化就是这样一个功能不断形成递进的过程。
综上分析,以演化为核心的顶层设计需要关注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设定目标。演化的特性在于,构件通过遵循规则反复行动,最终表达出整体意义。但其重要的前提是需要一个总体目标来明确方向,否则构件运动即便能够形成系统也毫无意义。而总目标在创新生态中表现为共同的愿景。另一方面是设计底层规则。规则对于演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通过类比分析,笔者认为创新生态的底层规则需具备如下特征:一是简单性。愿景是对未来的意向描绘,要让所有参与者(构件)对愿景达到高度共识并持续相信并非易事。因此要首先破译愿景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把操作难度从战略层面降低到战术层面。进而形成约束行为(能量信息流动)的规则,且判断和操作起来要像“红灯停、绿灯行”一样易如反掌。二是完备性,即缺少规则体系中的任何一条,系统都无法正常运转。底层规则应没有任何冗余,就像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公理系统,其五条公理去掉任何一条都无法再完整地表述平面世界。
当前,中关村核心区正在着力推进“城市大脑”引领的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在总体愿景(目标)已然明确的情况下,中关村可从以下几点着手进行项层设计,推动“城市大脑”创新生态生发演化。
首先,确立“城市大脑”的构件,并对其行为进行解析和归纳。比如“城市大脑”可能会涉及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城市居民等,政府行为有规划设计、投资等,企业行为有项目设计和实施,高校和科研院所行为有基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城市居民行为有享受公共服务、提出意见建议等,归结起来就可能是普遍意义上的交易、合作、竞争、反馈等,其中有产品、知识、数据的流動。
其次,根据总体愿景或目标作具体的规定。规则可能有指导性的、禁止性的等。比如为达到共建共治共享成果的目标,禁止规则可能会有不允许出现具有排他性的交易行为,企业提供的产品、数据等须遵循或可转换为统一标准。再者,为确保知识、资源顺畅流动,要充分应用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对任何知识分享的行为都进行权利记录。
进入2019年,中关村开启创新发展的新征程,而“城市大脑”是其中一项龙头工程,更是建设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实践。中关村的顶层设计要坚持自下而上的演化逻辑,将对底层规则的设计和跟踪作为关键手段,迅速形成“城市大脑”创新生态。
凯文·凯利在其著名科学著作《失控》中提到过一个案例——1991年计算机图形专家会议上演的千人“乒乓”游戏。内容大致是到会的5000人每人手握一根硬纸棒,纸棒一端是红色,另一端是绿色。会场大屏幕上是一个白色的圆点在方框里跳动,方框两边各有一个可移动的长方形,模拟球拍。游戏规则是,当人举起纸棒红色端时,球拍上移,反之球拍下移,会场中红色纸棒的平均数决定了球拍最终的移动方向,而每个人都只是参与总体决定的一票。随着游戏启动,所有人加入其中,球拍先是毫无头绪的上下移动,一段时间后,像有专人指挥一样,球拍竟然逐渐能够顺利完成接发球。
该案例的有趣之处在于场内有数千人,每个人都是自由决策,他们看似混乱无序,然而,当他们在同一个规则下进行数次自主行动后,竟在毫无指令的情况下具备了整体的行动力,形成有序的系统。这和自然生态系统、道路交通系统、市场经济系统如出一辙,我们不禁深思,创新生态系统或许也应当是这样自然演化成长出来的。既如此,创新生态的顶层设计就不应是架构清晰的“建设图纸”,而是动态开放的演化路径。
那么,如何实现演化?笔者认为可从两个层次来理解演化过程:第一层是构件和规则,构件是构成生态的能量信息体,就像人的脏腑器官,规则是对这些构件的行为约束,类似血压值、心跳值;第二层是能量、信息在构件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则流动,产生关系,关系的总和构成功能,就像人的气血在规则下流动产生生克关系,进而形成机体功能,演化就是这样一个功能不断形成递进的过程。
综上分析,以演化为核心的顶层设计需要关注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设定目标。演化的特性在于,构件通过遵循规则反复行动,最终表达出整体意义。但其重要的前提是需要一个总体目标来明确方向,否则构件运动即便能够形成系统也毫无意义。而总目标在创新生态中表现为共同的愿景。另一方面是设计底层规则。规则对于演化具有重要支撑作用,通过类比分析,笔者认为创新生态的底层规则需具备如下特征:一是简单性。愿景是对未来的意向描绘,要让所有参与者(构件)对愿景达到高度共识并持续相信并非易事。因此要首先破译愿景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把操作难度从战略层面降低到战术层面。进而形成约束行为(能量信息流动)的规则,且判断和操作起来要像“红灯停、绿灯行”一样易如反掌。二是完备性,即缺少规则体系中的任何一条,系统都无法正常运转。底层规则应没有任何冗余,就像欧几里得几何学的公理系统,其五条公理去掉任何一条都无法再完整地表述平面世界。
当前,中关村核心区正在着力推进“城市大脑”引领的创新生态体系建设,在总体愿景(目标)已然明确的情况下,中关村可从以下几点着手进行项层设计,推动“城市大脑”创新生态生发演化。
首先,确立“城市大脑”的构件,并对其行为进行解析和归纳。比如“城市大脑”可能会涉及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城市居民等,政府行为有规划设计、投资等,企业行为有项目设计和实施,高校和科研院所行为有基础研发、科技成果转化等,城市居民行为有享受公共服务、提出意见建议等,归结起来就可能是普遍意义上的交易、合作、竞争、反馈等,其中有产品、知识、数据的流動。
其次,根据总体愿景或目标作具体的规定。规则可能有指导性的、禁止性的等。比如为达到共建共治共享成果的目标,禁止规则可能会有不允许出现具有排他性的交易行为,企业提供的产品、数据等须遵循或可转换为统一标准。再者,为确保知识、资源顺畅流动,要充分应用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对任何知识分享的行为都进行权利记录。
进入2019年,中关村开启创新发展的新征程,而“城市大脑”是其中一项龙头工程,更是建设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实践。中关村的顶层设计要坚持自下而上的演化逻辑,将对底层规则的设计和跟踪作为关键手段,迅速形成“城市大脑”创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