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才观“品德垫底”之忧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wei783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月来临,大学生就业又成为社会热点。大学生是作为人才走上社会的,在他们眼里,人才的基本素质中什么最重要呢?《北京晚报》曾报道了一项调查,在近4000名京沪大学生中,仅有6.5%的人认为道德品质是人才标准。
  在调查列举的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人际沟通、工作态度、创新意识和道德品质6项素质中“垫底”。这个结果大约是调查者没有想到的,也不能不引起人们的忧虑。
  大学生走上社会靠什么立足、发展,是一个不能小视的问题,甚至可能影响一生。不错,专业知识、工作经验、人际沟通、工作态度、创新意识都很重要,都可能为自己开辟一块天地,创造一个空间,但是,道德品质无论如何不应该“垫底”。如果咨询用人单位,相信也不会有一家认为在上述6项人才素质中,道德品质最不重要。相反,它不占首位,也会居于前列。因为,缺乏道德、人品低下者不是人才,至多算“歪才”,谁用这样的人也不会放手放心。我想,即使是认为“人才无关道德”者,他本身也不会用无德之人。
  为什么被调查的九成多大学生认为“人才无关道德”呢?问题出在教育。
  按照现行教育大纲的要求,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是很重要的内容。从小学生开始,就会安排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大学生已是成年人,更应该有自觉意识,但结果却是“人才无关道德”,这不能不说是教育的一个失败。
  失败的原因不是教育课时少,不是教学内容差,也不是不重视,而是方法不对头、缺乏针对性、忽视有效性。教师按计划照本宣科,学生照安排凑够学时,教学皆为“完成任务”,怎么会有好的效果?又怎么能有正确的道德品质意识?
  为人师表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难想象,教师无德能够教出品德高尚的学生。倘若教师为名利所累,学术不端,甚至品行恶劣,学生看在眼里,也会记在心里;倘若教师无德却依然立于讲坛,你能指望学生走上社会后去重视自身品行吗?从这个意义上说,对教师的品行要求应该十分严格,甚至苛刻,对无德、不端者应该坚决逐出讲坛。因为,无德者为人师表不仅败坏教育,而且误人子弟。
  父母、家庭、社会的影响也是重要因素。如果学生们整日听到、看到的都是无情竞争、利益博弈、名利角逐之类,自然会形成扭曲的人才观念、价值观念。倘若这样的错误观念不仅是4000人的调查结果,而是现实中多数人的选择,那就不仅是教育的失败,而且社会将为此付出更惨痛的代价。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已经或正在接近现实,其发展后果,想一想都感到可怕。(来源:中国新闻网)
其他文献
稳瞄操纵机构是机载装备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本文应用多刚体系统理论和拉格朗日方程建立了稳瞄操纵机构的动力学数学模型.对系统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验证了数学模型的
采用等通道转角挤出(ECAE)方法对高密度聚乙烯(HDPE)进行自增强挤出,研究挤出工艺条件与材料结构、性能之间的关系.利用广角X射线衍射(WAXD)、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等手段对材料结构进
以无水乙醇和环氧氯丙烷为原料在相转移催化剂存在条件下合成了乙基缩水甘油醚,用乙基缩水甘油醚和β-环糊精为原料,在30%(w/w)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合成了6-(3-乙氧基-2-羟基)丙基
教育青少年怎样做人是中学教育的主要任务,然后才是怎样长知识,而怎样做人的教育不同于后者。它不是一种简单的传递过程,它的教育必须建立在青少年的心理认同的基础之上,而问题恰恰就在这里,这也是教育工作者常感到棘手的问题。学生对思想教育常常表现出态度冷漠、反感和抵触等一些不合作反应,那么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作为教育工作者又应如何看待学生的这种不顺从行为呢。     一、 不顺从行为不仅是一个行为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