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心理咨询
摘 要: 当代大学生存在对大学环境不适应、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中图分类号:B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474(2007)05—0098—04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如何促使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青年中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职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进人大学后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思想上,大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但进入大学后,他们感到学习考试的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在生活上,大学生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如何与同学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摆在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学习上,学习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习惯了以往中学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的教育方式很不习惯,以致课业落后,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焦虑、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2.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
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但相对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就更为敏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比城镇学生相对更多一些。
3.恋爱与性心理发生问题
这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后的报复心理等。随着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生理发育、两性关系、恋爱等方面也经常出现心理困惑和障碍。一些大学生因一时冲动,或早婚早恋而荒废学业,或未婚先孕而痛苦不堪,或触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而留下终生遗憾。
4.自我定位出现迷惑 大学生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地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的关系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1.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基础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全面发展。
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
高三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新的生活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尽快适应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都采取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惊叹“皇帝女儿亦愁嫁”。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4.心理健康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
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 高,更关系到未来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差,缺乏竞争意识,缺乏自信心等。究其原因,这与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谐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心理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惧、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等。那么,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就成为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和共同关注的问题了。
三、大学生健康心理培养途径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1.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为达到这一目标,大学生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应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要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
2.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3.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做到心理健康。首先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人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考试失利、恋爱受挫、人际冲突等均会引发焦虑、愤怒、忧郁等不良情绪,这时他们必须及时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疏导的方法有合理宣泄、注意转移、目标升华等。
4.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机会。大学生可通过参加各种业余活动,来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和业余爱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缓解紧张情绪,维护身心健康。另外,通过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养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
5.加大心理咨询的力度
心理咨询是指来心理咨询的人与心理咨询师之间,就针对咨询的人提出的心理问题,进行共同分析、研究和讨论,找出问题的所在,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启发和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克服其情绪障碍,恢复对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能力,维护其身心健康。从心理咨询具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通过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咨询者针对求询者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帮助求询者找出正确认识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方法,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面对现实,并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同时,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使他们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
当然,心理咨询的方式很多,如通过以生活指导为中心的咨询,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交往、择业等问题,改善他们的适应能力;通过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咨询,可以指导学生改善情绪和性格,使他们面对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通过对心理障碍的诊断及治疗,可以指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学业、成才、交友、择业、恋爱、求职等方面的问题。
四、结束语
现代社会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对大学生而言,当今时代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面临的迫切任务。我们相信,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营造和优化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真正培养出不仅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摘 要: 当代大学生存在对大学环境不适应、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自我定位出现迷惑等问题,为此,可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他们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人格品质,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树立乐观向上的精神;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增强心理自我调节能力,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中图分类号:B8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474(2007)05—0098—04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现状
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如何促使大学生心理日益成熟,使其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因为,青年中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此时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心理冲突,如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理智与情感的冲突、独立与依赖的冲突、自尊与自卑的冲突、竞争与求职的冲突等等。这些冲突和矛盾若不能及时得到有效疏导、合理解决,久而久之会形成心理障碍。特别是当代大学生在高中阶段为了在激烈的高考竞争中取胜,几乎是全身心投入学习,家长的过度保护、学校的应试教育使这些学生心理比较脆弱,缺乏挫折承受力。进人大学后在学习、生活、交友、恋爱、择业等方面小小的挫折足以使他们中的一些人难以承受,以致出现心理疾病,甚至离校出走、自杀等。从环境因素看,竞争的加剧、生活节奏的加速,使人产生了时间的紧迫感和压力感;随着个人对生活目标的选择机会增多,难以兼顾的矛盾也加剧了大学生内心的冲突,使他们产生了无所适从的焦虑感。再加上各种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交织在一起,极易造成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失衡状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大学环境的不适应
进入大学后,发现成绩优异的同学有很多,他们在高中时代作为佼佼者的优越感消失了.巨大的心理落差使一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在思想上,大学生往往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认识不清。学生在考大学前往往被灌输了考上大学就万事大吉、一生无忧等片面的观念。但进入大学后,他们感到学习考试的压力还是那么大,竞争更加激烈,还要面对就业的压力。这种现实与美好理想之间的差距,使很多大学生无法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而在生活上,大学生要自己解决生活中的一切问题,如何与同学室友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是摆在大学生,尤其是大一新生面前的一大难题。在学习上,学习方法的改变同样困扰着一部分大学生,他们习惯了以往中学里老师手把手的教育方式,对于大学老师的教育方式很不习惯,以致课业落后,自尊心受到打击,出现焦虑、甚至对学习失去信心等心理问题。
2.无法承担巨大的求职和就业压力
就业的双向选择,使大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就业压力。这在高年级学生中表现尤为显著,许多大学生在大四毕业前或毕业后都没有找到合适工作,心理问题也就随之凸现出来。但相对于城镇学生,农村学生因家庭经济状况等影响对能否就业就更为敏感,出现的心理问题也比城镇学生相对更多一些。
3.恋爱与性心理发生问题
这也是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一般包括单相思、恋爱受挫、恋爱与学业关系问题、情感破裂后的报复心理等。随着生理和性心理的成熟,大学生对性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在生理发育、两性关系、恋爱等方面也经常出现心理困惑和障碍。一些大学生因一时冲动,或早婚早恋而荒废学业,或未婚先孕而痛苦不堪,或触犯刑法,走上犯罪的道路而留下终生遗憾。
4.自我定位出现迷惑 大学生心理渐趋成熟,开始积极地思考人生,不断反省自我,探索自我,经历着种种内心自我评价与认知的矛盾和迷惘。对于学习为了什么,将来想要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希望得到什么样的人生等问题的思索使大学生心理起伏很大,如果没有适时的引导,很容易诱发心理障碍。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成才的关系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
1.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
心理健康可以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品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和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品质为基础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全面发展。
2.心理健康可以使大学生克服依赖心理,增强独立性
高三学生经过努力的拼搏和激烈的竞争,告别了中学时代,跨入了大学,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生活天地。大学生必须从靠父母转向靠自己。上大学前,在他们想象中的大学犹如“天堂”一般,浪漫奇特,美妙无比。上大学后,紧张的学习,严格的纪律,新的生活环境,使他们难以适应。因此,大学生必须注重心理健康,尽快克服依赖性,增强独立性,尽快适应充实而有意义的大学生活。
3.心理健康是大学生取得事业成功的坚实心理基础
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分配工作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都采取供需见面、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等方式,择业的竞争必然会使大学生心理上产生困惑和不安定感,惊叹“皇帝女儿亦愁嫁”。因而,面对新形势,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做出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
4.心理健康有利于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个性心理
大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上和行为上经常、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为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性格除了气质所包含的特征外,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意识较强、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等等,这些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当前,我国正处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正在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科学技术急剧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对当代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到他们自身的发展,而且也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 高,更关系到未来人才的培养。一项关于当代人主要素质的调查表明,当代人的素质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需要,最欠缺的是心理素质,具体表现为意志薄弱,适应能力和自立能力差,缺乏竞争意识,缺乏自信心等。究其原因,这与不重视人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塑造有关。在大学生中,有人因自我否定、自我拒绝而几乎失去从事一切行动的愿望和信心;有人因考试失败或恋爱受挫而产生轻生念头或自毁行为;有人因人际关系不和谐而逃避群体自我封闭。大量调查表明,我国大学生心理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心理障碍、精神疾病,具体表现为恐惧、强迫、抑郁和情感危机等。那么,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预防精神疾患和身心疾病的发生,就成为各高校迫切需要解决和共同关注的问题了。
三、大学生健康心理培养途径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分析和研究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不断地加强心理品质修养和锻炼,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
1.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为达到这一目标,大学生首先应该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其次应该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对挫折应有正确的认识,在挫折面前不惊慌失措,采取理智的应付方法,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挫折承受能力的高低与个人的思想境界、对挫折的主观判断、挫折体验等有关。要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大学生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树立科学的人生观,积极参加各类实践活动,丰富自己的人生经验。
2.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已为科学研究所证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指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科学用脑、坚持体育锻炼、少饮酒、不吸烟、讲究卫生等。大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心理压力较大,为了长期保持学习的效率,必须科学地安排好每天的学习、锻炼、休息,使生活有规律。学会科学用脑就是要勤用脑、合理用脑、适时用脑,避免用脑过度引起神经衰弱,使思维、记忆能力减退。
3.加强自我心理调节
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做到心理健康。首先要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人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邀游,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次,大学生应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生活中常常会遇到不顺心的事,考试失利、恋爱受挫、人际冲突等均会引发焦虑、愤怒、忧郁等不良情绪,这时他们必须及时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疏导的方法有合理宣泄、注意转移、目标升华等。
4.鼓励他们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机会。大学生可通过参加各种业余活动,来培养自己的多种兴趣和业余爱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以缓解紧张情绪,维护身心健康。另外,通过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大学生的内心世界,使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养成遵守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
5.加大心理咨询的力度
心理咨询是指来心理咨询的人与心理咨询师之间,就针对咨询的人提出的心理问题,进行共同分析、研究和讨论,找出问题的所在,经过心理咨询师的启发和指导,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克服其情绪障碍,恢复对社会环境的协调适应能力,维护其身心健康。从心理咨询具有治疗功能的角度来说,心理咨询属于心理治疗,心理治疗的对象主要是有轻度心理障碍的人。通过与求询者的交谈、指导,咨询者针对求询者的各种心理问题,进行仔细分析,帮助求询者找出正确认识自身心理问题的根本方法,引导求询者更为有效地面对现实,并为求询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同时,帮助求询者改变过去的心理异常,使他们最终恢复健康的心理。
当然,心理咨询的方式很多,如通过以生活指导为中心的咨询,可以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交往、择业等问题,改善他们的适应能力;通过以心理卫生为中心的咨询,可以指导学生改善情绪和性格,使他们面对挫折时保持心理平衡;通过对心理障碍的诊断及治疗,可以指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学业、成才、交友、择业、恋爱、求职等方面的问题。
四、结束语
现代社会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对大学生而言,当今时代比以往任何时代更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全面提高跨世纪人才质量已成为高等学校面临的迫切任务。我们相信,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一定能够营造和优化一个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团结友爱的人际氛围,真正培养出不仅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而且有良好心理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