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及美满婚姻的黏合剂,人们常会联想到孩子、共同的生活追求或者彼此营造的美好家园,很少有人将持久的婚姻与婚前同居画上等号。近日,一项研究称,同居或能让双方关系维持8年以上。
乍一听,这样的研究结果仿佛给婚前同居的情侣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但细细想来,同居的理由多种多样,同居的结果也并非都是圆满收场。一来,在国外的文化背景之下得出的调查结论,在传统的国内是否能落地生根,我们不得不打一个问号。再者说,同居只是一种形式,和谐的婚姻关系才是本质,与其说婚姻关系的持久是由同居这一形式来维持,还不如说是和谐关系的本质在起作用。
【调查】
你认为同居的理由是什么?
参与调查人数:117人
被调查者年龄:23岁-35岁
调查结果:
同居是为了更好走入婚姻的一种婚前磨合期,41人,占比35.04%;
同居是为了了解对方的生活習惯和优缺点,51人,占比43.59%;
因为外部条件不足而选择同居,25人,占比21.37%。
【体验】
以同居来“试婚”适用于那些自我意识较强、具有承受力和自主判断能力的人
天津良友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翟惠霞表示,同居这一观念是西方的舶来意识,其初衷是在进入婚姻之前完成共同生活的体验,并在其间为自己留下更多的择偶余地。但是,以此为动机的同居仅仅适用于那些自我意识较强、具有承受力和自主判断能力的人。从外部而言,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同居者往往无需承受舆论压力,文化环境的宽松,也有利于人们形成自我意识。正因如此,在选择婚前同居的中国人中,往往只有目标明确的人才能修成正果。
34岁的廖飞在和妻子兆一结婚之前,两人有着长达10年的恋爱史,其中4年是校园恋爱,6年是同居生活。当年,兆一大学毕业后从沈阳到天津就业,廖飞追随兆一来到天津,于是两人住到一起。廖飞认为,选择同居是因为爱,而在同居的过程中,培养共同的乐趣以及磨合生活习惯才是主题。“恋爱的时候,除了逛街吃饭,就是看电影喝咖啡,其余空间都留给自己,这和实际生活完全不一样。”同居后,廖飞和兆一的共同爱好是养狗、烹饪以及户外运动,正是这些内容,极好地填补了两人的生活空隙。当然,两人在生活中也时常产生矛盾,例如廖飞在扔垃圾时总忘记合上垃圾桶的盖子,如厕后忘记放下马桶圈;兆一在用完厕纸后不主动更换。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常常导致双方争吵。回想当初,两人也承认,如果经不起磨合,很可能会在同居期间分道扬镳。但在6年的生活中,两人在磕磕碰碰之后却总能和好,这一点,是他们坚定地走进婚姻的基础。
【风险】
任何方式都不能降低风险,反而容易因为错误的出发点而引发更多问题
翟惠霞表示,同居的风险无非就是无法缔结婚姻,这种风险意识会在错误的动机或是传统观念下产生。而有些人对于同居的反感,正是出于对风险的担忧。现实中,很多人误以为自己能够降低同居的风险,殊不知,任何方式都不能降低风险,反而容易因为错误的出发点而引发更多问题。
于飞和李旭在就读高职时相识,临近毕业时,于飞住到了李旭家中。于飞与男方家庭共处一室的同居生活长达十年,这也显示出于飞要嫁给李旭的决心。但是,这十年的相处以及随后的婚姻关系,却并未改变李旭待人冷漠、懒惰以及养尊处优的缺点,以至于生子之后,于飞仍要忍受李旭的这些“毛病”。宠爱李旭,成了于飞的任务,儿子的出生,更让于飞感到不堪重负。雪上加霜的是,因为婚前长期住在婆家,让于飞在李旭家里没了地位和尊严,种种苦难,令于飞对这段婚姻深感质疑,甚至打起了离婚的念头。
“生米煮成熟饭”就没了退路,这是典型的传统观念,在翟惠霞接触的案例中,常有当事者因为同居而感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进而走入婚姻。这种婚姻的缔结因为缺乏感情基础,时常伴随着隐患,其婚姻质量也大打折扣。甚至可以说,因这种同居而缔结的婚姻,根本无法持久。
【慎重】
倘若无法接受不婚的结果,或是不能承受传统观念下所产生的舆论压力,就不要轻易选择同居
寻求共同的生活体验、为择偶留下选择余地,是同居的初衷,但在现实中,很多人却未必清楚这一点。翟惠霞表示,在年轻群体中,同居的动机可以是对性的渴望,也可以是对归属感的渴望,甚至是为了逃避处理人际问题;而在大龄群体中,同居的动机则更倾向于寻求稳定的生活方式和排解寂寞。
白静来自于一个不幸的家庭,高考之前父亲猝然离世,加之母亲嗜赌成性,让她早早产生了自立门户的想法。为了寻求家的归属感,白静19岁就开始与男友小宇同居。在共同生活的四年里,性格孤傲的小宇发现自己无法接纳心高气傲的白静,两人就如同一山二虎,根本无法相融。这场恋爱,最终以小宇的出轨而终结。在白静看来,小宇只是为了发泄欲求而与自己同居,到头来,受伤的还是自己。
相比于年轻人,38岁的香蓉却安于不结婚的同居生活。四年前,香蓉与前夫离异,不久便与中学同学楚乔重逢。由于两人年轻时曾经相爱,并且都已离异,于是很自然地开始了同居。在相处的过程中,两人的关系一直很融洽,楚乔也不止一次提出要娶香蓉为妻,但却屡遭拒绝。在香蓉看来,双方的子女将会给彼此的生活带来影响,而结婚势必牵扯财产,这些复杂的后续问题都是她不愿面对的,而无牵无挂的同居生活则让她觉得更为稳定。
实际上,无论同居的出发点是什么,其结果无外乎结婚或分手。翟惠霞提出,婚前同居或许可以为婚后的生活做好铺垫,但这并不意味着同居就不必承担风险。因此,在选择同居之前,情侣们一定要慎重,倘若无法接受不婚的结果,或是不能承受传统观念下所产生的舆论压力,就不要轻易选择同居。因为婚前同居只是为婚姻保鲜的一种可能性,人们只有认清这一点,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摘自《天津日报》)
乍一听,这样的研究结果仿佛给婚前同居的情侣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但细细想来,同居的理由多种多样,同居的结果也并非都是圆满收场。一来,在国外的文化背景之下得出的调查结论,在传统的国内是否能落地生根,我们不得不打一个问号。再者说,同居只是一种形式,和谐的婚姻关系才是本质,与其说婚姻关系的持久是由同居这一形式来维持,还不如说是和谐关系的本质在起作用。
【调查】
你认为同居的理由是什么?
参与调查人数:117人
被调查者年龄:23岁-35岁
调查结果:
同居是为了更好走入婚姻的一种婚前磨合期,41人,占比35.04%;
同居是为了了解对方的生活習惯和优缺点,51人,占比43.59%;
因为外部条件不足而选择同居,25人,占比21.37%。
【体验】
以同居来“试婚”适用于那些自我意识较强、具有承受力和自主判断能力的人
天津良友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咨询师翟惠霞表示,同居这一观念是西方的舶来意识,其初衷是在进入婚姻之前完成共同生活的体验,并在其间为自己留下更多的择偶余地。但是,以此为动机的同居仅仅适用于那些自我意识较强、具有承受力和自主判断能力的人。从外部而言,在西方的文化背景下,同居者往往无需承受舆论压力,文化环境的宽松,也有利于人们形成自我意识。正因如此,在选择婚前同居的中国人中,往往只有目标明确的人才能修成正果。
34岁的廖飞在和妻子兆一结婚之前,两人有着长达10年的恋爱史,其中4年是校园恋爱,6年是同居生活。当年,兆一大学毕业后从沈阳到天津就业,廖飞追随兆一来到天津,于是两人住到一起。廖飞认为,选择同居是因为爱,而在同居的过程中,培养共同的乐趣以及磨合生活习惯才是主题。“恋爱的时候,除了逛街吃饭,就是看电影喝咖啡,其余空间都留给自己,这和实际生活完全不一样。”同居后,廖飞和兆一的共同爱好是养狗、烹饪以及户外运动,正是这些内容,极好地填补了两人的生活空隙。当然,两人在生活中也时常产生矛盾,例如廖飞在扔垃圾时总忘记合上垃圾桶的盖子,如厕后忘记放下马桶圈;兆一在用完厕纸后不主动更换。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常常导致双方争吵。回想当初,两人也承认,如果经不起磨合,很可能会在同居期间分道扬镳。但在6年的生活中,两人在磕磕碰碰之后却总能和好,这一点,是他们坚定地走进婚姻的基础。
【风险】
任何方式都不能降低风险,反而容易因为错误的出发点而引发更多问题
翟惠霞表示,同居的风险无非就是无法缔结婚姻,这种风险意识会在错误的动机或是传统观念下产生。而有些人对于同居的反感,正是出于对风险的担忧。现实中,很多人误以为自己能够降低同居的风险,殊不知,任何方式都不能降低风险,反而容易因为错误的出发点而引发更多问题。
于飞和李旭在就读高职时相识,临近毕业时,于飞住到了李旭家中。于飞与男方家庭共处一室的同居生活长达十年,这也显示出于飞要嫁给李旭的决心。但是,这十年的相处以及随后的婚姻关系,却并未改变李旭待人冷漠、懒惰以及养尊处优的缺点,以至于生子之后,于飞仍要忍受李旭的这些“毛病”。宠爱李旭,成了于飞的任务,儿子的出生,更让于飞感到不堪重负。雪上加霜的是,因为婚前长期住在婆家,让于飞在李旭家里没了地位和尊严,种种苦难,令于飞对这段婚姻深感质疑,甚至打起了离婚的念头。
“生米煮成熟饭”就没了退路,这是典型的传统观念,在翟惠霞接触的案例中,常有当事者因为同居而感受到社会舆论的压力,进而走入婚姻。这种婚姻的缔结因为缺乏感情基础,时常伴随着隐患,其婚姻质量也大打折扣。甚至可以说,因这种同居而缔结的婚姻,根本无法持久。
【慎重】
倘若无法接受不婚的结果,或是不能承受传统观念下所产生的舆论压力,就不要轻易选择同居
寻求共同的生活体验、为择偶留下选择余地,是同居的初衷,但在现实中,很多人却未必清楚这一点。翟惠霞表示,在年轻群体中,同居的动机可以是对性的渴望,也可以是对归属感的渴望,甚至是为了逃避处理人际问题;而在大龄群体中,同居的动机则更倾向于寻求稳定的生活方式和排解寂寞。
白静来自于一个不幸的家庭,高考之前父亲猝然离世,加之母亲嗜赌成性,让她早早产生了自立门户的想法。为了寻求家的归属感,白静19岁就开始与男友小宇同居。在共同生活的四年里,性格孤傲的小宇发现自己无法接纳心高气傲的白静,两人就如同一山二虎,根本无法相融。这场恋爱,最终以小宇的出轨而终结。在白静看来,小宇只是为了发泄欲求而与自己同居,到头来,受伤的还是自己。
相比于年轻人,38岁的香蓉却安于不结婚的同居生活。四年前,香蓉与前夫离异,不久便与中学同学楚乔重逢。由于两人年轻时曾经相爱,并且都已离异,于是很自然地开始了同居。在相处的过程中,两人的关系一直很融洽,楚乔也不止一次提出要娶香蓉为妻,但却屡遭拒绝。在香蓉看来,双方的子女将会给彼此的生活带来影响,而结婚势必牵扯财产,这些复杂的后续问题都是她不愿面对的,而无牵无挂的同居生活则让她觉得更为稳定。
实际上,无论同居的出发点是什么,其结果无外乎结婚或分手。翟惠霞提出,婚前同居或许可以为婚后的生活做好铺垫,但这并不意味着同居就不必承担风险。因此,在选择同居之前,情侣们一定要慎重,倘若无法接受不婚的结果,或是不能承受传统观念下所产生的舆论压力,就不要轻易选择同居。因为婚前同居只是为婚姻保鲜的一种可能性,人们只有认清这一点,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摘自《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