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现阶段土地改革工作中,为了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则需要利用土地整理为重要途径,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确保土地效益的增加,同时还要对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所以当前土地整理备受社会各界关注。文中对土地整理和潜力进行了概述,同时对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土地整理模式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土地整理;潜力;评价;土地整理模式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全国各地都普遍开展土地整理,而且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土地整理也会作为重要的手段来加快推动我国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目标的实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農业区土地形态具有自身的独特笥,不仅破碎,而且较为零乱,这样就导致田坎和沟渠所占面积较大,农田景观破碎,而且类型较为单一,土地利用率较低。因此在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农村土地整理,有效的确保耕地总量的增加,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土地整理及其潜力概述
土地整理一词最早源于德国,我国进行土地整理的时间还较短,因此将土地整理进行定义时,其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在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而且土地整理在我国还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土地整理主要指农地整理,广义的土地整理包括土地的复垦和开发,但其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即是为了增加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前我国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整理的内容重点在农地整理上,其是指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由国家对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进行直接投资,从而对土地利用形态进行改善,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对当前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对农业景观进行优化。
当前我国土地整理的潜力具体表现在通过土地整理,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地的面积,而且可以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进一步对农村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灾情所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节约生产投资。
2、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
目前在对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时,其评价方法也开始向定量方向发展,利用数学和决策模型来对评价因子进行选择,采用多种方法来对因子权重进行确定,对潜力等级进行划分。而且近年来其他潜力评价也开始发展起来,特别是航空和遥感技术的应用,为土地信息带来了重大变革。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土地信息分类和提取得以实现,有效的提高了土地信息获取的速度,利用土地相关信息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和辅助遥感图像来进行解译。3S技术的应用,使土地整理评价的手段更加先进和科学。
3、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土地整理模式
土地整理模式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其由特定的土地整理构成要素和自然地域单元耦合而成,两者在一定规划下组合和运行从而产生了土地整理模式。而且按地域特征、待整理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整理目标和土地整理运作方式进行分类。
3.1地域特征
建议土地整理模式划分中自然地域的划分采用《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的分区,具体区域为:东南沿海区、环渤海区、东北区、中部区、西南区、黄土高原区、西北区和青藏高原区。
3.2待整理土地利用类型
基本农田整理应本着。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要求,大力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理,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强防洪,排涝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面提高农田质量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3.3土地整理目标
在不同土地整理发展阶段和不同地区,土地整理的目标有所差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解决项目建设中引发的土地问题和进行景观生态建设。根据土地整理目标的不同,可将土地整理模式分为三种:
3.3.1以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为中心功能的土地整理模式。该模式要实现的土地整理目标为: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度等。以增加耕地面积为主要目标的土地整理模式,主要由以下土地整理内容和措施构成:为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如荒地、荒坡,荒潍的开发利用、废弃地的重新利用,如灾毁地、矿区废弃地及污染土地的整治和重新利用,农村建设用地复耕,如宅基地的退宅还耕;零星地类整理。以提高耕地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土地整理模式的中心内容是改造中低产田,根据造成农田低产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良措施。
3.3.2以提高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土地整理模式。农村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工矿用地和居民点建设用地。它主要包括废弃工矿用地整理及农村宅基地整理。
3.3.3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中心功能的土地整理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内容为:合理开发和保护为利用地,灾害防治、农业生态景观建设。合理保护未利用土地模式的主要措施包括天然林地区的封山育林、荒地的植树造林,部分适宜开发为农业用途的适度开发。景观生态型土地模式则必须坚持不破坏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前提,保证土地利用在生态阀值之内,在土地生态环境容许限度之内进行整理。
3.3.4以经济增效为中心的土地整理模式。土地整理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经济行为,其意义和前途不仅取决于自身,而且必须与城市发展、城市土地配置以及二、三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这里的土地整理类型模式界定为以土地整理中心功能为依据的土地整理模式.
3.4土地整理运作方式
按照资金来源的不同,资金筹集方式可以分为国家与各级政府联合投资的方式、政府与企业或农民联合投资的方式以及中外合资的方式。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土地整理多采用国家与各级政府联合投资的方式,投资主体是国家、市级政府和区县政府或乡镇政府,也出现了地方政府与企业或农民联合投资的方式和中外合资的方式。根据经营主体的差异,经营方式可以分为国家组织大规模的土地整理方式,农户组织整理方式、集体组织整理方式、土地入股联合整理方式与土地整理公司组织整理方式。
4、结束语
土地整理涉及到多个方向和众多学科领域,是一项技术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系统工程,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整理目标和内容也呈动态发展,在土地整理过程中,通过对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和土地利用内部要素进行重新权属,同是还对土地权属和土地收益进行有效的调整,不仅协调了自然过程,而且还对社会经济和文化过程中进行了有效的协调,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l]周慷慨.罗海波.赵晨晨.陈龙江.生态农业发展背景下喀斯特山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以贵州省遵义县尚嵇镇为例[J].贵州农业科学,2012(9).
[2]卢一唐.试论土地整理与城乡一体化发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
[3]盖乐.蒋金豹.王世东.GIS技术支持下盘山县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及分级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
【关键词】土地整理;潜力;评价;土地整理模式
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全国各地都普遍开展土地整理,而且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土地整理也会作为重要的手段来加快推动我国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目标的实现。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農业区土地形态具有自身的独特笥,不仅破碎,而且较为零乱,这样就导致田坎和沟渠所占面积较大,农田景观破碎,而且类型较为单一,土地利用率较低。因此在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要加强农村土地整理,有效的确保耕地总量的增加,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土地整理及其潜力概述
土地整理一词最早源于德国,我国进行土地整理的时间还较短,因此将土地整理进行定义时,其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按照在按照土地利用规划或城市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和用途,采取行政、经济、法律和工程技术手段,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综合整治、调整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的过程。而且土地整理在我国还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土地整理主要指农地整理,广义的土地整理包括土地的复垦和开发,但其最终目的是一致的,即是为了增加耕地,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前我国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整理的内容重点在农地整理上,其是指在不增加农民负担的前提下,由国家对农村中小型基础设施进行直接投资,从而对土地利用形态进行改善,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对当前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对农业景观进行优化。
当前我国土地整理的潜力具体表现在通过土地整理,不仅可以有效的提高土地的面积,而且可以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进一步对农村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减少农业生产过程中灾情所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土地的生产能力,节约生产投资。
2、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方法
目前在对土地整理潜力评价时,其评价方法也开始向定量方向发展,利用数学和决策模型来对评价因子进行选择,采用多种方法来对因子权重进行确定,对潜力等级进行划分。而且近年来其他潜力评价也开始发展起来,特别是航空和遥感技术的应用,为土地信息带来了重大变革。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土地信息分类和提取得以实现,有效的提高了土地信息获取的速度,利用土地相关信息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模式识别和辅助遥感图像来进行解译。3S技术的应用,使土地整理评价的手段更加先进和科学。
3、当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土地整理模式
土地整理模式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其由特定的土地整理构成要素和自然地域单元耦合而成,两者在一定规划下组合和运行从而产生了土地整理模式。而且按地域特征、待整理土地利用类型、土地整理目标和土地整理运作方式进行分类。
3.1地域特征
建议土地整理模式划分中自然地域的划分采用《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中的分区,具体区域为:东南沿海区、环渤海区、东北区、中部区、西南区、黄土高原区、西北区和青藏高原区。
3.2待整理土地利用类型
基本农田整理应本着。农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要求,大力实施“田、水、路、林、村”综合整理,进一步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强防洪,排涝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面提高农田质量和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3.3土地整理目标
在不同土地整理发展阶段和不同地区,土地整理的目标有所差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改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解决项目建设中引发的土地问题和进行景观生态建设。根据土地整理目标的不同,可将土地整理模式分为三种:
3.3.1以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为中心功能的土地整理模式。该模式要实现的土地整理目标为: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产条件、提高农村建设用地利用集约度等。以增加耕地面积为主要目标的土地整理模式,主要由以下土地整理内容和措施构成:为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如荒地、荒坡,荒潍的开发利用、废弃地的重新利用,如灾毁地、矿区废弃地及污染土地的整治和重新利用,农村建设用地复耕,如宅基地的退宅还耕;零星地类整理。以提高耕地质量为主要目标的土地整理模式的中心内容是改造中低产田,根据造成农田低产的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改良措施。
3.3.2以提高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土地整理模式。农村建设用地主要包括工矿用地和居民点建设用地。它主要包括废弃工矿用地整理及农村宅基地整理。
3.3.3以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中心功能的土地整理模式。该模式的主要内容为:合理开发和保护为利用地,灾害防治、农业生态景观建设。合理保护未利用土地模式的主要措施包括天然林地区的封山育林、荒地的植树造林,部分适宜开发为农业用途的适度开发。景观生态型土地模式则必须坚持不破坏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基本前提,保证土地利用在生态阀值之内,在土地生态环境容许限度之内进行整理。
3.3.4以经济增效为中心的土地整理模式。土地整理和经济发展紧密相连的经济行为,其意义和前途不仅取决于自身,而且必须与城市发展、城市土地配置以及二、三产业的发展紧密相连。因此,这里的土地整理类型模式界定为以土地整理中心功能为依据的土地整理模式.
3.4土地整理运作方式
按照资金来源的不同,资金筹集方式可以分为国家与各级政府联合投资的方式、政府与企业或农民联合投资的方式以及中外合资的方式。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土地整理多采用国家与各级政府联合投资的方式,投资主体是国家、市级政府和区县政府或乡镇政府,也出现了地方政府与企业或农民联合投资的方式和中外合资的方式。根据经营主体的差异,经营方式可以分为国家组织大规模的土地整理方式,农户组织整理方式、集体组织整理方式、土地入股联合整理方式与土地整理公司组织整理方式。
4、结束语
土地整理涉及到多个方向和众多学科领域,是一项技术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系统工程,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土地整理目标和内容也呈动态发展,在土地整理过程中,通过对土地利用空间配置和土地利用内部要素进行重新权属,同是还对土地权属和土地收益进行有效的调整,不仅协调了自然过程,而且还对社会经济和文化过程中进行了有效的协调,追求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l]周慷慨.罗海波.赵晨晨.陈龙江.生态农业发展背景下喀斯特山区土地整理规划设计:以贵州省遵义县尚嵇镇为例[J].贵州农业科学,2012(9).
[2]卢一唐.试论土地整理与城乡一体化发展[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
[3]盖乐.蒋金豹.王世东.GIS技术支持下盘山县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及分级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