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扬子地块保存了较多与Columbia超大陆演化有关的岩石记录,但是其聚合-裂解过程、在超大陆重建中的位置等还存在较大争论.对扬子地块西北缘碑坝地区马元花岗闪长岩和白玉钾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测年结果表明,上述花岗质岩石分别形成于~2 090 Ma和~1 760 Ma.地球化学组成上,马元~2 090 Ma花岗闪长岩受蚀变影响,表现出强过铝质的特点,微量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扬子地块保存了较多与Columbia超大陆演化有关的岩石记录,但是其聚合-裂解过程、在超大陆重建中的位置等还存在较大争论.对扬子地块西北缘碑坝地区马元花岗闪长岩和白玉钾长花岗岩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测年结果表明,上述花岗质岩石分别形成于~2 090 Ma和~1 760 Ma.地球化学组成上,马元~2 090 Ma花岗闪长岩受蚀变影响,表现出强过铝质的特点,微量元素低Sr、Cr、Ni,高Y和Yb,相对富集轻稀土、亏损高场强元素,与钙碱性花岗质岩石相似,锆石εHf(
其他文献
针对城市复杂环境干扰且常规物探方法无法有效进行作业特点,本文重点分析了城市环境的振动噪声特征,同时以面波理论为基础分析了城市环境振动噪声在瞬态面波与被动源面波中的表征的,认为可通过有效方式将环境噪声作为有效信号进行利用.结合相关分析,本文在某城市环境进行了实际数据采集,对不同工况下环境振动干扰进行了分析,认为多重强干扰情况下无法将环境振动模拟为单一虚拟震源,需结合复杂环境信号传播特征进行合理的观测
松辽盆地北部扶余油层发育典型的致密砂岩油储层,需要通过水平井提产增效,提高动用率.但由于该区扶余油层单砂体薄、横向变化快、纵向上多层叠置,地震响应特征异常复杂,给水平井位部署带来了很大困扰.基于单只检波器接收的地震资料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但其频带具有"宽进宽出"的特点,除了精确记录有效反射波信号外,也完整保留了其他各种干扰波波场信息,采集地震资料信噪比较低.本文采用LNS面波衰减技术消除单只检波
为探讨浅层致密砂岩油藏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南部B油田延长组长3-长7油层组为研究对象,开展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孔隙演化研究.研究表明,B油田长3-长7油层组碎屑成分差异不大,长7油层组石英含量高,长6油层组长石、岩屑含量高,长3油层组云母含量高.长3油层组粒级分布相对较粗,其次为长7油层组,长6油层组粒级分布最细.从长3、长6至长7油层组,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黏土矿物总量、伊
无人飞行平台作为智能搭载平台正推动航空物探技术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面向有人驾驶飞行平台的痛点,无人机航空物探技术的推广应用对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及高质量数据的采集有着重大意义.本文基于最新集成的长航时彩虹4无人机航磁测量系统,对彩虹4无人机测量飞行安全和数据采集效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彩虹4无人机经改装后,可安全有效的执行航空磁测测量任务,并可推广应用于航空物探领域.
东北亚陆缘位于西太平洋洋-陆过渡带的北段,中-新生代经历了古洋盆的闭合与打开,陆缘弧的发育,洋底高原、洋内弧与弧前盆地的侧向增生等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本文系统梳理了东北亚陆缘的古地磁数据,涉及华北东部、朝鲜半岛、佳木斯—兴凯、那丹哈达、俄罗斯远东和日本等地区.作为定量研究地块运动有效的方法,古地磁资料对该地区几个主要构造过程起到了关键的制约作用,包括牡丹江洋的闭合、日本海的打开、陆内块体旋转或调整
断层附近应力分布研究对于断层错动诱发的天然地震、矿震等地质灾害的机理分析及预防具有重要意义.断层具有软弱、破碎的特点,会阻碍采动应力的传播,这将增加断层滑移和煤体冲击的危险.为了探究断层阻隔效应,以兖矿集团济三煤矿6303工作面地质条件为背景建立FLAC~(3D)数值模型并计算.模型中包括13个岩层和1个45°倾角的正断层.采用界面单元模拟断层接触面和岩层接触面.获得了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垂直、水平
为了探讨不同因素对中深层同轴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传热性能的影响,采用了一种中深层同轴套管式地埋管换热器数值模型,利用交替方向隐式法和追赶法,并结合邯郸地区现场测试数据,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分析了环腔流体流速、管径比、内管导热系数、回填材料导热系数、岩土导热系数及井孔深度对套管换热器换热量及出口水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增加环腔流体流速、减小管径比、减小内管导热系数、增大回填材料及岩土导热系数、增加井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密集直流电位数据探测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新方法,克服钢筋混凝土结构内部钢筋等不均匀体的影响.首先利用局部加密非结构化网格离散存在裂缝的钢筋混凝土结构三维模型;其次采用有限元法三维数值模拟单点供电逐点密集观测电位的数据采集方式,分析钢筋和裂缝对结构内部电流分布及观测数据的影响;最后将上述方法应用于实际的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探测.结果表明:(1)裂缝造成结构内部电流"绕行",裂缝两边的电
陆架边缘迁移轨迹与陆坡地貌形态均对深水沉积具有指示意义,但二者研究相对独立,综合陆架边缘迁移轨迹与陆地地貌形态研究可提升对深水沉积体系和有利储层预测方法的认知.文章基于水深数据和地震资料,精细划分东非被动大陆边缘陆坡类型为下凹型、"S"型和平直型,并定量分析其源汇系统,认为陆坡形态发育主要受区域构造、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给、海底峡谷的共同制约.同时发现,东非陆坡地貌形态与轨迹迁移存在强烈的耦合
现代海洋中的"深水(海)环境"普遍指位于大陆架坡折之下(水深>200 m)的范围,包括陆坡、陆隆、深海平原、洋中脊和海沟等.深海海底地形地貌多变,有延绵万里的海山,也有谷坡陡峻、深度大于宽度的海底峡谷.深水(海)峡谷作为主要的运移通道将大量沉积物从浅水搬运至深水环境中,其延伸长度短则数公里、长至数百公里.峡谷内部的沉积物可以作为良好的油气储层,也可以较为完整地记录海洋地质环境变迁的相关信息.本文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