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回大地,生机勃勃,桃红柳绿,鸟语花香。经过一个寒冷的冬季,都市人健身的热情,也随着气温的渐渐升高而活跃起来。春天确实是运动锻炼尤其是户外健身活动的好时节。然而,在春寒料峭、乍暖还寒的早春季节,受气温和人体自身因素的影响,身体各器官的功能包括肌肉功能,尚处于较低的水平,肌肉和韧带也都比较僵硬;同时,春天又是一个多病的季节,万物复苏,病菌丛生,在锻炼中如不注意防病保健,很容易诱发或直接引起多种病症。因此,春天锻炼一定要根据气候的变化和自身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趋利避害,防病保健。
1 调整锻炼时间。据环保专家多年来对城市大气卫生监测的研究表明,一年中,夏秋两季空气最清洁,冬、春季头一、二个月空气污染最严重:一天中,中、下午空气较清洁,早晨、傍晚和晚上的空气污染较重,晚上七点和早晨七点左右为污染高峰时间。春天人体新陈代谢活动还比较弱,表皮的毛细血管收缩,对有害物质抵抗力低,因而污染物更易危害人体健康。运动越剧烈,吸入的空气越多,受污染的程度也就越深。因此,我们要掌握好空气污染的时间规律,合理调整锻炼时间,尽量避免和减少空气污染的危害。如:天气晴朗时可适当延长锻炼时间,加大运动量,到空气比较清新的地方去锻炼,在污染较重或有雾的大气里,运动量就应小一些,还可利用中午或下午的时间锻炼。再说,一天内,人体血小板的含量是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的,下午和傍晚的血小板量要比早晨低20%左右,血液黏度降低6%,早上容易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和心脏病发作等问题,而下午以后这个危险则降低很多。且人体已经经过了大半天的活动,对运动的反应最好、吸氧量最大,运动效果也更明显。
2 注意防寒保暖。初春的气候特征是乍暖还寒,昼夜温差较大。二月上旬至四月上旬,始入仲春时令,天气就像“孩儿脸”,说变就变,极不稳定,而且风力大、突变快,使人难以适应。“春捂秋冻”就是顺应气候的养生保健经验。因为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加之人用冬衣捂了一冬,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如果衣着单薄,稍有疏忽,极易感染疾病,危及健康。尤其是老年人,气弱骨疏、抗病力差,稍受风寒,便易发宿疾。因骤冷会使血管痉挛,血液黏稠,血流速度减慢,脏器缺血,于是感冒、肺炎、气管炎、哮喘、关节炎、偏头痛、冠心病等便会接踵而来。在此时,应防风御寒,时各夹衣,遇暖易之,棉衣不可顿去。俗话说:“晨练防风如防刀。”不要在冷空气袭来时进行锻炼,要避免顶风和有雾的天气,锻炼的场地应尽可能选择风小或避风的地方,不要在墙边、胡同口练,以防阴风。要注意用鼻吸口呼,不要呛风。出汗时应及时用干毛巾擦去,切勿敞开衣服让风劲吹,注意衣服的干爽,不要穿汗湿透的衣服在冷空气中行走。锻炼结束后应立即披上外套,注意保暖,不能吹凉。因为锻炼后皮肤毛孔张开,吹风后很易受病。
3 运动不宜过度。春天锻炼时,动作宜舒展、畅达、缓慢,运动量不宜过度,微微出汗是最好,以免大汗淋漓而伤元气。要以运动后感到精力充沛,身体轻松舒服,运动后1小时内体力得到恢复为度。运动量如过大,会引起身体疲劳反应。因此,锻炼要有计划,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负荷量;要选择适宜的运动强度,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体质较弱或缺乏锻炼的人,锻炼强度应南低到高,运动由易到难,运动量由小到大。当你出现身体无力、精神恍惚、睡眠不好和食欲差等症状时,应降低运动量。中老年人更应量力而行,掌樨好运动量,并进行自我运动监督。开始锻炼时,运动量的大小要根据自我感觉来加以掌握。如有头痛、精神不振、睡眠不好和胸闷等症状,说明运动量过大,应作适当调整。如长跑一般可从每分钟跑40-50米开始,每次锻炼10分钟左右,二周后加至每分钟100-150米,适应后再逐渐增加。心率可掌握在110-135次/分之间,健康状况较差的老人则应在90-120次/分之间,其他人最高也不宜超过140次/分。
4 运动前要热身。春季的体育锻炼一定要讲究科学性。在进入锻炼的正题前,最基本的当是要做好准备活动。冬季带给我们的除了寒冷还有僵硬:身体各器官如内脏、肌肉的功能都处于较低水平,骨骼和韧带更是僵硬得很,冒冒然弯低身体、高踢脚尖,甚至是扭腰、跳绳,都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尤其是从事剧烈的运动前,“热身运动”更是少不了,以预防肌肉和骨骼遭受损伤。锻炼前宜做8-10分钟的准备活动,如徒手操、步行或走跑交替。
5 运动过后要注意“冷身”。运动能加速血液的循环,如果不做一些节奏慢的简单运动,血液不能突发性地自动适应身体的变化,血压会猛然下降,心脏供血不足,引起昏迷甚至休克死亡。简单的5分钟左右的慢走,能够有效地消除疲劳。当脉搏减慢至120次以上,你的“冷身运动”才能功成身退。
6 不要随地坐卧。春天空气潮湿,易发疾病,若稍不注意,在锻炼中或锻炼后,随地就坐,或在草地上睡一觉,则对身体有很大的危害。因为这样很容易患风湿幽要痛,甚至关节炎。人在受凉时和受潮后还会得扁桃腺炎。春天来临不少草木都会散发出“天然活性物质”或花粉等,这些致敏物质可随呼吸进入人体,使组织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类物质,产生过敏反应,出现鼻痒、流涕、喷嚏、鼻寒等;发生在胃黏膜,出现呕吐、腹痛、腹泻;发生在气管、支气管,会出现哮喘、气促、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严重的还会有面色苍白、身出冷汗、手足冰凉、血压下降,甚至有引起死亡的可能。因此有过敏史者,春练时切不可仰卧在草地上或穿梭在化丛中,回家后应洗手洗脸,一旦发生过敏反应,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7 适度接受日光浴。春季讲究护肝,中医讲究五行(金、木、水、火、土),而春季则属于五行中的木,人体五脏的“心、肝、脾、肺、肾”,对应五行,因此肝也属木,肝脏与木的物性是一致的。因此,多与大自然接触,迎接春季和暖阳光,对改善肝脏功能及全身心的健康好处颇大。所以春季运动首先要在室外。春天的阳气在树林、江河、湖边的空气里尤其旺盛,这些地方富含着负氧离子,它有止咳、消除疲劳、调节神经、降压、镇静等功效。运动地点选择在室外,能改善呼吸、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的状态,越练越精神,就算是“春困”一类的恼人事也难以近身。随着年龄的增加,老人的骨髂渐渐疏松,强度和刚度下降,出现全身无力、腰酸背痛等症状。脊柱椎骨支持不住体重,慢慢塌陷变扁,导致弓腰驼背、身材变短,影响心肺功能。同时,也容易发生骨折。专家指出,预防和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关键在补钙。许多老年人服用壮骨粉、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等补钙保健品,但效果并不好。原来,人体吸收钙需要维生素D的协助。如果缺少维生素D,尽管食物中钙质丰富,依然不能吸收。我们日常所需要的维生素D,除食物供给一小部分外,主要是通过日光照射而获得的。春天风和日丽,是享受阳光、补充维生素D的好时机。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不能透过玻璃,因而隔着玻璃晒太阳,对增加体内维生素D是没有用处的。
掌握了这些春季运动的要领,您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走出室外锻炼身体了。
1 调整锻炼时间。据环保专家多年来对城市大气卫生监测的研究表明,一年中,夏秋两季空气最清洁,冬、春季头一、二个月空气污染最严重:一天中,中、下午空气较清洁,早晨、傍晚和晚上的空气污染较重,晚上七点和早晨七点左右为污染高峰时间。春天人体新陈代谢活动还比较弱,表皮的毛细血管收缩,对有害物质抵抗力低,因而污染物更易危害人体健康。运动越剧烈,吸入的空气越多,受污染的程度也就越深。因此,我们要掌握好空气污染的时间规律,合理调整锻炼时间,尽量避免和减少空气污染的危害。如:天气晴朗时可适当延长锻炼时间,加大运动量,到空气比较清新的地方去锻炼,在污染较重或有雾的大气里,运动量就应小一些,还可利用中午或下午的时间锻炼。再说,一天内,人体血小板的含量是有一定的变化规律的,下午和傍晚的血小板量要比早晨低20%左右,血液黏度降低6%,早上容易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和心脏病发作等问题,而下午以后这个危险则降低很多。且人体已经经过了大半天的活动,对运动的反应最好、吸氧量最大,运动效果也更明显。
2 注意防寒保暖。初春的气候特征是乍暖还寒,昼夜温差较大。二月上旬至四月上旬,始入仲春时令,天气就像“孩儿脸”,说变就变,极不稳定,而且风力大、突变快,使人难以适应。“春捂秋冻”就是顺应气候的养生保健经验。因为春季气候变化无常,加之人用冬衣捂了一冬,代谢功能较弱,不能迅速调节体温。如果衣着单薄,稍有疏忽,极易感染疾病,危及健康。尤其是老年人,气弱骨疏、抗病力差,稍受风寒,便易发宿疾。因骤冷会使血管痉挛,血液黏稠,血流速度减慢,脏器缺血,于是感冒、肺炎、气管炎、哮喘、关节炎、偏头痛、冠心病等便会接踵而来。在此时,应防风御寒,时各夹衣,遇暖易之,棉衣不可顿去。俗话说:“晨练防风如防刀。”不要在冷空气袭来时进行锻炼,要避免顶风和有雾的天气,锻炼的场地应尽可能选择风小或避风的地方,不要在墙边、胡同口练,以防阴风。要注意用鼻吸口呼,不要呛风。出汗时应及时用干毛巾擦去,切勿敞开衣服让风劲吹,注意衣服的干爽,不要穿汗湿透的衣服在冷空气中行走。锻炼结束后应立即披上外套,注意保暖,不能吹凉。因为锻炼后皮肤毛孔张开,吹风后很易受病。
3 运动不宜过度。春天锻炼时,动作宜舒展、畅达、缓慢,运动量不宜过度,微微出汗是最好,以免大汗淋漓而伤元气。要以运动后感到精力充沛,身体轻松舒服,运动后1小时内体力得到恢复为度。运动量如过大,会引起身体疲劳反应。因此,锻炼要有计划,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负荷量;要选择适宜的运动强度,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体质较弱或缺乏锻炼的人,锻炼强度应南低到高,运动由易到难,运动量由小到大。当你出现身体无力、精神恍惚、睡眠不好和食欲差等症状时,应降低运动量。中老年人更应量力而行,掌樨好运动量,并进行自我运动监督。开始锻炼时,运动量的大小要根据自我感觉来加以掌握。如有头痛、精神不振、睡眠不好和胸闷等症状,说明运动量过大,应作适当调整。如长跑一般可从每分钟跑40-50米开始,每次锻炼10分钟左右,二周后加至每分钟100-150米,适应后再逐渐增加。心率可掌握在110-135次/分之间,健康状况较差的老人则应在90-120次/分之间,其他人最高也不宜超过140次/分。
4 运动前要热身。春季的体育锻炼一定要讲究科学性。在进入锻炼的正题前,最基本的当是要做好准备活动。冬季带给我们的除了寒冷还有僵硬:身体各器官如内脏、肌肉的功能都处于较低水平,骨骼和韧带更是僵硬得很,冒冒然弯低身体、高踢脚尖,甚至是扭腰、跳绳,都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尤其是从事剧烈的运动前,“热身运动”更是少不了,以预防肌肉和骨骼遭受损伤。锻炼前宜做8-10分钟的准备活动,如徒手操、步行或走跑交替。
5 运动过后要注意“冷身”。运动能加速血液的循环,如果不做一些节奏慢的简单运动,血液不能突发性地自动适应身体的变化,血压会猛然下降,心脏供血不足,引起昏迷甚至休克死亡。简单的5分钟左右的慢走,能够有效地消除疲劳。当脉搏减慢至120次以上,你的“冷身运动”才能功成身退。
6 不要随地坐卧。春天空气潮湿,易发疾病,若稍不注意,在锻炼中或锻炼后,随地就坐,或在草地上睡一觉,则对身体有很大的危害。因为这样很容易患风湿幽要痛,甚至关节炎。人在受凉时和受潮后还会得扁桃腺炎。春天来临不少草木都会散发出“天然活性物质”或花粉等,这些致敏物质可随呼吸进入人体,使组织细胞释放出组织胺类物质,产生过敏反应,出现鼻痒、流涕、喷嚏、鼻寒等;发生在胃黏膜,出现呕吐、腹痛、腹泻;发生在气管、支气管,会出现哮喘、气促、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严重的还会有面色苍白、身出冷汗、手足冰凉、血压下降,甚至有引起死亡的可能。因此有过敏史者,春练时切不可仰卧在草地上或穿梭在化丛中,回家后应洗手洗脸,一旦发生过敏反应,要及时到医院诊治。
7 适度接受日光浴。春季讲究护肝,中医讲究五行(金、木、水、火、土),而春季则属于五行中的木,人体五脏的“心、肝、脾、肺、肾”,对应五行,因此肝也属木,肝脏与木的物性是一致的。因此,多与大自然接触,迎接春季和暖阳光,对改善肝脏功能及全身心的健康好处颇大。所以春季运动首先要在室外。春天的阳气在树林、江河、湖边的空气里尤其旺盛,这些地方富含着负氧离子,它有止咳、消除疲劳、调节神经、降压、镇静等功效。运动地点选择在室外,能改善呼吸、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的状态,越练越精神,就算是“春困”一类的恼人事也难以近身。随着年龄的增加,老人的骨髂渐渐疏松,强度和刚度下降,出现全身无力、腰酸背痛等症状。脊柱椎骨支持不住体重,慢慢塌陷变扁,导致弓腰驼背、身材变短,影响心肺功能。同时,也容易发生骨折。专家指出,预防和治疗老年骨质疏松。关键在补钙。许多老年人服用壮骨粉、葡萄糖酸钙口服液等补钙保健品,但效果并不好。原来,人体吸收钙需要维生素D的协助。如果缺少维生素D,尽管食物中钙质丰富,依然不能吸收。我们日常所需要的维生素D,除食物供给一小部分外,主要是通过日光照射而获得的。春天风和日丽,是享受阳光、补充维生素D的好时机。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紫外线不能透过玻璃,因而隔着玻璃晒太阳,对增加体内维生素D是没有用处的。
掌握了这些春季运动的要领,您就可以放心大胆地走出室外锻炼身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