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人性化设计

来源 :美术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men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长期以来,图书内页设计一直不被人们重视,对此也缺乏系统化的研究,导致很多图书编排乏味无趣,面目可憎。然而随着今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逐步加快,大量的时间被零散消耗在琐碎的日常生活中,不可避免的,阅读对于很多人来说又重新变成了一种奢侈的行为。如何满足整日忙碌的人们的阅读愿望,让他们重享书斋的宁静,获得心灵上安宁,成为了今日图书设计者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然而,在惯性思维的主导下,书籍内部设计的重要性几乎被包括出版人、设计师、读者在内的所有人忽视。这种对书籍内文设计的随意态度和普遍模式化的处理,导致了市场上许多图书的虚有其表,内外风格脱节,严重妨碍了人们阅读的热情。
  今日的读者对阅读的品质期望很高,他们迫切需要现代图书能在编辑、设计、装订手法上适应现代生活的变化,为阅读提供更好的支持和服务。对于设计者而言,设计既要能够在第一时间打动读者,还必须考虑到不同类型读者的生活方式和阅读时间上差别,做出能够适应人们使用零散阅读,也能满足整片时间阅读的优质图书。切合人们阅读时间不规律的实际,本文从人的生活习惯,视知觉心理、视觉兴奋度、专注力、感情等方面,探讨从形态、材质、版式、节奏等方面提升书籍品质的设计依据,提出如何创造更加人性化阅读,籍此重塑书籍作为知识媒介、信息载体甚至是情感归依的崇高地位。
  一、书籍形态的设计
  2006年,江苏文艺出版社编辑出版的《不裁》一书获得了2006年“中国最美的书”金奖和2007年“世界最美的书”铜奖。《不裁》通过互相连接的页面故意隐藏书籍的部分内容,让读者在期待中裁开页面,这种非常规的书籍装订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书籍设计的可参与性阅读的思考。一本书以何种形式展现在人们的眼前,我们用何种方式去打开它,形态是设计者需要思考的首要问题。
  一般说来,书籍形态包括开本大小、装订与翻阅的方式等整体视觉、触觉效果。在传统惯性思维和工艺标准化的限制下,形态设计经常被人们忽视,在大多数人的眼里,书籍只是一个方形六面体,难有新意可言。事实上,一本书采用何种装帧形式,将带给人们截然不同的感受。看似没有体积的纸张经过折页、装订和裁切变成书,以立体形态的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时候,它的开本、比例、材质、工艺以及翻检方式将建构起该书独特的气质。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指出,书籍设计是一种“构造学”,是营造外在书籍造型的物性构想与内在信息传递的理性思考的综合学问;是设计家对内容准确地阅读后随之对主体感性的萌生、悟性的理解、知性的整理、经过周密的计算、精心的策划、节奏的把握、工艺的运筹等一系列有条理、有秩序地整体构建出设计者心中的“构筑物”。书籍不仅仅是一本读物,还能与周围的环境取得一种和谐的理想空间。在《梅兰芳》一书中,吕敬人在书口这个常被忽略的位置上加印了梅兰芳穿着戏装与常服两张不同形象的图像,让读者在阅读翻检时玩味,为阅读带来意想不到的趣味。翻开书页时,许多人甚至能从中缅怀到学生时代常在书口题字作画的时光,冰冷的图书变得饱含感情,充满记忆的温度。
  形态的突破能够把观众迅速引入到书籍独特的气场中,它为读者营造恰当的阅读氛围,拉近了作者与读者之间的距离。一本构思新颖,制作别致的书籍甚至能在人们生活中发挥超出信息载体之外的作用。它在人们之间传递、被人们摩挲、探讨、珍藏,不仅参与建构人们独特的世界观和行为方式,也会在人们的生活交往中起到积极的桥梁作用。当然,书籍形态创造并非只是设计者的奇思妙想,它同时也是建立在对书稿内容深刻的理解之上,结合图书阅读者身份、习惯、生活方式等多方面的需求,以一种准确、贴切的方式呈现出来,切不可刻意为之,强求怪异。
  二、材料与工艺选择
  当作为知识载体的功能已被电子媒体所取代之时,图书也只能作为众多媒介中之一供大家选择。相较于其他的电子媒介,纸质媒体的最大优势便在于它的亲切性和质感上。日本设计大师原研哉说:“如果电子媒介被认定为一种信息传递的实用工具,则书便是信息的雕塑。从此,书将根据它们能有多好地唤醒其材料性来受到评判,因为要造好一本书完全是基于对作为媒介的纸的确切选择。”图书设计要把这种感觉的品质提升到较高的层次上,需要对触感的把控,纸张的种类、克数、吸墨程度、透光度、触感甚至是气味等方面精心选择。
  合适的纸张与印制、装订工艺显然会对图书的整体效果和阅读感受有重要的影响。随着现代的造纸工业和物流的发展,书籍印刷用纸的可选择性越来越多,即便是最常用的道林纸,也有毛面或光面,白色、米色、象牙色等多种触感、颜色的选择。其他如铜版纸、哑粉纸、画报纸、布纹纸、硫酸纸,还有形形色色的艺术纸张的视觉效果、质感、手感、耐久度、重量等更是不胜枚举,千差万别。同样的纸张也会因为品牌、各个产地不同差别很大。另外,尽管大部分的图书内页的印刷工艺不会选用复杂的特殊工艺,但并不排除在一些特殊用途的图画类书籍中,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增加一点制作成本,专色、UV、烫印、纸张压模的方式还是值得去尝试的。
  纸张和工艺带来的视觉效果和手感,翻阅中会对读者的心理起到微妙的暗示作用,这对于忙碌的现代人非常重要。在信息泛滥的时代里,人们接受信息的途径日益多样化,书籍要获得人们的认可,阅读时的舒适性和亲近感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值得指出的是,就是在历年的世界最美的书评选上,美也并不是作为主要的评审依据,摆在第一位的恰恰是对阅读的感受和装帧的质量。然而,由于设计与生产环节的分工,很多设计师和制作单位缺乏有效的沟通,他们对对纸张性能、特质缺乏应有的了解。解决的办法只有增加和印刷制作单位的沟通,实现设计师进厂的跟单制,才能从根本上促进书籍整体水平上的提高。
  三、字体与版式的定义
  要把作者所要传达的内容物化为具体的书籍,不仅需要对书稿的内容有足够的把控能力,也需要对作者的文风、气质有足够的把控能力,做到书籍的形式与内容协调统一。书籍的版式设计是小中见大的小巧功夫,方寸之间有各种规范的制约。只能依靠版心、版口等细节设计与文字的字体、字号、字距、行距等细节的调整与设置来表现图书的内容,既不能让过度的装饰元素干扰人们的阅读,也不能使图书版面因缺乏变化显得单调、呆板。   适度的文字密度和版面容量,对于读者接受、喜欢一本图书起不可忽视的作用,设计中尽可能地考虑到读者的时间、心理上需要,让图书以一种更加亲切的面貌呈现在读者面前时,将是阅读的人性化设计的直观展示。正常情况下,休闲类书籍出于阅读时间多变性的需要,文字的密度不宜过大;而工具书如字典、辞典等,大部分是用于查阅,并不需要长期伏案,通常就会选择较小字号、行距以增加版面的容量。而在老人和儿童的图书中,为了照顾老年人的视力问题和儿童的耐心,通常会选择大尺寸的字体,减少书籍单页的信息量。
  德国图书艺术基金会主席乌塔·施耐德女士说:“世界最美的书评委会的工作重点在于评判图书中文字与图片的视觉组织与设计,具体包括设计构思、版式、插图及图片质量、封面设计和易读性,还包括装帧及其技术。如排字、排版、数码图像编辑、印刷、纸张和装订的质量等显著影响图书功能的因素。内部设计方面的评判内容是宏观版式、微观版式、图片设计和素材选择。”而在外部设计方面,评委注重构图、简约性以及与书本内容的关联性。作为专业的评审机构,他们站在普通读者的立场上提出对图书高质量设计要求。
  图书设计中字体、字型的美感与节奏、可读性进行精心的设定和排列,保持文字块与灰度与周围留白间和谐的关系,需要对不同类型图书的不同个性和气质类型有深入的理解。在确定了书籍的开本以后,设计师需要计算合适的字体大小和版面容量,依靠适度的字体、字号、字距、行距,版心、基本要素的参数设定,合理布置插图、注释等要素的位置,处理各级标题、正文、页码、引文、注释、参考文献、索引等不同类型文字之间的关系。让所有类型的文字各得其所,保证图书内容逻辑通畅,秩序井然。
  另外,书籍设计应该是包括信息编排以及封面、环衬、扉页、序言、目次、正文、各体例文字、图像、纹饰、空白、线条、标记、页码等内在组织体从皮肤到血肉的三次元有条理的再现。内文的页面在统一的版式定义下,往往大同小异,而扉页、目录、版权等细节往往能体现出这本书编辑和设计的水平与重视程度。这些细节部分的文字的字体、字号、灰度、对齐方式、版面布局值得精心的推敲,处理得好,能提升书籍的品位和格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的《禅是一枝花》一书(图1),是用文字元素进行设计的典型。针对本书的36则禅宗故事,采用每个故事为一章节,每个章节的起始页都有大量留白,让大标题与正文保持各自的独立性。在大标题文字部分亦做了分级处理,弱化章节序号,从体积上突出章节的内容,用反白的方式保持章节序号的分量。正文部分的引文、按语、诗句等都用不同的字体做了区分,且各类文字间上下空出至少一行的距离,书页清秀典雅,秩序井然。尽管本书从头至尾没有一幅插图,却丝毫没有使人感觉到单调,反而让人阅读时能充分感受到文字的美感。32开本的版面上每页文字数量不足600字,阅读起来轻松自如,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随行随止,图书的编排和文字的性格完全合拍,不失为一本优秀的出版物。
  四、书籍节奏的把握
  一个人的阅读,总是要根据自身需要随行随止,而现在大部分图书设计都没能考虑到人们阅读时间的不规律性,从头至尾缺乏节奏上的变化。图书与人的交流、对话,是和图书自身叙事情节的变化,人阅读的时间长短、视觉兴奋度的强弱都是紧密相连的。日本书籍设计大师杉浦康平在《造型的诞生》道出:“书,既是平面,又是立体;既有时间,又有空间;既产生戏剧情节,又运动不息——这样的整本书可以比作有生命的身体,人体的延伸。书籍这个造型即整个身体。”书籍情节的起伏与论述的展开是贯穿设计的生命线,起、应、转、承和相互契合间组成了跌宕起伏的叙事节奏。然而这种节奏的变化并不一定和读者的思维活跃时间完全一致,书籍节奏的控制要把握文本自身的叙事转换和阅读速度的不同,以及思维兴奋时间长短之间的关系,提高阅读的效率并激发人们阅读的热情。
  图书叙事的节奏在于情节上的起伏,设计中则体现在书籍编排方式的改变上。以每分钟阅读600字为基准,20分钟为视觉兴奋持续期,我们需要在12000字左右必须考虑到书籍的节奏转换,在20页左右需要以适当的插图或隔页,让读者可以选择停留或是继续阅读。也可以通过图版、编排方式的变化来改变文字的叙事结构,从而达到缓解阅读产生的疲劳感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书籍的文字对读者的吸引力差别很大。正常情况下,阅读文学类书籍就要比阅读哲学、心理学或是其他理工类书籍轻松得多,对此,我们需要根据不同的书籍,不同的读者群体做一般性的分析,根据不同类型的读者的阅读习惯,学习方式对书籍的版面容量及行文结构做适应性的设计,让叙事的节奏起伏与读者情绪、精神状态相一致,满足读者的需求。同时,标题或关键字的图形化处理,在图书版式中常常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三联书店出版的《阅读城市》版式设计精巧细腻(图2)。该书版心设置高度较低,其中天头35MM,地脚40MM,每页最多26行,每行不超过30字,单页信息量适中。该书以严格的网格设计体系为依据,在版心正文与页眉页脚之间的空隙用来作为图书说明或是注释,既有变化又有统一,很好地体现了工科泛读类书籍合理定位,阅读起来轻松惬意,该书获得2006年中国最美的书称号。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今生今世》(图3),在每一章的起始页,通过白版上标题的四个大字的粗细变化,倾斜、边缘的切割等艺术化手段的处理,实现章节分隔的功能。在正文内部,一二级标题亦只使用同一种字体,仅通过不同层级文字的大小与周围的留白,让图书各层级之间文字的关系一目了然。此书内部的设计简洁自然,从内到外透出一种淡淡古籍的书卷气,充分体现出了民国时代文人才子的写作细腻、绮丽文风。书的目录设计也颇有新意,水准远胜该书封面。
  结语
  阅读的舒适性对生活节奏快、专注度低的现代人而言尤为重要。编排上考虑欠周的书籍,既难以引起人们购买的兴趣,更难勾起人们阅读的热情。据抽样调查,笔者发现在亚马逊和卓越网等网上销售图书的评价中,对图书编排的评价约占到了20%左右,读者反映问题集中在版式和字体的编排,图书的印刷质量、纸张的手感等方面,在一些存在明显缺陷的书籍中,对编排的投诉和抱怨则接近了70%,这些数据从侧面反映了普通读者对阅读舒适性的强烈要求。然而,读者的这些需求长期以来并不被出版人和设计者所重视,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书和越来越多的读者渐行渐远。
  阅读对很多人而言需要相当自制力,尤其在网络、电视以及形形色色各种掌上媒体当道的今天,人们对文字的敏感程度剧烈下降了。要把人们从闪烁的电子屏幕前拉回到书斋里,书籍设计就绝不应仅仅是停留在封面装帧的层面,而更应是全方位的立体的策划、编辑与设计的过程,提高阅读的舒适性,提升图书的吸引力刻不容缓。书籍设计的本质不应该只是考虑图书销量的问题,也不是为艺术而艺术,而在于书所应带来的阅读的惬意。
  参考文献:
  [1]吕敬人著,《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湖北美术出版社,武汉,2005年出版,第2页。
  [2][日]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桂林,2010年出版,第200页。
  [3]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中国最美的书”评委会编,《2006-2009中国最美的书》,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上海,2010年,第6页。
  [4][日]杉浦康平著《造型的诞生》,李建华,杨晶译,中国青年出版,北京,1999年,157-181页。
  (本文为2010年南京大学金陵学院教改项目《书籍设计》课题成果,项目编号:112005)
  [陈亚建,南京大学金陵学院]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各项改革的深入,市场逐渐取代政府成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与之相适应,我国在2001年将军转安置政策由计划分配模式调整为计划分配和自主择业相结合的模式。但十多年
当前,中国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同时也伴随着劳资关系日趋复杂化和纠纷的多样化。劳资关系的变化,给现行治理体系带来了一定的压
期刊
书籍设计版面艺术包括字体艺术、色彩艺术、插图艺术、封面艺术等,是多种元素的有机组合体,对书籍的整体形态特征与规划。从设计学角度而言,书籍设计属于立体型形态,有着很强的艺术性,其作用在于通过艺术性的设计来促使读者参与阅读的积极性,从而与书之间产生一定的互动,实现一定的行为。现如今的书籍封面都是围绕信息编辑思路来进行设计的,诸如:封面、环衬、扉页、序言、目次、正文体例、文字、传达、风格、节奏层次,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