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新的形势下,要用更加开阔的视野谋划基层党的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整合组织资源,积极探索单位党建、行业党建和区域党建互联互动,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效应。在城乡快速融合发展的进程中,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为城市党建工作提出新课题。南京市雨花台区秉持“区域化、大党建”工作理念,以亚洲第一大高铁站南京南站为中心,在全国开创性地成立“南京南站区域党建联盟360”,把区街社三级党组织联动起来,把街道社区、驻地单位、新兴领域的党建工作统筹起来,构建了党的建设360度全覆盖的工作联合体,形成区域共融、组织共建、资源共享、多元共治的基层党建大格局,为区域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一、区域化快速发展为南京南站
片区党建带来的现实挑战
南京南站是我国“四纵四横”高铁网中的特等客运站和华东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近年来,以南京南站为内核、辐射覆盖六公里的区域正从单纯的地理符号和枢纽节点,成长为融要素集散、产业吸附、枢纽通道、民生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在这一过程中,只有使党的工作及时跟进,让党的建设顺势提升,才能避免产生“真空地带”和“服务盲区”。如何把传统党建与新兴领域党建结合起来,以党建为引领提升社会治理的精准度精细度,增强区域发展的内聚力协同性,已成为南站片区党建面临的现实挑战。
城市对外窗口赋予的政治责任挑战。目前南京南站日均人流量已超过40万人次,高铁、汽车客运、地铁单日最高峰分别高达19.4万、7.8万、17.4万人次。南站片区已成为南京乃至江苏首要的形象展示平台,是中央领导、外国政要、外来旅客认识南京感受江苏的第一道窗口。这不仅关系着人们对南京城市品质的认同,也影响着外界对江苏发展面貌的印象,维护和展示好这一窗口形象已成为我们必须扛稳抓牢的政治责任。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以南京为中心的“米”字形放射状交通网的规划建设,南京南站的枢纽运转力、要素集聚力、辐射带动力必将进一步增强,片区形象建设、城市精细管理、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要求必将进一步提升。如何以党的建设为引领,统筹好南京南站功能完善与区域治理,内部建设与片区开发,使南京南站片区成为南京的鲜明城市标识,已然尤为重要。
新经济蓬勃兴起带来的服务理念变革挑战。新经济新业态青睐于在枢纽沿线“扎根”,追求乘着“高铁速度”跑赢“市场争夺战”。南京南站片区凭借交通区位优势,吸引了华为、中兴、绿地、万科等企业以及众多商务楼宇入驻,日益发展成重要的高端商务商贸集聚区和市域经济新兴增长极。新经济的高效率、快节奏,对政务服务的理念、机制、模式也带来了深层次影响。如何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主动回应好新经济对服务软环境的现实需求,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有形“堅冰”、无形“壁垒”,促使服务再升级、效能再提速,让企业得以在行政审批、资金融通上轻装上阵,在市场开拓、品牌建设上阔步前行,已成为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城市化建设催生的社会治理挑战。南京南站片区的建设是城市化进程的典型,不同于以往枢纽站点综合整治的粗放模式,呈现出农村变社区、农民变市民、老郊区变新城区等深层次变化。既要应对好精细化建管、棚户区改造等领域的风险矛盾,又要回应好群众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诉求升级;既要保障原住居民共享发展红利,又要促进外来人口享有公平待遇、高端人才安心创新创业。这些都迫切需要加强区域内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集约利用,为群众提供更加多元、精细、高效的民生服务,努力在共建共融中实现共治共享。
区域资源富集与整合利用不足的现实挑战。南京南站片区虽然驻地单位多、市场主体多、社会组织多,但由于管理体制和隶属关系限制,特别是局限于垂直型、封闭型的单位制建党模式,既没有“谁听从谁”的有效制度,也没有“谁联系谁”的常态机制,总体上缺少横向联结、纵向联通、跨界联合的互动互联。一些单位“溢出”的资源成为一些组织的“甘露”,街道和社区党组织面临着“小马拉大车”的困境。同时一些“两新组织”也存在着党员管理难、党组织设置难、党建活动针对性难等问题。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南京南站区域党建联盟360”应运而生,开启了城市区域化党建创新的雨花台实践。
二、“党建联盟360”走出的区域化党建创新之路
自2018年6月成立“南京南站区域党建联盟360”以来,雨花台区紧扣“联、实、准、快”四个关键字,加强互联互动互通,促进共驻共建共享,努力使之成为区域共融的黏合剂、助力发展的助推器、党建引领的动车组。
做好“联”的文章,以党建联盟为纽带凝聚各方力量。“党建联盟360”打破体制壁垒,突破行业阻隔,推进“政企联事”“党群联心”,形成城市区域化党建整体效应。推动组织联合,形成党建工作“一盘棋”。一方面,密切资源连接,织牢服务平台“一张网”。创新搭建政务、企业、社会组织、驻地单位四大服务平台,其中政务服务平台由区级机关工委牵头,对接市场监管、税务、规划、金融等部门,主要提供行政审批等服务;企业服务平台由雨花街道南站服务办牵头,以江苏股权交易中心等企业为依托,主要落实企业落户入驻等服务事项;社会组织服务平台由街道社服中心牵头,发挥“爱之光”等社会组织优势,主要承接社区群众民生服务;驻地单位服务平台由南站综管办牵头,联合雨花派出所等12家驻地单位,主要做好卫生、治安和人文环境保障。另一方面,强化工作联动,拧紧协同推进“一股绳”。雨花台区把“党建联盟360”作为2018年度区委书记抓基层党建项目,列入党建工作考核,组织部门将其作为党建工程重要驱动,着力打造商圈经济的样本;雨花街道将其作为党建一号工程,具体抓、直接抓、协调抓,切实发挥党工委总牵头作用。同时制定八章28条党建联盟章程,以及联盟联席会议制度、专委会工作职责、联盟党建工作专项资金实施办法等工作规程,统筹落实成员单位党务工作、培育孵化基层党组织、改善公共事务等共建责任,以制度化促进联盟各项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强化“实”的举措,以实体运作为抓手筑牢党建基础。注重强实体、出实招、求实效,促使党建工作落地生根。一要打造实体化架构。按照各成员单位承担的联盟事务,成立共创、共建、发展、服务四个专委会,分别设在党政办、组织人事科、经济发展办、民生服务办,实行专人专岗负责。共创专委会统筹负责联盟品牌活动策划;共建专委会负责具体党务以及新建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发展专委会负责企业服务,促进政企、社企、企企协调发展;服务专委会负责对接联盟成员单位形成需求“菜单”。二要构筑实体化阵地。因地制宜打造“绿地之窗企服平臺党群服务中心”“花漫里党群服务中心”“农花社区联盟分站点”等七个分中心,开通“南站区域党建联盟360”微信公众号,党建工作实现线上线下互联共享。三要建立实体化堡垒。成立联盟联合党支部,对条件成熟的单位单独建立党组织;对隶属行业系统垂管的与联盟开展共建;对不具备单独建党组织的,按照片区、行业等方式联建,确保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全覆盖。
彰显“准”的特色,以互利共赢为导向提高服务效能。精准把握服务需要,精准整合服务资源,构建形成各展其长、各美其美的服务格局。一是精准对接需求。围绕党建服务、政策咨询、企地共建等方面,采取上门走访、网络征集等方式定期征集服务需求和意见建议,分类梳理汇总,形成条目式需求、项目化清单。二是点单认领项目。定期召开理事会发布项目,由各专委会根据职能认领清单,并分类发放至各服务平台。成员单位根据自身特色资源,按需制定服务方案,有针对性开展服务活动。三是提供个性服务。针对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党建联盟充分整合平台资源精准服务。
突出“快”的效能,以平台优势为支撑解决各类问题。发挥党建联盟的组织优势、驻地资源的业务优势和各级党组织的协调优势,让各项工作更高效、服务更便捷。企业的问题集中调研、快速解决。针对区域企业普遍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难题,专门出台南京南站高铁枢纽经济区产业发展扶持办法,从制度层面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针对片区企业缺少党建教育和活动平台的问题,整合雨花台烈士陵园、区委党校、“党课名师”等教学资源,积极打造“红色文化家园”分阵地。群众的问题积极回应、及时解决。整合驻区单位力量组成专业服务团队,亮牌承诺、常态走访,为居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启动建立“帮扶基金”,定期举办助学助困、就业送岗等公益活动。采取“联合党课”“手机党校”以及建立“流动党员红色驿站”等形式,线上线下就近就便开展党员教育管理,确保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积极引导党员参与南站片区管理服务,切实把党的建设开展在最前沿、做实在最前线,促使党员时时刻刻亮明身份、发挥作用。
三、区域化党建雨花台区样本的经验启示
“党建联盟360”着力提升党建工作的开放式多元化整合,探索出了一条重点区域和复杂环境下的城市党建新路径,实现了强基层与优治理、抓党建与促发展的有机统一,为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提供了鲜明范例和经验参考。
必须确保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积极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经济基础的深刻变化,科技革命的飞速发展,必然带来社会组织形态的广泛调整。雨花台区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创新党建工作形式,成功实现区域新经济新业态在党组织引领下茁壮成长、互融共进。党建工作只有主动适应更加开放、流动、多样的基层组织形态,积极面向新社会阶层、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才能更好适应新形势对党建工作的现实要求。
必须把提升组织力作为关键重点,确保基层党组织始终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大部分基层党组织相互独立、各自为政,党建工作在封闭中弱化、淡化。“党建联盟360”通过街道党工委统筹引领,把南站片区关系互不隶属、层级高低不同、领域多元多样的各类党组织统领起来、交叉赋能,使党建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工作合力得到极大提升。实践证明,党组织是各类社会资源最有力的纽带,通过打造同心同向、同频共振的利益共同体,就能使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显现。
必须把制度创新作为重要保障,以常态化机制促进区域化党建长效化。推进区域化党建不是一时之功,要以制度规范为支撑。雨花台区围绕党建联盟如何建、怎么运作,各方承担什么职责、怎样落实任务,都在制度配套上作出创新安排,推动党建工作由组织要求向自觉自发、集中活动向常态活动转变。只有与时俱进加强制度建设,共驻共建才能真正落实见效。
必须把联系服务群众作为根本指向,在提升满意度幸福感中激发动力活力。服务群众是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建联盟通过点单式服务,有效解决了群众和企业关心的“身边事”“烦心事”,切实拉近了党组织与群众的距离。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顺应城市工作服务对象、服务需求、服务资源多元化发展趋势,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服务,区域党建才会获得最广泛的支持。
必须把实现合作共赢作为共同追求,在推进共建共享中实现整体提升。区域化党建只有注重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共驻共建才有源头活水。雨花台区以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党建联盟工作,让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在联盟中找到融入点,增强了存在感和归属感,产生了“1+1>2”的整体效应。只有找准利益结合点,提高利益关联度,推动各方相互受益、共同发展,区域化党建才有持续长久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课题组成员:袁迅、陈福舟、周洪涛、杨彬、朱明、裴鸿、倪芸)
责任编辑:张 杰
一、区域化快速发展为南京南站
片区党建带来的现实挑战
南京南站是我国“四纵四横”高铁网中的特等客运站和华东地区最大的交通枢纽。近年来,以南京南站为内核、辐射覆盖六公里的区域正从单纯的地理符号和枢纽节点,成长为融要素集散、产业吸附、枢纽通道、民生服务等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在这一过程中,只有使党的工作及时跟进,让党的建设顺势提升,才能避免产生“真空地带”和“服务盲区”。如何把传统党建与新兴领域党建结合起来,以党建为引领提升社会治理的精准度精细度,增强区域发展的内聚力协同性,已成为南站片区党建面临的现实挑战。
城市对外窗口赋予的政治责任挑战。目前南京南站日均人流量已超过40万人次,高铁、汽车客运、地铁单日最高峰分别高达19.4万、7.8万、17.4万人次。南站片区已成为南京乃至江苏首要的形象展示平台,是中央领导、外国政要、外来旅客认识南京感受江苏的第一道窗口。这不仅关系着人们对南京城市品质的认同,也影响着外界对江苏发展面貌的印象,维护和展示好这一窗口形象已成为我们必须扛稳抓牢的政治责任。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及以南京为中心的“米”字形放射状交通网的规划建设,南京南站的枢纽运转力、要素集聚力、辐射带动力必将进一步增强,片区形象建设、城市精细管理、社会治理创新等方面要求必将进一步提升。如何以党的建设为引领,统筹好南京南站功能完善与区域治理,内部建设与片区开发,使南京南站片区成为南京的鲜明城市标识,已然尤为重要。
新经济蓬勃兴起带来的服务理念变革挑战。新经济新业态青睐于在枢纽沿线“扎根”,追求乘着“高铁速度”跑赢“市场争夺战”。南京南站片区凭借交通区位优势,吸引了华为、中兴、绿地、万科等企业以及众多商务楼宇入驻,日益发展成重要的高端商务商贸集聚区和市域经济新兴增长极。新经济的高效率、快节奏,对政务服务的理念、机制、模式也带来了深层次影响。如何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主动回应好新经济对服务软环境的现实需求,切实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有形“堅冰”、无形“壁垒”,促使服务再升级、效能再提速,让企业得以在行政审批、资金融通上轻装上阵,在市场开拓、品牌建设上阔步前行,已成为必须重视和解决的问题。
城市化建设催生的社会治理挑战。南京南站片区的建设是城市化进程的典型,不同于以往枢纽站点综合整治的粗放模式,呈现出农村变社区、农民变市民、老郊区变新城区等深层次变化。既要应对好精细化建管、棚户区改造等领域的风险矛盾,又要回应好群众教育、医疗、就业等方面的诉求升级;既要保障原住居民共享发展红利,又要促进外来人口享有公平待遇、高端人才安心创新创业。这些都迫切需要加强区域内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集约利用,为群众提供更加多元、精细、高效的民生服务,努力在共建共融中实现共治共享。
区域资源富集与整合利用不足的现实挑战。南京南站片区虽然驻地单位多、市场主体多、社会组织多,但由于管理体制和隶属关系限制,特别是局限于垂直型、封闭型的单位制建党模式,既没有“谁听从谁”的有效制度,也没有“谁联系谁”的常态机制,总体上缺少横向联结、纵向联通、跨界联合的互动互联。一些单位“溢出”的资源成为一些组织的“甘露”,街道和社区党组织面临着“小马拉大车”的困境。同时一些“两新组织”也存在着党员管理难、党组织设置难、党建活动针对性难等问题。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南京南站区域党建联盟360”应运而生,开启了城市区域化党建创新的雨花台实践。
二、“党建联盟360”走出的区域化党建创新之路
自2018年6月成立“南京南站区域党建联盟360”以来,雨花台区紧扣“联、实、准、快”四个关键字,加强互联互动互通,促进共驻共建共享,努力使之成为区域共融的黏合剂、助力发展的助推器、党建引领的动车组。
做好“联”的文章,以党建联盟为纽带凝聚各方力量。“党建联盟360”打破体制壁垒,突破行业阻隔,推进“政企联事”“党群联心”,形成城市区域化党建整体效应。推动组织联合,形成党建工作“一盘棋”。一方面,密切资源连接,织牢服务平台“一张网”。创新搭建政务、企业、社会组织、驻地单位四大服务平台,其中政务服务平台由区级机关工委牵头,对接市场监管、税务、规划、金融等部门,主要提供行政审批等服务;企业服务平台由雨花街道南站服务办牵头,以江苏股权交易中心等企业为依托,主要落实企业落户入驻等服务事项;社会组织服务平台由街道社服中心牵头,发挥“爱之光”等社会组织优势,主要承接社区群众民生服务;驻地单位服务平台由南站综管办牵头,联合雨花派出所等12家驻地单位,主要做好卫生、治安和人文环境保障。另一方面,强化工作联动,拧紧协同推进“一股绳”。雨花台区把“党建联盟360”作为2018年度区委书记抓基层党建项目,列入党建工作考核,组织部门将其作为党建工程重要驱动,着力打造商圈经济的样本;雨花街道将其作为党建一号工程,具体抓、直接抓、协调抓,切实发挥党工委总牵头作用。同时制定八章28条党建联盟章程,以及联盟联席会议制度、专委会工作职责、联盟党建工作专项资金实施办法等工作规程,统筹落实成员单位党务工作、培育孵化基层党组织、改善公共事务等共建责任,以制度化促进联盟各项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强化“实”的举措,以实体运作为抓手筑牢党建基础。注重强实体、出实招、求实效,促使党建工作落地生根。一要打造实体化架构。按照各成员单位承担的联盟事务,成立共创、共建、发展、服务四个专委会,分别设在党政办、组织人事科、经济发展办、民生服务办,实行专人专岗负责。共创专委会统筹负责联盟品牌活动策划;共建专委会负责具体党务以及新建党组织、党员教育管理;发展专委会负责企业服务,促进政企、社企、企企协调发展;服务专委会负责对接联盟成员单位形成需求“菜单”。二要构筑实体化阵地。因地制宜打造“绿地之窗企服平臺党群服务中心”“花漫里党群服务中心”“农花社区联盟分站点”等七个分中心,开通“南站区域党建联盟360”微信公众号,党建工作实现线上线下互联共享。三要建立实体化堡垒。成立联盟联合党支部,对条件成熟的单位单独建立党组织;对隶属行业系统垂管的与联盟开展共建;对不具备单独建党组织的,按照片区、行业等方式联建,确保组织建设和党员管理全覆盖。
彰显“准”的特色,以互利共赢为导向提高服务效能。精准把握服务需要,精准整合服务资源,构建形成各展其长、各美其美的服务格局。一是精准对接需求。围绕党建服务、政策咨询、企地共建等方面,采取上门走访、网络征集等方式定期征集服务需求和意见建议,分类梳理汇总,形成条目式需求、项目化清单。二是点单认领项目。定期召开理事会发布项目,由各专委会根据职能认领清单,并分类发放至各服务平台。成员单位根据自身特色资源,按需制定服务方案,有针对性开展服务活动。三是提供个性服务。针对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党建联盟充分整合平台资源精准服务。
突出“快”的效能,以平台优势为支撑解决各类问题。发挥党建联盟的组织优势、驻地资源的业务优势和各级党组织的协调优势,让各项工作更高效、服务更便捷。企业的问题集中调研、快速解决。针对区域企业普遍缺资金、缺人才、缺技术难题,专门出台南京南站高铁枢纽经济区产业发展扶持办法,从制度层面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活力。针对片区企业缺少党建教育和活动平台的问题,整合雨花台烈士陵园、区委党校、“党课名师”等教学资源,积极打造“红色文化家园”分阵地。群众的问题积极回应、及时解决。整合驻区单位力量组成专业服务团队,亮牌承诺、常态走访,为居民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启动建立“帮扶基金”,定期举办助学助困、就业送岗等公益活动。采取“联合党课”“手机党校”以及建立“流动党员红色驿站”等形式,线上线下就近就便开展党员教育管理,确保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积极引导党员参与南站片区管理服务,切实把党的建设开展在最前沿、做实在最前线,促使党员时时刻刻亮明身份、发挥作用。
三、区域化党建雨花台区样本的经验启示
“党建联盟360”着力提升党建工作的开放式多元化整合,探索出了一条重点区域和复杂环境下的城市党建新路径,实现了强基层与优治理、抓党建与促发展的有机统一,为城市区域化党建工作提供了鲜明范例和经验参考。
必须确保党的建设与时俱进,积极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经济基础的深刻变化,科技革命的飞速发展,必然带来社会组织形态的广泛调整。雨花台区积极识变应变求变,创新党建工作形式,成功实现区域新经济新业态在党组织引领下茁壮成长、互融共进。党建工作只有主动适应更加开放、流动、多样的基层组织形态,积极面向新社会阶层、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才能更好适应新形势对党建工作的现实要求。
必须把提升组织力作为关键重点,确保基层党组织始终成为坚强战斗堡垒。大部分基层党组织相互独立、各自为政,党建工作在封闭中弱化、淡化。“党建联盟360”通过街道党工委统筹引领,把南站片区关系互不隶属、层级高低不同、领域多元多样的各类党组织统领起来、交叉赋能,使党建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工作合力得到极大提升。实践证明,党组织是各类社会资源最有力的纽带,通过打造同心同向、同频共振的利益共同体,就能使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显现。
必须把制度创新作为重要保障,以常态化机制促进区域化党建长效化。推进区域化党建不是一时之功,要以制度规范为支撑。雨花台区围绕党建联盟如何建、怎么运作,各方承担什么职责、怎样落实任务,都在制度配套上作出创新安排,推动党建工作由组织要求向自觉自发、集中活动向常态活动转变。只有与时俱进加强制度建设,共驻共建才能真正落实见效。
必须把联系服务群众作为根本指向,在提升满意度幸福感中激发动力活力。服务群众是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建联盟通过点单式服务,有效解决了群众和企业关心的“身边事”“烦心事”,切实拉近了党组织与群众的距离。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主动顺应城市工作服务对象、服务需求、服务资源多元化发展趋势,精准对接、精准施策、精准服务,区域党建才会获得最广泛的支持。
必须把实现合作共赢作为共同追求,在推进共建共享中实现整体提升。区域化党建只有注重资源共享、成果共享,共驻共建才有源头活水。雨花台区以系统思维谋划推进党建联盟工作,让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在联盟中找到融入点,增强了存在感和归属感,产生了“1+1>2”的整体效应。只有找准利益结合点,提高利益关联度,推动各方相互受益、共同发展,区域化党建才有持续长久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课题组成员:袁迅、陈福舟、周洪涛、杨彬、朱明、裴鸿、倪芸)
责任编辑:张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