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质量发展是党的十九大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新的历史方位提出的,即新时代要求中国经济要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其中强调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正确方针,把握正确方向,必须以一以贯之的科学原则作为基础和保证,就是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质量第一和效率优先、坚持因地制宜。
一、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保证
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必须依靠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个关键。不断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必然要求,也是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国体制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做好当代中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是主要方面,能否抓住这个机遇,关键在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确保在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性、原则性问题上听党话、跟党走,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并攻坚克难、乘风破浪的基本前提。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各种所有制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并承担社会责任、合理配置资源,都要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
二、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根本立场
在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標”,这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更多侧重满足人民需要的多样性、广泛性的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始终秉承人民立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民情、察民意、惠民生,切实做到为人民干好事、干实事。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共同富裕,归根到底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缩小贫富差距,坚持先富带动后富,城市带动农村,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的红利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始终坚定这个根本立场不动摇。
三、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红绿灯
新发展理念蕴含着创新是第一动力、协调是内生特点、绿色是普遍形态、开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的政治智慧,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根据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等做出的科学判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影响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重大变革,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发展实践的先导,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引领作用。
四、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平衡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实际上是提升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中国经济好似大海,具有体量大、包容性强等特征。因此,中国经济不能简单地依赖外需,特别是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更应当首先从国内大循环上做文章,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同时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实现良性循环。实现高质量发展,畅通国内大循环,必然要求国民经济均衡协调增长和发展,即国民经济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间均衡其供求关系、结构性关系、国内与国际关系,全面协调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关系以及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等。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还应当以高水平开放为战略前提,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五、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创造了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长期稳定共存的中国奇迹。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是必然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方法论。从“稳”和“进”的辩证关系来看,二者是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整体,“稳”是主基调、是大局,“进”则要求在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更要在质上取得新突破新进展。面对当前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是大局,必须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要求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六、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这把尺子
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原则,不再唯GDP论,能够承受经济转型带来的阵痛,充分提高整体效能。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增强供给体系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能力;要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要不断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完善产权制度改革,用好产权制度对科研创新的激励作用,充分保护各类产权和个人财产权,以保证要素自由流动;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等。
七、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这个方针
高质量发展不是整齐划一的发展,也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只能在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基本原则下因地制宜,发挥各地比较优势,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振兴发展之路。要充分重视和发挥主体功能区的核心作用,结合各地区的自然生态状况、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区位特征、环境容量、现有开发密度、经济结构特征、人口集聚状况、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等多种因素找到核心定位,以比较优势为框架科学制定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农业政策、人口政策、民族政策、环境政策、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充分调整产业布局,充分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发挥各地方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雷 博
一、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个根本保证
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必须依靠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个关键。不断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党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必然要求,也是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举国体制优势的必然要求,是做好当代中国经济工作的根本保证。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是主要方面,能否抓住这个机遇,关键在党。牢固树立“四个意识”,确保在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性、原则性问题上听党话、跟党走,是我们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并攻坚克难、乘风破浪的基本前提。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各种所有制经济能否持续健康发展并承担社会责任、合理配置资源,都要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保证。
二、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这个根本立场
在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標”,这要求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更多侧重满足人民需要的多样性、广泛性的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始终秉承人民立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体民情、察民意、惠民生,切实做到为人民干好事、干实事。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共同富裕,归根到底是为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缩小贫富差距,坚持先富带动后富,城市带动农村,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改革的红利惠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始终坚定这个根本立场不动摇。
三、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这个指挥棒、红绿灯
新发展理念蕴含着创新是第一动力、协调是内生特点、绿色是普遍形态、开放是必由之路、共享是根本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的政治智慧,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变局,根据我国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等做出的科学判断。“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影响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重大变革,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历史性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把发展质量问题摆在更为突出的位置,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发展实践的先导,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引领作用。
四、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平衡器”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实际上是提升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重大战略选择。中国经济好似大海,具有体量大、包容性强等特征。因此,中国经济不能简单地依赖外需,特别是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背景下,更应当首先从国内大循环上做文章,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同时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实现良性循环。实现高质量发展,畅通国内大循环,必然要求国民经济均衡协调增长和发展,即国民经济生产和再生产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环节之间均衡其供求关系、结构性关系、国内与国际关系,全面协调国民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关系以及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关系等。同时,实现高质量发展,还应当以高水平开放为战略前提,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五、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创造了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长期稳定共存的中国奇迹。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是必然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也是做好经济工作的重要方法论。从“稳”和“进”的辩证关系来看,二者是有机统一、相互促进的整体,“稳”是主基调、是大局,“进”则要求在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同时更要在质上取得新突破新进展。面对当前形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稳是大局,必须确保疫情不反弹,稳住经济基本盘,兜住民生底线,要求在稳的基础上积极进取,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六、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这把尺子
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的原则,不再唯GDP论,能够承受经济转型带来的阵痛,充分提高整体效能。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增强供给体系适应需求结构变化的能力;要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要不断厘清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完善产权制度改革,用好产权制度对科研创新的激励作用,充分保护各类产权和个人财产权,以保证要素自由流动;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等。
七、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因地制宜这个方针
高质量发展不是整齐划一的发展,也没有一劳永逸的办法,只能在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基本原则下因地制宜,发挥各地比较优势,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振兴发展之路。要充分重视和发挥主体功能区的核心作用,结合各地区的自然生态状况、水土资源承载能力、区位特征、环境容量、现有开发密度、经济结构特征、人口集聚状况、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等多种因素找到核心定位,以比较优势为框架科学制定财政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土地政策、农业政策、人口政策、民族政策、环境政策、应对气候变化政策,充分调整产业布局,充分优化资源配置效率,发挥各地方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作者:中共吉林省委党校政治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责任编辑/雷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