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仰慕琅琊山是从读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开始的。
那年的8月5号,正好是星期天,我约了我的老乡,共五人,请了一天的假,一同前往,出游观景。
虽然时下正值夏季,但8月的山区,随处都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凉意,清爽、舒适、惬意,走到哪儿都是“画中行”。
我们乘着汽车,沿着林道,穿越在盘旋的山路上,扭来扭去,慢慢而行。窗外是一片让人眼花缭乱的流动风景,飞驰而过的每一个转角都会出现一种无法预料的美丽。凝目远眺,那山坡上云蒸雾绕,清新迷人,溪云浮生。而那瞬变的风云又凸现出深蓝色天空一块又一块,仿佛是天境在伸手召呼去天堂……
大约上午八点半,车缓缓停下,我们来到了心往神驰的琅琊山,访古探幽。
当“琅琊山”三个大字,赫然显目,映入眼帘时,心里不禁“咯噔”一下,这就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描写的琅琊山吗?门前的两侧是一片绿莹莹的草坪,沾满了晶莹剔透的露珠,它们快活地接受晨曦送来的礼物,舒畅地、忘乎所以地向上生长,在阵阵的微风中,掀起层层绿浪,像在不断地向我点头:远方的客人,欢迎您!
琅琊山位于滁州城西南约5公里处的群山之中,古称摩陀岭,系大别山向东延伸的一支余脉,包括琅琊山、城西湖、姑山湖、三古等四大景区,面积115平方公里。相传西晋时琅琊王司马伷率兵伐吴,曾驻跸于此。东晋元帝司马睿在称帝前也是琅琊王,曾在此避乱,故后人将摩陀岭改名为琅琊山。
我们随着欢快的人群穿过大门。不知为啥,顿时那种久违的激情在心中油然而生。
啊!这里的山,静谧、幽深。有着江南的婉约、恬静、淡雅、逶迤起伏。这里的水,甘甜、清冽。清澈的泉水沿山而下,叮咚作响。似一古筝藏于山间,泠泠悦耳。这里的空气,新鲜……与其说是享受大自然的美,倒不如说是步入了艺术的殿堂……我忘记所有,尽情地呼吸着从翠绿的山上四周飘荡的浓郁香风,感到有点甜、舒服,使疲惫的心身在映满艺术韵味梦幻般的殿堂中得到抚慰。我抬头仰望着,那蔚蓝的天空中飘过的一朵朵白云,似乎瞬间我张开双臂就能触摸到那空中的丝丝云线。这不就是一幅阳光洒在大地上挥毫泼墨的中国画!
在琅琊古道中行走的我们,犹如踏进了一座精美的山水画廊。那古道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全长约1200米,用青石板铺设而成,虽说已逐渐打磨了初建时的雕痕,但大部分石板依旧保存完整,蜿蜒于山腰,由低渐高,光滑如鉴,平坦而深幽。
而古道的两旁,却是风的潇洒,树的参天,山的稳重,水的柔情,花的浪漫,草的活力,石的灵魂;一束阳光,一缕清风,一朵白云,一片绿荫,一声鸟鸣……大自然的点点滴滴,无不展示着它种种平凡和细节的魅力,成了人们欢乐愉悦的源泉。尤其是那绿得深邃,绿得清纯,枝叶茂盛、苍劲挺拔的古树,亭亭如盖,形成了天然棚盖,晴天可以遮阳,雨天可以挡雨,犹如一个个绿色方队,守护着蔚然深秀的琅琊山,展示着英姿,展示着力量,它与古道相辉相映,构成了琅琊山上一道亮丽迷人的风景线。
我们五人,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醉翁亭。
醉翁亭,别具一格,吻兽伏脊,飞檐翘角,具有江南亭台特色。16根柱子分立四周,亭内框门格花浮刻花纹装饰,檐下有古代故事的硬木透雕。它位于琅琊山的半山腰,初建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据始料记载,当时,欧阳修因在朝中得罪了左丞相等一伙奸党,被贬至滁州任知州。时任琅琊寺住持——智仙,同情欧阳修的境遇,尤其钦佩他的文才,特修筑一亭供他歇脚、喝茶、饮酒。时下年仅四十的欧阳修,“自号曰醉翁”,登亭“饮少辄醉”,故给此亭取名为“醉翁亭”。为此,芳名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四大名亭”之一。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我喜欢,飞翔的姿态,动感的美丽。在亭内的不远处,有一对遥相呼应的东、西两亭:上刻欧阳修撰文“醉翁亭”与苏东坡挥笔“醉翁亭记”,每字三寸见方,欧文苏字,可谓双绝,勒石为碑,流芳千古,何等名贵。不过,堪称一绝的还要数亭西侧“古梅”一株,传说为欧阳修亲手所植。虽然它穿越了岁月的风风雨雨,但却枝繁叶茂,兀然傲立着。它的长寿正好与苍竹、古亭,构成了一幅没有经过任何装饰的优雅古朴画卷,充满着生命的张力,彰显出大自然本色、纯粹的美!
再往西行,可见“意在亭”,取“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之意。亭以四根栋木为柱,亭角翘起,呈飞腾之状。人工开凿的水渠弯曲绕亭,名曰“九曲流觞”。据讲是按《兰亭集序》中描绘的情形设计而建造的。九曲渠水来自山泉,从影香亭的方池注入,萦回往复,缓缓而流,经过九折八回,流出亭外。古人置酒杯于渠中之水,酒杯顺水而动,停在谁面前谁即取饮,并要赋诗一首。不难想象,当年欧阳修与文人墨客们一边饮着醇酒,一边欣赏着琅琊美景吟诗作对,别有情趣,确乎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叮、当,叮叮、当当”,一阵阵清脆悦耳的声音,离我们越来越近,听起来也越来越清晰,原来那是“会峰阁”顶层檐角挂着24个铜铃,在微风中,相互碰撞而金声四起。于是,我们本能地抬了抬头,望了望,原来是“南天门”到了!
其实古道的尽头就是山的顶峰,因为此峰其居琅琊山的正门而取名为“南天门”。
紧接着,我们又沿着台阶缓缓慢行,穿过南天门,登上会峰阁,青峰黛岭,片片苍绿、清秀,曲径幽泉,起起伏伏,给人以诗意的安静。极目远眺,天高地阔,只见长江如带,钟山如罗。鸟瞰群山,层峦叠嶂,山色苍茫,绿荫如盖,云雾缭绕……让人心旷神怡,令人流连忘返。
再见了!琅琊山,古朴而又清幽的琅琊山。你不仅是一座山,一座名山,也是一座净化人们心灵的山,更是一个欧阳修笔下著名散文《醉翁亭记》传世不衰的地方!
责任编辑:黄艳秋
那年的8月5号,正好是星期天,我约了我的老乡,共五人,请了一天的假,一同前往,出游观景。
虽然时下正值夏季,但8月的山区,随处都散发着沁人心脾的凉意,清爽、舒适、惬意,走到哪儿都是“画中行”。
我们乘着汽车,沿着林道,穿越在盘旋的山路上,扭来扭去,慢慢而行。窗外是一片让人眼花缭乱的流动风景,飞驰而过的每一个转角都会出现一种无法预料的美丽。凝目远眺,那山坡上云蒸雾绕,清新迷人,溪云浮生。而那瞬变的风云又凸现出深蓝色天空一块又一块,仿佛是天境在伸手召呼去天堂……
大约上午八点半,车缓缓停下,我们来到了心往神驰的琅琊山,访古探幽。
当“琅琊山”三个大字,赫然显目,映入眼帘时,心里不禁“咯噔”一下,这就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描写的琅琊山吗?门前的两侧是一片绿莹莹的草坪,沾满了晶莹剔透的露珠,它们快活地接受晨曦送来的礼物,舒畅地、忘乎所以地向上生长,在阵阵的微风中,掀起层层绿浪,像在不断地向我点头:远方的客人,欢迎您!
琅琊山位于滁州城西南约5公里处的群山之中,古称摩陀岭,系大别山向东延伸的一支余脉,包括琅琊山、城西湖、姑山湖、三古等四大景区,面积115平方公里。相传西晋时琅琊王司马伷率兵伐吴,曾驻跸于此。东晋元帝司马睿在称帝前也是琅琊王,曾在此避乱,故后人将摩陀岭改名为琅琊山。
我们随着欢快的人群穿过大门。不知为啥,顿时那种久违的激情在心中油然而生。
啊!这里的山,静谧、幽深。有着江南的婉约、恬静、淡雅、逶迤起伏。这里的水,甘甜、清冽。清澈的泉水沿山而下,叮咚作响。似一古筝藏于山间,泠泠悦耳。这里的空气,新鲜……与其说是享受大自然的美,倒不如说是步入了艺术的殿堂……我忘记所有,尽情地呼吸着从翠绿的山上四周飘荡的浓郁香风,感到有点甜、舒服,使疲惫的心身在映满艺术韵味梦幻般的殿堂中得到抚慰。我抬头仰望着,那蔚蓝的天空中飘过的一朵朵白云,似乎瞬间我张开双臂就能触摸到那空中的丝丝云线。这不就是一幅阳光洒在大地上挥毫泼墨的中国画!
在琅琊古道中行走的我们,犹如踏进了一座精美的山水画廊。那古道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全长约1200米,用青石板铺设而成,虽说已逐渐打磨了初建时的雕痕,但大部分石板依旧保存完整,蜿蜒于山腰,由低渐高,光滑如鉴,平坦而深幽。
而古道的两旁,却是风的潇洒,树的参天,山的稳重,水的柔情,花的浪漫,草的活力,石的灵魂;一束阳光,一缕清风,一朵白云,一片绿荫,一声鸟鸣……大自然的点点滴滴,无不展示着它种种平凡和细节的魅力,成了人们欢乐愉悦的源泉。尤其是那绿得深邃,绿得清纯,枝叶茂盛、苍劲挺拔的古树,亭亭如盖,形成了天然棚盖,晴天可以遮阳,雨天可以挡雨,犹如一个个绿色方队,守护着蔚然深秀的琅琊山,展示着英姿,展示着力量,它与古道相辉相映,构成了琅琊山上一道亮丽迷人的风景线。
我们五人,在不知不觉中,走进了醉翁亭。
醉翁亭,别具一格,吻兽伏脊,飞檐翘角,具有江南亭台特色。16根柱子分立四周,亭内框门格花浮刻花纹装饰,檐下有古代故事的硬木透雕。它位于琅琊山的半山腰,初建于北宋仁宗庆历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据始料记载,当时,欧阳修因在朝中得罪了左丞相等一伙奸党,被贬至滁州任知州。时任琅琊寺住持——智仙,同情欧阳修的境遇,尤其钦佩他的文才,特修筑一亭供他歇脚、喝茶、饮酒。时下年仅四十的欧阳修,“自号曰醉翁”,登亭“饮少辄醉”,故给此亭取名为“醉翁亭”。为此,芳名流传至今,成为“中国四大名亭”之一。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我喜欢,飞翔的姿态,动感的美丽。在亭内的不远处,有一对遥相呼应的东、西两亭:上刻欧阳修撰文“醉翁亭”与苏东坡挥笔“醉翁亭记”,每字三寸见方,欧文苏字,可谓双绝,勒石为碑,流芳千古,何等名贵。不过,堪称一绝的还要数亭西侧“古梅”一株,传说为欧阳修亲手所植。虽然它穿越了岁月的风风雨雨,但却枝繁叶茂,兀然傲立着。它的长寿正好与苍竹、古亭,构成了一幅没有经过任何装饰的优雅古朴画卷,充满着生命的张力,彰显出大自然本色、纯粹的美!
再往西行,可见“意在亭”,取“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之意。亭以四根栋木为柱,亭角翘起,呈飞腾之状。人工开凿的水渠弯曲绕亭,名曰“九曲流觞”。据讲是按《兰亭集序》中描绘的情形设计而建造的。九曲渠水来自山泉,从影香亭的方池注入,萦回往复,缓缓而流,经过九折八回,流出亭外。古人置酒杯于渠中之水,酒杯顺水而动,停在谁面前谁即取饮,并要赋诗一首。不难想象,当年欧阳修与文人墨客们一边饮着醇酒,一边欣赏着琅琊美景吟诗作对,别有情趣,确乎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叮、当,叮叮、当当”,一阵阵清脆悦耳的声音,离我们越来越近,听起来也越来越清晰,原来那是“会峰阁”顶层檐角挂着24个铜铃,在微风中,相互碰撞而金声四起。于是,我们本能地抬了抬头,望了望,原来是“南天门”到了!
其实古道的尽头就是山的顶峰,因为此峰其居琅琊山的正门而取名为“南天门”。
紧接着,我们又沿着台阶缓缓慢行,穿过南天门,登上会峰阁,青峰黛岭,片片苍绿、清秀,曲径幽泉,起起伏伏,给人以诗意的安静。极目远眺,天高地阔,只见长江如带,钟山如罗。鸟瞰群山,层峦叠嶂,山色苍茫,绿荫如盖,云雾缭绕……让人心旷神怡,令人流连忘返。
再见了!琅琊山,古朴而又清幽的琅琊山。你不仅是一座山,一座名山,也是一座净化人们心灵的山,更是一个欧阳修笔下著名散文《醉翁亭记》传世不衰的地方!
责任编辑:黄艳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