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4)03-000-01
摘 要 舞蹈艺术的发展最终还是依靠人的发展,即人才的成长与培养。面对21世纪的人才教育,作为教师,要顺应教育革新的潮流,不断改进教学观念和方法,以“因材施教”之观,求“个性”之才,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复合型”的新型舞蹈人才。
关键词 因材施教 个性 复合型
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标准不再只是“品学兼优”如此简单,学生在不断努力的同时,作为教师更得进行思辨,作好教育、引导工作。在舞蹈艺术领域也是如此,要想在这激烈的文化革新中、快速的审美变革下生存发展,人才的培养成了关键的问题。
一、以“因材施教”之观,求“个性”之才
新时代越来越讲究个性的发展,创新才是硬道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教师应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来重点培养其个性。如此,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其创新能力必然也会得到高度发展。
“因材施教”源于宋代朱熹对《论语》所注:“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即在考虑学生个性与差异的同时,平衡教与学之间深度、广度与进度,促进教学相长。这要求教师对学生包括智力、智商、知识储备、兴趣和爱好等方面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在教学中既要兼顾全体学生的普遍发展,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掘其潜力,进行因材施教,扬长避短。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之所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才这样令人称羡的光辉业绩,主要得益于他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而在西方舞蹈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也得到充分体现。18、19世纪之交,浪漫主义芭蕾与前一时期的芭蕾舞(剧)相比更加富有诗意。这种新舞蹈风格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很大程度归功于塔里奥尼父女利用女子足尖技术所创造的“仙女”形象。“仙女”形象之所以能够如此深入人心,除了受当时文化思潮的影响外,更在于编导充分考虑了演员的条件与舞蹈技术——“塔里奥尼的女儿玛丽娅的天赋条件不理想,身材瘦长,双肩圆溜,相貌平常[1]”。所以,为了能给人以梦幻轻柔的感觉,塔里奥尼为其女儿量身订制训练方法,开创了“足尖”技术。配合舞剧中主要突出大跳、足尖功的舞蹈设计,拥有高超足尖技术的玛丽娅,着重塑造了轻盈飘逸、超凡脱俗的仙女形象,从而扬长避短,突显了演员的优势。所以“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没有时代的限制,没有国籍的界限,无论是远古的孔子,还是西方的塔里奥尼,都遵循著这种教学观念与方法,并因此取得成功。作为新时代的舞蹈教师,更应该结合社会实际,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个性化”的新型舞蹈人才。
二、协调专业学习的“纵横”比例,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在高等教育中,一般以“专业”划分进行人才培养,整个培养模式以学分制进行主修和选修。专业学习的“纵”体现在对于主修专业的深度和精度上,当然学好、学懂和学通专业知识是无可厚非的,这是个人兴趣的驱使,也是之后进入社会工作的筹码。专业学习的“横”体现于对于主修专业相关或无关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这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可靠途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型”人才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只有 “复合型”人才才能在机遇和挑战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每个专业领域的诞生都遵循着这样的规律,独立的子专业都由综合专业发展而来,子专业依靠各个专业领域的人才得到不断深化,在遇到专业发展的瓶颈期,又由掌握综合知识的专业人才获得发展,寻求到新的出路,推动子专业再次分离或与其它子专业融合成新的综合专业。
文化艺术专业也如此。作为一名舞蹈专业教师,要培养以舞蹈专业为点,以其他艺术文化专业为面的“复合型”人才。长久以来,舞蹈人非常重视主专业的教育与发展,而忽视了其它专业知识的学习。舞蹈学生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于音乐、绘画、影视表演、文学等相邻艺术文化领域了解不多,而政治、经济、外交等其他社会领域更是知之甚少。而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虽然直观形象在于视觉,但它却离不开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对于色彩与形式的审美能力,还有文学修养、表演技能、手工能力等方面对于舞蹈在编创、表演和服饰道具利用等方面都有影响。所以,要想舞蹈事业有飞跃性发展,舞蹈人必须通晓其他不同专业的知识,而不能只忙于作品构思、动作编排,要统领全局,各方面考虑到位。
新时期芭蕾舞剧力作《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同名电影,文学原著为苏童的《妻妾成群》。芭蕾舞剧的艺术总监由同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担任,因此舞剧中舞台场景的空间利用极具电影手法,视觉效果焕然一新,这也是舞剧不同于以往的新颖之处,更是舞剧获得成功的关键之所在。回顾张艺谋的成长历史,他从摄影师转型为电影导演,再由电影导演转变为舞蹈艺术总监,这绝对不是学好一门专业就可以实现的。他从不同专业吸收养分,提高自身对美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不断的在不同专业领域进行创新运用,从而获得不同于他人的收获。
总而言之,作为新时代的舞蹈教育工作者,要以“因材施教”为教学思想,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培养更多的新型舞蹈人才,为学生磨练利器,更为舞蹈事业的新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纲[M].上海音乐出版社.
摘 要 舞蹈艺术的发展最终还是依靠人的发展,即人才的成长与培养。面对21世纪的人才教育,作为教师,要顺应教育革新的潮流,不断改进教学观念和方法,以“因材施教”之观,求“个性”之才,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复合型”的新型舞蹈人才。
关键词 因材施教 个性 复合型
现代社会对于人才的标准不再只是“品学兼优”如此简单,学生在不断努力的同时,作为教师更得进行思辨,作好教育、引导工作。在舞蹈艺术领域也是如此,要想在这激烈的文化革新中、快速的审美变革下生存发展,人才的培养成了关键的问题。
一、以“因材施教”之观,求“个性”之才
新时代越来越讲究个性的发展,创新才是硬道理。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教师应针对学生自身的特点来重点培养其个性。如此,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其创新能力必然也会得到高度发展。
“因材施教”源于宋代朱熹对《论语》所注:“夫子教人,各因其材。”即在考虑学生个性与差异的同时,平衡教与学之间深度、广度与进度,促进教学相长。这要求教师对学生包括智力、智商、知识储备、兴趣和爱好等方面的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以便从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教学。在教学中既要兼顾全体学生的普遍发展,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掘其潜力,进行因材施教,扬长避短。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孔子之所以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才这样令人称羡的光辉业绩,主要得益于他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而在西方舞蹈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也得到充分体现。18、19世纪之交,浪漫主义芭蕾与前一时期的芭蕾舞(剧)相比更加富有诗意。这种新舞蹈风格之所以能够蓬勃发展,很大程度归功于塔里奥尼父女利用女子足尖技术所创造的“仙女”形象。“仙女”形象之所以能够如此深入人心,除了受当时文化思潮的影响外,更在于编导充分考虑了演员的条件与舞蹈技术——“塔里奥尼的女儿玛丽娅的天赋条件不理想,身材瘦长,双肩圆溜,相貌平常[1]”。所以,为了能给人以梦幻轻柔的感觉,塔里奥尼为其女儿量身订制训练方法,开创了“足尖”技术。配合舞剧中主要突出大跳、足尖功的舞蹈设计,拥有高超足尖技术的玛丽娅,着重塑造了轻盈飘逸、超凡脱俗的仙女形象,从而扬长避短,突显了演员的优势。所以“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没有时代的限制,没有国籍的界限,无论是远古的孔子,还是西方的塔里奥尼,都遵循著这种教学观念与方法,并因此取得成功。作为新时代的舞蹈教师,更应该结合社会实际,因材施教,才能培养出“个性化”的新型舞蹈人才。
二、协调专业学习的“纵横”比例,加强“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在高等教育中,一般以“专业”划分进行人才培养,整个培养模式以学分制进行主修和选修。专业学习的“纵”体现在对于主修专业的深度和精度上,当然学好、学懂和学通专业知识是无可厚非的,这是个人兴趣的驱使,也是之后进入社会工作的筹码。专业学习的“横”体现于对于主修专业相关或无关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上,这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可靠途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单一型”人才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只有 “复合型”人才才能在机遇和挑战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每个专业领域的诞生都遵循着这样的规律,独立的子专业都由综合专业发展而来,子专业依靠各个专业领域的人才得到不断深化,在遇到专业发展的瓶颈期,又由掌握综合知识的专业人才获得发展,寻求到新的出路,推动子专业再次分离或与其它子专业融合成新的综合专业。
文化艺术专业也如此。作为一名舞蹈专业教师,要培养以舞蹈专业为点,以其他艺术文化专业为面的“复合型”人才。长久以来,舞蹈人非常重视主专业的教育与发展,而忽视了其它专业知识的学习。舞蹈学生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对于音乐、绘画、影视表演、文学等相邻艺术文化领域了解不多,而政治、经济、外交等其他社会领域更是知之甚少。而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虽然直观形象在于视觉,但它却离不开对于音乐的鉴赏能力和对于色彩与形式的审美能力,还有文学修养、表演技能、手工能力等方面对于舞蹈在编创、表演和服饰道具利用等方面都有影响。所以,要想舞蹈事业有飞跃性发展,舞蹈人必须通晓其他不同专业的知识,而不能只忙于作品构思、动作编排,要统领全局,各方面考虑到位。
新时期芭蕾舞剧力作《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成功就是最好的例证。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改编自同名电影,文学原著为苏童的《妻妾成群》。芭蕾舞剧的艺术总监由同名电影导演张艺谋担任,因此舞剧中舞台场景的空间利用极具电影手法,视觉效果焕然一新,这也是舞剧不同于以往的新颖之处,更是舞剧获得成功的关键之所在。回顾张艺谋的成长历史,他从摄影师转型为电影导演,再由电影导演转变为舞蹈艺术总监,这绝对不是学好一门专业就可以实现的。他从不同专业吸收养分,提高自身对美的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不断的在不同专业领域进行创新运用,从而获得不同于他人的收获。
总而言之,作为新时代的舞蹈教育工作者,要以“因材施教”为教学思想,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教学目标,培养更多的新型舞蹈人才,为学生磨练利器,更为舞蹈事业的新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纲[M].上海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