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hinese Journal of European Studies Vol. 32 No.1 February 2014 ARTICLES
【出 处】
:
欧洲研究
【发表日期】
:
2014年1期
其他文献
我国地方现行行政区划和设置的基本框架是50年代确立的,经过50年的发展和积累,各地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交通、通讯能力大为提高,并且随着改革的推进、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政府行政职能、管理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从而使我国地方现行行政区划和设置已越来越凸显出局限性,建议对我国地方现行行政区划和设置进行改革。
加入欧盟十年来,维谢格拉德四国(波兰、捷克、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对欧盟的出口比例虽呈下降趋势,但仍有80%左右依赖于欧盟市场,且四国出口产品在欧盟的份额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其中斯洛伐克表现最佳,而匈牙利则提升缓慢。论文通过恒定市场份额分析(CMSA)模型阐释了四国出口欧盟绩效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入盟十年来,维谢格拉德四国在欧盟市场份额的提升主要得益于各国出口产品在细分市场上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优势,而不是出口结构的优势。波、捷、匈三国出口结构对各自出口绩效的贡献基本呈现中性,较差的产品结构带来的负效应
多层治理结构下的欧盟对外决策主体具有多层性和多元性特点。为了规范联盟治理体系和增强联盟对外行动能力,欧盟通过不间断的制度变革来实现联盟的“善治”,这种“制度依赖”进而外溢为欧盟经济外交的规制性特征。在制度规范下,欧盟独特的集体决策模式使欧盟成为“易守难攻”的“欧洲堡垒”。受欧盟制度结构和决策机制影响的欧盟经济外交特点,逐渐成为影响中欧经济外交的内生变量。本文选取中欧纺织品争端、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和中欧光伏争端作为案例,分析了欧盟独特的制度结构和决策机制如何影响欧盟经济外交行为;在此基础上,对中国的应对策略提
在一体化的背景下,战后欧洲的货币合作日益受到蒙代尔“三元悖论”的挑战,最终走上货币联合的道路。欧洲货币联盟的建设,是“制度一体化”与“功能一体化”相互对立、妥协而又互相促进的历史进程,最终以制度主义者的胜利而告终。欧元区在远未达到“最优货币区”要求的背景下被建立起来,也为欧债危机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2013年5月29日,应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周弘邀请,匈牙利驻华大使库绍伊·山多尔先生(Mr.Kusm Sandor)出席欧洲研究所“大使论坛”并发表了中国与欧盟关系、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系的主题演讲。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外交部、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等40余名代表与会。
当今世界,权力中心多元化(分散)和权力集中(若干极)的两种趋势并行发展的现象日益明显。在讨论这两种趋势的时候,我们都离不开对其中两大重要的行为体——中国与欧盟的分析和研究。但是由于中国与欧盟分属于东西方,其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政治经济等都存在重大的差异,对双方关系的认知不免出现误解。如何认识这些误解的来源和运行机制?
经过本刊评审专家组成员投票表决,《欧洲研究》评出下列五篇为2013年度值得关注文章。本着继续推动欧洲学科领域学术评论发展的初衷,请大家一如既往地关注《欧洲研究》,并提出宝贵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