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特别是“十二五”期间,银川市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制定出台了多项政策措施,实现了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和谐稳定。笔者通过西部十省省会城市(不含重庆市、拉萨市)有关数据调查,综合分析了银川城镇居民生活成本,提出了促进城镇居民生活质量提高、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建议。
一、银川城镇居民生活成本与西部十省省会城市比较分析
2014年,银川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0401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3元,比2010年增加6812元,增长50.1%,2011至2014年4年间年均增长10.7%。从西部十省省会城市来看,银川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比平均水平高730元,在十省会城市中排第4位,保持2010年位次不变,比最高的呼和浩特低4443元,比最低的西宁高5324元。
从吃的成本看。2014年,银川城镇居民人均用于吃的成本是5511元,比2010年增加1153元,增长26.5%,4年间年均增长6.1%,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27.0%,比2010年下降了5.1个百分点。从西部十省省会城市来看,银川城镇居民人均用于吃的成本比平均水平低674元,在十省会城市中排第9位,位次比2010年后移两位,比最高的成都低2035元,比最低的乌鲁木齐高934元;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低于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在十省会城市中排第8位,保持2010年位次不变,比最高的西宁低12.2个百分点,比最低的乌鲁木齐高5.8个百分点。
从穿的成本看。2014年,银川城镇居民人均用于穿的成本是1997元,比2010年增加432元,增长27.6%,4年间年均增长6.3%,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9.8%,比2010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从西部十省会城市来看,银川城镇居民人均用于穿的成本比平均水平高99元,在十省省会城市中排第4位,位次比2010年后移一位,比最高的呼和浩特低470元,比最低的南宁高625元;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高于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在十省会城市中排第7七位,位次比2010年后移3位,比最高的西宁低1.8个百分点,比最低的南宁高2.6个百分点。
从住的成本看。2014年,银川城镇居民人均用于住的成本是3699元,比2010年增加2367元,增长77.7%,4年间年均增长15.5%,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18.1%,比2010年提升了8.3个百分点。从西部十省省会城市来看,银川城镇居民人均用于住的成本比平均水平高439元,在十省会城市中排第6位,位次比2010年后移3位,比最高的呼和浩特低1491元,比最低的西宁高2280元;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高于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在十省省会城市中排第6位,位次比2010年后移4位,比最高的兰州低7.1个百分点,比最低的南宁高9.9个百分点。
从用的成本看。2014年,银川城镇居民人均用于用的成本是2985元,比2010年增加1029元,增长52.6%,4年间年均增长11.1%,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14.6%,比2010年提升了0.2个百分点。从西部十省省会城市来看,银川城镇居民人均用于用的成本比平均水平高334元,在十省会城市中排第3位,位次比2010年后移一位,比最高的西安市低51元,比最低的昆明市高690元;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高于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在十省会城市中排第3位,位次比2010年前移两位,比最高的西安低2.9个百分点,比最低的呼和浩特高2.4个百分点。
从行的成本看。2014年,银川城镇居民人均用于行的成本是2838元,比2010年增加678元,增长31.3%,4年间年均增长7.0%,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13.9%,比2010年下降了2.0个百分点。从西部十省省会城市来看,银川城镇居民人均用于行的成本比平均水平高51元,在十省省会城市中排第6位,位次比2010年后移两位,比最高的呼和浩特低120元,比最低的兰州高1296元。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低于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在十省省会城市中排第6位,位次比2010年后移3位,比最高的西安低3.1个百分点,比最低的兰州高5.7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4年间银川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的成本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住、用的成本增加较多,年均增速超过了10.0%;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呈现“两升三降”发展态势,其中住的成本提升较大,高于2010年8.3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居民其他方面的消费;在十省省会城市中,银川除了吃的成本低于平均水平外,穿、住、用、行的成本均高于平均水平,由此说明银川的生活成本总体偏高。
二、影響银川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因素分析
收入增长缓慢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既定社会生产条件下,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消费者购买能力的大小。2014年,银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18元,比2010年增加9045元,增长53.0%,4年间年均增长11.2%。与全国相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726元;在西部十省会城市中,低于平均水平1983元,排名第7位,位次比2010年后移一位,而人均消费性支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十省会城市平均水平;从与经济同步发展看,4年间银川GDP年均增速为1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速仅为7.6%,低于经济发展年均增速3.4个百分点。
物价涨幅较大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物价上涨过快不仅减缓了居民实际收入增长,也增加了居民的消费成本,对居民生活形成较大压力,进而影响了居民的消费信心。从银川2011年-2014年物价上涨情况来看,4年中,银川仅2012年物价与全国持平,2011年、2013年、2014年均高于全国水平,其中201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0.9个百分点。从西部十省会城市看,2011年银川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位次排第3位,2012年位次排第7位,2013年位次排第2位,2014年位次排第5位,4年间年均增速高于十省会城市平均水平0.03个百分点。 居住成本增大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广泛运用,人们居住环境、居住舒适度和安全性大为改善,使得购买房屋价格大幅提高,居住成本不断增加。从房价变化情况看,2014年银川住房均价4111元/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了361元/平方米,增长了9.6%。期间,最高峰2013年达到了4524元/平方米。仅以购买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来计算,2014年比2010年增加了36100元,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部分的4倍。
消费环境欠佳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外部因素。自2013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和整体经济环境欠佳等因素的作用下,部分职工收入增长缓慢,有的职工收入大幅度下降,致使消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企业及个体经营户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经营收入有所下滑。同时,出于对医疗卫生、养老、个人及家庭成员的教育等方面的考虑,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间接影响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
三、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对策建议
目前银川市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按照2011年世界银行报告的最新划分标准,银川整体经济发展已处于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正在向高收入阶段过渡。但由于现阶段居民收入初次分配占国民收入比率仍然偏低,居民收入不能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强。加之受居民传统消费观念、预期消费增加、个人消费信贷尚处于起步阶段、消费环境尚待改善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居民购买力还较弱,制约了居民消费需求。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扩大内需。积极实施收入倍增计划,着力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建立一个以中等收入者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模式。建立健全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实现增资常态化、动态化,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营造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良好环境,扩充居民投资渠道,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水平,共享产业转型升级成果,为进一步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水平提供物质基础。
加大政策性调控力度,保障物价平稳。从加强农副产品生产与供给管理着手,疏通流通環节,降低流通成本,平抑食品价格涨幅。进一步强化价格联动机制,及时扩大补贴范围,实施分类补贴。针对部分长期患病、不具备就业能力、生活特别困难的人员,应出台可操作性强的保障性措施,以缓解价格上涨对部分困难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的影响。合理调整住房价格水平,使之与市场消费能力相适应,并积极发展住房的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通过活跃住宅流通市场方式,促进住房消费。
拓展消费领域,积极培育新消费热点。积极开拓新的消费领域。针对部分人群追崇绿色健康的消费品,喜欢性价比高、彰显个性的高科技电子产品,喜欢旅游休闲度假等消费需求,积极创新服务方式,为居民提供健康放心的消费环境,不断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规范家政服务行业,带动居民消费需求稳健增长。鼓励有较稳定收入来源的人群可以适度超前消费,超前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加强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基础性设施的改革,稳定居民未来消费预期,增强即期消费信心。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法律体系,使社会保障制度上升到一个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高度,全面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大对贫困阶层的救济扶持力度,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采取多种手段加大再就业的技术培训和政策支持,提高就业保障。■
(作者单位:银川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责任编辑:闫院平
一、银川城镇居民生活成本与西部十省省会城市比较分析
2014年,银川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20401元,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33元,比2010年增加6812元,增长50.1%,2011至2014年4年间年均增长10.7%。从西部十省省会城市来看,银川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比平均水平高730元,在十省会城市中排第4位,保持2010年位次不变,比最高的呼和浩特低4443元,比最低的西宁高5324元。
从吃的成本看。2014年,银川城镇居民人均用于吃的成本是5511元,比2010年增加1153元,增长26.5%,4年间年均增长6.1%,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27.0%,比2010年下降了5.1个百分点。从西部十省省会城市来看,银川城镇居民人均用于吃的成本比平均水平低674元,在十省会城市中排第9位,位次比2010年后移两位,比最高的成都低2035元,比最低的乌鲁木齐高934元;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低于平均水平4.4个百分点,在十省会城市中排第8位,保持2010年位次不变,比最高的西宁低12.2个百分点,比最低的乌鲁木齐高5.8个百分点。
从穿的成本看。2014年,银川城镇居民人均用于穿的成本是1997元,比2010年增加432元,增长27.6%,4年间年均增长6.3%,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9.8%,比2010年下降了1.7个百分点。从西部十省会城市来看,银川城镇居民人均用于穿的成本比平均水平高99元,在十省省会城市中排第4位,位次比2010年后移一位,比最高的呼和浩特低470元,比最低的南宁高625元;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高于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在十省会城市中排第7七位,位次比2010年后移3位,比最高的西宁低1.8个百分点,比最低的南宁高2.6个百分点。
从住的成本看。2014年,银川城镇居民人均用于住的成本是3699元,比2010年增加2367元,增长77.7%,4年间年均增长15.5%,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18.1%,比2010年提升了8.3个百分点。从西部十省省会城市来看,银川城镇居民人均用于住的成本比平均水平高439元,在十省会城市中排第6位,位次比2010年后移3位,比最高的呼和浩特低1491元,比最低的西宁高2280元;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高于平均水平1.5个百分点,在十省省会城市中排第6位,位次比2010年后移4位,比最高的兰州低7.1个百分点,比最低的南宁高9.9个百分点。
从用的成本看。2014年,银川城镇居民人均用于用的成本是2985元,比2010年增加1029元,增长52.6%,4年间年均增长11.1%,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14.6%,比2010年提升了0.2个百分点。从西部十省省会城市来看,银川城镇居民人均用于用的成本比平均水平高334元,在十省会城市中排第3位,位次比2010年后移一位,比最高的西安市低51元,比最低的昆明市高690元;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高于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在十省会城市中排第3位,位次比2010年前移两位,比最高的西安低2.9个百分点,比最低的呼和浩特高2.4个百分点。
从行的成本看。2014年,银川城镇居民人均用于行的成本是2838元,比2010年增加678元,增长31.3%,4年间年均增长7.0%,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为13.9%,比2010年下降了2.0个百分点。从西部十省省会城市来看,银川城镇居民人均用于行的成本比平均水平高51元,在十省省会城市中排第6位,位次比2010年后移两位,比最高的呼和浩特低120元,比最低的兰州高1296元。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低于平均水平0.3个百分点,在十省省会城市中排第6位,位次比2010年后移3位,比最高的西安低3.1个百分点,比最低的兰州高5.7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4年间银川吃、穿、住、用、行等方面的成本均有不同程度增长,其中住、用的成本增加较多,年均增速超过了10.0%;占人均消费性支出的比重呈现“两升三降”发展态势,其中住的成本提升较大,高于2010年8.3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挤占了居民其他方面的消费;在十省省会城市中,银川除了吃的成本低于平均水平外,穿、住、用、行的成本均高于平均水平,由此说明银川的生活成本总体偏高。
二、影響银川城镇居民生活质量的因素分析
收入增长缓慢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在既定社会生产条件下,收入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消费者购买能力的大小。2014年,银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18元,比2010年增加9045元,增长53.0%,4年间年均增长11.2%。与全国相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726元;在西部十省会城市中,低于平均水平1983元,排名第7位,位次比2010年后移一位,而人均消费性支出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也高于十省会城市平均水平;从与经济同步发展看,4年间银川GDP年均增速为1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年均增速仅为7.6%,低于经济发展年均增速3.4个百分点。
物价涨幅较大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物价上涨过快不仅减缓了居民实际收入增长,也增加了居民的消费成本,对居民生活形成较大压力,进而影响了居民的消费信心。从银川2011年-2014年物价上涨情况来看,4年中,银川仅2012年物价与全国持平,2011年、2013年、2014年均高于全国水平,其中201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0.9个百分点。从西部十省会城市看,2011年银川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位次排第3位,2012年位次排第7位,2013年位次排第2位,2014年位次排第5位,4年间年均增速高于十省会城市平均水平0.03个百分点。 居住成本增大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材料在建筑领域的广泛运用,人们居住环境、居住舒适度和安全性大为改善,使得购买房屋价格大幅提高,居住成本不断增加。从房价变化情况看,2014年银川住房均价4111元/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了361元/平方米,增长了9.6%。期间,最高峰2013年达到了4524元/平方米。仅以购买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来计算,2014年比2010年增加了36100元,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部分的4倍。
消费环境欠佳是影响居民生活质量的外部因素。自2013年以来,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和整体经济环境欠佳等因素的作用下,部分职工收入增长缓慢,有的职工收入大幅度下降,致使消费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等企业及个体经营户也不同程度受到影响,经营收入有所下滑。同时,出于对医疗卫生、养老、个人及家庭成员的教育等方面的考虑,人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间接影响了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
三、进一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对策建议
目前银川市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按照2011年世界银行报告的最新划分标准,银川整体经济发展已处于中上等收入国家水平,正在向高收入阶段过渡。但由于现阶段居民收入初次分配占国民收入比率仍然偏低,居民收入不能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消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不强。加之受居民传统消费观念、预期消费增加、个人消费信贷尚处于起步阶段、消费环境尚待改善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居民购买力还较弱,制约了居民消费需求。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扩大内需。积极实施收入倍增计划,着力提升中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建立一个以中等收入者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模式。建立健全职工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实现增资常态化、动态化,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营造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的良好环境,扩充居民投资渠道,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提高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水平,共享产业转型升级成果,为进一步提高职工工资收入水平提供物质基础。
加大政策性调控力度,保障物价平稳。从加强农副产品生产与供给管理着手,疏通流通環节,降低流通成本,平抑食品价格涨幅。进一步强化价格联动机制,及时扩大补贴范围,实施分类补贴。针对部分长期患病、不具备就业能力、生活特别困难的人员,应出台可操作性强的保障性措施,以缓解价格上涨对部分困难低收入家庭基本生活的影响。合理调整住房价格水平,使之与市场消费能力相适应,并积极发展住房的二级市场和三级市场,通过活跃住宅流通市场方式,促进住房消费。
拓展消费领域,积极培育新消费热点。积极开拓新的消费领域。针对部分人群追崇绿色健康的消费品,喜欢性价比高、彰显个性的高科技电子产品,喜欢旅游休闲度假等消费需求,积极创新服务方式,为居民提供健康放心的消费环境,不断增强居民的消费意愿。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规范家政服务行业,带动居民消费需求稳健增长。鼓励有较稳定收入来源的人群可以适度超前消费,超前提高生活水平和质量。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进一步加强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基础性设施的改革,稳定居民未来消费预期,增强即期消费信心。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法律体系,使社会保障制度上升到一个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高度,全面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加大对贫困阶层的救济扶持力度,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采取多种手段加大再就业的技术培训和政策支持,提高就业保障。■
(作者单位:银川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责任编辑:闫院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