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检会不会引起癌肿扩散?

来源 :家庭医学·新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gx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女士在洗澡时发现自己的左侧乳房上有一个肿块,去医院的乳腺专科检查后,医生怀疑是乳房肿瘤,建议她手术切除,可在手术前要先穿刺取一小块组织做病理活检。曾女士有些担心:穿刺会引起肿瘤的种植和扩散,还会引起出血。让她想不通的是:既然要做手术切除,为何还要做穿刺活检?
  我们平常所说的活检就是医学上活体组织检查的简称,它是通过手术方法在病变部位钳取、切取部分或全部肿瘤组织或利用穿刺在病变部位吸取等方法,从活着的患者身上取得病变部位的材料,制成病理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后用显微镜检查的一种方法,肿瘤患者进行活检极为常见。因为病理诊断是最准确的诊断,是公认的金标准,其诊断价值远远高于血液生化、影像学检查的诊断价值,具有其他检查所无法替代的确诊价值。
  可是,在临床上有些病人由于对活检的意义和目的不甚了解,甚至有些患者道听途说:害怕穿刺活检时会引起癌肿的种植和扩散。所以心存疑虑,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活检,甚至还因此延误诊断和治疗。
  那么,针吸穿刺会不会导致癌的扩散和转移呢?从理论上讲,对癌、瘤的任何刺激,包括针刺、切除、取活组织或其他检查,以及麻醉药物注射,甚至用力揉搓和挤压等,都可能造成癌细胞的脱落和扩散、转移。穿刺时的细针进入肿瘤后再拔出,可能会使针道中沾染少量恶性细胞,有人对细针的外壁作涂片观察,在一小部分病例中,确实找到了恶性细胞,因此恶性肿瘤沿着细针通道扩散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有这种可能性并不一定真的就会发生恶性肿瘤沿针道扩散。
  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如果活组织检查的是一良性病灶,那无论如何也不会发生或促进其播散和转移。发生转移和扩散的只有恶性肿瘤,肿瘤的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脱离其原发部位,通过血液循环和淋巴系统,“跑”到其他器官继续繁殖生长,形成同样性质的肿瘤,这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
  有研究表明,在一般情况下,约有50%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液中存有恶性肿瘤细胞,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形成转移癌,大部分癌细胞在机体免疫机制的作用下并不能存活,只有当机体免疫机能降低,或是脱落的癌细胞过多,超过了机体自身清理能力的情况下,漏网的癌细胞才会在机体某些部位“落户”,从而生长为转移癌。针吸穿刺时即使有少量的肿瘤细胞脱落并进入血液循环,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发生转移,因为机体免疫系统会很快将它们杀灭。研究发现乳腺癌的转移主要还是与肿瘤和机体内环境本身的因素有关。即使出现种植,其生长也需要一定时间。根据肿瘤细胞动力学研究结果,快速生长的肿瘤倍增时间可能在1~4周,而生长较慢的肿瘤其倍增时间可能在2~6个月。国外曾有大量对接受过穿刺针活检的乳腺癌患者的随访研究,时间最长达15年,结果发现,穿刺针活检后2周内进行手术治疗并不降低患者的生存率。目前,也没有证据证实穿刺针活检后延期1个月内手术会对患者不利。如果能够在诊断后早期合理治疗,如在活检2周内进行手术切除,术后再合理地化疗,肿瘤扩散转移的风险是可以通过治疗来抵消的。
  当然,临床实践是最有说服力的。针吸刺激会不会导致癌症的扩散和转移一直是众多学者和医务人员所关注的问题。根据我国各地数万例细针穿刺病例的观察,还没有发现肿瘤沿针道扩散的明确证据;国外学者总结了2500例经皮穿刺者的情况,无1例肿瘤细胞沿针道种植。通过多年研究,这个问题在20多年前就有定论了,局部穿刺不会造成肿瘤的转移,尤其是穿刺后数小时内就进行化疗、或四周内进行手术切除肿瘤,使肿瘤因为穿刺而转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大量的研究还发现:穿刺是否促使癌的播散与穿刺针的直径有关,如果其直径小于1毫米,那么这种危险性就会降得很低,现在临床上用于穿刺的细针一般只有0.9毫米,对正常组织和癌瘤的创伤是很小的。
  再说在一些大型医院都有专业从事针吸细胞病理诊断的病理科医师,他们穿刺经验丰富,手法熟练,操作时会很谨慎,比如他们在体表针吸时会自上而下进针,防止针吸后渗液下流,以减少肿瘤细胞沿针道扩散的可能性。穿刺时,在B超、CT、核磁共振等的引导下,医生可以非常准确地将活检针送入病灶取出少量的活检组织,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安全可靠、准确有效,病人痛苦小,成功率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活检不仅限于乳房肿瘤,如今随着活检技术的成熟,活检范围几乎包括全身所有的器官。一般来说,活检的并发症很少,偶尔发生的并发症有出血、发热、咳血、气胸等。如胸腔器官的细针活检可能发生少量气胸,但病人只需静卧2小时,几天后气胸即可自然吸收而不必作特殊治疗,对于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通常不应做活检,以免引起术中大量出血。
  活组织检查有促进肿瘤细胞播散的可能性,但并不是说做过穿刺的病人凡是出现播散转移都是因为活检穿刺造成的,即使不做活组织检查部分病人也会出现播散转移,因为转移是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
  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有大多都有严重的不良反应,比如放疗、化疗都会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如果患者在治疗之前不做出准确的病理诊断,万一误诊了不仅治不好病,还会无辜地损害身体。通过穿刺后细胞学检查,确定肿瘤是良性或是恶性,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就拿曾女士的乳腺肿块来说,不做穿刺活检,不作出准确的病理诊断,就无法判断它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因为不同的肿瘤类型,它的手术范围不同(如果是良性肿瘤切除瘤体就完事了,如果是乳腺癌则必须切除全乳,还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随后的治疗手段也不一样(乳腺癌切除后还得做化疗或放疗),其预后也完全不同。因此,无论身体的什么部位长了包块,都要听从医生的检查诊治安排,不要过多的顾虑,也不必恐惧,否则会因心理负担过重而延误诊断,并且丧失最佳的治疗时机,致使病情加重。
其他文献
2010年8月,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ACCF)、美国心脏学会(AHA)共同发布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关于氯吡格雷的"盒装警告",主要针对医师和患者提出建议,其内容包括:通过检测药物基因型
盛夏三伏,阵雨日寸作,温度高,湿度大,正是蚊蝇繁殖活动高峰。因此,以蚊子为主要传播媒介的乙型脑炎,就是这一时期较为高发的疾病之一。
大脚骨是最常见的脚部畸形,医学上称为拇外翻。它的主要表现是足拇指斜向外侧,第一跖骨内翻,第一、二跖骨间夹角增大,跖拇关节轻度半脱位,第一跖骨头在足内侧形成一骨赘。因长期受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的治疗在当下仍是一大挑战。研究显示,长时间的心动过速会导致心肌结构重构,电重构和神经体液重构,即所谓的心动过速性心肌病。
骨质疏松症是老年人常见病。引起骨质疏松症的主要原因有激素水平分泌下降、内分泌紊乱、钙量摄取不足、基因水平调节失控,以及酗酒、嗜烟、摄入过量咖啡等。根据笔者多年来临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国外发病率为3.2‰~8‰,我国每年大约有15~20万新生儿患病,新生儿发病率约占1.51‰~13.7‰。大多数先心病为简单畸形如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超
围产期心肌病是妊娠最后1月至产后5月内发生的收缩性心力衰竭,其发病率因地域不同存在很大差异,美国平均1/4 000妊娠,发展中国家较高,非洲国家为高发区,其中海地高达1/300妊
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以往治疗效果差,丧失了手术矫正分流的时机,终末期病人只能等待心肺移植。近来研究发现对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有效的靶向治疗药物,也能显著改善艾森曼格综合征患
急性心肌梗死是内科常见的危重病,病情变化快,可出现酸碱平衡失调,尤其在心肌梗死后心源性休克的患者中更加常见,临床研究表明酸碱失衡可影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短期预后,临
代谢性肌肉病是一组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遗传性糖、脂肪和线粒体病,患者肌肉细胞内可以发现大量脂肪滴、糖原或线粒体的聚积。典型临床表现是出现与活动相关的肌肉无力和疼痛,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