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不完全统计,在刚刚过去的2012年中,EMI Classics、ICA Classics、Hungaroton、Urania、APR ?穴Appian?雪等多家欧美唱片公司不约而同为已故法籍匈牙利钢琴大师乔治·齐夫拉(Gy?觟rgy Cziffra,1921—1994)整理发行的唱片达22张之多①,几乎相当于他1976年至2011年发行的唱片总和。加之,有关齐夫拉演奏的各种视频在网络上点的击量也节节升高,一时间人们对这位特立独行的钢琴家的热情似乎又被重新点燃了。在古典艺术教育高度学院化、演奏风格日趋同质化的今天,人们对于齐夫拉这种富于个性钢琴家的再度追求,有着其深刻的审美层面及历史发展的必然。
一、人生的悲歌
欣赏过齐夫拉表演的人,无不立刻被他眼花缭乱、辉煌灿烂的技巧所折服。常常会对他的演奏产生某种错觉,这还是我熟悉的那个作品吗?虽然对于大多数听众而言,直接从演奏家的演奏中就能获得令人愉悦的艺术享受,但如果想要深入了解作品背后蕴含的文化涵义、音乐家的所思所感,那么,对于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家(包括作曲家、演奏家)的艺术观点乃至人生经历的了解也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首先用几个关键词来勾勒出齐夫拉充满悲剧色彩和传奇色彩的一生。
1.贫病交加
齐夫拉出生在匈牙利的一个吉普赛家庭,父亲是一位潦倒的音乐家。他们居住的布达佩斯郊外的天使区空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其实是一个充满贫穷和疾病的贫民区。小齐夫拉家穷的连一套供他去上钢琴课的体面衣服都拿不出来。他的父亲和妹妹都在战乱年代被饥饿夺去了生命。
疾病是幼年齐夫拉所面临的另一个严峻考验。5岁时,一场重病几乎夺去了他的生命。对于这段经历,他回忆道:“我的虚弱体质总是面临危机,身体重量对于我火柴棍一般的双腿更是不堪重负。很小的风就会把我吹倒,妈妈在我的鞋子里面放了砂囊,在我的外套里加了衬里,以避免具有杀伤力的秋风把我变成一片干枯的羽毛。”②
2.少年天才
虽然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但齐夫拉很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他通过观摩姐姐上课,就初步掌握了钢琴演奏技巧。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在即兴演奏方面的能力超乎常人:他所听到的旋律、故事书中的人物以及脑海中产生的各种古灵精怪的念头,都可以透过他的指尖转化为键盘上生动美妙的音响,即兴演奏出来。为此,5岁时,他就被当做奇货可居的神童,被马戏团请去为观众做即兴命题的表演。这让幼年的齐夫拉第一次尝到了舞台和掌声的魔力。此时,就连父亲都对上天赋予他的音乐禀赋心存敬畏,不敢再轻易的指导他,而是任由他的艺术才能自由发展。
3.学习生涯
10岁时,一次机缘巧合,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的院长听到了齐夫拉的演奏,惊为天才,并破格录取他入院学习。但最初的几位老师也都有着跟齐夫拉父亲一样的“困惑”,对于这位天才少年的教学不知该从何入手。齐夫拉回忆说:“我的天份是一个与乐器的结合体,它让我在手上技巧方面能吃透系统教学中学到的所有东西,并马上投入练习。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这种教学像是一大堆细枝末节,对于10岁的我还是很难懂的,但在我的大脑能够提供理智解释之前,先变成了我双手习惯的条件反射。”③最终,齐夫拉被允许进入培养演奏家的大师班,与那些成人一起跟随伊斯特凡·托曼大师(Istvan Thomán,1862—1940)学习。托曼是李斯特的学生,而他的学生中也不乏像巴托克、多赫纳伊等知名的音乐家。齐夫拉的专业学习因为战争而中断多年。虽然1947—1951年间,他又回到音乐学院,但对于演奏技术和艺术风格都已经日渐成熟的他来说,这些都只能算是一种恢复和充实。今天看来,齐夫拉的成长经历更多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过程。
4.牢狱之灾
随着“二战”的逆流席卷整个欧洲,齐夫拉蒸蒸日上的演奏事业也戛然而止。1941年,新婚不久的他被迫入伍,开赴前线为纳粹与苏军作战。不堪忍受战火蹂躏和死亡威胁的齐夫拉在逃跑中又不幸被苏军俘虏,关押2年后,越狱出逃的他又再次被迫加入德军作战。直到战争结束,他才得以回到钢琴旁。
战后的匈牙利一直处于苏联的强势控制之下。1950年,因政见不同,齐夫拉连同妻儿一起被当局逮捕关押。对于这位钢琴家,监狱方为他设计了独特而残忍地惩罚方案——每天长时间搬运沉重的砖块,致使他的手臂肌腱遭受到了极大地伤害。1953年获释之后,他凭借惊人的毅力经过长达半年的恢复训练,才又顽强地回到了舞台上。但此后,他只能通过将特制皮带缠在小臂上的方式,来保持足够的肌肉紧张度。
5.苦尽甘来
1953年,获释后的齐夫拉获准重新登台,并被当局委托进行一些重要的演出活动。1955年,他成为了匈牙利“李斯特大奖”首位非作曲家得主。但此时的他对于国家的政治前途已经心灰意冷。匈牙利十月事件④前夕,他借录制唱片之机携妻儿出逃到维也纳,并在勃拉姆斯音乐厅举办了自己的独奏会。这一事件因被《纽约客》等媒体大肆报道而轰动一时。早年间,齐夫拉为匈牙利的Qualiton公司和捷克斯洛伐克的Supraphon公司录制的唱片流传到西欧时曾受到乐迷的追捧,加之这次富于传奇色彩的经历,他所到之处更是受到公众的热烈欢迎。在伦敦的皇家节日大厅演奏会的开始前,观众和乐队自发起立鼓掌长达二十多分钟,向这位令人钦佩的钢琴家致敬。
此后,齐夫拉定居法国的桑利斯小城(Senlis),除了在世界范围内的演出和录音,他还在这里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钢琴比赛,并通过基金会、夏季音乐节等多种形式努力扶植青年音乐家,由此齐夫拉的艺术生涯进入了稳步发展的黄金时期。
6.晚年丧子
就在一切归于安详和平静,应该安享晚年之时,1981年,儿子小乔治的突然离世又给了齐夫拉沉重的一击⑤。此前不久,已经成长为一名交响乐指挥家的小乔治刚与父亲合作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商业录音。为了避免触景生情,齐夫拉从此拒绝与任何交响乐团合作演出。1988年,他停止了任何演出活动,直到1994年辞世。
一、人生的悲歌
欣赏过齐夫拉表演的人,无不立刻被他眼花缭乱、辉煌灿烂的技巧所折服。常常会对他的演奏产生某种错觉,这还是我熟悉的那个作品吗?虽然对于大多数听众而言,直接从演奏家的演奏中就能获得令人愉悦的艺术享受,但如果想要深入了解作品背后蕴含的文化涵义、音乐家的所思所感,那么,对于作品的创作背景、艺术家(包括作曲家、演奏家)的艺术观点乃至人生经历的了解也都是非常必要的。因此,我们首先用几个关键词来勾勒出齐夫拉充满悲剧色彩和传奇色彩的一生。
1.贫病交加
齐夫拉出生在匈牙利的一个吉普赛家庭,父亲是一位潦倒的音乐家。他们居住的布达佩斯郊外的天使区空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其实是一个充满贫穷和疾病的贫民区。小齐夫拉家穷的连一套供他去上钢琴课的体面衣服都拿不出来。他的父亲和妹妹都在战乱年代被饥饿夺去了生命。
疾病是幼年齐夫拉所面临的另一个严峻考验。5岁时,一场重病几乎夺去了他的生命。对于这段经历,他回忆道:“我的虚弱体质总是面临危机,身体重量对于我火柴棍一般的双腿更是不堪重负。很小的风就会把我吹倒,妈妈在我的鞋子里面放了砂囊,在我的外套里加了衬里,以避免具有杀伤力的秋风把我变成一片干枯的羽毛。”②
2.少年天才
虽然生活在艰苦的环境中,但齐夫拉很小就表现出了过人的音乐天赋。他通过观摩姐姐上课,就初步掌握了钢琴演奏技巧。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他在即兴演奏方面的能力超乎常人:他所听到的旋律、故事书中的人物以及脑海中产生的各种古灵精怪的念头,都可以透过他的指尖转化为键盘上生动美妙的音响,即兴演奏出来。为此,5岁时,他就被当做奇货可居的神童,被马戏团请去为观众做即兴命题的表演。这让幼年的齐夫拉第一次尝到了舞台和掌声的魔力。此时,就连父亲都对上天赋予他的音乐禀赋心存敬畏,不敢再轻易的指导他,而是任由他的艺术才能自由发展。
3.学习生涯
10岁时,一次机缘巧合,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学院的院长听到了齐夫拉的演奏,惊为天才,并破格录取他入院学习。但最初的几位老师也都有着跟齐夫拉父亲一样的“困惑”,对于这位天才少年的教学不知该从何入手。齐夫拉回忆说:“我的天份是一个与乐器的结合体,它让我在手上技巧方面能吃透系统教学中学到的所有东西,并马上投入练习。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这种教学像是一大堆细枝末节,对于10岁的我还是很难懂的,但在我的大脑能够提供理智解释之前,先变成了我双手习惯的条件反射。”③最终,齐夫拉被允许进入培养演奏家的大师班,与那些成人一起跟随伊斯特凡·托曼大师(Istvan Thomán,1862—1940)学习。托曼是李斯特的学生,而他的学生中也不乏像巴托克、多赫纳伊等知名的音乐家。齐夫拉的专业学习因为战争而中断多年。虽然1947—1951年间,他又回到音乐学院,但对于演奏技术和艺术风格都已经日渐成熟的他来说,这些都只能算是一种恢复和充实。今天看来,齐夫拉的成长经历更多是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过程。
4.牢狱之灾
随着“二战”的逆流席卷整个欧洲,齐夫拉蒸蒸日上的演奏事业也戛然而止。1941年,新婚不久的他被迫入伍,开赴前线为纳粹与苏军作战。不堪忍受战火蹂躏和死亡威胁的齐夫拉在逃跑中又不幸被苏军俘虏,关押2年后,越狱出逃的他又再次被迫加入德军作战。直到战争结束,他才得以回到钢琴旁。
战后的匈牙利一直处于苏联的强势控制之下。1950年,因政见不同,齐夫拉连同妻儿一起被当局逮捕关押。对于这位钢琴家,监狱方为他设计了独特而残忍地惩罚方案——每天长时间搬运沉重的砖块,致使他的手臂肌腱遭受到了极大地伤害。1953年获释之后,他凭借惊人的毅力经过长达半年的恢复训练,才又顽强地回到了舞台上。但此后,他只能通过将特制皮带缠在小臂上的方式,来保持足够的肌肉紧张度。
5.苦尽甘来
1953年,获释后的齐夫拉获准重新登台,并被当局委托进行一些重要的演出活动。1955年,他成为了匈牙利“李斯特大奖”首位非作曲家得主。但此时的他对于国家的政治前途已经心灰意冷。匈牙利十月事件④前夕,他借录制唱片之机携妻儿出逃到维也纳,并在勃拉姆斯音乐厅举办了自己的独奏会。这一事件因被《纽约客》等媒体大肆报道而轰动一时。早年间,齐夫拉为匈牙利的Qualiton公司和捷克斯洛伐克的Supraphon公司录制的唱片流传到西欧时曾受到乐迷的追捧,加之这次富于传奇色彩的经历,他所到之处更是受到公众的热烈欢迎。在伦敦的皇家节日大厅演奏会的开始前,观众和乐队自发起立鼓掌长达二十多分钟,向这位令人钦佩的钢琴家致敬。
此后,齐夫拉定居法国的桑利斯小城(Senlis),除了在世界范围内的演出和录音,他还在这里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钢琴比赛,并通过基金会、夏季音乐节等多种形式努力扶植青年音乐家,由此齐夫拉的艺术生涯进入了稳步发展的黄金时期。
6.晚年丧子
就在一切归于安详和平静,应该安享晚年之时,1981年,儿子小乔治的突然离世又给了齐夫拉沉重的一击⑤。此前不久,已经成长为一名交响乐指挥家的小乔治刚与父亲合作完成了自己的第一次商业录音。为了避免触景生情,齐夫拉从此拒绝与任何交响乐团合作演出。1988年,他停止了任何演出活动,直到1994年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