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刘熙的《释名》中双音节词条数量丰富,本文主要对《释姿容》这一章节中的双音节词条的释义方法和释义依据进行分析。
【关键词】双音节;直陈;释义依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释名·释姿容》双音节词条的释义方法
《释名》是一部探讨音义之源的专著,它的主要训释方法就是声训。它不仅从理论上强调“名之于实,各有义类”,而在具体的单字字义说解中,能细致入微地探讨其内在联系。同时,《释名》中也有义训的训释方法。《释姿容》这一章节中的双音节词条一共有11个,主要是采用直陈义训。直陈指采用陈述解说的方式,对被训释之名的“所以之意”进行直接揭示。陈建初先生认为:“直陈条例分为两种:即单名直陈和复名直陈。复名直陈的主要特点
是:被释词在释语中重现时,基本上是等值重现,其词性和词义一般都没有变化,刘熙在解说时往往只就其单字之义加以明确,从而直陈复合之义。复名直陈又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复名单字分现。即被释复名分成两个单字分别出现在释语中;2.复名单字偏现。即构成复名的单字没有全部出现在释语中,只重现其中一部分而略去另一部分;3.复名未重现。即被释复名在释语中完全没有出现。”
在《释姿容》双音节词条中,刘熙主要采用的是复名直陈条例,分类如下:
(一)复名单字分现。在释语中,被解释的复名分成两个单字出现
1.匍匐:小儿时也。匍,犹捕也。藉索可执取之言也。匐,伏也。伏地行也。人虽长大及其求事尽力之勤犹亦称之。《诗》曰: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是也。
2.偃蹇:偃偃息而卧不执事也。蹇,跛蹇。病不能作事也。今讬病似此而不宜执事役也。
3.望佯:佯,阳也。言阳气在上,举头高似若望之然也。
4.沐秃:沐者,髪下垂秃者无髪皆无上貌之称也。
5.卦卖:卦,褂也。自褂于市而自卖边自可无惭色。言此似之也。
6.倚徙:倚,技也。徙,簁也,言人多技巧尚轻细如簁也。
7.啮掣:掣,卷掣也。啮,噬啮也。语说卷掣与人相持如噬啮也。
8.贷騃:言以物贷予騃者,必弃之不复得也。不相量事者之称也。
(二)复名单字偏现。在释语中没有出现构成复名的两个单字,只是出现其中的一个
1.衇摘:言诇摘,如医别人衇知疾之意。见事者之称也。
(三)复名未重现。在释语中没有出现构成复名的两个单字。
1.摩娑:犹末杀也。手上下之言也。寠数:犹局缩,皆小意也。
二、《释名·释姿容》双音节词条的释义依据
1.匍匐:竭力。《诗·邶风·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郑玄笺:“匍匐,言尽力也。”晋·刘琨《答卢谌》:“裹粮携弱,匍匐星奔。”刘熙释:“小儿时也。匍犹捕也。藉索可执取之言也。匐,伏也。伏地行也。人虽长大及其求事尽力之勤犹亦称之。”小孩刚出生时的伏地而行需要竭力。人长大后做事也要竭力。此依据动作来命名。
2.偃蹇:卧病不能执事。《说文》:“偃,僵也。”段注:“凡仰仆曰偃,引申为凡仰之称。”《说文》:“蹇,跛也。”《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驾蹇驴而无策兮,又何路之能极?”王逸注:“蹇,跛也。”刘熙释:“病不能作事也。今讬病似此而不宜执事役也”。通过说明生存状态来命名。
3.望佯:仰视貌,远视貌。《晏子春秋·谏上六》:“杜扃望羊待于朝。”《庄子·秋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陆德明《释文》作“盳洋”,引崔譔曰:“犹望羊,仰视貌。”《孔子家语·辩乐》:“近黮而黑,颀然长,旷如望羊,奄有四方。”王肃注:“望羊,远视也。”刘熙释:“佯,阳也。言阳气在上,举头高似若望之然也。”用阳气在上来说明仰视貌。
4.沐秃:没有头发的样子。刘熙释:“沐者,髪下垂,秃者,无髪,皆无上貌之称也。”刚洗完头发时头发下垂,上无,秃者没有头发,上无,二者并称,指没有头发的人。
5.卦卖:没有惭色。卦,通“挂(褂)”。《广雅·释言》:“卦,挂也。”刘熙释:“卦,褂也。自褂于市而自卖边自可无惭色。”此是通过自挂于市来比喻无惭色。依据具体的情境来命名。
6.倚徙:技巧。刘熙释:“倚,技也。徙,簁也,言人多技巧尚轻细如簁也”。此通过用簁能区别清浊来说明人多技巧。
7.啮掣:与人相持就像咬牙的样子。《释姿容》:“掣,制也,制顿之使顺己也。”刘熙释:“掣,卷掣也。啮,噬啮也。语说卷掣与人相持如噬啮也。”依据具体的情境来命名。
8.贷騃:不相关。《说文》:“贷,施也。”騃,马行勇壮貌。刘熙释:“言以物贷予騃者,必弃之不复得也。不相量事者之称也。”用把物施于快跑的马,物不复得来比喻不相关的状态。
9.衇摘:识别事势。衇同“脉”。诇,明悟。《韩非子》:“今民儇诇智慧,欲自用,不听上,上必且劝之以赏然后可进,又且畏之以罚然后不敢退。”见事,识别事势。《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晋书·唐彬传》:“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宋·孔平仲《续世说·假谲》:“崔日知见事敏速。每朝廷有事,转祸为福,以取富贵。”刘熙释:“言诇摘,如医别人衇知疾之意。见事者之称也。”通过医脉知疾来指明识别事势。
10.摩娑:抚摸。用手轻轻按着,并一上一下地移动。《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后人复于长安东霸城见之,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说文》:摩,研也。段注:“两手相切摩也。”刘熙释为“犹末杀也。手上下之言也。”是依据手的动作来命名。
11.寠数:小。局缩,狭小。《释车》:“齐人谓车輄以前曰缩,言局缩也。”刘熙用“局缩”释“寠数”,依据空间的变化来命名。
参考文献
[1]王先谦.释名疏证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03).
[2]陈建初.《释名》直陈例说[J].古汉语研究,2000(04).
(编辑:刘影)
【关键词】双音节;直陈;释义依据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释名·释姿容》双音节词条的释义方法
《释名》是一部探讨音义之源的专著,它的主要训释方法就是声训。它不仅从理论上强调“名之于实,各有义类”,而在具体的单字字义说解中,能细致入微地探讨其内在联系。同时,《释名》中也有义训的训释方法。《释姿容》这一章节中的双音节词条一共有11个,主要是采用直陈义训。直陈指采用陈述解说的方式,对被训释之名的“所以之意”进行直接揭示。陈建初先生认为:“直陈条例分为两种:即单名直陈和复名直陈。复名直陈的主要特点
是:被释词在释语中重现时,基本上是等值重现,其词性和词义一般都没有变化,刘熙在解说时往往只就其单字之义加以明确,从而直陈复合之义。复名直陈又分为以下三种情况:1.复名单字分现。即被释复名分成两个单字分别出现在释语中;2.复名单字偏现。即构成复名的单字没有全部出现在释语中,只重现其中一部分而略去另一部分;3.复名未重现。即被释复名在释语中完全没有出现。”
在《释姿容》双音节词条中,刘熙主要采用的是复名直陈条例,分类如下:
(一)复名单字分现。在释语中,被解释的复名分成两个单字出现
1.匍匐:小儿时也。匍,犹捕也。藉索可执取之言也。匐,伏也。伏地行也。人虽长大及其求事尽力之勤犹亦称之。《诗》曰: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是也。
2.偃蹇:偃偃息而卧不执事也。蹇,跛蹇。病不能作事也。今讬病似此而不宜执事役也。
3.望佯:佯,阳也。言阳气在上,举头高似若望之然也。
4.沐秃:沐者,髪下垂秃者无髪皆无上貌之称也。
5.卦卖:卦,褂也。自褂于市而自卖边自可无惭色。言此似之也。
6.倚徙:倚,技也。徙,簁也,言人多技巧尚轻细如簁也。
7.啮掣:掣,卷掣也。啮,噬啮也。语说卷掣与人相持如噬啮也。
8.贷騃:言以物贷予騃者,必弃之不复得也。不相量事者之称也。
(二)复名单字偏现。在释语中没有出现构成复名的两个单字,只是出现其中的一个
1.衇摘:言诇摘,如医别人衇知疾之意。见事者之称也。
(三)复名未重现。在释语中没有出现构成复名的两个单字。
1.摩娑:犹末杀也。手上下之言也。寠数:犹局缩,皆小意也。
二、《释名·释姿容》双音节词条的释义依据
1.匍匐:竭力。《诗·邶风·谷风》:“凡民有丧,匍匐救之。”郑玄笺:“匍匐,言尽力也。”晋·刘琨《答卢谌》:“裹粮携弱,匍匐星奔。”刘熙释:“小儿时也。匍犹捕也。藉索可执取之言也。匐,伏也。伏地行也。人虽长大及其求事尽力之勤犹亦称之。”小孩刚出生时的伏地而行需要竭力。人长大后做事也要竭力。此依据动作来命名。
2.偃蹇:卧病不能执事。《说文》:“偃,僵也。”段注:“凡仰仆曰偃,引申为凡仰之称。”《说文》:“蹇,跛也。”《楚辞·东方朔<七谏·谬谏>》:“驾蹇驴而无策兮,又何路之能极?”王逸注:“蹇,跛也。”刘熙释:“病不能作事也。今讬病似此而不宜执事役也”。通过说明生存状态来命名。
3.望佯:仰视貌,远视貌。《晏子春秋·谏上六》:“杜扃望羊待于朝。”《庄子·秋水》:“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陆德明《释文》作“盳洋”,引崔譔曰:“犹望羊,仰视貌。”《孔子家语·辩乐》:“近黮而黑,颀然长,旷如望羊,奄有四方。”王肃注:“望羊,远视也。”刘熙释:“佯,阳也。言阳气在上,举头高似若望之然也。”用阳气在上来说明仰视貌。
4.沐秃:没有头发的样子。刘熙释:“沐者,髪下垂,秃者,无髪,皆无上貌之称也。”刚洗完头发时头发下垂,上无,秃者没有头发,上无,二者并称,指没有头发的人。
5.卦卖:没有惭色。卦,通“挂(褂)”。《广雅·释言》:“卦,挂也。”刘熙释:“卦,褂也。自褂于市而自卖边自可无惭色。”此是通过自挂于市来比喻无惭色。依据具体的情境来命名。
6.倚徙:技巧。刘熙释:“倚,技也。徙,簁也,言人多技巧尚轻细如簁也”。此通过用簁能区别清浊来说明人多技巧。
7.啮掣:与人相持就像咬牙的样子。《释姿容》:“掣,制也,制顿之使顺己也。”刘熙释:“掣,卷掣也。啮,噬啮也。语说卷掣与人相持如噬啮也。”依据具体的情境来命名。
8.贷騃:不相关。《说文》:“贷,施也。”騃,马行勇壮貌。刘熙释:“言以物贷予騃者,必弃之不复得也。不相量事者之称也。”用把物施于快跑的马,物不复得来比喻不相关的状态。
9.衇摘:识别事势。衇同“脉”。诇,明悟。《韩非子》:“今民儇诇智慧,欲自用,不听上,上必且劝之以赏然后可进,又且畏之以罚然后不敢退。”见事,识别事势。《史记·范雎蔡泽列传》:“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晋书·唐彬传》:“顺从者谓为见事,直言者谓之触迕。”宋·孔平仲《续世说·假谲》:“崔日知见事敏速。每朝廷有事,转祸为福,以取富贵。”刘熙释:“言诇摘,如医别人衇知疾之意。见事者之称也。”通过医脉知疾来指明识别事势。
10.摩娑:抚摸。用手轻轻按着,并一上一下地移动。《后汉书·方术传下·蓟子训》:“后人复于长安东霸城见之,与一老公共摩挲铜人。”《说文》:摩,研也。段注:“两手相切摩也。”刘熙释为“犹末杀也。手上下之言也。”是依据手的动作来命名。
11.寠数:小。局缩,狭小。《释车》:“齐人谓车輄以前曰缩,言局缩也。”刘熙用“局缩”释“寠数”,依据空间的变化来命名。
参考文献
[1]王先谦.释名疏证补[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03).
[2]陈建初.《释名》直陈例说[J].古汉语研究,2000(04).
(编辑:刘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