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呢?
一、“兴趣”是基础
所谓“兴趣”,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让学生愿意上你所教的学科,一见到你就非常的高兴,自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了起来。(亲身经历:本人上初中的学校是一所兵团学校,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的物理老师孙老师,给我们上课时从不翻书、看教案,一节课上下来,全班的每位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就连平时打瞌睡、搞小动作的同学也都聚精会神的听着;初三的时候,由于工作的需要,学校给我们年级更换了物理老师,上课的时候照本宣科,同学们都不爱学习了,连学习好的学生都不听讲了,期末考试几乎全军覆没。)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第一要紧的是要让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產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二、“转变”是关键
所谓“转变”,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
游戏是人类的一种在一定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娱乐活动,由于它富于趣味性,因此深受人们尤其是儿童的喜爱。传统的教学方式太过枯燥单调,学生很难有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游戏教学是体育教学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之一。游戏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针对小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把动作技术要领进行分解,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2.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
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往往是“人到课堂心未到”。体育课堂的教室是操场,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更加严重,甚至学生连队伍都排不好。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采用小型竞赛
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技术要领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往返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捕鱼;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消灭害虫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其实,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的需求,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会体育知识,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
4.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体育教学中,同一个教学内容,教师要多变换教学方式去练习,要改变传统中的千篇一律的教学组织形式,避免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的特点。比如在教低年级《齐步走》时,单一的走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我采用跟音乐节拍走、前脚掌走、头顶沙包走、拍手走、模仿性练习《我是小小解放军》等形式来完成走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就能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推迟学生疲劳度的出现,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所学动作。
三、“感化”是目的
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费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爱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从走向三尺讲台的第一天到现在已经度过了十五个春秋,通过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自己的亲身体验,我进一步体会到: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体育兴趣,使他们在学校这个桃李芬芳的家园里健康的成长。
一、“兴趣”是基础
所谓“兴趣”,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让学生愿意上你所教的学科,一见到你就非常的高兴,自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调动了起来。(亲身经历:本人上初中的学校是一所兵团学校,初中二年级的时候我们的物理老师孙老师,给我们上课时从不翻书、看教案,一节课上下来,全班的每位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就连平时打瞌睡、搞小动作的同学也都聚精会神的听着;初三的时候,由于工作的需要,学校给我们年级更换了物理老师,上课的时候照本宣科,同学们都不爱学习了,连学习好的学生都不听讲了,期末考试几乎全军覆没。)罗伯特·特拉费斯说过:“教学是一种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它区别与其它的表演艺术,这是由于教师与那些观看表演的人的关系所决定的。”体育课表演的技巧性、和谐性和美感愉悦性的特点,就是教师内在的人格显露。我认为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与其责怪学生,不如反问自己。要使体育教学有实效,第一要紧的是要让学生对体育课感兴趣,使学生乐学。这样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便形成合力,產生“磁化”效应,从而产生师生间的情感共鸣。
二、“转变”是关键
所谓“转变”,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
游戏是人类的一种在一定规则约束下进行的娱乐活动,由于它富于趣味性,因此深受人们尤其是儿童的喜爱。传统的教学方式太过枯燥单调,学生很难有学习的积极性,实践证明,游戏教学是体育教学过程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有效手段之一。游戏是学校体育的重要内容。因此,针对小学生喜欢游戏的特点,我在教《前滚翻》时,出了个谜语让学生猜:“两手用力撑,两脚迅速蹬,团身如球滚,展体似雄鹰。”谜语一出,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了,积极性调动起来了,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还把动作技术要领进行分解,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易学易记,从而达到了寓教于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法,要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常变常新,步步深入,始终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想学、乐学的自觉行动。
2.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
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往往是“人到课堂心未到”。体育课堂的教室是操场,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就更加严重,甚至学生连队伍都排不好。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从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多采用小型竞赛
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技术要领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往返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捕鱼;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消灭害虫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其实,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的需求,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让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会体育知识,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
4.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体育教学中,同一个教学内容,教师要多变换教学方式去练习,要改变传统中的千篇一律的教学组织形式,避免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的特点。比如在教低年级《齐步走》时,单一的走会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我采用跟音乐节拍走、前脚掌走、头顶沙包走、拍手走、模仿性练习《我是小小解放军》等形式来完成走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就能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推迟学生疲劳度的出现,使学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所学动作。
三、“感化”是目的
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苏霍姆费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教师在教学中,要爱每一位学生。特别是对一些“问题学生”,教师只要把全部的爱心献给他们,对他们给予了解、尊重和信任,时刻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肯定和表扬,就能把问题学生转变过来。
从走向三尺讲台的第一天到现在已经度过了十五个春秋,通过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和自己的亲身体验,我进一步体会到: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会直接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信心、培养体育兴趣,使他们在学校这个桃李芬芳的家园里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