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量的调查数据显示,无聊是现今人们的普遍状态。那么,无聊是什么?对此,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都有不同的理解。我还有一个浅显直白的理解:“聊”字作为书面语,意思是依赖、凭借。因此,“无聊”就是没有依赖、没有凭借。如果把它表述为一种人生状态,就是因缺乏依赖之物而失去动力,感到烦闷、没有意义。
那么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是不是就不无聊了?不,导致无聊的从来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和事情之间的关系,而关系是在不断变化的。要知道,无聊萌生,总是从丢失自我開始。没有无聊的事情,只有无聊的灵魂。
那么,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感到无聊呢?
首先是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偏低的人。对“不确定性”容忍度高的人,新奇的事物对他们来说更像是“礼物”,好奇心使他们不易感到无聊。对“不确定性”容忍度低的人,则易生恐惧和抗拒心理,对他们而言,与其面临未知且不能掌控的刺激,不如待在“舒适区”,因此常常陷入无聊的状态。
还有不善创造的人。创造力低的人应对“空白时间”的方式会更少,因循守旧使他们更容易感到无聊。而创造力高的人倾向于探索未知,不断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也就不容易产生无聊的情绪。“手工耿”缘何能每天闷头窝在家里捣鼓?因为他不但认真执着,还有着不俗的创造力。
再就是缺乏自我驱动力的人,造成眼下无聊状态的人正是他们自己。而充满自我驱动力的人,即便处于无聊的场域也会很快找到出路。王村村的工作,就是一个起因于无聊、受自我驱动、最终走向有趣的过程。他通过创造性的活动赋予无聊以意义,他的种种作品,其实是对无聊的一种反抗与讽刺,也重新定义了无聊。
无聊是一种人人都会经历的情绪状态。无聊本身并不可怕,不能感知无聊才可怕,因为这预示着我们缺乏对自我意义的寻找。尼采说:“完全把自己与无聊隔离开的人,也就是把自己与自己隔离开。”“手工耿”不无聊,王村村不无聊,熊谷守一更不无聊。他们对周遭的事物、生命都抱有开放的态度、浓烈的兴趣,他们专注于一件事,认真把它做到极致,他们是对生活有大热爱的人。
所以,如果陷入了无聊的状态,无须惊慌,努力探寻你内心的精神乐园,找到你的热爱。只要你找到自己的热爱,并专注地做下去,也就无须在意他人的眼光。敢于拥抱“无聊”的灵魂,从不无聊。
那么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是不是就不无聊了?不,导致无聊的从来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和事情之间的关系,而关系是在不断变化的。要知道,无聊萌生,总是从丢失自我開始。没有无聊的事情,只有无聊的灵魂。
那么,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感到无聊呢?
首先是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度偏低的人。对“不确定性”容忍度高的人,新奇的事物对他们来说更像是“礼物”,好奇心使他们不易感到无聊。对“不确定性”容忍度低的人,则易生恐惧和抗拒心理,对他们而言,与其面临未知且不能掌控的刺激,不如待在“舒适区”,因此常常陷入无聊的状态。
还有不善创造的人。创造力低的人应对“空白时间”的方式会更少,因循守旧使他们更容易感到无聊。而创造力高的人倾向于探索未知,不断打开新世界的大门,也就不容易产生无聊的情绪。“手工耿”缘何能每天闷头窝在家里捣鼓?因为他不但认真执着,还有着不俗的创造力。
再就是缺乏自我驱动力的人,造成眼下无聊状态的人正是他们自己。而充满自我驱动力的人,即便处于无聊的场域也会很快找到出路。王村村的工作,就是一个起因于无聊、受自我驱动、最终走向有趣的过程。他通过创造性的活动赋予无聊以意义,他的种种作品,其实是对无聊的一种反抗与讽刺,也重新定义了无聊。
无聊是一种人人都会经历的情绪状态。无聊本身并不可怕,不能感知无聊才可怕,因为这预示着我们缺乏对自我意义的寻找。尼采说:“完全把自己与无聊隔离开的人,也就是把自己与自己隔离开。”“手工耿”不无聊,王村村不无聊,熊谷守一更不无聊。他们对周遭的事物、生命都抱有开放的态度、浓烈的兴趣,他们专注于一件事,认真把它做到极致,他们是对生活有大热爱的人。
所以,如果陷入了无聊的状态,无须惊慌,努力探寻你内心的精神乐园,找到你的热爱。只要你找到自己的热爱,并专注地做下去,也就无须在意他人的眼光。敢于拥抱“无聊”的灵魂,从不无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