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新课改以来,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我们在教学中要想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能力。我们就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置不同层次的教学方案,这样才能提高语文教学的针对性,才能全面促进学生的文化价值、审美观、语言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 分层教学 学习小组
学生核心素养,指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能力。具体到语文教学来说,我们要能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思考方式和探究方法。然而客观来说,每个学生都存在认知能力和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客观差异,我们要想提升课堂效率,就得及时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分层引导。鉴于此,下面我就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从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谈一谈如何因材施教、分层引导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结合实际情况,分层设计目标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比如有的同学善于理解分析,有的同学善于记忆表达。因此,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刀切,要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针对性地设置分层目标。这样才能让每位同学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能让他们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最终实现共同提升的教学目的。如此设置,才能真正体现以生为本,方可有效引导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进而拾级而上,达成教学目标。
比如,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重难点,但是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感兴趣,能自主背诵和理解;但是有的同学就缺乏兴趣,觉得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样的情况,如果我们一刀切式教学,缺乏兴趣的同学肯定就滥竽充数了。为了让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我在教学《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时,就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目标分层:对于缺乏兴趣的同学先通过介绍对应的历史背景故事来激发兴趣,然后再逐渐切入到对诗词意思,和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对于学习积极比较高的同学我们可以要求他们在完成基础能力的同时,能进行深入的剖析,甚至对比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系统分析。
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目标分层,能让不同情况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都有进步和收获,这样就能有效规避了优差分化,整体提升课堂效率。
二、参照认知规律,搭配学习小组
设置分层目标就是为分层教学和分层探究做准备。但是怎样分层呢?一般来说,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划分成“组内同质”的学习小组,这样的小组以5人左右为宜,设置共同的学习任务和探究目标。组内设置组长一名,负责维持秩序和统计组员的学习情况。如此分组,组内的同学认知能力相当,学习时候遇到的困难差不多,便于教师组织起来共同辅导和学习。能有效规避单兵作战的偏狭,让同学们在有限课堂时间内共同体验和感受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
譬如,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如果我们一刀切教学,基础差的同学跟不上;而进行自主探究的话,又会有很多学生开小差。这种情况下,我们就结合学生的文言文掌握情况组建同质学习小组。具体操作中基本上按照大家对文言文虚词、实词、特殊句式以及历史常识基础等方面的掌握能力来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能力统筹划分。教师根据每个组的基本情况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组长参照每个人的优势再进行具体的细分,保障每个组员能发挥优势。如此搭配学习小组,不但节约学习时间,更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为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奠定基础。
三、问题设置层次,逐步提升难度
学生探究的问题设置也不是随机设定,也需要结合组内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启发性和富有层次的问题。具體到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每个组内设置的问题也要注意有层次感,这样才能由简到难,吸引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稳步提升。
例如,在教学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时,为了吸引同学们能深入理解课文,掌握里面的经典描写手法,我们就可以如此分层设计问题,逐渐拔高学生的探究值:1.阅读本文,说一说老舍先生从哪几个角度写济南的冬天?2.简单总结一下,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的有什么特点?3.学习了本文的写作技巧,想一下如何让你写“家乡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你想抓住哪些特点,从哪些角度开始写呢?这三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是从基础到能力步步提升,同学们在这样的问题启发下,纷纷发表见解,就能迸发出探索创新的思维,全面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小结
总之,分层教学是照顾学生个性差异,促进全班学生共同进步的不二法门。客观来说,初中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认知规律和基础知识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能抓住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设置分层问题,针对性地启发和引导,进而让同学们在不同的层面获得不同的成就感受,提高各自的学习能力,全面提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莉.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J].新校园(中旬刊),2017,(5):36.
[2]高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36):116-117.
(作者单位: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三中学)
【关键词】核心素养 初中语文 分层教学 学习小组
学生核心素养,指的是要让学生通过学习具备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关键能力。具体到语文教学来说,我们要能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语文思考方式和探究方法。然而客观来说,每个学生都存在认知能力和知识基础等方面的客观差异,我们要想提升课堂效率,就得及时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因材施教,分层引导。鉴于此,下面我就结合近几年的教学经验,从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结合语文的学科特点谈一谈如何因材施教、分层引导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结合实际情况,分层设计目标
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短板,比如有的同学善于理解分析,有的同学善于记忆表达。因此,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一刀切,要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针对性地设置分层目标。这样才能让每位同学发挥自己的优势,又能让他们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弥补自己的不足,最终实现共同提升的教学目的。如此设置,才能真正体现以生为本,方可有效引导不同学习能力的同学都能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进而拾级而上,达成教学目标。
比如,文言文是语文学习的重难点,但是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感兴趣,能自主背诵和理解;但是有的同学就缺乏兴趣,觉得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样的情况,如果我们一刀切式教学,缺乏兴趣的同学肯定就滥竽充数了。为了让学生都能学到知识,我在教学《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时,就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目标分层:对于缺乏兴趣的同学先通过介绍对应的历史背景故事来激发兴趣,然后再逐渐切入到对诗词意思,和相关基础知识的学习;而对于学习积极比较高的同学我们可以要求他们在完成基础能力的同时,能进行深入的剖析,甚至对比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系统分析。
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目标分层,能让不同情况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都有进步和收获,这样就能有效规避了优差分化,整体提升课堂效率。
二、参照认知规律,搭配学习小组
设置分层目标就是为分层教学和分层探究做准备。但是怎样分层呢?一般来说,我们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划分成“组内同质”的学习小组,这样的小组以5人左右为宜,设置共同的学习任务和探究目标。组内设置组长一名,负责维持秩序和统计组员的学习情况。如此分组,组内的同学认知能力相当,学习时候遇到的困难差不多,便于教师组织起来共同辅导和学习。能有效规避单兵作战的偏狭,让同学们在有限课堂时间内共同体验和感受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
譬如,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如果我们一刀切教学,基础差的同学跟不上;而进行自主探究的话,又会有很多学生开小差。这种情况下,我们就结合学生的文言文掌握情况组建同质学习小组。具体操作中基本上按照大家对文言文虚词、实词、特殊句式以及历史常识基础等方面的掌握能力来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能力统筹划分。教师根据每个组的基本情况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组长参照每个人的优势再进行具体的细分,保障每个组员能发挥优势。如此搭配学习小组,不但节约学习时间,更能充分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为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奠定基础。
三、问题设置层次,逐步提升难度
学生探究的问题设置也不是随机设定,也需要结合组内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启发性和富有层次的问题。具體到初中语文教学来说,每个组内设置的问题也要注意有层次感,这样才能由简到难,吸引学生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稳步提升。
例如,在教学老舍先生《济南的冬天》时,为了吸引同学们能深入理解课文,掌握里面的经典描写手法,我们就可以如此分层设计问题,逐渐拔高学生的探究值:1.阅读本文,说一说老舍先生从哪几个角度写济南的冬天?2.简单总结一下,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的有什么特点?3.学习了本文的写作技巧,想一下如何让你写“家乡的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你想抓住哪些特点,从哪些角度开始写呢?这三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是从基础到能力步步提升,同学们在这样的问题启发下,纷纷发表见解,就能迸发出探索创新的思维,全面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小结
总之,分层教学是照顾学生个性差异,促进全班学生共同进步的不二法门。客观来说,初中学生基础相对薄弱,认知规律和基础知识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能抓住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设置分层问题,针对性地启发和引导,进而让同学们在不同的层面获得不同的成就感受,提高各自的学习能力,全面提升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莉.初中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J].新校园(中旬刊),2017,(5):36.
[2]高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36):116-117.
(作者单位: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