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不真正连带责任

来源 :商场现代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iyao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比较不真正连带责任与相关制度之间的区别,来分析不真正连带责任制度存在的意义,寻求其独立存在的制度空间。同时指出不真正连带责任在我国民事法律中的主要表现形式和类型,方便司法实践的适用。
  [关键词]不真正连带责任 连带责任 无意思联络的存在累积因果关系的侵权行为 补充责任
  一、不真正连带责任含义
  不真正连带责任,在司法实践当中,各地处理方式迥异,因此本文意图对不真正连带责任做进一步阐释,并结合我国立法实践,指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相关解决途径。
  不真正连带责任是指多数责任人基于不同发生原因而偶然产生的同一内容的给付,各负全部履行的义务,并因债务人之一的履行而使全体债务人的债务均归于消灭的一种责任方式。不真正连带责任属于广义请求权竞合的一种。
  本文就以不真正连带责任为代表来分析不真正连带责任制度。
  二、制度设计的意图
  “任何归责原则的形成都具有其自身的目地和宗旨”,明晰不真正连带责任制度的立法意图,有必要对相关概念进行鉴别,从而确定不真正连带责任之所以未被相关概念架空之处何在。 连带责任与不真正连带责任之间实质性的区别就在于连带责任人之间内部是一定存在责任份额的,而不真正连带责任的责任人之间,内部是不存在责任份额的划分的,责任最终是由终局责任人来承担。其本质上是因为,连带责任往往是存在于共同侵权或危险中,共同侵权和共同危险是视为一个行为,各个行为人对于该行为的实施都做出了相应的贡献,自然也就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份额。在不真正连带责任中,各责任人各自实施侵权行为,且无通谋,每一个责任人的行为都足以造成损害结果的发生,但是在众多行为中,必有一行为是对损害结果的发生具有根本作用的,那么此行为人自然应该对该行为负最终的全部责任。那么,也许有人会质疑其他行为人为什么就不对其行为承担责任,其实不是其没有承担,而是其承担责任的表现是责任无从转嫁风险。一方面对于权利人而言,其可向任意行为人请求赔偿,同时因一个请求权的实现,其他请求权相应地消灭,使得权利人不会因为受到损害而获益;另一方面,让其他行为人承担对于权利人的直接责任是符合理性和道德要求的,同时对于除最终责任人以外,其他行为人的责任都可以向最终责任人转嫁,如此也可使真正责任人承担起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既然上文提及行为人之间无意思联络,且各自行为足以造成损害结果发生,那么其是否属于无意思联络的有累积因果关系的侵权行为的侵权责任呢?从理论上讲,其不属于。原因在于无意思联络的存在累积因果关系的侵权行为的责任是不能转嫁的,换言之,也就是没有最终责任人,每个责任人所承担的责任并无直接责任与最终责任之分,没有任何一个责任人是应该对责任全部负责的,因此各责任人之间是存在责任份额的划分的。从我国《侵权责任法》第11条来看,也是明确规定无意思联络的存在累积因果关系的侵权行为的责任是连带责任。由是,我们可以看出,在不真正连带责任中,是必有一人需要最终承担全部责任的。这也是其与连带责任的重要区别。
  三、 我国《侵权责任法》语境下的不真正连带责任
  产品责任是最为典型不真正连带责任。生产者、销售者首先对于受害者承担直接责任,然后按照相关规则向最终责任人转嫁。《侵权责任法》第43条第1、2款规定:产品缺陷由生产者造成的,销售者赔偿的,有权向生产者追偿;因销售者的过错使产品存在缺陷的,生产者赔偿后,有权向销售者追偿。这是一个十分典型的最终责任的表现形式,即缺陷产品致损,由最终造成缺陷的责任人承担最终责任。
  要进一步明确我国民法中所规定的不真正连带责任,就有必要对不真正连带责任的特点做相关总结归纳。不真正连带责任属于广义的请求权竞合的一种,具有以下特征:其一,多数债务人基于不同的原因而对债权人负有不同的债务。数个债务偶然联系在一起,这里的偶然因素主要强调的是在加害行为的实施上各个加害人事前无任何的共谋,加害人是分别基于各自的意志而单独实施的加害行为。其二,数个债务人的给付内容基本上是相同的,且债务的清偿不分比例、数额,每个债务人均负有全部清偿的义务并因加害人之一的全部赔偿而使各加害人对受害人各负的债务归于消灭, 在加害人内部不存在责任份额的分担问题。其三,不真正连带债务有终局责任人。所谓终局责任人,是指对数个责任的发生应最终负责的人。
  由此可见,我国的不真正连带责任类型主要是针对有第三人介入的情形,具体而言主要是指第三人违反不作为义务侵害绝对权,而其他行为人往往违反的是作为义务,因此,第三人的行为是直接致害行为,违反主要义务,承担最终责任。
  四、 结语
  由上文分析可知,不真正连带责任制度有其存在的制度空间,其能有效平衡受害人利益保护与致害人有限责任承担之间的关系,真正实现侵权责任法所追求的公平与自由,符合人们理性和道德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债权编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第2版,第3页。
  [2]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314页
  [3]杨立新:《侵权法论》,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4年版,第564页。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字出版打破人们几千年的阅读习惯,掀起了阅读的新革命。数字化是出版业的大势所趋,传统出版企业需要转型和改变才能适应这种形式的变化,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本文以读者出版集团为例,讨论数字化过程中,传统出版企业应如何开展数字出版业务。  [关键词]数字出版 传统出版 数字化 读者  传统出版的产业链已经熟透,数字出版依托于互联网、手机、手持阅读器等终端设备,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段。在2011年年
期刊
[摘 要]今天的通用电气公司(GE)已经是一家多元化的科技、媒体和金融服务的公司,致力于为顾客解决世界上最棘手的问题。他的产品和服务范围广阔,客户遍及全球100多个国家,GE公司致力于通过多项技术和服务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本文从战略和文化方面分析了GE如何始终保持领先地位的。  [关键词]长期战略 服务战略 企业文化 创新  一、 战略分析  每个企业的战略应该是完全不同的,由此决定了生产同类产品的
期刊
[摘 要]在柯达一连串衰退的数字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柯达战略变革的失败?长期以来,虽然柯达对战略变革的必要心知肚明,但是其对宏观环境以及产业环境的迟缓反映以及企业内部积蓄已久的弊端已经为柯达战略变革的失败埋下伏笔。  [关键词]柯达 破产  2012年1月3日,柯达因股票平均收盘价已连续30日跌破1美元而宣布其已收到来自纽交所的警告——如果股价在未来6个月内仍无起色,柯达将被摘牌。在经历了17
期刊
[摘 要]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仓储、货运代理和信息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和新的增长点。2010年3月,黄石市编制和实施了《黄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努力将黄石市打造成现代物流基地。为了升入了解物流行业,以及为了促进黄石市物流业的更好发展,本文在做了相关调查后,对物流业提出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黄石市 物流业 物流公司 工商企业  一、物流公司现状  (1)物流企业规模
期刊
[摘 要]企业上市可以对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进行融通,推进企业发展,对企业员工的薪酬水平等也会有一个提高。因此推进企业上市,是提升企业实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以海洋馆为例,通过对海洋馆上市的可能性进行分析,提出上市前的准备工作和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上市 可能性 思路 策略  一、上市可能性分析  海洋馆由于历史原因从2003年开始进入破产清产程序,通过管理团队和全体员工的努力,企业重新走上了
期刊
[摘 要]有些人总是说中国人民的行为总是没有外国人那么“规范”。我们比较起来确有如此,那么同样是当下文明社会生活着的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差别?造成这些差别的原因是什么?怎么去改变呢?所以在这里,我们将通过从研究陈列设计与行为的辩证关系中,发现并分析这样一个社会问题。分析什么是好的设计,怎么样的设计可以对社会生活,文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的。  [关键词]陈列设计 行为 辩证关系  一、前言(人类行为与设
期刊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基金项目资助“高校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Y200804032)  [摘 要]开展高校院系绩效评价,提高资源投入绩效,既是国家政策要求,也是加快自身发展的客观需要。建立科学的高校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开展绩效评价的基础。本文探讨了高校院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过程和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通过该指标体系对高校院系进行绩效评价,能提高院系投入绩效,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  [关
期刊
[摘 要]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不良贷款问题严重,由于银企信息不对称,造成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的产生,本文就银企关系进行博弈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贷款 银企信息 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 博弈 信用激励  一、银企现状分析  据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2)显示,201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实现低位“双降”,但数额仍然巨大。受经营环境和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行业和企业的
期刊
[摘 要]在司法领域,当前人民法院已充分意识到利用微博等网络媒体进行舆情引导和司法公开的重要意义,全国多地的司法系统也尝试利用微博这一技术平台来进行民意沟通。本文针对微博传播及其影响力展开研究,提出法院利用微博促进司法公开、民意沟通、舆情引导,提高司法的公信力的意见。  [关键词]法院微博 完善途径 司法公信力  一、利用微博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必要性  1.当前司法公信力面临的严峻挑战  司法公信力
期刊
[摘 要]中国改革开放短短几十年,各类新区通过冲破旧机制和观念的束缚,实现了经济爆发式增长。郑东新区和合肥滨湖新区便是当下中部地区新区建设中的成功案例。文章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分析,对中部地区新区建设模式进行摸索,为今后的新区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区 建设模式 比较分析 借鉴  一、 滨湖新区建设  1.开发背景:合肥城区面积仅203平方公里,人口为224万人。城市道路框架没有拉开,缺少快速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