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您認為本澳現有兒童遊樂空間存在哪些需要改善的?對未來打造優質的兒童遊樂空間有哪些建議?未來有否必要推動社會各界參與規劃的社會氛圍?
澳門立法會議員林玉鳳:本澳大型公園不多,這是土地先天不足所造成。市政署提出建氹仔車胎公園的計劃,引起了城中熱論,亦因而帶動了澳門社會對休憩區的廣泛關注,期望政府以一個開放的姿態,藉公開諮詢,聽取社區居民的意見。長遠而言,建議未來氹仔的車胎公園,除了保留供居民遊樂的空間,還可以有文創空間、咖啡店,以及兒童遊樂的室內空間。
打造優質的兒童遊樂空間,政府應利用更多閒置地建社區休憩空間,以及優化及改善現有公園的兒童遊樂設施。如新口岸的宋玉生公園,兒童玩樂區設施簡單,一直以來使用率低,若要吸引居民跨區遊玩,可透過團體舉辦演出或活動,吸引人氣,或利用園內民族雕像群,增設民族服裝影相區,吸引居民遊客前往打卡。而路環黑沙公園的所在地有考古遺址,曾出土了很多有價值的考古遺物,政府可利用這一背景,打造一個集遊樂、教育、歷史一體的公園。
政府婦女兒童事務委員會委員、街坊總會婦女事務委員會謝美玲主任:本澳現時兒童遊樂空間不僅存在場地空間不足,配套設施更不足,普遍存在遊具設施配套單一,造型千篇一例,欠缺各自鮮明的特色,尤其缺少不同年齡層親子互動元素以及中大童玩樂的空間設施。雖然教青局有專門供青年活動場地,如北區駿青活動中心、新口岸外港青年中心等,但仍是不足以應付本澳各區青少年的需求的。未來政府可規劃一些主題性公共兒童空間,考慮不同年齡層的需求,分兒童區、成人區、青少年區的設施,如引入競爭度大的高空、攀爬類設施,藉多元化的設施完善,改善家庭關係、親子關係,有助兒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自從疫情逐漸舒緩,本澳各大公共場所陸續開放居民使用,以公園而言,居民只要提供個人健康碼就可入內,然而,有很多居民反映原本四通八逹的熱門公園,如黑沙環公園、氹仔中央公園等大半年以來都是園門緊閉,大大影響到居民尤其長者、兒童行入公園的意欲,認為公園大門應該適時解封,建議政府以一個開放的心態,聽取社區居民的意見,比如聘請多些保安,就可以做到更便民。
我認為,政府未來應持續優化及打造優質的兒童遊樂空間,更要加強和社區互動,資訊要透明化,如氹仔車胎公園構思,雖然只是一個臨時休憩空間,但從政府以一個開放的態度聽取居民的意見,算踏出了一大步,非常值得贊。
澳門兒童遊樂設施關注組成員歐陽太太:我認為,小朋友是未來社會的主人,政府重視兒童遊樂空間的發展,等同投資在下一代的健康發展,這份投資是無價的。現時本澳兒童遊樂空間存在哪些需要改善的方面:一是,遊樂設施的種類,雖說較以往多元了,未來在安全性、好玩和冒險之間的平衡方面要加強;二是,戶外空間要增加遮陽擋雨的設施;三是,增加共融意識的元素,引入針對身心障礙的小朋友的遊具及設施;最後,在未來新規劃區域,希望見到令人亮眼具多功能設施的兒童遊樂空間。
本澳大型社區公園不多,位於新口岸皇朝商業區的宋玉生廣場,環境優美,可惜可供小朋友玩樂的空間不大,未來若政府進行翻新工程,可考慮規劃成為上班一族放工或午膳時間休閒的地方,也很不錯。當然,怎樣優化社區公園,最好的方式,還是要聽取當地區域居民的意見。
澳門青年聯合會蔡文政理事長:雖然近年來本澳的兒童公共遊樂設施推陳出新,但是大部分仍然是千篇一律,單調乏味的塑膠相近制式的組合遊樂器具。有些設計花式新穎的設施即使“前期熱絡”,也難避免後期“趨於冷淡”失去新鮮感的問題。究其原因,沒有主題性地只是單純把一大堆遊樂設施湊在一起、放在同一個園區裡,難免容易讓人很快厭倦。如何在遊樂設施當中加入人的元素是我們可以思考的方向。對於大型遊樂設施我們是不是可以和社團義工合作,圍繞遊樂設施設計理念和主題環境,定期舉辦或以快閃的形式安排一些表演活動,故事沙龍,以增加兒童的參與感和投入感。中小型遊樂設施則可以在設計上著力,可以按所在社區的位置和地形環境去設計,也可以嚐試以不同的材質去打造一處獨一無二的遊憩樂園。
更重要的是,能照顧到不同的兒童需要,包括有身心障礙兒童等皆能在遊戲設施中找到滿足其身心發展需要的遊戲設施,場地包含共融的無障礙環境、適量的挑戰和刺激、周邊交通便利、寬敞等特色。
澳門立法會議員林玉鳳:本澳大型公園不多,這是土地先天不足所造成。市政署提出建氹仔車胎公園的計劃,引起了城中熱論,亦因而帶動了澳門社會對休憩區的廣泛關注,期望政府以一個開放的姿態,藉公開諮詢,聽取社區居民的意見。長遠而言,建議未來氹仔的車胎公園,除了保留供居民遊樂的空間,還可以有文創空間、咖啡店,以及兒童遊樂的室內空間。
打造優質的兒童遊樂空間,政府應利用更多閒置地建社區休憩空間,以及優化及改善現有公園的兒童遊樂設施。如新口岸的宋玉生公園,兒童玩樂區設施簡單,一直以來使用率低,若要吸引居民跨區遊玩,可透過團體舉辦演出或活動,吸引人氣,或利用園內民族雕像群,增設民族服裝影相區,吸引居民遊客前往打卡。而路環黑沙公園的所在地有考古遺址,曾出土了很多有價值的考古遺物,政府可利用這一背景,打造一個集遊樂、教育、歷史一體的公園。
政府婦女兒童事務委員會委員、街坊總會婦女事務委員會謝美玲主任:本澳現時兒童遊樂空間不僅存在場地空間不足,配套設施更不足,普遍存在遊具設施配套單一,造型千篇一例,欠缺各自鮮明的特色,尤其缺少不同年齡層親子互動元素以及中大童玩樂的空間設施。雖然教青局有專門供青年活動場地,如北區駿青活動中心、新口岸外港青年中心等,但仍是不足以應付本澳各區青少年的需求的。未來政府可規劃一些主題性公共兒童空間,考慮不同年齡層的需求,分兒童區、成人區、青少年區的設施,如引入競爭度大的高空、攀爬類設施,藉多元化的設施完善,改善家庭關係、親子關係,有助兒童及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長。
自從疫情逐漸舒緩,本澳各大公共場所陸續開放居民使用,以公園而言,居民只要提供個人健康碼就可入內,然而,有很多居民反映原本四通八逹的熱門公園,如黑沙環公園、氹仔中央公園等大半年以來都是園門緊閉,大大影響到居民尤其長者、兒童行入公園的意欲,認為公園大門應該適時解封,建議政府以一個開放的心態,聽取社區居民的意見,比如聘請多些保安,就可以做到更便民。
我認為,政府未來應持續優化及打造優質的兒童遊樂空間,更要加強和社區互動,資訊要透明化,如氹仔車胎公園構思,雖然只是一個臨時休憩空間,但從政府以一個開放的態度聽取居民的意見,算踏出了一大步,非常值得贊。
澳門兒童遊樂設施關注組成員歐陽太太:我認為,小朋友是未來社會的主人,政府重視兒童遊樂空間的發展,等同投資在下一代的健康發展,這份投資是無價的。現時本澳兒童遊樂空間存在哪些需要改善的方面:一是,遊樂設施的種類,雖說較以往多元了,未來在安全性、好玩和冒險之間的平衡方面要加強;二是,戶外空間要增加遮陽擋雨的設施;三是,增加共融意識的元素,引入針對身心障礙的小朋友的遊具及設施;最後,在未來新規劃區域,希望見到令人亮眼具多功能設施的兒童遊樂空間。
本澳大型社區公園不多,位於新口岸皇朝商業區的宋玉生廣場,環境優美,可惜可供小朋友玩樂的空間不大,未來若政府進行翻新工程,可考慮規劃成為上班一族放工或午膳時間休閒的地方,也很不錯。當然,怎樣優化社區公園,最好的方式,還是要聽取當地區域居民的意見。
澳門青年聯合會蔡文政理事長:雖然近年來本澳的兒童公共遊樂設施推陳出新,但是大部分仍然是千篇一律,單調乏味的塑膠相近制式的組合遊樂器具。有些設計花式新穎的設施即使“前期熱絡”,也難避免後期“趨於冷淡”失去新鮮感的問題。究其原因,沒有主題性地只是單純把一大堆遊樂設施湊在一起、放在同一個園區裡,難免容易讓人很快厭倦。如何在遊樂設施當中加入人的元素是我們可以思考的方向。對於大型遊樂設施我們是不是可以和社團義工合作,圍繞遊樂設施設計理念和主題環境,定期舉辦或以快閃的形式安排一些表演活動,故事沙龍,以增加兒童的參與感和投入感。中小型遊樂設施則可以在設計上著力,可以按所在社區的位置和地形環境去設計,也可以嚐試以不同的材質去打造一處獨一無二的遊憩樂園。
更重要的是,能照顧到不同的兒童需要,包括有身心障礙兒童等皆能在遊戲設施中找到滿足其身心發展需要的遊戲設施,場地包含共融的無障礙環境、適量的挑戰和刺激、周邊交通便利、寬敞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