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放弃轻薄转而迎合触摸和手写概念或许是新卖点?
在笔记本电脑的发展历程上,我总觉得英特尔放弃超极本这个概念,转而大力推广二合一变形本是个错误。
虽然PC产业一直是英特尔和微软在主导,但要说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公司似乎做出了更准确的选择。早在2008年MacBook Air就让产业看到了超轻薄笔记本电脑的吸引力。而当时的PC产业界似乎并不在意这个轻薄的趋势,直到3年以后的2011年6月,台北电脑展上英特尔才提出超极本的概念。
并不是PC产业做不出轻薄的笔记本电脑产品。日系电脑厂早就有更薄更轻的产品上市,但他们无一例外地把这样的产品当成炫技的高端机型,并没有尝试制造出面向主流市场的产品。另一方面,也不能说Wintel阵营不在乎轻薄需求,早年间的UMPC和上网本都在轻薄上下了功夫,然而这两类产品各有先天不足,一个是性能太差没人爱用,一个是价格太低上不了档次(当然性能也很差),终究没有成为主流产品形态。
2008年的笔记本电脑市场还处于上升期,PC是毫无疑问的个人信息终端王者。各大电脑厂最主要的目标还是怎么制造性价比更高的的电脑,逐步降低成本吸引用户从台式机转移到笔记本。似乎大家都认为移动设备离威胁PC生存还很远。
直到2010代,iPad、iPhone的超级畅销才教训了电脑厂商们,让大家知道了移动设备的力量。(对了,有没有发现苹果在革自己MacBook的命?)这时英特尔才认识到轻薄、触摸、移动是核心竞争力,但是这时候OEM厂商们并没有那么热心。你有没有注意到第一个响应超极本的华硕并不是排名前三的PC品牌?
然而笔记本电脑在追求性价比的路上已经跑得太远了,超极本规格带来的设计和制造成本让它价格始终比主流产品贵不少,买者寥寥,我猜测OEM厂商对超极本的兴趣全靠英特尔补贴支持着。
惨淡的市场前景,加上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大举入侵,英特尔终于默默地放弃了超极本的概念,转而推广可变形的二合一笔记本产品。其实在英特尔超极本的线路图中,它的未来发展趋势已经包含了可以不需要键盘,只使用触摸屏的电脑。但超极本高价的印象已经形成,放弃轻薄转而迎合触摸和手写概念或许是新卖点?
这时候要说微软的不给力了。Windows 8 激进地认为用户要全面转向触摸,结果用户大多不喜欢,软件开发商对全屏触摸的支持也没兴趣,最后Windows又回退到了桌面菜单模式。到今天,Windows 10已经要发布周年更新了,市面上还是没有什么主流应用软件使用触摸屏和手写笔能比键盘鼠标工作得更好。
在小屏幕上阅读信息和简单操作,触摸屏的手机和平板电脑差不多够用了。现在的用户使用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大多还是需要打字或者处理复杂工作的,这时候触摸屏的作用并不大。市场上各种可以拆卸键盘、翻转屏幕的二合一产品不少,但用户们90%的时间还是把它们当作传统笔记本使用。像广告中那样拿着平板笔记本躺给客户展示创意或者躺在沙发上阅读的场景,似乎并没有出现。
相反,随着用户需求的转型,大家对高品质、轻薄便携的笔记本产品需求开始提升。现在身边向我咨询笔记本采购的人,他们的要求大多是符合当年超极本规格的,而另一方面,几乎没有人对拆卸键盘、带手写笔提出具体要求。
所以,在手机屏幕上已经滑动够了的用户们,未必会为了笔记本电脑能摘下键盘而买单。而二合一产品为了降低厚度,自带的超薄键盘手感大多很差,更不讨用户的喜欢。另一方面,现在的硬件平台已经能够支持在入门级(3000元起)价格水平上提供超轻薄而且性能适当的笔记本产品了,如果没有切实的应用需求拉动,用户真的会为了看起来高大上而买贵不少的二合一产品吗?
在笔记本电脑的发展历程上,我总觉得英特尔放弃超极本这个概念,转而大力推广二合一变形本是个错误。
虽然PC产业一直是英特尔和微软在主导,但要说展望未来发展趋势,乔布斯时代的苹果公司似乎做出了更准确的选择。早在2008年MacBook Air就让产业看到了超轻薄笔记本电脑的吸引力。而当时的PC产业界似乎并不在意这个轻薄的趋势,直到3年以后的2011年6月,台北电脑展上英特尔才提出超极本的概念。
并不是PC产业做不出轻薄的笔记本电脑产品。日系电脑厂早就有更薄更轻的产品上市,但他们无一例外地把这样的产品当成炫技的高端机型,并没有尝试制造出面向主流市场的产品。另一方面,也不能说Wintel阵营不在乎轻薄需求,早年间的UMPC和上网本都在轻薄上下了功夫,然而这两类产品各有先天不足,一个是性能太差没人爱用,一个是价格太低上不了档次(当然性能也很差),终究没有成为主流产品形态。
2008年的笔记本电脑市场还处于上升期,PC是毫无疑问的个人信息终端王者。各大电脑厂最主要的目标还是怎么制造性价比更高的的电脑,逐步降低成本吸引用户从台式机转移到笔记本。似乎大家都认为移动设备离威胁PC生存还很远。
直到2010代,iPad、iPhone的超级畅销才教训了电脑厂商们,让大家知道了移动设备的力量。(对了,有没有发现苹果在革自己MacBook的命?)这时英特尔才认识到轻薄、触摸、移动是核心竞争力,但是这时候OEM厂商们并没有那么热心。你有没有注意到第一个响应超极本的华硕并不是排名前三的PC品牌?
然而笔记本电脑在追求性价比的路上已经跑得太远了,超极本规格带来的设计和制造成本让它价格始终比主流产品贵不少,买者寥寥,我猜测OEM厂商对超极本的兴趣全靠英特尔补贴支持着。
惨淡的市场前景,加上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大举入侵,英特尔终于默默地放弃了超极本的概念,转而推广可变形的二合一笔记本产品。其实在英特尔超极本的线路图中,它的未来发展趋势已经包含了可以不需要键盘,只使用触摸屏的电脑。但超极本高价的印象已经形成,放弃轻薄转而迎合触摸和手写概念或许是新卖点?
这时候要说微软的不给力了。Windows 8 激进地认为用户要全面转向触摸,结果用户大多不喜欢,软件开发商对全屏触摸的支持也没兴趣,最后Windows又回退到了桌面菜单模式。到今天,Windows 10已经要发布周年更新了,市面上还是没有什么主流应用软件使用触摸屏和手写笔能比键盘鼠标工作得更好。
在小屏幕上阅读信息和简单操作,触摸屏的手机和平板电脑差不多够用了。现在的用户使用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大多还是需要打字或者处理复杂工作的,这时候触摸屏的作用并不大。市场上各种可以拆卸键盘、翻转屏幕的二合一产品不少,但用户们90%的时间还是把它们当作传统笔记本使用。像广告中那样拿着平板笔记本躺给客户展示创意或者躺在沙发上阅读的场景,似乎并没有出现。
相反,随着用户需求的转型,大家对高品质、轻薄便携的笔记本产品需求开始提升。现在身边向我咨询笔记本采购的人,他们的要求大多是符合当年超极本规格的,而另一方面,几乎没有人对拆卸键盘、带手写笔提出具体要求。
所以,在手机屏幕上已经滑动够了的用户们,未必会为了笔记本电脑能摘下键盘而买单。而二合一产品为了降低厚度,自带的超薄键盘手感大多很差,更不讨用户的喜欢。另一方面,现在的硬件平台已经能够支持在入门级(3000元起)价格水平上提供超轻薄而且性能适当的笔记本产品了,如果没有切实的应用需求拉动,用户真的会为了看起来高大上而买贵不少的二合一产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