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我国养老院在设计和布局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这种建筑环境对老年人身心健康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在设计养老院建筑时应当考虑的几点因素,通过建筑环境改善老年人的情緒,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中国政策;老龄化;养老建筑;环境心理;优化
通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60岁及以上中国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标志着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呈加速发展态势,具有规模大、增长快、高龄化、地区差异大和“未富先老”等特征。人口老龄化正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也是导致单人家庭数量激增的最大因素,这正在给社会服务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最主要的就是养老居住方面。
一、国家政策对老龄化的影响
1979年中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至2014年中国政府放宽独生子女政策,30多年的政策实施,对如今的老年人养老问题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功能比多子女弱小,而且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支持具有唯一性,缺乏起码的回旋余地。如果独生子女迁移、外出或者出现意外事故,独生子女父母就缺乏可替代的家庭养老支持,不存在其他形式的家庭养老支柱。
二、养老院存在的几点问题
为老年人设计和服务,首先要懂老年人的需求及心境。老年人步入晚年,会产生各种想法,有些想不开,钻牛角尖,久而久之容易患上各种疾病。调查显示生活在敬老院的老人具有空虚感、孤独感、急躁感、忧虑感、多疑感、牵挂感等情绪,这些情绪如果不及时疏导,不能发泄出来,严重威胁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些情绪因素需要沟通交流去缓解,有些因素则可以通过建筑环境去调节。
(一)围墙对老人的影响
图1为北京某知名养老院老年人活动场所。这所养老院在软件和硬件设施方面都做的很好,可是在设计细节方面,有些没有站在老年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图所示的老年人活动场地,老年人在活动时,面对的是一堵高达3米左右的围墙,围墙没有任何类似窗户镂空的装饰,只是在墙体上挂些图片和文字。这种围墙的设计对该养老院的安全
保密会有一定的效果,可是对老年人的身心
健康是没有任何好处的。这样的设计只会让
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压抑的情绪。老年人在使用器材活动时产生与外界隔绝,在封闭的环境中慢慢变老的想法,接下来就容易产生急躁的情绪,开始牵挂想念亲人,不利于老年人安心生活。我们周边的社区健身活动场所都是开阔的场地,活动的同时不会产生压抑的感觉,而是一种与自然亲近,豁达愉悦的心境。养老院在未来的设计发展中,不应是封闭式的,应考虑如何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相结合过渡。老年人年龄是大了,但是不应剥夺老年人与社会和自然接触的权利,我们从事建筑学的研究人员应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考虑在设计养老院的围墙时,使用栅栏式且材料应给人以亲近柔和感,这样老年人就不易产生上述消极情绪,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二)房间布局形式对老年人的影响
养老院的内部规划设计,房间分布形式也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就容易勾起学生对家的思念,对老年人来说更容易产生牵挂的情绪,不利于身心健康。
中国传统的居住空间形式是院落式的,现在城镇的居住模式是楼房,如何在空间形式上给老年人舒心的环境,是值得探讨的。
(三)老年居住建筑的选址问题
随着家庭子女数量的减少,代际居住模式的变化,“事业”与“尽孝”角色的冲突和老年人医疗需求的增加,一定区域内设置一所老年养护中心显得格外重要,这就是以医优养的养老居住新模式。
三、中国养老问题的思考
有人认为把老人送到养老院等机构是不孝顺的行为,可是自己又不能腾出来很多时间去陪伴和照顾老人,导致目前中国的养老机构发展面临困难,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也面临挑战。那么真正适合中国养老的模式是什么呢?
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决定了居家养老是中国养老的第一选择,应作为国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我们应从居家设计和小区规划入手,每个家庭和社区应配套相关的适老化设施。比如有的老年人患有偏瘫,想锻炼身体恢复,但是没有可以辅助锻炼的设施,在城市中不止一次的见到有的老年人扶着机动车道和自行车道中间的隔离栅锻炼行走,这是很危险的,应该在公共活动场所和社区配套相关设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此外社区还应配套医疗服务和设置临时看护照顾区域,使不能自理的老人处于有人看管的环境。
继续深入调查研究适宜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和模式,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养老机构相关设施进行优化改良,继续深入研究建筑环境对老年人的影响,能通过建筑结构及环境改变老年人的情绪因素的,我们应不懈努力去发现。
参考文献:
[1]李斌.“养老建筑面临的挑战与出路”主题沙龙
[2]田菲,于一凡.中国养老地产分析[J].上海城市规划,2013,21(3):103-106.
[3]傅林江.蓝城致力于做中国最好的养老产品[J].中国房地产业.2014.12
【关键词】中国政策;老龄化;养老建筑;环境心理;优化
通过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10年60岁及以上中国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标志着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且老龄化呈加速发展态势,具有规模大、增长快、高龄化、地区差异大和“未富先老”等特征。人口老龄化正成为中国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也是导致单人家庭数量激增的最大因素,这正在给社会服务带来越来越大的压力,最主要的就是养老居住方面。
一、国家政策对老龄化的影响
1979年中国开始实行独生子女政策至2014年中国政府放宽独生子女政策,30多年的政策实施,对如今的老年人养老问题带来了很大的困扰。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功能比多子女弱小,而且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支持具有唯一性,缺乏起码的回旋余地。如果独生子女迁移、外出或者出现意外事故,独生子女父母就缺乏可替代的家庭养老支持,不存在其他形式的家庭养老支柱。
二、养老院存在的几点问题
为老年人设计和服务,首先要懂老年人的需求及心境。老年人步入晚年,会产生各种想法,有些想不开,钻牛角尖,久而久之容易患上各种疾病。调查显示生活在敬老院的老人具有空虚感、孤独感、急躁感、忧虑感、多疑感、牵挂感等情绪,这些情绪如果不及时疏导,不能发泄出来,严重威胁到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些情绪因素需要沟通交流去缓解,有些因素则可以通过建筑环境去调节。
(一)围墙对老人的影响
图1为北京某知名养老院老年人活动场所。这所养老院在软件和硬件设施方面都做的很好,可是在设计细节方面,有些没有站在老年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图所示的老年人活动场地,老年人在活动时,面对的是一堵高达3米左右的围墙,围墙没有任何类似窗户镂空的装饰,只是在墙体上挂些图片和文字。这种围墙的设计对该养老院的安全
保密会有一定的效果,可是对老年人的身心
健康是没有任何好处的。这样的设计只会让
老年人容易产生孤独、压抑的情绪。老年人在使用器材活动时产生与外界隔绝,在封闭的环境中慢慢变老的想法,接下来就容易产生急躁的情绪,开始牵挂想念亲人,不利于老年人安心生活。我们周边的社区健身活动场所都是开阔的场地,活动的同时不会产生压抑的感觉,而是一种与自然亲近,豁达愉悦的心境。养老院在未来的设计发展中,不应是封闭式的,应考虑如何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相结合过渡。老年人年龄是大了,但是不应剥夺老年人与社会和自然接触的权利,我们从事建筑学的研究人员应设法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考虑在设计养老院的围墙时,使用栅栏式且材料应给人以亲近柔和感,这样老年人就不易产生上述消极情绪,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
(二)房间布局形式对老年人的影响
养老院的内部规划设计,房间分布形式也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影响。
就容易勾起学生对家的思念,对老年人来说更容易产生牵挂的情绪,不利于身心健康。
中国传统的居住空间形式是院落式的,现在城镇的居住模式是楼房,如何在空间形式上给老年人舒心的环境,是值得探讨的。
(三)老年居住建筑的选址问题
随着家庭子女数量的减少,代际居住模式的变化,“事业”与“尽孝”角色的冲突和老年人医疗需求的增加,一定区域内设置一所老年养护中心显得格外重要,这就是以医优养的养老居住新模式。
三、中国养老问题的思考
有人认为把老人送到养老院等机构是不孝顺的行为,可是自己又不能腾出来很多时间去陪伴和照顾老人,导致目前中国的养老机构发展面临困难,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也面临挑战。那么真正适合中国养老的模式是什么呢?
几千年的文化传统和基本国情决定了居家养老是中国养老的第一选择,应作为国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的重要部分。我们应从居家设计和小区规划入手,每个家庭和社区应配套相关的适老化设施。比如有的老年人患有偏瘫,想锻炼身体恢复,但是没有可以辅助锻炼的设施,在城市中不止一次的见到有的老年人扶着机动车道和自行车道中间的隔离栅锻炼行走,这是很危险的,应该在公共活动场所和社区配套相关设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此外社区还应配套医疗服务和设置临时看护照顾区域,使不能自理的老人处于有人看管的环境。
继续深入调查研究适宜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和模式,对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养老机构相关设施进行优化改良,继续深入研究建筑环境对老年人的影响,能通过建筑结构及环境改变老年人的情绪因素的,我们应不懈努力去发现。
参考文献:
[1]李斌.“养老建筑面临的挑战与出路”主题沙龙
[2]田菲,于一凡.中国养老地产分析[J].上海城市规划,2013,21(3):103-106.
[3]傅林江.蓝城致力于做中国最好的养老产品[J].中国房地产业.201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