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和书面交际能力的重要任务。作为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教学问题。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有效性
一、有效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源于当时的“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的争论。纵观国内外关于教学有效性的观点,主要体现为:
1.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对比
此种观点主要认为有效的教学就是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追求。
2.以学生的出发点定义教学有效性
此种观点主要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教会学生有效学习,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3.作文教学有效性
从理论上说,教学应当是有效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不能称之为教学。但是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各种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尤其是在中学作文教学的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使得一方面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对作文写作感觉乏味,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感觉辛苦疲惫,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中学作文教学目前存在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和方式不可理
主要体现为作文教学的功利化,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功利化的教学价值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形成一种分数至上的价值观念。然而,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具有其特殊性,作文不同于数理化等学科,在努力学习一段时间后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功利化的教学理念往往导致老师和同学希望通过走捷径的方式来提高作文水平。例如,有些教师试图引导学生背诵优秀作文选,在写作过程中照搬或者套写优秀范文来提高作文水平。
2.作文教学随意化和无序化
作文教学应当照学生的写作内容、写作习惯、认知水平等进行梯度训练,逐步拔高。然而现实教学中,常出现作文训练以考试为中心,一些教师通过搜寻一些往年考试题目作为学期教学任务,导致作文训练缺乏指向性和严格有序的梯度计划。
3.文章空洞化,缺乏情感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缺乏真实情感的流露和表达。这一方面是与学生不合理的学习方式有关,例如通过背诵优秀作文选生搬硬套在自己的写作中。另一方面可能是在当今复杂的大环境下,各种社会矛盾的复杂化,种种利益冲突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这也成为困扰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问题。中学生正处在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情感比较脆弱,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作文主题思想的偏离等问题。
4.作文评改模式低效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坚持传统的“精批细改”方式,在学生的作文评语中还是以使用惯用词语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共鸣。有些教师在评改中一味坚持“少教多改”,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提高作文有效性的策略思考
1.重塑教学价值观,明确教学目标,改善教学方式
有效的作文教学应当注重学生学习写作的心理特征,教师以正确的教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写作价值观。首先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功利化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心理发展、人格发展以及写作能力的发展,不能唯分数至上。其次,作文教学应当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先确定作文教学的总要求,进而在总要求的指导下,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
2.作文教学的指向性和阶段性
在明确作文教学的指向性方面,首先应当培养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通过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思想修养、生活体验、知识积累和写作习惯等方面的积淀来逐步提高其认知水平。其次,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和知识面。再次,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优美流畅的语言与深刻的思想相结合,作文水平相应会有效提高。
在作文教学的阶段性方面,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教师应当依据目标明确的教学写作计划,每次作文都要向学生提出具体而又适当的期望和要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教学计划要具有连贯性,通过训练序列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和彼此关联的序列原则螺旋式的进行,使得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全学程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得到逐步提高。
3.情感教育和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欣赏和包容学生,重视发展性评价,善于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教师真诚的欣赏中吐露真情,展示多彩的内心世界。同时还应当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体味生活,利用一些机会带领和引导学生进入社会,开展相关的社会活动,使学生能够真正在体味生活的过程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完善评改模式
有效的作文教学应当注重评改主体的多元化,完善评改模式主要是将评改的主动权由教师转移到学生的手上,真正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师应当教学生学习正确有效的自评、互评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使学生在掌握作文要求和评判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问题探讨。在学生评改后,教师可以进行再次批阅,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组合加工,为学生引导方向,传授方法,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四、有效作文教学的相关实践
1.随笔写作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没有话可写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不想写和不会写的问题,可以通过随笔写作的实践进行。首先,应当考虑学生在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相对自由的写作状态可以扭转学生被动的写作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倡导和采取自由写作的教学方式。在完成正常的应试作文任务后,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
2.读美文
写作是和生活、思考密切相关的,引导学生多读一些短小精悍的篇章或值得反复研习的经典文章,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深度和写作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立专题阅读课——按题材类别、写作特点、时政等确定专题,在结合社会热点或是选取有意义且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的基础上开展相关专题,使学生在阅读一组同主题的经典佳作中汲取营养。
3.作文升格
在作文教学当中,教师要注意作文的评讲,启发学生在自己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有效改正,明白了写什么和怎么写之后,也要知道不该怎么写和如何修改完善。引导学生针对个体文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对策及努力方向。教师在进行作文升格的教学中,要注意放大细节,让学生在修改和完善中获得过程性的真实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进行提高。
4.下水作文
教师进行下水作文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坚持长期写作,为自己的作文教学积累丰富鲜活的资源。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应当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进行换位体验,不局限于只提写作要求,只讲枯燥的写作知识。尝试下水作文一方面可以使教师进一步把握写作规律,提升教学实效,同时可以使教师具备切身体验,避免枯燥程式化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臧香玉.浅谈作文教学[J].学苑教育,2011,(12).
[2]韦文翔.让初中作文教学走向有效[J].吉林教育,2011,(11).
[3]黄进民.有效作文教学的框架与实践[J].新课程(综合版),2010,(3).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有效性
一、有效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源于当时的“教学是艺术还是科学”的争论。纵观国内外关于教学有效性的观点,主要体现为:
1.教学投入与教学产出的关系对比
此种观点主要认为有效的教学就是教师在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下,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追求。
2.以学生的出发点定义教学有效性
此种观点主要认为有效教学就是教会学生有效学习,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兴趣。
3.作文教学有效性
从理论上说,教学应当是有效的,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不能称之为教学。但是在现实教学活动中,常常出现各种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尤其是在中学作文教学的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条件和因素的影响,使得一方面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对作文写作感觉乏味,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感觉辛苦疲惫,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中学作文教学目前存在问题
1.教学目标不明确和方式不可理
主要体现为作文教学的功利化,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功利化的教学价值使得教师和学生都形成一种分数至上的价值观念。然而,语文教学尤其是作文教学具有其特殊性,作文不同于数理化等学科,在努力学习一段时间后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功利化的教学理念往往导致老师和同学希望通过走捷径的方式来提高作文水平。例如,有些教师试图引导学生背诵优秀作文选,在写作过程中照搬或者套写优秀范文来提高作文水平。
2.作文教学随意化和无序化
作文教学应当照学生的写作内容、写作习惯、认知水平等进行梯度训练,逐步拔高。然而现实教学中,常出现作文训练以考试为中心,一些教师通过搜寻一些往年考试题目作为学期教学任务,导致作文训练缺乏指向性和严格有序的梯度计划。
3.文章空洞化,缺乏情感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大多数学生的作文缺乏真实情感的流露和表达。这一方面是与学生不合理的学习方式有关,例如通过背诵优秀作文选生搬硬套在自己的写作中。另一方面可能是在当今复杂的大环境下,各种社会矛盾的复杂化,种种利益冲突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价值观,这也成为困扰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社会问题。中学生正处在性格和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情感比较脆弱,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学生的作文主题思想的偏离等问题。
4.作文评改模式低效
目前大部分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仍然坚持传统的“精批细改”方式,在学生的作文评语中还是以使用惯用词语为主,难以激发学生的共鸣。有些教师在评改中一味坚持“少教多改”,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提高作文有效性的策略思考
1.重塑教学价值观,明确教学目标,改善教学方式
有效的作文教学应当注重学生学习写作的心理特征,教师以正确的教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端正的写作价值观。首先教师要摒弃传统的功利化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心理发展、人格发展以及写作能力的发展,不能唯分数至上。其次,作文教学应当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先确定作文教学的总要求,进而在总要求的指导下,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式。
2.作文教学的指向性和阶段性
在明确作文教学的指向性方面,首先应当培养学生的思想认知水平。通过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思想修养、生活体验、知识积累和写作习惯等方面的积淀来逐步提高其认知水平。其次,要引导学生拓宽视野和知识面。再次,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优美流畅的语言与深刻的思想相结合,作文水平相应会有效提高。
在作文教学的阶段性方面,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教师应当依据目标明确的教学写作计划,每次作文都要向学生提出具体而又适当的期望和要求,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体会到写作的乐趣。教学计划要具有连贯性,通过训练序列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和彼此关联的序列原则螺旋式的进行,使得学生的作文能力在全学程教学训练的过程中得到逐步提高。
3.情感教育和培养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结合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欣赏和包容学生,重视发展性评价,善于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让学生在教师真诚的欣赏中吐露真情,展示多彩的内心世界。同时还应当注意引导学生观察体味生活,利用一些机会带领和引导学生进入社会,开展相关的社会活动,使学生能够真正在体味生活的过程中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4.完善评改模式
有效的作文教学应当注重评改主体的多元化,完善评改模式主要是将评改的主动权由教师转移到学生的手上,真正发挥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的主体性。教师应当教学生学习正确有效的自评、互评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使学生在掌握作文要求和评判原则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问题探讨。在学生评改后,教师可以进行再次批阅,针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组合加工,为学生引导方向,传授方法,以此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
四、有效作文教学的相关实践
1.随笔写作
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没有话可写的问题,如何解决学生不想写和不会写的问题,可以通过随笔写作的实践进行。首先,应当考虑学生在写作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相对自由的写作状态可以扭转学生被动的写作心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倡导和采取自由写作的教学方式。在完成正常的应试作文任务后,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写作。
2.读美文
写作是和生活、思考密切相关的,引导学生多读一些短小精悍的篇章或值得反复研习的经典文章,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认知深度和写作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立专题阅读课——按题材类别、写作特点、时政等确定专题,在结合社会热点或是选取有意义且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的基础上开展相关专题,使学生在阅读一组同主题的经典佳作中汲取营养。
3.作文升格
在作文教学当中,教师要注意作文的评讲,启发学生在自己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进行有效改正,明白了写什么和怎么写之后,也要知道不该怎么写和如何修改完善。引导学生针对个体文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明确自己的薄弱环节,出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对策及努力方向。教师在进行作文升格的教学中,要注意放大细节,让学生在修改和完善中获得过程性的真实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进行提高。
4.下水作文
教师进行下水作文教学,主要指的是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坚持长期写作,为自己的作文教学积累丰富鲜活的资源。在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应当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的进行换位体验,不局限于只提写作要求,只讲枯燥的写作知识。尝试下水作文一方面可以使教师进一步把握写作规律,提升教学实效,同时可以使教师具备切身体验,避免枯燥程式化的教学。
参考文献:
[1]臧香玉.浅谈作文教学[J].学苑教育,2011,(12).
[2]韦文翔.让初中作文教学走向有效[J].吉林教育,2011,(11).
[3]黄进民.有效作文教学的框架与实践[J].新课程(综合版),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