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软环境是经济发展的硬条件,是一个地区思想解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是干部队伍素质和党风、政风好差的重要标志。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良好的软环境,省人大常委会高度重视和关注全省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充分发挥了监督职能作用。
上下联动:集中视察全省软环境工作
据省人大内司委的一位领导介绍,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的要求,推动全省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对全省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情况进行视察。“省人大常委会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专门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副主任唐宪强同志为组长,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聂文权为副组长的视察活动领导小组。视察组由部分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司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及地方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组成。”如此高度重视一次视察活动,在省人大常委会的历史上还是不多见的。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李洪刚概括这次视察的特点是:“常委会领导非常重视,具体部门内司委高度重视,软环境办高度重视,被视察单位领导非常重视。”
据了解,本次视察活动,从7月下旬开始,先后召开了部分外埠企业(商会)暨中小企业负责人座谈会,随机暗访了26户中小企业。9月9日至10日,视察组召开全体会议,听取了省政府关于全省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总体工作情况汇报,听取了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工商局、省地税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唐宪强副主任对这次视察活动做了具体部署并提出明确要求。之后,分成两个视察小组,分别由唐宪强副主任和聂文权副主任带队,对长春市、白城市和延边州进行了视察。视察期间,听取了所到市州、县区政府及相关机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情况汇报,召开了人大代表、中小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实地视察了部分企业。同时,吉林市、四平市等六个其他市的人大常委会受省人大常委会的委托,对本行政区域内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及时报送了调查报告。
明显改善:587项行政审批项目进政务大厅、处分600多人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省软环境整治和建设工作逐步进入到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轨道,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全省经济发展软环境明显改善,得到广大投资者和人民群众的认可。”这是视察组全体成员的总体上的感觉。
视察中大家感到, 省委、省政府对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全省各地着力解决软环境整治和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一是行政权力得到进一步规范。近年来,省政府先后三次精简和下放行政审批权限,累计取消、暂停、改变管理方式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1181项,取消和调整年审年检项目42项。全面推进行政审批相对集中改革,省直42个部门587项行政审批项目全部进省政务大厅,做到了大厅之外无审批,走在全国前面。二是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2008年,取消和停征17个部门的4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009年,取消8个部门的13项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连续两年降低5%。三是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省政务大厅对140个项目进一步简化了审批环节,对240个项目压缩了审批时限,平均每个项目压缩12天。1000余个省级重点项目纳入“绿色通道”目录,办理时限比承诺时限至少压缩50%以上。全省各地政务大厅也普遍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为重大项目快批、快建、快达产、快见效提供了便利。四是民主评议反映出的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去年12月,省软环境办对全省60个县(市、区)开展了民主评议软环境调查,共收集意见13684条。在将这些意见反馈给相关单位后,各单位严格对照查摆,进行认真整改。省地税局对涉及地税系统的535条意见逐条进行梳理分析,逐条落实责任,对8起典型涉软案件进行了公开处理。五是查处一批涉软案件。省市县三级都设置了软环境举报投诉机构,24小时全天候受理涉软举报投诉。2005年以来,全省共受理企业和群众涉软投诉举报15000余件,立案查处1600件,给予党政纪处分600多人,通过媒体对50余起典型案件进行了公开曝光,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肯定和好评。
2009年,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对我省几年来的软环境建设做了综合报道。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直主要新闻单位对我省转变政府职能情况进行集中宣传报道。《香港商报》等域外媒体也对我省软环境建设情况进行了集中报道。
问题突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虽然我省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软环境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视察组成员认为对成绩不能估计过高。一是一些部门的审批权没有下放到位的问题。特别是对已经制定的减免收费、缴费等政策,在一些基层单位还落实不到位,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二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工作人员办事拖拉,效率低下,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有的甚至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三是一些行政执法和司法人员执法不严,或者越权执法,僵化执法,就案办案,滥用强制措施问题仍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吃拿卡要,乱收费,乱检查,企业和群众敢怒不敢言。四是一些行政执法和司法人员,执法不廉,执法不公,耍特权,对待企业人员作风粗暴,生冷硬,甚至利用手中权力为难企业,敲诈勒索。这些问题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在群众中反映比较强烈,伤害了企业的感情,损害了经济发展软环境,影响和阻碍了经济发展。
“上述问题的产生,有领导工作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干部观念、理念、工作作风、廉洁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还有体制机制制约的原因。”视察组成员总结了其中的原因。具体说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干部大局观念不强,没有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同经济发展的大局紧密结合起来,认为经济发展与己无关;二是一些干部把自己凌驾于企业和群众之上,严重缺乏为企业服务、为纳税人服务和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念,缺乏对企业、对投资人应有的热情;三是一些执法人员本身不够廉洁,以情代法,以利代法。五是“收费养人”成为导致“乱收费、乱罚款”的主要原因之一。
积极建言:吃拿卡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9月29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了《省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关于视察全省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下一步在治理软环境问题上,对以权谋私、弄权渎职、执法犯法,构成犯罪的案件要坚决依法制裁,从严惩处,绝不手软。
各级领导班子要切实将软环境整治和建设工作重视起来。委员们一致认为,软环境整治和建设是否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班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程度,以及是否具备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全省各级领导班子要突出工作重点,抓住薄弱环节,着力抓好清理和规范行政权力工作,扎实推进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政府机关、部门的诚信建设,切实解决政策落不实的“中梗阻”现象和软环境建设中的各类突出问题,承担起软环境建设中的领导责任。
要切实加强涉及软环境工作的执法、司法干部队伍建设。有的委员说:“软环境建设关键在人,重点在基层,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执法和司法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直接同企业接触的窗口部门和基层单位的干部队伍建设。”要通过扎实开展一系列教育整顿活动,使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大局观念、依法行政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热下凉”问题,才能减少影响软环境突出问题的发生。
要切实建立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有的委员强调,要进一步发挥软环境监督员队伍的作用。要加大明察暗访力度。进一步搞好群众评议工作,扩大评议范围,运用好评议结果。各地、各部门要对评议的反馈意见进行认真梳理,对照检查,逐条落实责任,切实整改。各级软环境办公室要跟踪监督整改情况,加强检查督导。要全面推进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和电子评价系统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监督。
要切实加大查处涉软案件力度。“治理软环境必须用硬措施。对办事拖拉,效率低下,不作为、乱作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乱收费、乱罚款,对企业生冷硬、吃拿卡要等影响软环境的案件,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许多委员对此态度非常明确和坚决。各级司法机关也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以权谋私、弄权渎职、执法犯法,构成犯罪的案件要坚决依法制裁,从严惩处,绝不手软,以儆效尤。
要切实加大软环境工作的宣传力度。有些委员提出,各级新闻媒体要制定具体的宣传报道方案,大力宣传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情况;要不断增强透明度,使企业家、投资商看到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成果,坚定他们投资创业的信心。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把我省软环境整治和建设的成果及时宣传出去,全面打造适于投资兴业的新形象,形成有利于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及时曝光反面典型,切实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要创新工作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一些委员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强有力的领导工作机制、人人参与的监督机制、更加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和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要建立健全符合软环境规律特点的规章制度,并认真加以落实。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减少和下放权力、清费减负,探索解决“收费养人”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问题,推进软环境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要加强各级软环境办公室建设。有的委员建议,各级软环境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注意发现软环境整治和建设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其特点和规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树立推广典型。要切实加强软环境办公室建设,配齐配强人员,给予资金和物质支持,保障软环境办公室工作顺利开展。各级软环境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监督、协调、指导作用,推进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深入开展。
上下联动:集中视察全省软环境工作
据省人大内司委的一位领导介绍,为了贯彻落实省委的要求,推动全省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对全省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情况进行视察。“省人大常委会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专门成立了由党组书记、副主任唐宪强同志为组长,党组副书记、副主任聂文权为副组长的视察活动领导小组。视察组由部分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内司委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及地方人大常委会负责同志组成。”如此高度重视一次视察活动,在省人大常委会的历史上还是不多见的。省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李洪刚概括这次视察的特点是:“常委会领导非常重视,具体部门内司委高度重视,软环境办高度重视,被视察单位领导非常重视。”
据了解,本次视察活动,从7月下旬开始,先后召开了部分外埠企业(商会)暨中小企业负责人座谈会,随机暗访了26户中小企业。9月9日至10日,视察组召开全体会议,听取了省政府关于全省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总体工作情况汇报,听取了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工商局、省地税局等有关部门和单位相关工作情况汇报,唐宪强副主任对这次视察活动做了具体部署并提出明确要求。之后,分成两个视察小组,分别由唐宪强副主任和聂文权副主任带队,对长春市、白城市和延边州进行了视察。视察期间,听取了所到市州、县区政府及相关机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情况汇报,召开了人大代表、中小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实地视察了部分企业。同时,吉林市、四平市等六个其他市的人大常委会受省人大常委会的委托,对本行政区域内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及时报送了调查报告。
明显改善:587项行政审批项目进政务大厅、处分600多人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省软环境整治和建设工作逐步进入到制度化、系统化、规范化轨道,取得了阶段性的显著成效,全省经济发展软环境明显改善,得到广大投资者和人民群众的认可。”这是视察组全体成员的总体上的感觉。
视察中大家感到, 省委、省政府对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始终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全省各地着力解决软环境整治和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推动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取得新的成效。一是行政权力得到进一步规范。近年来,省政府先后三次精简和下放行政审批权限,累计取消、暂停、改变管理方式和下放行政审批项目1181项,取消和调整年审年检项目42项。全面推进行政审批相对集中改革,省直42个部门587项行政审批项目全部进省政务大厅,做到了大厅之外无审批,走在全国前面。二是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2008年,取消和停征17个部门的47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2009年,取消8个部门的13项省级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连续两年降低5%。三是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省政务大厅对140个项目进一步简化了审批环节,对240个项目压缩了审批时限,平均每个项目压缩12天。1000余个省级重点项目纳入“绿色通道”目录,办理时限比承诺时限至少压缩50%以上。全省各地政务大厅也普遍建立了“绿色通道”制度,为重大项目快批、快建、快达产、快见效提供了便利。四是民主评议反映出的问题进一步得到解决。去年12月,省软环境办对全省60个县(市、区)开展了民主评议软环境调查,共收集意见13684条。在将这些意见反馈给相关单位后,各单位严格对照查摆,进行认真整改。省地税局对涉及地税系统的535条意见逐条进行梳理分析,逐条落实责任,对8起典型涉软案件进行了公开处理。五是查处一批涉软案件。省市县三级都设置了软环境举报投诉机构,24小时全天候受理涉软举报投诉。2005年以来,全省共受理企业和群众涉软投诉举报15000余件,立案查处1600件,给予党政纪处分600多人,通过媒体对50余起典型案件进行了公开曝光,得到了企业和群众的肯定和好评。
2009年,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中国新闻栏目对我省几年来的软环境建设做了综合报道。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中直主要新闻单位对我省转变政府职能情况进行集中宣传报道。《香港商报》等域外媒体也对我省软环境建设情况进行了集中报道。
问题突出: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虽然我省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软环境方面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视察组成员认为对成绩不能估计过高。一是一些部门的审批权没有下放到位的问题。特别是对已经制定的减免收费、缴费等政策,在一些基层单位还落实不到位,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二是一些地方和单位工作人员办事拖拉,效率低下,慢作为,不作为,乱作为,有的甚至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三是一些行政执法和司法人员执法不严,或者越权执法,僵化执法,就案办案,滥用强制措施问题仍时有发生,有的甚至吃拿卡要,乱收费,乱检查,企业和群众敢怒不敢言。四是一些行政执法和司法人员,执法不廉,执法不公,耍特权,对待企业人员作风粗暴,生冷硬,甚至利用手中权力为难企业,敲诈勒索。这些问题虽然是个别现象,但在群众中反映比较强烈,伤害了企业的感情,损害了经济发展软环境,影响和阻碍了经济发展。
“上述问题的产生,有领导工作不到位的原因,也有干部观念、理念、工作作风、廉洁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还有体制机制制约的原因。”视察组成员总结了其中的原因。具体说来,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一些干部大局观念不强,没有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同经济发展的大局紧密结合起来,认为经济发展与己无关;二是一些干部把自己凌驾于企业和群众之上,严重缺乏为企业服务、为纳税人服务和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念,缺乏对企业、对投资人应有的热情;三是一些执法人员本身不够廉洁,以情代法,以利代法。五是“收费养人”成为导致“乱收费、乱罚款”的主要原因之一。
积极建言:吃拿卡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9月29日,省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了《省人大常委会视察组关于视察全省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情况的报告》。常委会组成人员建议,下一步在治理软环境问题上,对以权谋私、弄权渎职、执法犯法,构成犯罪的案件要坚决依法制裁,从严惩处,绝不手软。
各级领导班子要切实将软环境整治和建设工作重视起来。委员们一致认为,软环境整治和建设是否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关键在于各级领导班子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程度,以及是否具备高度负责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全省各级领导班子要突出工作重点,抓住薄弱环节,着力抓好清理和规范行政权力工作,扎实推进简化行政审批程序,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加强对行政权力运行的监督和政府机关、部门的诚信建设,切实解决政策落不实的“中梗阻”现象和软环境建设中的各类突出问题,承担起软环境建设中的领导责任。
要切实加强涉及软环境工作的执法、司法干部队伍建设。有的委员说:“软环境建设关键在人,重点在基层,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执法和司法干部队伍建设,特别是要加强直接同企业接触的窗口部门和基层单位的干部队伍建设。”要通过扎实开展一系列教育整顿活动,使工作人员牢固树立大局观念、依法行政理念,增强服务意识和廉洁自律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上热下凉”问题,才能减少影响软环境突出问题的发生。
要切实建立严格的监督制约机制。有的委员强调,要进一步发挥软环境监督员队伍的作用。要加大明察暗访力度。进一步搞好群众评议工作,扩大评议范围,运用好评议结果。各地、各部门要对评议的反馈意见进行认真梳理,对照检查,逐条落实责任,切实整改。各级软环境办公室要跟踪监督整改情况,加强检查督导。要全面推进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和电子评价系统建设,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强化监督。
要切实加大查处涉软案件力度。“治理软环境必须用硬措施。对办事拖拉,效率低下,不作为、乱作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乱收费、乱罚款,对企业生冷硬、吃拿卡要等影响软环境的案件,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迁就。”许多委员对此态度非常明确和坚决。各级司法机关也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以权谋私、弄权渎职、执法犯法,构成犯罪的案件要坚决依法制裁,从严惩处,绝不手软,以儆效尤。
要切实加大软环境工作的宣传力度。有些委员提出,各级新闻媒体要制定具体的宣传报道方案,大力宣传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情况;要不断增强透明度,使企业家、投资商看到经济发展环境不断优化的成果,坚定他们投资创业的信心。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把我省软环境整治和建设的成果及时宣传出去,全面打造适于投资兴业的新形象,形成有利于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同时,要及时曝光反面典型,切实发挥警示教育作用。
要创新工作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一些委员提出,要建立和完善强有力的领导工作机制、人人参与的监督机制、更加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和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要建立健全符合软环境规律特点的规章制度,并认真加以落实。要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减少和下放权力、清费减负,探索解决“收费养人”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问题,推进软环境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要加强各级软环境办公室建设。有的委员建议,各级软环境办公室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注意发现软环境整治和建设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其特点和规律,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树立推广典型。要切实加强软环境办公室建设,配齐配强人员,给予资金和物质支持,保障软环境办公室工作顺利开展。各级软环境办公室要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监督、协调、指导作用,推进整治和建设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