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水泥钉道强化联合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治疗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疗效观察

来源 :中国基层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fanyuanhang1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比较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和骨水泥钉道(PMMA)强化方法应用于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行性病变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48例,男21例,女27例;年龄54~78岁,平均64.5岁。其中腰椎管狭窄症1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18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8例,腰椎退行性侧凸5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A组23例采用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PMMA。B组25例采用PMMA行钉道强化+普通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患者术后疼痛和功能恢复情况。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及术后每年行X线检查评估椎间隙高度丢失、内固定失败率和椎间植骨融合率。

结果

48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3.5年。A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优于B组(均P<0.05)。A组、B组植骨融合率分别为92.1%、91.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螺钉断裂1例,B组未出现此类情况(P<0.05)。B组发生内固定松动、螺钉拔出内固定失败1例,A组未发生此类情况(P<0.05)。A组椎间隙高度丢失(2.7±1.7)mm,B组椎间隙高度丢失(3.7±2.1)m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VAS评分和ODI,两组患者术后疼痛与功能均得到改善,A组效果优于B组(均P<0.05)。

结论

空心侧孔椎弓根螺钉+PMMA强化内固定用于伴骨质疏松症的腰椎退行性病变是一种具有较好安全性和有效性的方法。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技术治疗儿童大叶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大叶性肺炎患儿110例,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治疗组采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术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体温恢复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红细胞沉降率恢复时间及总住院天数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5.5%,对照组总有效率6
目的探讨3D-DSA在颅内动脉瘤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采用常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3D-DSA血管重建检查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1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行常规DSA检出动脉瘤患者18例,行3D-DSA检出动脉瘤的患者21例,分别采取了介入栓塞、手术夹闭、保守治疗等方案,总体治疗效果满意。结论3D-DSA的应用提高了颅内动脉瘤的检出率,同时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为丰富、准确的信息。
目的观察生脉注射液联合左卡尼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伴低血压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维持性透析患者40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组20例、B组20例,A组每次透析开始时缓慢静脉滴注0.9%氯化钠注射液60 mL,透析结束后再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 g;B组每次透析开始时缓慢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60 mL,透析结束后再静脉注射左卡尼汀1.0 g。透析频度3次/周,4 h/次,疗程3个月。观察两组透析相关性低
目的探讨肝组织乙型肝炎共价闭合环状DNA(HBV cccDNA)与血清学标志物(HBV DNA、HBsAg、HBeAg)在慢性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患者抗病毒治疗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80例慢性乙肝患者,采用替比夫定片进行抗病毒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2周、28周、44周、52周利用荧光定量PCR(FQ-PCR)检测肝组织中HBVcccDNA和血清HBV DNA的表达,并采用酶链免疫吸附法(EL
目的对T1和Tis期乳腺癌患者分别采用乳腺X线及超声检查进行早期诊断,并对其诊断效能进行分析与探讨。方法选取接受治疗且具备完整超声检查与乳腺X线资料的T1与Tis期乳腺癌患者242例,对比两种影像学方法对乳腺癌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与检出率。结果根据乳腺X线将纤维腺体类型分为脂肪型35个(13.46%)、少量纤维腺体型91个(35.00%)、多量纤维腺体型109个(41.92%)和致密型乳腺25个(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