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改下,个性化阅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若要做到让个性化阅读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张扬,教师要做到以下四点:重视课前预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组织体验阅读,促进学生理解文本;构建开放课堂,张扬学生阅读个性;营造阅读环境,提升个性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化阅读;张扬个性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5-0038-02
[作者简介]彭卫兰(1963—),女,江苏南通人,本科,江苏省启东市启隆乡学校教师,一级教师。
个性化阅读主要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受自己注意力、兴趣、经验以及课文特点、教师指导、拓展方法等的影响,自主地对文本进行感性理解、探究而产生的独特见解。从定义上可知,个性化阅读具有如下特点:自主性、体验性、差异性和创造性。很多一线教师深深意识到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但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时容易走进误区,主要表现为:简单认为个性化阅读就是放任自流,是“新、奇、特”,“捧杀”学生,过于追求表面的“热闹”等。那么,如何走出发展误区,让个性化阅读真正促进学生个性张扬呢?
一、重视课前预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课前预习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中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课前阅读,提前了解文本内容,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小学生年龄小,很少会主动去预习新课内容,教师必须在课堂中渗透课前预习,并引导学生在预习时提出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发展。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恐龙》这一课时,教师布置了预习任务,并要求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个问题。在预习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主动进行预习,学习效果倍增。在第二天的语文课中,大多学生都能提出问题。有学生问“恐龙为什么从地球上消失了”,有学生问“恐龙有哪几种分类”,有学生问“恐龙长得那么大,会吃人吗”,等等。从学生的提问中可以看出,学生圆满完成预习任务,并在思维不受束缚的情况下提出个性问题。而当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教师再利用言语调动学生深入阅读,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即可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组织体验阅读,促进学生理解文本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世界等都有所不同,因而学生阅读同一文本时也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作为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必须组织体验阅读,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本。
(一)个性朗读,促进感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朗读能够促进学生语感的培养与提升。因此,在个性化阅读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开展个性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启发。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这一课时,教师在上课时给予学生个性朗读机会,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朗读方式朗读课文,促进感悟。课堂中,有学生大声朗读,有学生小声默读;有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试图走进文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在读到“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时,有的学生声音非常缓慢而低沉,有的学生则大声朗读,表现出埋怨之意,而有的学生则饱含感情地朗读,试图读出那一股埋怨之意。学生的朗读风格各异、各有不同。因此,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应更新观念,不应以“统一标准”压抑学生的个性,而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个性朗读,促进感悟。
(二)创设情境,体会文本
小学生生活经验不多,对于很多文本中的内容都没有亲身体验过。因此,为了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促进学生体会文本,教师可以以情境为载体,创设问题和活动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让学生自主体验。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鞋匠的儿子》这一课时,教师以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入境体验,体会文本的情感。
师:一个鞋匠的儿子会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大家想不想认识一下鞋匠的儿子?
(接下来,教师就引导学生入境想象)
师: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描写鞋匠的儿子?一个鞋匠的儿子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的总统?如果你是那名鞋匠,你会如何培养自己的儿子?
在此,问题情境有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体会文本。
三、构建开放课堂,张扬学生阅读个性
(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头脑里产生的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教材的兴趣就越高。”因此,在个性化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打开学生个性发展的大门。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谁的本领大》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通过阅读课文,你觉得能分出谁的本领大吗?如果你是小裁判,你会判谁输谁赢?能给出结果吗?又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会走路的树》这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刺激学生深入思考:真的有会走路的树吗?会走路的树究竟是指什么?这一阅读文本的题目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因为学生根本没有见过树走路,况且树没有腿,怎么能走路呢。因此,语文教师巧妙利用学生的矛盾心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质疑,然后展开个性阅读,强化体验,得出个性见解。
(二)利用反问,活跃学生思维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作者往往会“留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留白”,引导学生去填充、去想象。当学生在阅读时感觉到与自己的理解有偏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反问,或是利用反问活跃学生思维,促进精彩课堂生成。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江雪》这一课时,教师针对诗句“独钓寒江雪”设计问题,激起课堂“浪花”。
师: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当时天气非常寒冷,还下着雪。大家想一下,这位老人真的是为钓鱼吗?
(学生眼睛里透露出疑惑)
生1:可能这位老人喜欢雪,正在乐滋滋地边欣赏雪天美景,边享受钓鱼乐趣呢。
生2:我觉得这位老人肯定非常孤独,下那么大的雪来钓鱼,可知其孤独的程度。
生3:也许老人期盼春天的到来吧。严寒的冬天来了,春天也应该不远了吧。所以,我觉得他钓的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而不是鱼。
……
教师及时表扬学生的个性见解,以促进其他学生更积极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四、营造阅读环境,提升个性阅读能力
展开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以提升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首先,为学生打造课外阅读文化。文化熏陶的作用不可小觑,教师可以利用教室中的墙面进行整体设计。例如,在教室两边的墙面挂上名人名言和头像,以激发学生去阅读该作者的书籍;教室后面的宣传墙定期更新书籍故事,让学生“尝鲜”,进而主动阅读。其次,在班级内定期开展读书活动。例如,读书分享交流会,让学生与同学分享读后感受;好书推介会,让学生介绍自己看过的书籍给同学,调动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次,教师从学生角度思考,为学生推荐一些好的读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进行拓展阅读,促进自己阅读能力的提高。最后,教师定期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例如,在读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遇到不懂的可以查字典,利用多种方法交叉阅读,如精读、泛读、快速读等。
总之,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做好“放任”与“监管”的工作。当学生提出个性见解时,应及时表扬,但不应“捧杀”,应遵循适度原则。教师只有准确定位个性化阅读,才能真正利用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张扬个性。
参考文献:
[1] 马学思.如何实施小学语文的个性化阅读[J].学园,2013(36).
[2] 戴树琴.例谈评价在个性化阅读中的影响[J].小学教学设计,2010(25).
[3] 戴雅琛.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浅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1(16).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个性化阅读;张扬个性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35-0038-02
[作者简介]彭卫兰(1963—),女,江苏南通人,本科,江苏省启东市启隆乡学校教师,一级教师。
个性化阅读主要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学生受自己注意力、兴趣、经验以及课文特点、教师指导、拓展方法等的影响,自主地对文本进行感性理解、探究而产生的独特见解。从定义上可知,个性化阅读具有如下特点:自主性、体验性、差异性和创造性。很多一线教师深深意识到个性化阅读的重要性,但在实施个性化阅读时容易走进误区,主要表现为:简单认为个性化阅读就是放任自流,是“新、奇、特”,“捧杀”学生,过于追求表面的“热闹”等。那么,如何走出发展误区,让个性化阅读真正促进学生个性张扬呢?
一、重视课前预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课前预习在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中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课前阅读,提前了解文本内容,为课堂教学奠定基础。小学生年龄小,很少会主动去预习新课内容,教师必须在课堂中渗透课前预习,并引导学生在预习时提出问题。只有这样,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发展。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恐龙》这一课时,教师布置了预习任务,并要求学生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一个问题。在预习任务的驱动下,学生主动进行预习,学习效果倍增。在第二天的语文课中,大多学生都能提出问题。有学生问“恐龙为什么从地球上消失了”,有学生问“恐龙有哪几种分类”,有学生问“恐龙长得那么大,会吃人吗”,等等。从学生的提问中可以看出,学生圆满完成预习任务,并在思维不受束缚的情况下提出个性问题。而当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教师再利用言语调动学生深入阅读,共同寻找问题的答案,即可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二、组织体验阅读,促进学生理解文本
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情感世界等都有所不同,因而学生阅读同一文本时也会产生不同的阅读体验。作为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师,为了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必须组织体验阅读,促进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本。
(一)个性朗读,促进感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而朗读能够促进学生语感的培养与提升。因此,在个性化阅读课堂中,教师要注重开展个性朗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启发。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但愿人长久》这一课时,教师在上课时给予学生个性朗读机会,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朗读方式朗读课文,促进感悟。课堂中,有学生大声朗读,有学生小声默读;有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试图走进文本,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特别是在读到“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时,有的学生声音非常缓慢而低沉,有的学生则大声朗读,表现出埋怨之意,而有的学生则饱含感情地朗读,试图读出那一股埋怨之意。学生的朗读风格各异、各有不同。因此,在学生朗读时,教师应更新观念,不应以“统一标准”压抑学生的个性,而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个性朗读,促进感悟。
(二)创设情境,体会文本
小学生生活经验不多,对于很多文本中的内容都没有亲身体验过。因此,为了拉近文本与学生的距离,促进学生体会文本,教师可以以情境为载体,创设问题和活动情境,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让学生自主体验。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鞋匠的儿子》这一课时,教师以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入境体验,体会文本的情感。
师:一个鞋匠的儿子会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大家想不想认识一下鞋匠的儿子?
(接下来,教师就引导学生入境想象)
师: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描写鞋匠的儿子?一个鞋匠的儿子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个国家的总统?如果你是那名鞋匠,你会如何培养自己的儿子?
在此,问题情境有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体会文本。
三、构建开放课堂,张扬学生阅读个性
(一)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质疑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头脑里产生的疑问越多,他们对课堂上讲解的知识和教材的兴趣就越高。”因此,在个性化阅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打开学生个性发展的大门。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谁的本领大》这一课时,教师引导学生探讨:通过阅读课文,你觉得能分出谁的本领大吗?如果你是小裁判,你会判谁输谁赢?能给出结果吗?又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会走路的树》这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刺激学生深入思考:真的有会走路的树吗?会走路的树究竟是指什么?这一阅读文本的题目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因为学生根本没有见过树走路,况且树没有腿,怎么能走路呢。因此,语文教师巧妙利用学生的矛盾心理,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质疑,然后展开个性阅读,强化体验,得出个性见解。
(二)利用反问,活跃学生思维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有些作者往往会“留白”。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留白”,引导学生去填充、去想象。当学生在阅读时感觉到与自己的理解有偏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反问,或是利用反问活跃学生思维,促进精彩课堂生成。例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江雪》这一课时,教师针对诗句“独钓寒江雪”设计问题,激起课堂“浪花”。
师:从诗句中可以看出,当时天气非常寒冷,还下着雪。大家想一下,这位老人真的是为钓鱼吗?
(学生眼睛里透露出疑惑)
生1:可能这位老人喜欢雪,正在乐滋滋地边欣赏雪天美景,边享受钓鱼乐趣呢。
生2:我觉得这位老人肯定非常孤独,下那么大的雪来钓鱼,可知其孤独的程度。
生3:也许老人期盼春天的到来吧。严寒的冬天来了,春天也应该不远了吧。所以,我觉得他钓的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春天,而不是鱼。
……
教师及时表扬学生的个性见解,以促进其他学生更积极地提出自己的看法。
四、营造阅读环境,提升个性阅读能力
展开课外阅读有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和阅读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以提升学生的个性阅读能力。首先,为学生打造课外阅读文化。文化熏陶的作用不可小觑,教师可以利用教室中的墙面进行整体设计。例如,在教室两边的墙面挂上名人名言和头像,以激发学生去阅读该作者的书籍;教室后面的宣传墙定期更新书籍故事,让学生“尝鲜”,进而主动阅读。其次,在班级内定期开展读书活动。例如,读书分享交流会,让学生与同学分享读后感受;好书推介会,让学生介绍自己看过的书籍给同学,调动其他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次,教师从学生角度思考,为学生推荐一些好的读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进行拓展阅读,促进自己阅读能力的提高。最后,教师定期指导学生的阅读方法,以全面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例如,在读的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遇到不懂的可以查字典,利用多种方法交叉阅读,如精读、泛读、快速读等。
总之,在进行个性化阅读时,教师要注重引导,做好“放任”与“监管”的工作。当学生提出个性见解时,应及时表扬,但不应“捧杀”,应遵循适度原则。教师只有准确定位个性化阅读,才能真正利用个性化阅读让学生张扬个性。
参考文献:
[1] 马学思.如何实施小学语文的个性化阅读[J].学园,2013(36).
[2] 戴树琴.例谈评价在个性化阅读中的影响[J].小学教学设计,2010(25).
[3] 戴雅琛.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浅探[J].小学教学参考,2011(16).